當蒂姆·庫克(Tim Cook)偷偷的把 M1 芯片塞入 iPad Pro 時,這幾乎已經明示了 iPad Pro 將來的地位,也更讓人期待 WWDC 上 iPadOS 的表現。
只是,WWDC 2021 第一天的公開演講結束後,不僅 iPadOS 15 沒有讓人眼前一亮,iOS 15、macOS Monterey、watchOS 8 似乎也只是在小細節上創新。
再加上沒有傳聞中的任何一款硬件(比如新 AirPods、新 MacBook)發佈,也讓人有點提不起興趣來。
對系統大版本的更新,我們看重的是新界面、新功能,從這裏來看,iOS 15、iPadOS 15、macOS 以及 watchOS 8 確實挺「無趣」。
但系統的升級,並非只是新界面、新功能,它更像是下棋,每一步的落子都需要「思前顧後」,此番蘋果四大系統沒有刷新界面,新功能不多,應該是蘋果的策略之內。畢竟在 iOS 14 上,剛對界面做出了較大的改動,加入了小組件這類打破 iOS 常規的變化。
在新系統上,蘋果算是理清了當下 Mac 與 iPad 的關係,同時,對於現階段的 iOS 也不再去「拔高」,而是落在了「拉近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上,迴歸到科技與人文的連接之上。
「未來可期」的 iPad 和 iPadOS
iPad 到底定位是什麼?我想在 iPadOS 15 出現之前,很多人都對它充滿了幻想,希望蘋果能如同硬件一般,打通 iPadOS 和 macOS,但實際上,蘋果比我們都要「謹慎」。
iPad 到底是不是下一代個人終端?或者説,iPad 會不會是新一代的個人電腦?此前,蘋果給人的答案有些「模稜兩可」,既是也不是。
Yes 的地方是,蘋果把 iOS for iPad 獨立成為 iPadOS,同時加入 Dock、分屏、協作,操控方式上吸收了一些 macOS 的理念。硬件上,加入了擴展性更強的 USB-C,以及塞進去 M1 芯片,並領先於 MacBook 用上了 mini LED 屏幕。怎麼看都有種「後浪」的意味。
No 的地方是,iPadOS 14。
於是,在 M1 iPad Pro 發佈之後,所有人都在等一個能解除「封印」的 iPadOS 15,只是蘋果剎車了,沒有按照大家的思路去做 iPadOS 15,或者説沒有去把 iPad 做成「觸控的 Mac」。
「完善」可以説是 iPadOS 15 新特性的一個關鍵詞,「完善」了分屏功能,「完善」了界面,「完善」了備忘錄。
分屏的操作更為直觀和方便,對於觸屏更加友好,但「中心窗口」這個功能暫時只支持部分自帶 App,後續這個 API 可能會給到第三方 App。新增的 APP 資源庫其實也與更方便的分屏有關,如此分屏的時候就不用呼出 Dock 或者調出最近任務。
從這些更新來看,iPadOS 15 的思路其實還是延續了 iPadOS 14,它還是一個實打實的 iPad,Mac 與 iPad 的界限依然很明顯。
再説説生產力方面的進化。拋開那些華麗的辭藻,生產力就是「能賺錢」。此前,我們暢想蘋果會為 iPadOS 下放一些「生產力」工具,比如 FCPX 這類專屬於 macOS 的 App。
但面向開發者的 WWDC,蘋果在 iPadOS 15 中引入了新的 Swift Playgrounds,一個簡易、輕量的 Xcode,實際來看,它可以進行編程、擁有面向 Swift 語法的代碼自動補全功能、能本地編譯、還能直接預覽效果,甚至可以直接提交至 App Store。
因此嚴格來説, Swift Playgrounds 並不是一個完整的「生產力」工具,而更像是主要面向青少年的一款 App,培養編程思維為主,編程為輔。
不像硬件,蘋果大刀闊斧,先進的領先的統統安排上。但在軟件(生產力)上,卻淺嘗輒止。與 Mac 的界限反而更加清晰,macOS 依然會是當下「生產力」最全面的選擇,而 iPad Pro 依然面向的是較為小眾的人羣,比如繪畫、創意、設計等等。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Mac 是對過去個人電腦操控方式的最好呈現,用鼠標來移動選擇,用鍵盤來輸入,時不時的需要呼出菜單進行點選。
而下一代電腦到底是什麼樣子,誰也不清楚。但下一代個人電腦肯定不會延續曾經的鍵鼠操控方式,目前來看更近似直覺的「觸控拖拉」,可能也正是基於此,蘋果並不願意把 iPadOS 融入舊的操控理念,而是慢慢的摸索新時代下的操作理念。
在 iPadOS 15 這一代,我想蘋果終於理清了 iPad 與 Mac 的關係,MacBook 去面對當下的生產力需求,而 iPad 面向的是新時代,只能説「未來可期」了。
迴歸中心的 Mac 和 macOS
對於 iPad 和 Mac 之間的關係,蘋果全球營銷副總裁格雷格・喬斯維亞克(Greg Joswiak)曾表示「它們就像在光譜的兩端,但都是正確的」。
iPadOS 15 的更新可以看出,在蘋果的眼中,目前對於個人電腦,對於「生產力」,Mac 依舊是當下最好的答案。
於是,我看到了 macOS Monterey 一些「中心化」功能。
名為「Universal Control」的互聯操作,是以 Mac 為中心,用一套鍵鼠來操作 MacBook(iMac)和 iPad Pro,當然這套鍵鼠得是 Mac 的。不僅僅是簡單的跨設備操控,而是生態級別的聯動,通過一個「拖動」就能在不同系統中傳輸文件。似乎 iPad 在 Universal Control 中,就是 Mac 的一個延伸,一個「強大」的配件。
而「AirPlay to Mac」,簡單來説就是一個「投屏」功能,發揮的其實就是 Mac(iMac 更有優勢)的大屏和揚聲器優勢,無論是聽歌亦或是看視頻,都會有着更好的視聽體驗。
無論是 iPhone(AirPlay to Mac)還是 iPad(Universal Control),這裏的互聯幾乎都是以 Mac 為中心和重心,前者是娛樂後者是工作。
蘋果上一個類似 Universal Control 級別的跨平台功能是 AirDrop(空投),通過 AirDrop 就可以打破 iOS 和 macOS 的系統屏障,進行文件傳輸,即使在無網絡的環境中,它依然可以工作。説到此,我還記得在飛機上,與同事一同分享一個 4GB 的電影的情形,倘若沒有 AirDrop 也就不會實現。
Universal Control(不知道國內翻譯會是什麼,可能就叫「通用控制」)其實就是複雜化、連續化、進階版的 AirDrop,打破系統之間的界限,提升設備的互聯、協作效率。
關於 iPad 和 Mac 之間的協作,大概有 AirDrop、隨航和新系統的 Universal Control 三種方式。AirDrop 並非實時,僅僅是最基本的文件互聯,而隨航則是 iPadOS 中的一個 App 等級應用,僅僅是屏幕的擴展,文件系統沒有打通。
現在的 Universal Control 則是綜合了上述的互聯的優勢,出現的意義可能並不亞於 AirDrop 的出現。
隨着 Mac 平台和 iPad 平台都轉向 M1 芯片,它們之間的硬件隔閡更小,往後 Universal Control 只會更加深入,但前提是以 Mac 為中心。擴展一下,就是當下的生產力是以 Mac 為中心,而 iPad 更像是 Mac 的輔助。
拉近人與人的距離
在蘋果給 iOS 15 的一圖流總結中,數量繁多的新功能小卡片,説明了 iOS 15 的更新更多的還是在細節上。
而我第一時間更新到 iOS 15 Beta 1 後,備機 iPhone X 出奇的流暢以及穩定,似乎新系統也着重改進了在 iOS 14.5 中的不穩定的問題。
近來的廣東疫情復發,讓我們重新回到了居家辦公的日子。每天都會藉助各種軟件來進行溝通,雖然有着物理的隔絕,但在科技的加持下,讓我們並沒有「疏遠」的感覺。iOS 15 不少的新功能其實也是圍繞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FaceTime、SharePlay 功能的補全其實便是為了更好的溝通交流,也算是在疫情之下催生出的新功能。或許也可以説,這是蘋果為自己的員工所做的功能,畢竟在美國本土,很多科技企業依然在居家辦公,團隊的協作和分享應該是他們的剛需了。
除此之外,專注模式同樣也是為「居家辦公」所準備,不同的場景從而做出不同的 App 提醒,也就能在軟件上區分「工作」和「生活」。
另外,由於疫情的肆虐,2020 年徹底的改變了人們當下的生活,一串串紅色的統計數字成為了主旋律。現實的大環境影響的不僅是生活,也影響到了部分科技公司的關注點,「數字遺產計劃」便是如此,它更像是一份「電子設備」的遺屬授權,一些記憶不會因為不幸而封存在數字世界之中。
iOS 15 可能並非讓你眼前一亮,也可能並非在持續做不同,它其實更像是在這個特殊時期做特殊的事情,或是「科技以人為本」吧。
本屆 WWDC 給我的感覺,就好像在科技前進的高速公路上,蘋果把車停在了服務區,趁機鬆了口氣,喝着冰可樂,吃着漢堡,讓持續亢奮的精神休息了片刻,重新思考如何繼續在瞬息萬變的科技高速公路上高速奔馳,或者去轉變,找一條更平坦的路途。
▲ 圖片來自:cnet
如此,對於等了許久的我們來説,新系統們的新鮮感不足,有些失望。但對於蘋果來説,新系統的發佈或許只是個開始,不斷調整不同設備之間的定位,思考 iOS、iPadOS、macOS 的未來如何轉變,可能會更重要一些。
如今的蘋果已經不再是一個小的科技公司,而逐步變成一個對行業、對社會影響深遠的一個龐大的機構,每個決策、每個動作都需謹小慎微,或許達到一個制高點後,停下來仔細思忖一番,並非是一個壞事。
資料來源:愛範兒(ifanr)
只是,WWDC 2021 第一天的公開演講結束後,不僅 iPadOS 15 沒有讓人眼前一亮,iOS 15、macOS Monterey、watchOS 8 似乎也只是在小細節上創新。
再加上沒有傳聞中的任何一款硬件(比如新 AirPods、新 MacBook)發佈,也讓人有點提不起興趣來。
對系統大版本的更新,我們看重的是新界面、新功能,從這裏來看,iOS 15、iPadOS 15、macOS 以及 watchOS 8 確實挺「無趣」。
但系統的升級,並非只是新界面、新功能,它更像是下棋,每一步的落子都需要「思前顧後」,此番蘋果四大系統沒有刷新界面,新功能不多,應該是蘋果的策略之內。畢竟在 iOS 14 上,剛對界面做出了較大的改動,加入了小組件這類打破 iOS 常規的變化。
在新系統上,蘋果算是理清了當下 Mac 與 iPad 的關係,同時,對於現階段的 iOS 也不再去「拔高」,而是落在了「拉近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上,迴歸到科技與人文的連接之上。
「未來可期」的 iPad 和 iPadOS
iPad 到底定位是什麼?我想在 iPadOS 15 出現之前,很多人都對它充滿了幻想,希望蘋果能如同硬件一般,打通 iPadOS 和 macOS,但實際上,蘋果比我們都要「謹慎」。
iPad 到底是不是下一代個人終端?或者説,iPad 會不會是新一代的個人電腦?此前,蘋果給人的答案有些「模稜兩可」,既是也不是。
Yes 的地方是,蘋果把 iOS for iPad 獨立成為 iPadOS,同時加入 Dock、分屏、協作,操控方式上吸收了一些 macOS 的理念。硬件上,加入了擴展性更強的 USB-C,以及塞進去 M1 芯片,並領先於 MacBook 用上了 mini LED 屏幕。怎麼看都有種「後浪」的意味。
No 的地方是,iPadOS 14。
於是,在 M1 iPad Pro 發佈之後,所有人都在等一個能解除「封印」的 iPadOS 15,只是蘋果剎車了,沒有按照大家的思路去做 iPadOS 15,或者説沒有去把 iPad 做成「觸控的 Mac」。
「完善」可以説是 iPadOS 15 新特性的一個關鍵詞,「完善」了分屏功能,「完善」了界面,「完善」了備忘錄。
分屏的操作更為直觀和方便,對於觸屏更加友好,但「中心窗口」這個功能暫時只支持部分自帶 App,後續這個 API 可能會給到第三方 App。新增的 APP 資源庫其實也與更方便的分屏有關,如此分屏的時候就不用呼出 Dock 或者調出最近任務。
從這些更新來看,iPadOS 15 的思路其實還是延續了 iPadOS 14,它還是一個實打實的 iPad,Mac 與 iPad 的界限依然很明顯。
再説説生產力方面的進化。拋開那些華麗的辭藻,生產力就是「能賺錢」。此前,我們暢想蘋果會為 iPadOS 下放一些「生產力」工具,比如 FCPX 這類專屬於 macOS 的 App。
但面向開發者的 WWDC,蘋果在 iPadOS 15 中引入了新的 Swift Playgrounds,一個簡易、輕量的 Xcode,實際來看,它可以進行編程、擁有面向 Swift 語法的代碼自動補全功能、能本地編譯、還能直接預覽效果,甚至可以直接提交至 App Store。
因此嚴格來説, Swift Playgrounds 並不是一個完整的「生產力」工具,而更像是主要面向青少年的一款 App,培養編程思維為主,編程為輔。
不像硬件,蘋果大刀闊斧,先進的領先的統統安排上。但在軟件(生產力)上,卻淺嘗輒止。與 Mac 的界限反而更加清晰,macOS 依然會是當下「生產力」最全面的選擇,而 iPad Pro 依然面向的是較為小眾的人羣,比如繪畫、創意、設計等等。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Mac 是對過去個人電腦操控方式的最好呈現,用鼠標來移動選擇,用鍵盤來輸入,時不時的需要呼出菜單進行點選。
而下一代電腦到底是什麼樣子,誰也不清楚。但下一代個人電腦肯定不會延續曾經的鍵鼠操控方式,目前來看更近似直覺的「觸控拖拉」,可能也正是基於此,蘋果並不願意把 iPadOS 融入舊的操控理念,而是慢慢的摸索新時代下的操作理念。
在 iPadOS 15 這一代,我想蘋果終於理清了 iPad 與 Mac 的關係,MacBook 去面對當下的生產力需求,而 iPad 面向的是新時代,只能説「未來可期」了。
迴歸中心的 Mac 和 macOS
對於 iPad 和 Mac 之間的關係,蘋果全球營銷副總裁格雷格・喬斯維亞克(Greg Joswiak)曾表示「它們就像在光譜的兩端,但都是正確的」。
iPadOS 15 的更新可以看出,在蘋果的眼中,目前對於個人電腦,對於「生產力」,Mac 依舊是當下最好的答案。
於是,我看到了 macOS Monterey 一些「中心化」功能。
名為「Universal Control」的互聯操作,是以 Mac 為中心,用一套鍵鼠來操作 MacBook(iMac)和 iPad Pro,當然這套鍵鼠得是 Mac 的。不僅僅是簡單的跨設備操控,而是生態級別的聯動,通過一個「拖動」就能在不同系統中傳輸文件。似乎 iPad 在 Universal Control 中,就是 Mac 的一個延伸,一個「強大」的配件。
而「AirPlay to Mac」,簡單來説就是一個「投屏」功能,發揮的其實就是 Mac(iMac 更有優勢)的大屏和揚聲器優勢,無論是聽歌亦或是看視頻,都會有着更好的視聽體驗。
無論是 iPhone(AirPlay to Mac)還是 iPad(Universal Control),這裏的互聯幾乎都是以 Mac 為中心和重心,前者是娛樂後者是工作。
蘋果上一個類似 Universal Control 級別的跨平台功能是 AirDrop(空投),通過 AirDrop 就可以打破 iOS 和 macOS 的系統屏障,進行文件傳輸,即使在無網絡的環境中,它依然可以工作。説到此,我還記得在飛機上,與同事一同分享一個 4GB 的電影的情形,倘若沒有 AirDrop 也就不會實現。
Universal Control(不知道國內翻譯會是什麼,可能就叫「通用控制」)其實就是複雜化、連續化、進階版的 AirDrop,打破系統之間的界限,提升設備的互聯、協作效率。
關於 iPad 和 Mac 之間的協作,大概有 AirDrop、隨航和新系統的 Universal Control 三種方式。AirDrop 並非實時,僅僅是最基本的文件互聯,而隨航則是 iPadOS 中的一個 App 等級應用,僅僅是屏幕的擴展,文件系統沒有打通。
現在的 Universal Control 則是綜合了上述的互聯的優勢,出現的意義可能並不亞於 AirDrop 的出現。
隨着 Mac 平台和 iPad 平台都轉向 M1 芯片,它們之間的硬件隔閡更小,往後 Universal Control 只會更加深入,但前提是以 Mac 為中心。擴展一下,就是當下的生產力是以 Mac 為中心,而 iPad 更像是 Mac 的輔助。
拉近人與人的距離
在蘋果給 iOS 15 的一圖流總結中,數量繁多的新功能小卡片,説明了 iOS 15 的更新更多的還是在細節上。
而我第一時間更新到 iOS 15 Beta 1 後,備機 iPhone X 出奇的流暢以及穩定,似乎新系統也着重改進了在 iOS 14.5 中的不穩定的問題。
近來的廣東疫情復發,讓我們重新回到了居家辦公的日子。每天都會藉助各種軟件來進行溝通,雖然有着物理的隔絕,但在科技的加持下,讓我們並沒有「疏遠」的感覺。iOS 15 不少的新功能其實也是圍繞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FaceTime、SharePlay 功能的補全其實便是為了更好的溝通交流,也算是在疫情之下催生出的新功能。或許也可以説,這是蘋果為自己的員工所做的功能,畢竟在美國本土,很多科技企業依然在居家辦公,團隊的協作和分享應該是他們的剛需了。
除此之外,專注模式同樣也是為「居家辦公」所準備,不同的場景從而做出不同的 App 提醒,也就能在軟件上區分「工作」和「生活」。
另外,由於疫情的肆虐,2020 年徹底的改變了人們當下的生活,一串串紅色的統計數字成為了主旋律。現實的大環境影響的不僅是生活,也影響到了部分科技公司的關注點,「數字遺產計劃」便是如此,它更像是一份「電子設備」的遺屬授權,一些記憶不會因為不幸而封存在數字世界之中。
iOS 15 可能並非讓你眼前一亮,也可能並非在持續做不同,它其實更像是在這個特殊時期做特殊的事情,或是「科技以人為本」吧。
本屆 WWDC 給我的感覺,就好像在科技前進的高速公路上,蘋果把車停在了服務區,趁機鬆了口氣,喝着冰可樂,吃着漢堡,讓持續亢奮的精神休息了片刻,重新思考如何繼續在瞬息萬變的科技高速公路上高速奔馳,或者去轉變,找一條更平坦的路途。
▲ 圖片來自:cnet
如此,對於等了許久的我們來説,新系統們的新鮮感不足,有些失望。但對於蘋果來説,新系統的發佈或許只是個開始,不斷調整不同設備之間的定位,思考 iOS、iPadOS、macOS 的未來如何轉變,可能會更重要一些。
如今的蘋果已經不再是一個小的科技公司,而逐步變成一個對行業、對社會影響深遠的一個龐大的機構,每個決策、每個動作都需謹小慎微,或許達到一個制高點後,停下來仔細思忖一番,並非是一個壞事。
資料來源:愛範兒(ifanr)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