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cBook Pro M5 首發評測:蘋果最接近「遊戲本」的一次?

愛範兒 於 19 小時前發表 收藏文章
在過去的很長時間裏,「用 Mac 打遊戲」一直是網絡上一個長久不衰的梗。


但是伴隨着近幾年蘋果深耕 macOS 軟件生態、開始主動加大和遊戲廠商的合作力度之後,我們得以在 Mac 上見到越來越多經典 IP,「用 Mac 打遊戲」聽起來似乎不是那麼離譜了。

而這背後的一切,除了蘋果難得的主動合作態度之外,更要歸功於 Apple Silicon 自身在性能和功耗方面的提升。

這不,蘋果又在前兩天發佈了使用 M5 處理器的三款新品:iPad Pro、MacBook Pro 以及 Vision Pro。


愛範兒收到的這台 14 寸 MacBook Pro 是 10+10 核心的 M5 標準版,內存規格為 M5 所支持的最大容量 32GB,以及 1TB 的硬盤,和一塊納米紋理玻璃的抗眩光屏幕:


和今年有抗眩光塗層的 iPhone 17 Pro 相比,MacBook Pro 上納米紋理玻璃 + 抗反射塗層的組合,無論是在泛光的室外還是充滿點光源的室內,消除反光的效果都相當出色。

但 M5 MacBook Pro 的外圍硬件和前代其實沒有區別,真正讓它脱穎而出的,還得是機身裏的這塊 M5 處理器。


今年的 M5,是繼 M3 和 M4 以來,蘋果連續第三年推出 3nm 處理器了。M5 的製造工藝換成了 A19 Pro 同款的第三代台積電 3 納米工藝(N3P)。

換句話説,和 A19 Pro 師出同門的新架構,讓 M5 的能效比得到了進一步提升,也讓 MacBook 原本就很強的離電續航更上一層樓,哪怕是 14 寸機型也能做到「電腦續航比人長」。


更重要的是,今年 M5 處理器的升級大部分集中在 GPU 上。N3P 工藝優秀的能效比,讓這一次 MacBook Pro 的性能釋放更加大膽。

就拿 macOS 平台上最主流的 3A 大作《賽博朋克 2077》來説,M5 的 MacBook Pro 使用遊戲默認的「for this mac」配置時,能夠在大部分畫質選項為中或高的前提下實現離電 30 幀的表現。

而打開 FSR 和幀生成後,2077 則可以以接近遊戲默認的「中畫質」配置裏跑到穩定 50-60 幀左右,同時維持你在星巴克的座位不變,不用接電源。


類似的情況也出現在 App Store 上的《控制:終極合輯》,以及愛範兒編輯部最近都在玩的《逃離鴨科夫》中。只需要一點點畫質微調,M5 MacBook Pro 都可以穩在 60 幀以上:


換個角度看,這個體驗其實已經接近了當年 GTX 1660 的表現。App Store 和 Steam 上越來越豐富的遊戲庫,滿足了 Mac 用户在出差高鐵上也能玩玩搜打撤的願望。

另一方面,M5 最大的升級點還在於它為每顆 GPU 核心都內置了「新一代神經網絡加速器」,相當於讓 M5 有了個 10 核的 NPU。

這樣一來,M5 的 AI 性能——尤其是本地 AI 性能,就有了相當堅實的基礎。

以蘋果在官方視頻中演示過的 Msty Studio 為例,作為一款功能類似 Ollama 但模型庫更豐富的「開源模型本地化部署工具」,Msty Studio 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可以讓你的 Mac 在斷網情況下跑語言模型。


我們以最體現性能的「首詞元響應速度」表現為標準可以看到,純本地運行的 DeepSeek-R1:8b 在 10 核心 GPU 的 M5 上運行時,對於相同的一段生成指令,它的速度追平了 24 核 GPU 的 M1 Max


相當於 M5 用不到一半的核心數量,就可以獲得與兩三年前 Pro 甚至 Max 規格的 Apple Silicon 相當,同時發熱量和功耗還控制在一個相當優秀的水平。

更重要的是,類似的表現也可以在其他本地化的 AI 場景中復現。
比如在純本地運行的 AI 視頻畫質增強工具 VidHex 中,在進行視頻細節增強時,10 核的 M5 同樣出現了追平甚至反超 24 核 M1 Max 的現象。


但在測試過這麼多本地 AI 工具之後,我們也不由得產生了一個疑惑:

引用開源的本地 AI 模型雖然免費,但部署起來比較麻煩,其中很多也沒有非常直觀的圖形界面、必須在終端裏面用 CLI(命令行界面)去微調——


引用而那些收費的本地 AI 工具,實際上就是在賣一個打包好的 GUI(圖形界面)。現在雲端模型不僅性能更強,價格也逐漸親民,你覺得「本地化部署和運行 AI 模型」能夠對你的電腦購買決策產生影響嗎?

總之,對於 M5 的端側 AI 性能,愛範兒認為:蘋果官網上宣傳的「相比 M1 有四到六倍的提升」是比較貼切的,不僅是可以穩定的「10 核打 24 核」,同時還有更優秀的發熱和功耗控制。


M5 這樣一來,就很難不讓人期待明年 M5 Pro 和 M5 Max 的表現了,或許可以催生另一批多台 Mac Studio 組網做超算的潮流。

不過就在前兩個月,M4 家族的 MacBook Pro 剛剛經歷過一輪國補,新的 M5 基礎款並不能和 M4 Pro/Max 形成替代關係。

因此今年值得升級 M5 基礎版 MacBook Pro 的,更多還是那些仍在堅守 M1 或 M2 系列的老用户,就比如愛範兒編輯部那位還在用 M1 Max 的編輯。


至於爆料中那個模具更新、去除劉海的新 MacBook,則至少要到明年的 M6 機型才有希望了。如果你是 M4 家族的用户,那麼小擠一管牙膏的 M5 並不是具有説服力的換機理由。

總之,愛範兒今年對於 M5 MacBook Pro 的結論,依然與前兩代相同:

Mac 依然是一個「你必須非常明確自己的需求」才值得入手的優秀工具——如果你不確定自己需不需要一台 Mac,那麼就是不需要



資料來源:愛範兒(ifanr)
標籤: MacBook Pro M5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