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 給大學生做了個新外掛!ChatGPT 一鍵變老師,免費可用

愛範兒 於 02/08/2025 發表 收藏文章
繼聊天、生圖、寫代碼之後,ChatGPT 終於開始教人認真學習了。

今天凌晨,ChatGPT 正式上線了「學習模式」。它最大的亮點在於引入了蘇格拉底式提問,通過一連串循序漸進的問題,引導你沿着邏輯脈絡一點點構建知識體系。


整個過程就像是在和一個真正懂教學的老師對話:它理解你的知識基礎、判斷你的學習階段,並據此設計合適的講解路徑,把複雜概念講清楚、講透徹。


OpenAI 表示這項功能主要面向大學生羣體,尤其適用於作業輔導、考試準備和學習新知識。使用方式非常簡單,在 ChatGPT 的工具中選擇「研究與學習」,然後直接輸入你的問題即可。


現在,免費版、Plus、Pro、Team 版用户均可使用這項功能,Edu 用户將在接下來的幾周內上線。

目前,學習模式由系統提示詞驅動,並未使用專門訓練的 AI 模型,這種機制的優勢在於迭代快、調整靈活。OpenAI 表示,未來將逐步把這一交互模式融合進核心模型中,讓教學邏輯成為底層能力的一部分。

那實際體驗如何?在官方演示 demo 中,當用户讓 ChatGPT 講解「貝葉斯定理」時,它就沒有立刻拋出公式,反而通過需求切入,引導用户從根本上理解定理的推理路徑。


在體驗過程中,我想理解「烏鴉悖論」,它也不是一次講完一大段晦澀哲學,而是從諸如「為什麼一雙白色鞋子能被用來證明所有烏鴉是黑的?」這樣的問題引出邏輯悖論的本質,一步步幫助我思考這個理論。


再比如我上傳了一道微積分題,它帶我逐步拆解求解思路,語氣也比較温和。開頭的一句「我們慢慢來,一起把這題搞懂,」提供了極大的情緒價值。


未來 OpenAI 還計劃加入更多功能:複雜概念的可視化展示、學習目標設定和進度跟蹤、更深度的個性化定製……從長遠來看,OpenAI 的目標就是要把 ChatGPT 打造成每個學生的「私人教師」。

自 ChatGPT 誕生以來,圍繞 AI 如何參與學習的討論一直不絕於耳。

據英國《衞報》調查,2023-2024 學年,英國高校共報告了約 7000 起 AI 作弊案例,平均每 1000 名學生中就有 5.1 起,相比之下,2022-2023 年每 1000 名學生中僅有 1.6 起。

ChatGPT 的爆發式增長,也讓用 AI 輔導和用 AI 代寫之間的邊界日益模糊。

我們上個月也報道過,AI 的確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複雜知識、提升寫作水平,但也可能削弱他們的批判性思維。其中使用 ChatGPT 寫作論文的人在寫作過程中大腦活動低於使用 Google 搜索或完全不使用任何工具的人。


不過 OpenAI CEO Sam Altman 的態度則頗為樂觀。他在最近的採訪中表示,當年 Google 剛出來的時候,老師們也慌得不行,覺得學生以後都不用記東西了,但搜索引擎並沒有讓人變笨,反而讓知識獲取更高效。

「AI 也是一樣,它是幫你更好地思考的工具,而不是替你思考的機器。」

事實上,不只是 OpenAI,整個行業都在教育方向集體發力。

Anthropic 近期推出的教育版 Claude 也強調蘇格拉底式引導提問,Google 則測試了 Gemini 學習引導功能,並向學生免費開放價值 20 美元的 Pro 訂閲。

教育,正逐漸成為 AI 應用中最具想象力、也最具人文温度的方向之一。

美國教育學家 Benjamin Bloom 曾經在 1984 年做過一個研究——2 Sigma 問題,研究發現接受 1 對 1 輔導的學生,水平要比未接受 1 對 1 輔導的學生高兩個標準差,指出個性化教育能大幅提升教學效果。


問題在於,這種因材施教的教學方式,在傳統教育體系中成本極高,也很難普及。優秀教師資源稀缺,學生人數眾多,教育系統難以為每個學生都配備一個私人導師。

現在有了 AI,每個人都可以擁有一個永遠不會不耐煩、隨叫隨到、因材施教的完美導師。當然,AI 可以是超級外掛,也可以成為偷懶的藉口,但起碼選擇權永遠在我們自己手上。


資料來源:愛範兒(ifanr)
標籤: OpenAI  ChatGPT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