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剛剛,OpenAI 正式發佈了首個瀏覽器 ChatGPT Atlas。
過去十來年,Chrome 基本上是大家上網的標配入口。但如果現在有一款 AI 瀏覽器直接內置了 ChatGPT,還自帶記憶和 Agent 能力,你是否會願意嘗試一下?
這就是今天發佈的 Atlas 要做的事。
OpenAI 表示,Atlas 是圍繞 ChatGPT 構建的瀏覽器,而不是簡單地把 ChatGPT 塞進去,其核心理念是全方位整合:
- 隨時喚出側邊欄:點擊「Ask ChatGPT」按鈕,就能在任意頁面右側打開 ChatGPT 側邊欄。始終帶着上下文理解的 ChatGPT 能讀取你所在頁面的詳細內容,能幫你總結內容、解釋信息,或者直接在當前窗口裏處理任務。
- AI 協助功能:在任何打開的文本輸入框中輸入內容時,ChatGPT 能提供實時修改建議和智能補全,幫你更高效地碼字
- Agent(代理)模式:能讓 ChatGPT 在瀏覽器中自主完成多步驟任務
從今天開始,macOS 用户就能用上了,ChatGPT 免費、Plus、Pro 和 Go 版用户都可以下載體驗,而 Windows、iOS、Android 版本即將推出。
附下載地址:chatgpt.com/atlas
不過,Agent 模式目前只對 Plus、Pro 和 Business 用户開放,而且仍處於早期階段,在處理複雜任務時可能會出錯。另外,如果設置 Atlas 為首選瀏覽器,你也可以獲得七天的會員體驗,享有更高的使用額度。
Atlas 瀏覽器的記憶功能比較有意思,它能讓 ChatGPT 記住你訪問過網站的上下文,並在你需要時調用這些信息。
比如你可以問它:「把我上週看過的所有職位發佈找出來,並總結一下行業趨勢,好讓我準備面試。」
這或許就是「AI 個人助理」願景的完整體現:它記得你是誰、你做過什麼,還能代你完成任務。
當然,在隱私問題上,你可以完全控制 ChatGPT 在你瀏覽時能看到和記住的內容。你可以選擇清除特定頁面的記錄,清空整個瀏覽歷史,或者打開「隱身窗口」,在不登錄 ChatGPT 的情況下臨時瀏覽。
OpenAI 宣稱,默認情況下不會將你瀏覽的網頁內容用於模型訓練。
此外,Atlas 同樣支持家長控制功能。如果家長為 ChatGPT 設置了家長控制,這些設置也會自動延續到 Atlas 中。OpenAI 還新增了專門為 Atlas 設計的家長控制選項,比如家長可以關閉瀏覽器記憶或關閉 Agent 模式。
Atlas=Google+ChatGPT?
打開 Atlas 的主頁,還是一副還是與 ChatGPT 長得差不多的面孔。
輸入問題後, Atlas 會彈出一個候選窗口,提供 Google 和 Chat 兩個選項以及更一些具體的鏈接。
顧名思義,前者 Google 選項直接跳轉到常規搜索引擎頁面,後者則類似常見的 AI 聊天助手,調用 ChatGPT 模型直接給出答案,而且你在 Atlas 上的每個提問都會保留在你的 ChatGPT 賬號歷史聊天記錄裏。
除了對話框裏的答案,你還能切換標籤頁,翻翻搜索鏈接、圖片、視頻和新聞,同時大多都保留了跳轉到 Google 搜索引擎的選項。
提問時,不同模型的表現還是有差距的。
舉個例子,我問「現在的寵物能坐高鐵了嗎」,明明點開搜索源就能看到官網寫着允許的鏈接,但 GPT-5 Instant 愣是沒整合出正確答案。
反觀切到 GPT-5 Thinking,它倒是給了個正確且嚴謹的回覆。
Atlas 的交互設計算是個加分項。
傳統 AI 插件主要以側邊欄、懸浮窗的形式呈現,涵蓋 AI 聊天、翻譯、網頁總結等。
同理,Atlas 搜索結果頁面默認與 ChatGPT 分屏顯示,點擊右上角的 Ask ChatGPT 就如同引入了一個 AI 插件,左側顯示原始網頁,右邊可與 ChatGPT 進行多輪對話,而不是傳統的單次搜索跳轉。
比如劃個詞,網頁右側就能直接查找或解釋,或者讓它給文章來個摘要。
在今天凌晨的直播環節,OpenAI 員工就搜索電影並查看了 Roger Ebert 等網站的影評,然後讓 ChatGPT 用五個詞以內總結影評內容,這種基本操作還是難度不大。
甚至它還能優化網頁文字、優化標題等,整體操作還是比較流暢順滑。
而同樣是在今天的演示中,OpenAI 內部員工在撰寫給團隊設計師的郵件時,直接選中一段文字,點擊 ChatGPT 按鈕並輸入「優化語言」指令。
ChatGPT 在原地優化了文字表達,用户可以繼續迭代修改,最後點擊「更新」按鈕將新文字替換原內容。這個功能徹底簡化了以往需要在文檔和 ChatGPT 之間反覆複製粘貼的繁瑣流程。
實測下來,總結視頻內容也沒問題。
另外,Atlas 還支持截圖,點右側的 + 號,選「隨附屏幕截圖」就能上傳,我找了張馬斯克的照片,照着這麼操作一遍,它也能準確認出是馬斯克。
搭配側邊欄的 Agent 模式,玩法也能很有趣。網友 @mteamisloading 讓 Agent 在繪畫網站裏畫了朵花,全程只花了 4 分鐘。
值得一提的是,Atlas 同樣支持通過 @ 調用網頁標籤。不過 Dia 可以同時調用好幾個網頁標籤,Atlas 只能一次調用一個已經打開的網頁,有點雞肋,估計後續會更新。
Agent 模式則是 Atlas 瀏覽器的重頭戲。
在今天的演示裏,OpenAI 員工打算給 8 人聚餐做菜,打開了個菜譜網頁。他問 ChatGPT 需要準備哪些食材,ChatGPT 自動分析了網頁內容並算好了份量,還根據用户之前提到的偏好把購物清單按超市貨架分類。
當用户確認後,Agent 自動打開了 Instacart 購物網站,搜索並把所需商品加進購物車,整個過程只用了兩分鐘。雖然最後沒自動下單,但準備好的購物車已經省了不少時間,用户可以自己審核後決定要不要買。
再比如,在工作場景中,你可以讓 ChatGPT 打開並閲讀過往團隊文檔, 進行新的競品調研,並整理成一份團隊簡報。
就實際體驗而言,比如我提個需求「幫我在蘋果官網買部 iPhone 17 Pro Max」,它在 Agent 模式下執行任務時會顯示「接管控制」按鈕和紅色的「停止」按鈕,可隨時接管。
運行速度和之前 ChatGPT 裏的 Agent 模式沒太大區別,我們自己下單可能幾分鐘搞定,但交給 Agent 操作後卻要 19 分鐘,這個速度顯然是不太令人滿意的。
簡言之,Altas 的 Agent 模式其實更像是把 ChatGPT 裏的 Agent 功能單獨拆分出來,與此同時,你在 Atlas 的歷史聊天記錄也會保留在 ChatGPT 裏。
至於整體體驗 Altas 下來,我的評價是,有驚喜,但不多。
Atlas 給我的感覺就是 Google 搜索和 ChatGPT 對話的合體,只不過,Atlas 也保留了富有 ChatGPT 特色的 Agent 模式,用 ChatGPT 能力把瀏覽器這個場景重新整合了一遍。搜索、理解、執行任務都在一個閉環裏完成了。
值得一提的是,負責 Atlas 項目的工程師 Ben Goodger 本身就與 Chrome 有着緊密的聯繫。
他從 2005 年就進入 Google 參與 Chrome 的研發工作,是整個團隊中對 Chrome 貢獻最突出的核心成員之一,並在 2024 年加盟 OpenAI,成為 ChatGPT Atlas 瀏覽器的技術研發總負責人。
而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各家都陸續推出了自己的 AI 瀏覽器。
在這場瀏覽器大戰裏,Perplexity Comet 更適合極客或高級用户,基於 Chromium 引擎的 Atlas 體驗門檻更低,也更對標 Dia。
有意思的是,Dia 此前剛被企業軟件巨頭 Atlassian 以 6.1 億美元收購……所以現在是 Atlas 對戰 Atlassian,名字還挺巧。
重新回看 OpenAI 的產品思路,以往 OpenAI 的策略是選擇搞一個超級應用,把各種功能都裝進去,但無論是前陣子 Sora APP 的獨立推出,還是這次 Atlas 應用的推出,OpenAI 正在不斷從 ChatGPT 拆分功能出來。
這也符合奧特曼之前在採訪中的產品思路,不同產品在用户心中有不同的「心理定位」,強行混合會破壞體驗。
説白了,OpenAI 現在的策略很明確:讓 ChatGPT 扮演超級操作系統的角色,而讓不同產品各司其職,針對不同場景優化體驗。從「超級 App」向「產品矩陣」轉型,這條路 OpenAI 是鐵了心要走到底了。
資料來源:愛範兒(ifanr)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