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iWatch 來了,瑞士鐘錶業麻煩大了。
蘋果首席設計師 Jonathon Ive 對《紐約時報》如此表示。不管他用的是“ in trouble”,還是更嚴重的“screwed”,言下之意再明顯不過:iWatch 將會對瑞士鐘錶業產生巨大的衝擊。
一言激起千層浪,關於瑞士手錶和iWatch 是否會有一戰的討論也甚囂塵上。一個非常典型的觀點是,瑞士鐘錶走精品路線,講究工藝和品味,而iWatch 預計會以功能取勝。最主要的是,瑞士表常給人奢華印象,而蘋果產品雖然在電子產品中售價不菲,但在售價上還不和名表相提並論。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瑞士手錶現在的輝煌並不代表他們一直基業長青。早前就有新聞記錄,20 世紀70 年代末,當時的人們對瑞士鐘錶的心情,也像2012 年的大眾對面全球經濟一樣,恐慌、茫然而不知所措。物美價廉的日本石英表在歐洲人養尊處優的傲慢中迅速壯大,席捲全球。人們回過神來的時候,瑞士鐘錶的出口量已經從8200 萬塊跌落到3100 萬塊,近一半的鐘錶企業倒閉,從業人員也從鼎盛時期的19 萬人銳減至3 萬多人。
名人吳曉波也回顧過這段歷史。在短短的六、七年裡,瑞士鐘錶遭遇了一場滅頂之災,其產量在全球的比例從45% 陡降到15% 。一度,有上千家手錶工廠倒閉,超過10 萬名鐘錶工人失業,這對於只有700 萬人口的瑞士來說難以承受,幾乎所有的人都認為瑞士手錶——特別是機械表的末日已經降臨。
過去的歷史說明了第一個事實,在手錶行業中,價格並不是絕對壁壘,日本人曾經成功壓製過瑞士鐘錶業。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數字是,瑞士鐘錶出口量非常之大,巔峰時曾有8200 萬,根據《鐘錶》雜誌曾經給出的數據,在2011 年,瑞士手錶的出口量為2980 萬,價值193 億瑞士法郎(約1270 億人民幣)。
一個簡單的算術題得到,在2011 年,瑞士手錶的平均出口價約在4200 元。當然,這個數據仍有商議的餘地,《鐘錶》雜誌給出的平均出口價為688 美元,商務部網站給出的數據是,瑞士手錶平均售價為685 美元。
另有數據表示,瑞士手錶當時的出口單價為329 美元。不管是售價,還是出口價,這些並不一致的數據其實都指向一個事實,瑞士表,其實沒我們想的那麼貴。當然,相比於出口價只有幾美元的中國手錶,瑞士手錶價格確實還算不菲了。
雖然像是百達翡麗、寶珀、勞力士這些品牌名聲在外,代表著瑞士手錶的最高水準,但是在每年3000 萬左右的出口量中,衝量的還是天梭、雷達這些售價以千元為單位計算的手錶。同時也需要注意的是,奢華手錶貢獻利潤的能力要強許多,說是一表頂百表也不為過。
上面的數據說明了第二個事實,瑞士手錶的基石是有一群售價幾百美元的手錶構成的,奢侈手錶不是瑞士鐘錶業的全部。
聯想到最近一直在猜測的iWatch 手錶的售價,從299 到499 美元都有,按照蘋果一貫的定價策略,iWatch 的售價預計不會比普通瑞士手錶低太多。因此,我倒認為,價格壁壘說並不一定成立。
作為一個機械迷,我們愛範兒的創始人在《智能手錶為什麼都這麼醜》的文章下如此評論:
引用“沒有人問為什麼手錶都這麼醜。手錶的美,在於它傳遞出人類最高工藝水準的機械構造及質感,智能為手錶增加了不必要的累贅和乾擾。”
鐘錶業人士將上世紀70 年代瑞士手錶大蕭條稱之為“石英危機”,意指日本石英手錶給瑞士機械手錶帶來的衝擊。有人歸結起來,瑞士人度過“石英危機”主要有三個原因:
- 拒絕轉型,專注升級,堅持製造手工機械表
- 強勢資本併購,形成超大型鐘錶集團
- 實施全球化品牌戰略,引領世界奢侈品消費浪潮
可以這麼說,在控製成本,追求銷量和產量方面,歐洲人不是藉助了亞洲廉價勞動力的美日品牌的對手。但是依靠精湛的工藝和深厚的底蘊,歐洲的時尚服裝、香水和鍾表這些傳統手藝活卻仍舊笑傲國際市場。
因此,機械手錶和目前智能手錶之間差異還有這種機械質感,而許多媒體的鐘錶編輯的看法也是如此,比如《時尚健康》的鐘錶編輯就認為:
引用“早在石英危機時期,傳統製表業就已在慢慢調整自己的訴求了。它更加專注於摯愛機械魅力的人群,所以和iWatch 面對的市場沒有太大重合。而至於iWatch本身,它的未來還需要拭目以待,畢竟同類的數碼科技產品有著很好的功能目標,但就目前而言,這類產品並未完全發揮出預期中的便利功能。”
新浪時尚的鐘錶編輯也有類似看法:
引用“我認為不會,傳統製表業經過百年的積澱,已經成為了一種文化,也是一種情感的傳承,其實這也是對最原始手工技術和早期人類智慧的致敬。像iWatch 這類的產品,我覺得是時代的產物,其一部分受眾會不同於傳統機械表的受眾。”
相比於所謂的價格壁壘,不同產品類型之間的設計差異與消費人群差異看起來更像是瑞士手錶的護城河,這一點智能手錶廠商有何嘗不知,經過了三星早前的Galaxy Gear 智能手錶的失敗後,近來發布的智能手錶在設計上都已經向傳統手錶靠攏。
只是蘋果方面對iWatch 的信息幾乎是守口如瓶,Jonathon Ive 這次放出口風也是頗讓人意外,而iWatch 的功能、外觀、設計,我們都一無所知,甚至iWatch 這個名字都是我們慣性認識。
Jonathon Ive 的底氣從何而來?手錶這種東西我們只能佩戴一隻,幾無一人戴三個表的可能。那麼是iWatch 在功能上創造了剛需,還是在外觀設計上將大部分手錶打趴下?
iPod 順應了數字音樂潮流,iPhone 終結了諾基亞手機時代,iPad 開創了平板時代,但實際上和PC 行業涇渭分明,可能之前都沒想到,iWatch 和瑞士手錶將有一戰。
而作為瑞士手錶和iPhone 的主要消費人群,中國消費者的選擇可能將會直接左右戰局。看看題圖中伯爵為中國消費者準備的龍紋手錶,其實瑞士手錶廠商們也是蠻拼的。
題圖來自:modnii
資料來源:愛範兒(ifanr)
編輯:劉學文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