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一下最近幾條引起我關注的新聞:索尼推出QX 系列“黑科技”鏡頭式相機QX1,HTC “傳聞”也要推出和QX 很像但定位明顯不同的手機鏡頭產品REcamera,還有國產應用精品Camera360 也打算推出搭配手機的使用攝像頭,最近已經在網絡上徵求用戶的設計意見。
上面提到的這些產品,體現了一種強烈的觀點,那就是在承認手機已經是“中心設備”的同時,又以某個功能更強的部件,分化手機中某個功能。手機攝像頭自然是大家經常用,但又經常能感覺到手機畫質不足的部分,因此推出QX 之類的手機鏡頭,在意外之餘,也覺得合情合理。
不過,在手機上也不只有手機攝像頭才是讓人感覺“欲求不滿”的。打開京東、亞馬遜當中“音箱”的品類,現在推薦得最多的,具備藍牙連接功能的無線音箱,和鏡頭式相機一樣,它增強了手機的喇叭部分,卻又讓播放聲音的功能從手機當中分化了出來。
如此類推,手機上被分化的功能還有許多,比如說增強手機電力的移動電源,抑或為手機增加儲存空間的移動硬盤之類——最近我還看到有人為iPhone 研發了SIM 卡外設,讓iPhone 擁有雙卡雙待的功能。
而想一想,當更多智能手環、智能手錶變成了智能手機的配件的時候,手機的使用價值實際上正在不斷增加。
儘管當下的智能家居與可穿戴設備產品,定位、功能、定價、市場策略以及消費者認知上還有許多需要完善的部分。但從長期來看,它們在不斷地讓窗簾、燈光、空氣淨化器、空調等等變得能夠與手機相連的時候,讓這些傳統的物件變成手機的外延的同時,手機將真實地成為連結人與人, 連結人與物,連結物與物的中心。
當上週iPhone 6 Plus 128 GB 的價格爆炒到和一部15 寸Retina MacBook Pro 相近的時候,我恍惚有一種幻覺,未來的手機價格或許就會這麼“貴”。
別誤會,我不是指手機的“單價”,而是我們購買了手機之後,因為手機上某部分的性能短板,又另外購置的衍生設備,總共價格或許會達到10000 元人民幣。想一想,一個QX100 的價格已經2000 元以上,再加上那些能夠與手機相連的智能硬件設備,這個目標或許不難達到。
對於手機廠商來說,能否認識到手機具備這樣的使用價值或許是未來競爭的關鍵。想一想,如果10000 元人民幣能夠換來一部手機+ 智能手環or 手錶+ 智能門+ 智能窗簾+ 智能空氣淨化器……
那麼或許對於手機廠商來說,手機本身只是一個引子,而後續的消費與服務,才是大頭。
說到這裡,我禁不住想起很多年前的一個人以及一款設備:
資料來源:愛範兒(ifanr)
編輯:陳一斌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