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沒聽説過的品牌成為印度手機老大,美國人又驚到了

愛範兒 於 05/02/2015 發表 收藏文章

説實話,美國媒體現在頗有些“天朝上國,萬邦來朝”感覺,這也難怪,美國互聯網仍是世界的中心,有蘋果、微軟、Google、Facebook 這幾座大山在,就算是有了互聯網世界的絕對話語權。但是來自中國等地的互聯網力量迅速崛起,讓美國評論者們感到了深深的壓力,就像不久前彭博社抱怨 CES 中有太多的亞洲人來,以至於拉斯維加斯的酒店都不夠住了一樣。

不過要是比人口數量,以及市場容量的話,中國和印度無疑要大大勝過美國。先是在不久前的季度統計中,小米成為中國智能手機份額第一,讓外國友人大吃一驚。而後在最近的統計中,印度手機品牌 Micromax 取代三星成為印度市場份額最大的廠商,再一次讓印度之外的外國友人大吃一驚,當然其中也有我。

不過關於 Micromax 的統計是基於 Canalys 的統計,該機構指出,在剛剛過去的 2014 年第四季度,Micromax 在印度的市場份額為 22%,超過了三星的 20%,成為印度智能手機的老大。對此,三星表示並不認可,他們援引 GfK 的數據稱,三星仍是印度市場第一,份額為 34.3%。姑且不討論這一組出入有些大的誰對誰錯,印度智能手機市場正在出現和中國類似的格局:本土品牌依靠極具性價比的手機快速佔領原本屬於國際大品牌的市場份額。


(Micromax Canvas Knight 手機)

並且,這不是沒有徵兆的,只有當 Micromax 取代三星成為市場第一這樣“量變產生質變”的結果出現時,人們才會意識到,(印度/中國)國產手機居然如此強勢。早在 2013 年的時候,Micromax 就在不斷拉近與三星的距離,並且在印度前幾的智能手機品牌中,印度本土的 Micromax、Karbonn、Lava 和國際品牌形成分庭抗禮之勢:


2013 Q1 到 Q2 印度智能機份額變化

《福布斯》對此現象給了一個很無奈的標題《這些聽都沒聽過的牌子怎樣顛覆中國和印度手機市場》,文章中有個很有意思的對比:

引用無鎖版的 iPhone 6 售價 649 美元起,比美國人均年收入 53143 美元(2013 年數據)的 1% 多一點,在中國,這是中國人均年收入的 10%,而在印度,買一個 iPhone 6 要花掉他們人均年收入的 43%。

嚴格來説,《福布斯》給出的對比並不一定精確,一是 iPhone 6 在中國和印度的售價要高於美國本土,二是就中印美三國國情來看,中印的人均收入反映的問題很有限,畢竟中印國民之間的貧富差距,地區差異遠大於美國。

正是這樣,在太平洋對岸的人們看來,收入的巨大差距使得不同於蘋果和三星高價路線的 Micromax 和小米們成功在市場份額逆襲,為了製造符合更多人價格預期的手機,來自中國和印度本土廠商們以各種方式降低成本,包括被廣泛複製的線上銷售,和線上搶購。

而這些出貨量巨大的廠商也吸引着志同道合的小夥伴,去年 Google 選擇的首批 Android One 夥伴就是印度三家本土廠商 Micromax、Karbonn、Spice,這批 Android One 智能手機的價格當時低至 6399 盧比(105 美元)。

曾經智能手機的主旋律是蘋果和三星的纏鬥,如今的格局已經變成了在發達市場,蘋果三星斗爭還將繼續;在發展中市場,則是蘋果如何穩固地位,本土品牌如何再進一步、三星如何逆轉的三國演義了。

題圖系印度電影《Peekay》劇照


資料來源:愛範兒(ifanr)
作者/編輯:劉學文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