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如果一個科技公司已經前景暗淡,但公司剩下的那些人又不想要放棄努力,那麼接下來會發生什麼?柯達,作為這樣一家前途未卜的公司他們的做法是:在攝影業務上繼續挖掘創新點,同時又寄希望於其光學與化學技術能給公司帶來一定收入。
在《紐約時報》近期為柯達拍攝的短片“After the Kodak Moment”中,柯達伊士曼商業圈總負責人 Michael Alt 在講到柯達近況時甚至有些哽咽:
引用1300 英畝的柯達伊士曼商業圈曾有 200 多座大樓,其中的 80 座現在已被我們拆除,另外有 59 座也已出售。
Michael Alt 説,他在這些大樓裏工作了 34 年,看到一些建築被拆除,心中難免非常難過。伊士曼商業圈這個曾以柯達業務為主的大園子,現已入駐了多家跟柯達無關的公司。而在留存的柯達公司大樓裏,老員工也所剩無幾。
不過,從 2012 年 1 月開始走上申請破產道路的柯達,這兩年其實還在苦苦堅持着。《紐約時報》的文章稱,如果知道柯達一直還在營業,大部分人可能會覺得吃驚吧。但事實的確如此。柯達研發部主管,另一位柯達老員工 Terry Taber 表示,只要還能看到一點點未來,他還是願意留在柯達做點事情。
Terry Taber 和他帶領的 300 多名工程師正在研究的項目包括納米油墨技術、可以檢測食物或藥品是否變質的傳感器,以及可降低智能手機價格的觸摸屏等。這其中有很多其實是柯達還在輝煌期時已開始的項目,但 Terry Taber 的老闆還是打算要從這些項目中掘金。
Terry Taber 的老闆就是去年上任的柯達現任 CEO Jeff Clarke。Jeff Clarke 沒有妄想依靠上述技術,以柯達的名義投入市場來賺錢,他的計劃是與其他公司合作生產具體產品。
引用我們正在從柯達過去那些有潛力的技術中挖掘一些價值。
Jeff Clarke 説,如果僅以柯達品牌出售,他們很難從中得到較高的知識產權價值。
柯達,曾像現在的蘋果或微軟那樣在人們的生活中扮演者重要角色。然而有於其在面對變化時的“反應遲緩”,往往成為傳統科技公司轉型的“反面教材”。從 1990 年的 190 億美元年收入,到現在的年收入 20 億美元;從 14.5 萬員工到現在的 8000 名員工,這家老膠片公司再也無法恢復昔日輝煌。
逐漸走出破產陰影的柯達現在主要服務那些小眾市場:拒絕數碼時代,堅持用膠片拍攝的一小部分導演;報紙印刷;包裝印刷……公司主要收入仍然來自其傳統業務。而新上任的 CEO 以及老員工 Terry Taber 則認為公司能夠繼續生存下去的關鍵不是傳統業務,而應是那些出色的技術。因此,他們把重點放在了各種技術的研發和專利申請上。
引用當人們問我,為什麼我還在這裏。我的回答是:我覺得(柯達)還有希望。
Terry Taber 仍然對柯達抱有信心,目前他和他的團隊研究出了一種比信用卡還薄的手機屏幕材料,比普通的觸摸屏更便宜也更有用。另外,在手機方面柯達公司還在去年年底宣佈將其品牌授權英國廠商 Bullitt Group,將於 2015 年推出一系列 Android 智能設備。
雖然看上去有種要“起死回生”的感覺,但《紐約時報》仍然提醒到,不管柯達在未來要採取什麼措施,他們最好快點行動。
其實 Jeff Clarke 早已意識到了柯達存在的各種問題,一年前出任 CEO 時他就因公司分給研發部的資金數額太少感到震驚。他覺得公司研發了很多新技術,但不知道如何利用它們,也因此錯過了大量好機會。
2013 年 9 月,柯達正式脱離破產保護。當時的幾家投資者都希望柯達能夠重整旗鼓,而現在這些投資者中只有 Serengeti 願意就相關問題發表評論。Serengeti 説他們投資柯達主要看重的是其在高速數字印刷方面的技術。
7500 萬美元的現金,僅 2014 年就淨虧損了 1140 萬,預計今年還將繼續虧損。柯達能為大眾提供的東西,只有找到合適的夥伴幫忙開發和銷售才能獲取價值。現在柯達的合作伙伴有做包裝箱的瑞士公司 Bobst,印刷公司 Utah ,以及與柯達共同研發觸屏的一家機械公司。
這些“拿出去”合作的技術其實是柯達早就開始研發的,Jeff Clarke 在去年夏天開始重視研發部,並專門劃分了新部門:Kodak Technology Solutions。
作為一家老牌科技公司,其發源地 Rochester 的人們依然對柯達抱有很深的感情,外賣盒、廣告牌等很多地方都還保有柯達的印記。然而分析師們卻沒有那麼看好柯達,CRT 資本的 Amer Tiwana 認為:
引用問題不在於柯達的技術,而是激烈的競爭。柯達的技術可能會略勝一籌,但是市場上會有和它差不多但價格卻便宜很多的技術。所以,在一些新領域裏,柯達很難獲利。
Jeff Clarke 從上任起就在對柯達進行着大大小小的改變,包括戰略轉變,部門調整、重組,裁員等等。變化中的柯達不知能否追趕上時代的步伐,真正重振起來。
題圖來自 《紐約時報》
資料來源:愛範兒(ifanr)
作者/編輯:高 晨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