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年 I/O 大會的 keynote 上,Google 不僅升級了 Cardboard,還發布了一整套虛擬現實內容製作生態系統 Jump。加之華爾街日報曾透露,虛擬現實版的 Android 正在開發,Google 在虛擬現實領域的野心畢露無疑。Wired 採訪幾位經歷了虛擬現實項目從無到有的 Google 員工,試圖探尋野心背後最初的起點。
兩位 Google 巴黎分部的員工 David Coz 和 Damien Henry 在 YouTube 上看到一段用無人機拍攝的視頻,內容很吸引他們,但這段視頻的格式是立體的,需要佩戴 3D 頭盔才可以觀看。他們兩個都沒有,覺得很憋屈,於是產生了這樣一個念頭:如果用一個湊合的頭盔包裹着手機,也可以觀看這樣的視頻。
類似的故事我們聽得很多了:一個雪夜裏,兩人在巴黎街頭凍得瑟瑟發抖卻遲遲未能打到車,於是二人發誓開發一款應用解決打車難的問題。這款應用就是現在的當紅炸子雞 Uber。
這樣的故事讀起來會讓人覺得成功如此容易,但現實中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翻看 Cardboard 項目兩位發起人 David Coz 和 Damien Henry 的 LinkedIn 檔案,我們會發現兩人在計算機視覺或者計算機圖像領域都有一定的成績和積累。
Google 有一個 20% 制度廣為人知:員工們可以每週抽出一天的時間來鼓弄本職工作外的個人創意項目,大約佔到他們工作時間的 20%。這個 20% 的制度曾經催生出了不少 Google 現在大名鼎鼎的產品,比如 Gmail 和 AdSense。David Coz 和 Damien Henry 則將這 20% 的時間用於開發廉價虛擬現實頭盔原型。
把產品原型打磨出來後,David Coz 在去年春天將其帶到了 Google 山景城總部,見了 10-15 個人,其中就包括 Google 一位負責消費電子用户界面的研究員 Christian Plagemann。
儘管那個時候的原型還很粗糙,但 Plagemann 一看到就立刻被這個創意吸引住了。他説服 Coz 把這個原型留了下來,到處給人演示,包括 Larry Page 和 Sundar Pichai,最終有人建議他去找 Clay Bavor。
Clay Bavor 是 Google 的產品副總裁,負責為 Gmail, Docs, Drive 以及 Google Apps 設計用户界面。在公司內部,他還以“VR 狂人”著稱。這個稱號可不是浪得虛名,Bavor 年僅 12 歲的時候就嘗試用蘋果的 Hypercard 程序來製作一個虛擬現實應用。
Bavor 很順理成章地接手了這個項目。兩個月後,Google Cardboard 在 2014 年的 I/O 大會上橫空出世。一年之後,Google Cardboard 擁有了 100 萬用户,整個虛擬現實團隊也在不斷擴充。
整個故事看下來,我們會發現,Google Cardboard 項目完全是一個自下而上形成的項目:
引用一開始兩位巴黎員工 David Coz 和 Damien Henry 利用 20% 的工作時間將想法變成雛形,再到 Christian Plagemann 牽橋搭線,最後產品副總裁Clay Bavor 接手。
題圖來自 FastCompany
插圖來自 TechTimes & NetworkWorld
資料來源:愛範兒(ifanr)
作者/編輯:歐狄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