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Fiber 高達 1000Mbps 的超高速寬帶服務讓太平洋彼岸的我們都豔羨不已。從 2010 年 2 月份開始城市的選址試驗,到 2012 年 7 月正式對外發布,到現在,Google Fiber 已經先後在美國的堪薩斯、奧斯汀、普羅沃、亞特蘭大、夏洛特和羅利-達勒姆提供服務,未來還將會覆蓋到的城市羣包括波特蘭、聖何塞、菲尼克斯、鹽湖城和聖奧東尼奧。
與此同時,Google Fiber 的服務費用也處在一個相對很低的水平,共設立三擋套餐:一個免費,一個月付 70 美元,一個月付 120 美元。在用户歡呼的同時,傳統的運營商卻感到了莫大的壓力。這一點在 Google Fiber 服務剛上線的時候我們就有過討論。
引用AT&T 在當時就表示將提供同等的 1000Mbps 寬帶,並且價格也會足夠低廉,在之後會逐步推廣到全美 100 多個城市。這一點在此前幾乎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
CenturyLink 和 Cox 目前在幾個城市已經開通了千兆寬帶,Suddenlink 的千兆寬帶也在規劃之中。即便是在短期之內無法開通千兆寬帶的地區,當地的運營商也對現有的服務進行了提速,並且大多無需支付額外的費用。
Time Warner Cable 的一位高管曾宣稱不提供千兆帶寬的原因是顧客並不需要,而現在的情況則是它所提供的帶寬是數年前的五倍之多。
這是 Google 作為一個互聯網公司切入基礎網絡服務之後,所帶來的最直接的影響。經過這兩三年的發展之後,Google Fiber 對運營商的刺激作用愈發顯著。根據 MIT Technology Review 的報道,越來越多地區的寬帶網速在不斷提升之中,而這其中功勞最大的就是 Google,並不是 FCC 的國家寬帶計劃。這是市場的勝利,也是政府的悲哀之處。
早在 2009 年,美國政府便撥付了資金用於寬帶網絡的改造,不過當時主要用於服務不完善網絡服務的改進。正如文章所説,寬帶的提速和光纖網絡的建設,並不存在什麼技術上的問題,最大的問題是資金投入。
開支的增加則會遭到來自股東的質詢。再加上一個地區的寬帶服務往往是由一兩個企業壟斷,缺乏外部競爭的情況下,自然誰都不願意冒着風險主動提高服務質量。既然維持現狀就能穩穩地賺錢,運營商也就沒有必要在網絡上增加額外的投入。
MIT Technology Review 的文章並沒有給出具體的數字,來表明美國寬帶在 Google Fiber 出現之後的變化,不過傳統運營商在之後的動作已經説明不少的問題。
其實,關於寬帶提速的意義已經無需贅言,它不止關乎流媒體、4K 電視視頻的生存,更關乎商業、學校、醫療等社會性機構的能否順暢運作,一個顯而易見的例子是國內熱火朝天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無一能脱離互聯網而存在,萬物互聯的時代更是完全寄居於網絡。
反觀國內的情況,早在 2010 年,中國就出台意見推動光纖寬帶網絡建設。到 2013 年,“寬帶中國”上升為國家戰略,將寬帶定義為“戰略性公共基礎設施”。不過,對比寬帶中國提出的目標,情況並不樂觀。寬帶中國戰略提出到 2015 年,城市家庭寬帶達到 20M,而根據工信部的數據,至 2015 年一季度,8M 以上帶寬佔比為 46.4%。
前段時間李克強總理的大聲疾呼寬帶提速降費,沒成想換來的卻是運營商文字遊戲的戲弄。或許這時候行政性的命令已經真的很難奏效了。
題圖來自 9to5google
資料來源:愛範兒(ifanr)
作者/編輯:郝 影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