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買了 iPhone 6s,而我卻買了這玩意兒

愛範兒 於 30/09/2015 發表 收藏文章

每年 9 月都是幾乎一半愛範兒成員固定繳納蘋果税的月份,新 iPhone 到貨之日簡直都讓快遞叔叔驚呆了。然而,這其中有一個例外,就是我。像我這樣基本只用幾個應用的人而言,iPhone 其實和 Android 手機的體驗沒有太大的差別,因為需求擺在那裏。

同樣是因為需求,我用其他人購置 iPhone 的錢買了一個許多人都不會去更新的物件:桌面台式電腦。事實上,在《要不要買 iPhone 6s,這回一個人説了不算》裏面,我對於 iPhone 的購買意見就已經説得很清楚了:

引用“iPhone 6s&6s Plus 都是好手機,比我現在用的某 Android 機好用很多,比我之前用的某 Windows Phone 好用更多。説到這裏你以為我就會買了麼?你錯了,我來告訴你,iPhone 6s 64GB 的 6088 元可以買什麼?加一點完全可以組一下 i7-4790K+GTX960+16GB+128GB SSD 了,我見過的好多人每年都換 iPhone,但是舊款慢得抓狂的 MacBook Air 可以再戰三年,然而,i7-4790K 帶來的更新感受遠比 iPhone 6s 相對於 iPhone 6 的更新感受爽得多。以工作狂的視角來看,不去更新每天陪伴自己八小時的生產力工具,而殷勤地更新大多數時間揣在兜裏的 iPhone,擺明了不愛工作嘛。”

然而我沒有自己組  i7-4790K+GTX960+16GB+128GB SSD,作為一個略有信仰的休閒遊戲玩家,最終還是選擇了紅燈廠華碩 ROG GR8 這款迷你遊戲電腦。於鐵桿遊戲玩家而言,ROG GR8 其實並不算理想中的裝備,低電壓處理器,和中端顯卡是這些人的第一眼拒絕理由,但是對於輕遊戲用户和重度碼字用户來説,ROG GR8 有它不容易被發現的優點。

台式機裏的小鋼炮

雖然是軍事上的概念,但是射速快重量輕機動性好的小鋼炮經常被用來形容 Golf 這樣的汽車,這裏用來類比 ROG GR8 也很合適,由於攢機這事兒實在是個高上限的活動,像王思聰那樣攢個十多萬的台式機也是完全可以的。不過對於普通人而言,預算也一般都是在四位數而已,萬元以後那基本上都是硬件發燒友的選擇,為了在神壇 Chiphell 或者顯卡吧得瑟一把,需要付出的代價還是不小的。


那麼來看 ROG GR8 的基本配置:

  • 處理器:英特爾酷睿 i7-4510U
  • 顯卡:NVIDIA GeForce GTX750Ti  2GB GDDR5 顯存
  • 內存:雙 SO-DIMM 內存插槽.,最高支持 16GB
  • 硬盤:SATA 3.0 接口+2.5 吋硬盤倉
  • 無線:雙波段 802.11 a/b/g/n/ac 的 Wi-Fi
  • 1 個 S / PDIF 光纖輸出 ,1 個 HDMI 接口(支持超高清 4K)
  • 1 個 DisplayPort(支持超高清 4K),1 個 LAN(RJ45)
  • 後 4 個 USB 3.0 ,前 2 個 USB 2.0 接口
  • 70 至 77W 的全 3D 負載,閒置狀態 15 W 左右功耗

因為是華碩玩家國度的機器,所以這裏其實還是保留了一些 DIY 的餘地,比如內存和硬盤其實都不是標配的,用户可以購買準系統,自行在購買相應接口的內存和硬盤,根據自己的需求來選擇相應的配置,比如喜歡屯藍光電影的,就不妨配 128GB SSD 和 1TB HDD 的硬盤組合。至於 8GB 和 16GB 內存的取捨,也是類似。

這裏通報一下我自己的選擇,金士頓 HyperX 3K SSD SH103S3 240GB,讀取速度 555MB/s,寫入速度 510MB/s;金士頓 DDR3L 2134MHz 8GB 內存。硬盤目前夠用,但是考慮後續把 8GB 內存換成 16GB。


至於英特爾酷睿 i7-4510U 這個帶 U 後綴的芯片想必是大多數人猶豫的理由,完全可以肯定的是,i7-4510U 肯定是比不上 i7-4790K 這樣的桌面芯片強者,畢竟它的 TDP 功耗只有 15W,即便如此,這塊芯片也要比目前超極本中廣泛使用的 i5-5200U 或者 i5-5300U 強許多。許多超極本不敢挑戰的 4K 視頻播放,ROG GR8 也能比較輕鬆地去應對,在播放一段幀率 25,碼率為 24427kbps 的 4K 視頻時,CPU 佔用穩定在 25% 左右。至於一些碼率低一點的 4K 視頻,CPU 負載可以控制在個位數。


至於 GTX750Ti 這塊顯卡,算是台式機裏中端產品,在 3DMark 中,這塊顯卡被識別成了 GTX 860M,雖然後面又帶了 M,不過基本可以視為和 GTX 750Ti 是同一塊顯卡,只是桌面用的本體和筆記本用的馬甲版而已。


可以這麼説,i7-4510U+GTX750Ti 組合其實更像是遊戲本的組合,這一點在 3DMark 上的測試結果就可以看出,ROG GR8 的定位是遊戲本往上一些。性能的話,ROG GR8 並不是以此為主打,看重性能的完全可以去隔壁找大哥 ROG GR20,真要是給 GR8 定位一下,賣點不在超強性能,而是在如此小的體積內整合了可堪一用的配置,辦公不在話下,大部分單機遊戲也能頂住,網遊更是不在話下。

為什麼選這個?

説一下我的需求,作為一個長期伏案碼字的編輯,筆記本肯定不是最好的選擇,無論是屏幕高度,屏幕大小,性能表現還是鍵盤觸控板操作手感,都不適合長期碼字(然而據我所知,大部分同行都是一台 Macbook Air 通用所有場合)。意識到了這一點之後,我感覺必須要為生產力工具做出一點兒更新了,於是先後買了綠燈廠 Razer 的機械鍵盤和鼠標,又加了顯示器。不過之前一直用的Sony Pro 13 超極本到現在確實是難當大用了。


這款Sony Pro 13 的 i5-5200U+核心顯卡+4GB 內存的組合經常會出現捉襟見肘的狀況,一是 CPU 負荷較大的時候,風扇就滿載運轉,噪聲很大,二是 Chrome 瀏覽器佔內存較多,多開十幾個頁面的話,4GB 的內存就會佔得滿滿,出現卡頓。三是有時候興起想玩一下游戲,核顯的性能劣勢就出現了,這個配置玩《英雄聯盟》的時候,一旦出現團戰,畫面成了 PPT 了。

Sony Pro 13 當辦公電腦已經難當大任的時候,是時候換一台性能更好的台式機了。這裏我自己的選擇集中在了迷你型台式機上(GR8 僅有 2.5 升的體積),對於我的辦公桌來説的話,常規容量幾十升的機箱其實還非常佔地方的。最後在價格承受範圍內,我定下的兩個選擇是外星人 Alienware Alpha 和玩家國度 ROG G8,這兩款電腦當中,顯卡基本可以認作是一致,前者 CPU 性能比較強,但是標配的是機械硬盤,權衡之下,低電壓 i7 問題不大,機械硬盤的龜速才是問題,所以在紅燈廠和藍燈廠之間,選了紅燈廠,算是信仰入門了。

而且不知道為什麼,許多人對於電腦的卡頓的忍耐能力要比對手機卡頓強得多,總覺得前者是耽誤的工作,後者是耽誤的生活,而工作是為別人,生活則是自己的。而且我一貫的購機理念是,電腦儘量最好,手機夠用就行。在電腦的使用場景下,其實很容易就遇到有挑戰性的場景,但是手機應用負擔其實都還不是很大的情況下,手機性能絕大部分時候是大量盈餘的(驍龍 810 鎖核一大片,但其實並不影響日常使用)。

很難去量化工作工具對於工作效果的提升作用,不過起碼來説,換個大顯示器給頸椎帶來的負擔真的就小得多了。鍵鼠組合也比筆記本標配的鍵盤觸控板手感好很多,超極本是一個糾結的產物,如果以經常外出的編輯視角來看,輕薄機身和超長續航都是必須的素質,但是為了照顧這兩點,就不得不犧牲操控手感和性能了。如果因為出差場景而理應有所妥協應該完全可以理解的話,那麼非移動場景下,換一台靠譜電腦其實非常必要的,無論是從健康考慮,還是舒心方面考慮。


前不久友媒調查發現,品質生活最要緊的是有台 iPhone 。這個觀點當然見仁見智,那麼我在這裏的觀點其實就是,對於需要大量用到電腦的人來説,把常用的電腦換成靠譜的台式機,對於提升工作品質有很好的幫助。

低調的紅燈廠產品

之前衝動入了一款綠燈廠 Razer 的黑寡婦蜘蛛機械鍵盤 RGB 款,由於燈光效果太過炫酷,我被同事稱之為“愛範兒第一殺馬特”,所以在使用的時候,我基本上都是關閉燈光效果,或者用最低調的燈光效果的,畢竟流動大波浪的 RGB 燈光效果太惹眼了。

換在外星人或者玩家國度的一些產品上其實也是如此,太炫酷的燈效其實並不適合擺在辦公室,當然自己卧室的話想怎麼玩就怎麼玩。這麼來看的話,ROG GR8 除了體積超小之外,在燈效上其實也非常的剋制,僅有電源鍵,和正下方的“敗家之眼”Logo 燈效。


説 ROG GR8 低調,不只是因為外觀悶騷,還有它的功耗表現、散熱表現以及噪音控制。

功耗表現就不細説了,閒置狀態 15W 的功耗算是很低,至於滿載狀態下 70 W 出頭的功耗也算比較低,相比於動輒需要配上 400W 以上電源的台式機,GR8 並不是耗電大户。提到散熱,相比大多數的筆記本用户都有吐槽的地方,不管是帶風扇的 MacBook Air,還是無風扇的新 MacBook,其實用久了底部都會有明顯可感知的發熱。

但是在台式機上,對於發熱的設計就可以考慮得更多了。ROG GR8 內部採用了大體積的風扇,加上兩根銅管,這樣的組合要比一般筆記本所使用的散熱模塊強許多,最終的散熱表現也是非常優異,除了機箱頂部的出風口位置有温熱的氣流之外,整個機箱外部沒有任何讓人覺得温度高於環境的地方。


比散熱表現更優異的地方是噪音控制,説實話,之前Sony Pro 13 最讓我心憂的地方就是突然風扇滿載運行帶來的高噪音,呼嘯的氣流聲給人帶來很大的壓力,就如同有的手機突然莫名的發燙一樣。雖然這裏 GR8 的風扇體積還挺大,但是是使用的過程中絲毫感受不到風扇運行的聲音,當然,肯定也沒有機械硬盤讀碟的震動聲。具體聲音小到什麼程度呢?我需要把耳朵湊到機箱出風口,才能聽到細微的聲音。

常態下,GR8 的運行聲音在 20 分貝左右,即使是滿載,也就在 30 分貝左右,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一台冷且靜的電腦可能在使用的時候沒有什麼感覺,但是,在有了對比之後,就會發現,冷且靜對於電腦而言是多麼重要的素質。

雖然在 ROG GR8 的價位上,完全可以組一台性能更為澎湃的機器,但是,正如手機不能只看跑分一樣,在還算不錯的性能之外,低調悶騷的外觀設計、超小的機型體積,以及表現優異的噪音控制和散熱才是這款台式機的價值所在。

最終還是沒有把大部分篇幅放到了常規的跑分測試,遊戲性能上,起碼就我的遊戲需求來説,偶爾的網遊需求都完全能夠滿足,不是顯卡危機級別的大型單機也都能應付。只是恰好在 iPhone 發售的時候有了比較鮮明的對比,之前在英特爾 IDF 上,英特爾把 Skylake 處理器和五年前的處理器類比,提到性能和功耗控制上的進步,言下之意再明白不過,計算機的更新週期雖然確實長一點,但是五年的機器還不換實在太過分了。

不過現在的消費習慣也趨向於這樣,外向型的手機的更新換代週期很短,而內向型的電腦普遍狀況則是能再戰三年就讓它再戰五年吧。


資料來源:愛範兒(ifanr)
作者/編輯:劉學文
標籤: iPhone 6s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