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撥回到 2 月的 MWC,三星 S7/S7 edge 和 LG G5 獲得了大量的關注。LG G5 獲得關注的原因除了可更換的功能模塊,還有後背的兩個攝像頭。
騰訊視頻鏈接上週,華為 P9 發佈。國內外不少目光都聚焦於這款國產旗艦的影像系統,同樣地,不單是因為華為有徠卡背書,異於其它手機的雙攝像頭組件也功不可沒。
關於這些雙攝像頭的經典機型和技術原理,愛範兒之前已經進行較詳細的梳理,這裏不再贅述。我們關心的是另外一個問題:雙攝像頭代表着手機拍照的未來嗎?針對這個問題,The Verge 撰文稱:雙攝像頭就是手機拍照的未來。
都是雙攝像頭,LG 和華為有不同
雖然都是雙攝像頭,排列也有些相似,但華為 P9 和 LG G5 的雙攝像頭要實現的目標並不相同。
先説 LG G5。LG G5 的雙攝像頭想要實現的目標很簡單,就是在不增加附加配件和損失畫質的情況下,拍出不同焦距的照片。
之前的手機想要實現這樣的目標基本是兩個方式:一則,在手機鏡頭上增加光學變焦組件,如經典的諾基亞 N93i 或是最近的華碩 Zenfone Zoom。
再則,將手機傳感器的像素做得非常高,通過裁剪畫面模擬出長焦效果,比如 4100 萬像素的拍照怪獸諾基亞 808 Pureview 和 Lumia 1020。
但以上兩種設計都會帶來一個相同的問題,設計必須為了拍照組件妥協非常多。簡而言之,手機為了變焦會做得很厚,這在智能手機整體越來越輕薄的情況下,顯得很突兀,不太符合現今消費者的審美。
(上為超廣角鏡頭,下為常規焦距鏡頭)
LG G5 實現以上目標的方式就是給手機配備兩枚攝像頭:一枚常規焦距鏡頭、一枚具有 135 度超大廣角的鏡頭。兩者的搭配使用,可以讓 G5 應付常規場景也能捕捉大範圍風景,提高了使用性。這一切的前提還是 LG G5 僅 7.7 毫米的緊湊機身中實現的,攝像頭部分略凸起,但仍舊在常規範圍內。
華為 P9 的雙攝像頭則要實現的是一個各手機及相機廠商都在追求的目標:更好的拍照畫質。
華為 P9 的兩個攝像頭中的一顆採用了Sony IMX 286 傳感器,這個用於捕捉物體的 RGB 顏色;而另外一顆採用了 monochrome 黑白攝像頭用於捕捉物體細節輪廓的黑白影像。通過這樣的雙攝像頭結構,按照華為的説法,P9 可以獲得三倍於常規設計攝像頭手機的進光量,並能實現更好噪點控制,以及更好的亮度、鋭利度和清晰度(針對華為官方這個説法,愛範兒在拿到 P9 真機後會重點測試)。
還有一點需要指出,使用了雙攝像頭的華為 P9 並未在設計上妥協太多,厚度為 6.95 毫米,甚至連攝像頭都沒有凸起。
當然,360 手機在去年的時候就已經提出了以上類似的解決方案,至於兩者的爭端,我們先按下不表。
如果常規單鏡頭的手機想要實現這個華為 P9 的目標,解決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幾個:一則,在傳感器尺寸不變的前提下,降低像素,從而提高單位像素進光量,具體機型可參考 HTC One(M7),400 萬像素是 One(M7)與三星 S4 對標時“會呼吸的痛”。
二則,在保持甚至提高像素數量的情況下,增大 CMOS 尺寸,具體機型同樣可以參考上文提到過的採用了 1/1.2 英寸 CMOS 的諾基亞 808 Pureview,厚重的機身是“不可承受之重”,哪怕諾基亞 808 PV 的鏡頭光圈僅 f/2.4,一個並不算超大光圈的數值,也並沒有光學防抖技術加身。
未來的手機可能不只雙攝像頭
在華為 P9 和 LG G5 之前,市場中曾出現過不同作用的雙攝像頭手機,有的可拍 3D 照片、有的可記錄景深……不過這些產品要麼設計妥協太多、要麼並不實用。
華為 P9 和 LG G5 雖然採用了雙攝像頭,但設計上並沒有妥協太多,並且得到效果也符合預期。結合着 iPhone 7 可能採用雙攝像頭的傳聞,The Verge 預測:雙攝像頭會成為手機攝影的未來。
在愛範兒看來,雙攝像頭手機在未來會越來越多,尤其是 iPhone 會採用雙攝像頭的傳聞成真的前提下。但未來的手機拍照可能不止於“雙”攝像頭,攝像頭的數目會更多。
在主攻手機拍照的諾基亞手機部門還沒有被微軟收購之前,曾提出過 16 攝像頭的陣列式相機概念。在這個概念中,手機的 16 攝像頭負責不同的焦距,一次拍攝,即可記錄多個焦段的信息,不僅能實現多焦段覆蓋,還可以實現光場相機的效果,“先拍照、後對焦”。這種效果還可以看成是 LG G5 的進階版。
更為重要的是,VR 作為一個火熱的新興領域,手機這種 All In One 的設備在未來肯定不會只是 VR 內容的消費者,還會承擔起 VR 內容製造者的責任。參考諾基亞 Ozo 的外形和 VR 的原理,可以拍攝 VR 內容的手機攝像頭一定不會少。
現在暢想未來總有一種“天方夜譚”之感,顯得太過誇張。不過話又説回來,10 年前的時候,又有多少人會想到觸摸屏幾乎淘汰了手機鍵盤呢?
資料來源:愛範兒(ifanr)
作者/編輯:李 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