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scape 在 20 年前以 Netvigator 開拓了民用瀏覽器市場,當他們正在大展拳腳之際,電腦平台上的霸主微軟,突然以 Internet Explorer (IE) 向 Netscape 狂攻,開始了“第一次瀏覽器大戰”,結果 IE 在 Windows 的捆綁優勢下,將 Netscape 擊得潰不成軍,最後在 1998 年只能賣盤收場。
“第一次瀏覽器大戰”以微軟的大勝告終,但陰霾就在微軟的勝利背後湧現,直接導致這次的第二次瀏覽器大戰。
第二次瀏覽器大戰,已分勝負
Netscape 後來把 Navigator 瀏覽器開源,衍生出 Firefox 瀏覽器,並在 2004 年推出 1.0 版本,“第二次瀏覽器大戰”再度展開。但儘管當時 Firefox 的性能遠勝不思進取的 IE,但 Windows 的捆綁優勢太強橫,使 Firefox 一直沒機會從後趕上。直至 2008 年 Google 推出 Chrome 瀏覽器,其卓越的性能、簡潔的介面以及捆綁 Google 搜尋的優勢,快速攻城掠地,除了侵蝕原有屬於 Firefox 的市場之外,也同時痛毆老舊的微軟 IE。到了 2012 年,Google Chrome 在 流量統計機構 Statcounter 的數量裏終於超越 IE,成為全球第一大瀏覽器。
但是,這個勝利是有爭議的。原因有二:
- 儘管 Chrome 在 Statcounter 的數據裏領先,但在另一權威統計機構 Net Market Share 的數據仍然落後,由於兩者的統計方法不同,導致當時輿輪質疑 Chrome 是否真的勝利;
- 當時科技界已踏入智能手機的年代,行動網絡的的重要性急增。但當時即使 Android 設備快速增長,但 Android 版的 Chrome 也要在 2014 年才趕過 Mobile Safari,而在 Net Market Share 更一直落後。
但直到了 2015 年 10 月,Android 版的 Chrome 挾着巨大的手機作業系統份額,在 Net Market Share 裏超越了 Mobile Safari;而在 2016 年的今天(5 月),桌面版的 Chrome 亦在 Net Market Share 超越 IE,終於沒有爭議的成為全球市佔率最高的瀏覽器,贏得第二次瀏覽器大戰(上圖)。儘管當中可能因為微軟在去年把新一代瀏覽器命名為 “Edge”而攤分了 IE 的分額,但根據 Net Market Share 的數據,Microsoft Edge 12 和 13 只有 3.26% 的份額,雖然還可勉強保持微軟的輕微優勢,但 Google 的整體超前,仍然是指日可待。
成功稱霸各大平台,未來如何
Chrome 最終全平台制霸,是否代表未來就是 Google 的天下?也説不定。
Google Chrome 的最大對手一直不是其它品牌瀏覽器,而是瀏覽器之外的對手──本地應用。Google 在 2008 年推出了 Chrome 瀏覽器之後,一直野心勃勃的想取代作業系統,因而推出了基於瀏覽器的雲端作業系統:Chrome OS。雖然 Google Chrome 瀏覽器的份額一直高歌晚進,但 Chrome OS 卻一直寸步難行,而且兩者每隔一段時間就有融合的傳聞。愛範兒就曾撰文分析,指“Chrome OS 與 Android 之爭”,骨子裏就是“原生應用”和“網頁應用”之爭。
Chrome OS 最終沒有成功取代桌面“作業系統”,但是 Chrome 瀏覽器一樣活得很滋潤;可惜關鍵就正如分析師 Ben Evans 所説:“行動設備在吞天食地”(上圖)。在桌面上,即使挑戰者想挑戰 Google 的網絡霸權,但他們仍然需要在瀏覽器上運作;但在行動設備上,“原生應用”一直沒有給於“網頁應用”太多的生存空間,“Web 已死”的論調一直不絕於耳。
瀏覽器的江山背後,戰火重燃
然而,問題關鍵亦不是“Web VS App”的這個大哉問:包括微信或 Facebook 之流的手機原生應用裏,仍然存有應用內瀏覽器 (in-App Browser) 去讀取目前最流行的網絡文本:HTML,所以儘管原生應用大獲全勝,Web 也不代表就是失敗。不過,在這些“應用內瀏覽器”與手機應用一起慶祝勝利的時候,就是 Chrome 瀏覽器的後花園起火之時。
根據統計機構 Scientiamobile 的調查,Android 在去年 10-12 月所產生的網頁瀏覽流量,只有 42% 是在默認瀏覽器產生;反而超過一半的流量 (58%) 卻來自第三方瀏覽器,而這些流量裏有 67% 是應用內瀏覽器 (App-Webview),當中更有高達 88% 是用 Facebook 的應用內瀏覽器(上圖),換而之 Android 有 34.2% 的流量是在 Facebook 的應用內瀏覽器裏產生,比起 Android 默認瀏覽器(大部份可能是 Chrome)差不了 10%。而在 iOS 裏,有 46% 的流量源自第三方瀏覽器,而當中有 94% 是應用內瀏覽器,這 94% 當中就有 85% 是 Facebook 的應用內瀏覽器,即佔了 iOS 的 36.8%;而 Chrome 瀏覽器在 iOS 的佔有率呢?很可能連 6% 都沒有。
在 Chrome 擊倒 IE 和 Mobile Safari 的同時,敵人悄悄在行動平台上出現:它就是隱身於 Net Market Share 和 Statcounter 數據戈之上的 Facebook 應用內瀏覽器(在 Android 佔 34.2%、在 iOS 裏佔了 36.8%)。Google 雖仍能透過 Android 的 WebView API 取得用户的瀏覽數據,但是 Google 在推廣 Google Search、Google+ 或 YouTube 等自家服務時將會失去捆綁優勢,而且也不容易挾着龐大份額來影響未來行動網絡標準。
所謂勝利,只是換了一個對手
Google Chrome 贏得第二次瀏覽器大戰後,大戰看似完結,但實際上只是換了個對手而已。Facebook 的急速崛起,一直成為 Google 頭上的一把達克摩利斯之劍;他們在 2013 年就曾推出 Facebook Home,打算對 Android 雀巢鳩佔;當 Facebook Home 無疾而終後,最近他們再為全新應用內瀏覽器加入了網址欄,讓用户毋須離開 Facebook 的情況下也能瀏覽網頁,藉以取代手機內置的瀏覽器。
的而且確,Chrome 目前是勝利了,但勝利女神沒有給 Google 留下太多時間,只要他們像 IE 一樣放慢手腳,Facebook (好吧,在中國很可能就是微信和微信公眾號)很可能就會成為下一個 Chrome 了。
題圖來自 shoze.blogspot.com
資料來源:愛範兒(ifanr)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