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卡金像獎導演李安的新片《半場無戰事》(由《比利·林恩漫長的中場休息》(Billy Lynn's Long Halftime Walk)改名)從 4 月中開始不斷有新信息公佈,5 月初更在 Future of Cinema 大會播放了一段 11 分鐘的電影片段,同時運用每秒 120 幀的高幀頻畫面,4K 高解析,3D 畫面技術和 HDR 高動態範圍震驚電影界。
(圖片自:variety)
對於普通觀眾而言,聽完這四項技術都是“不明覺厲”而已,然後默默翻過去看演員表了。而愛範兒嘗試從每秒 120 幀的高幀頻畫面入手告訴你,從來都不怕扯着蛋的李安大神這次邁的步子有多大。
首先科普下現在電影院放映的幀率:每秒 24 幀(FPS,frames per second)。電影的幀率和畫面的細膩度、人物動作的流暢度息息相關,電影幀率過低無法呈現流暢畫面時可能會讓觀眾有暈眩感,這就是很多人有“暈電影”(注:和“暈 3D ”不同)體驗的原因。
(圖自:vlicious)
《半場無戰事》 每秒 120 幀的幀率是你在電影院看的絕大部分電影的 5 倍,這不僅是單純的流暢度提升,而是整體的觀影體驗升級,而且一次就是 5 倍,可能你的眼鏡並不太能意識到 5 倍的差距。
很多文藝電影,比如王家衞的《重慶森林》等經常故意拉低幀率,用慢鏡頭形成和普通鏡頭不一樣的節奏,以此表現人物的情感轉折。這是一種技術限制造就的電影表達方式,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獨特的電影質感。
(圖自:freeweibo)
當然一談到質感,電影就變成了“玄學”了。李安這次想做的就是用技術拒絕玄學。
每秒 120 幀的幀率可以讓《半場無戰事》有巨大的幀率調整空間,在不犧牲高清晰度和高流暢度的同時,稍微調整幀率來表現人物細膩的情感。也就是説文藝片中非要用低幀率造成卡頓感才能完成的抒情表達,《半場無戰事》在普通的畫面就能做到。
(圖自:yugopolis)
但高幀率也不是人見人愛的。2013 年底上映的《霍比特人:意外之旅》就採用了 每秒 48 幀的幀率(大陸版仍為每秒 24 幀),當時也是一大創舉了,但眾多專業影評人和觀眾都不太買賬。他們都反映這種過度清晰的畫面讓人不舒服,因為感覺“站在奇幻片拍攝現場”、“道具的道具感太強”,反而讓無法投入。李安要這麼處理這個問題也值得期待。
除了每秒 120 幀的高幀頻畫面,4K 高解析和 HDR 高動態範圍也是現在的電影技術最尖端,何況還和 3D 立體畫面結合?這套“組合拳”有多強?強到現在地球上還沒有一家電影院滿足這些要求,所以究竟《半場無戰事》會用什麼形式面世還無法預測。
可以肯定的是,李安這次不僅僅意在做一部革新技術水平的電影,還想通過這部電影推動整個電影界的設備升級。
題圖自:iamag
資料來源:愛範兒(ifanr)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