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地飛行,也許比登天還難。——這就是 Hyperloop 和 SpaceX 的最好寫照。
Hyperloop 實際起源於綽號“Iron Man”的 Elon Musk 在 2013 年的一個想法,而 SpaceX 只負責打造管道線路,而 Hyperloop 的客艙打造則是完全向外界開放的,包括學生。
今年二月初,Hyperloop 就舉行了自己的 Pod Competition(客艙設計比賽),超過 120 個學校參與,最終 29 個團隊被挑選出來進入下一輪測試。他們將在 SpaceX 打造的賽道上進行 3/4 尺寸的縮比例模型測試。
目前具體的時間和地點還沒有正式公佈,根據目前泄露出來的郵件信息,很可能會在今年 8 月中上旬。The Verge 還專門“搜刮”了一些目前客艙的設計方案:
Pod Competition 第一名:MIT(麻省理工學院)的設計方案。以下方案圖片均來自 The Verge
荷蘭 Delft 理工大學的設計
來自美國威斯康辛州麥迪遜大學 BadgerLoop 的方案
維吉尼亞州 Vhyper 團隊的作品
加州埃爾文大學團隊的 HyerXite
辛辛那提大學的 Hyerloop UC
由馬里蘭大學和羅格斯大學聯合的 RUMD Loop
唯一進入第二階段的高中生團隊作品,休斯頓的聖約翰中學的 HyperLift
來自日本團隊的 Keio Alpha(果然像新幹線)
來自卡內基梅隆大學的方案
奧本大學的 Tigers
來自威斯康辛-密爾沃基大學的方案
滑鐵盧大學的 Waterloop 方案
上次公開測試的 Hyperloop One 公司,參與的公司是亮點
佛羅里達大學的 Gatorloop,側面輪子定義為緊急剎車時使用
德雷克大學的方案
科羅拉多州丹佛大學的 HyperLynx
德國慕尼黑理工大學的 WARR Hyperloop,採用了噴氣引擎作為動力
利哈伊大學的方案
南加州大學的方案
一口氣看完這麼多,估計你也眼花了。
Hyperloop 也許是未來,但不是現在
圖片來自 Bytea
一個多月前,目前 Hyperloop 競賽中技術最雄厚的 Hyperloop One 公司曾經公開進行了一次推進系統測試:一輛測試車在美國的沙漠裏用不到兩秒的時間加速到 640 公里/小時,然後一頭扎進沙子裏。但即便這樣,還是引來了國內外媒體的一片叫好和期望。
但事實上,這次測試的“含金量”着實不高,首先是動力部分實際上採用的是直線電機(線性馬達),其次並沒有採用 Hyperloop 所必須採用的磁懸浮結構,充其量只能算給你發射了個荷載物玩玩。
圖片來自 Wikipedia
性能方面肯定也不能與美國下一代福特號航空母艦搭載的電磁彈射器(EMAL)相比,後者能夠輕鬆的將十幾噸的 F-18 大黃蜂戰機在 91 米的距離內加速到 240 公里。
有意思的是,打造 EMAL 系統的正是美國通用的子公司,而通用同時也是 Hyperloop One 的技術提供方之一。
同時 Hyperloop 雖然已經擁有了眾多的客艙方案,但是理論時速與 Hyperloop 原來設想的 760 mph 還相差很多,並且也遠稱不上完美。
按照 Elon Musk 的設想,Hyperloop 的管道線路都會減壓甚至接近高空 1 萬米的空氣密度,然後依靠空氣動力前進,最終達到略低於音速(770 mph)的 760mph,就像把一架高空客機塞進了管道里一樣。
圖片來自 Extremetech
相比之下,反倒是直接上天的 SpaceX 進展良好,雖然最近一次的第一級火箭回收再次失敗,但是至少搭載的衞星又成功進入了軌道,在不斷嘗試的同時,也距離成功越來越近。
不過從 Hyperloop 能夠激起如此之多的知名高校、企業、個人參與,它已經稱得上非常成功,説不準這也標誌着一種全新的科技發展方式。
説吧,Musk 你上太空之後還想幹啥。
題圖來自 Dccomics
資料來源:愛範兒(ifanr)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