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國內尷尬的性教育問題,她做了款手機遊戲

愛範兒 於 26/06/2016 發表 收藏文章

性教育,在中國一直都是一個尷尬的話題。一般人在11-13 歲之間逐漸出現第二性徵,這正是中學生的年齡。在中國,中學階段開始學業負擔逐漸加重,而隨着性器官和第二性徵的逐漸發育,中學生的生理和心理也逐漸發生變化。

但這個時候,國內大部分的家庭和學校是忽視這方面的教育的。家長和老師很少會主動和這些青春期的孩子談論這些事情,他們彷彿認為這類知識都是可以心領神會的。同時覺得學校發放的生理衞生課的教材,可以填補學生在這類知識匱乏的缺口。

她因為弟弟想做一款性教育遊戲

馮珮瑩小時候在加拿大長大,14 歲時候隨父母搬回來中國。14 歲正是青春期的初期,在加拿大的時候,她還在班上上過幾門性教育的課程,回國後,學校就沒有這方面的課程了。

馮珮瑩在國內讀完了高中和大學,在結束信息設計專業的本科學習後,馮珮瑩到紐約的帕森設計學院攻讀碩士學位,專業是設計與科學。「我們接觸的都是比較跨專業的知識。大多數的人不僅會做設計,也得懂得一點編程。我個人比較擅長做網站前端開發。」

馮珮瑩的弟弟還在國內讀書,弟弟今年 13 歲,初中一年級,這正是一個性懵懂的年紀。但恐怕她的弟弟將要面臨當年她讀書時同樣的局面——繁重的學業壓力和匱乏的性教育

一方面,學校和父母可能都不會和她弟弟談論性教育的事情,馮珮瑩本人也認為和弟弟談論這方面的內容會讓彼此尷尬,另一方面,相比聊這類尷尬的話題,他弟弟可能更願意把自由時間用在玩手機遊戲上。這讓她萌生了做一款「性教育」主題的手機遊戲的想法。

她告訴觸樂記者:

引用在中國,70% 的人會進行婚前性行為,但目前我們比較缺乏性教育,導致很多人都不懂得如何在性行為中保護自己。所以就會出現很多意外懷孕和墮胎的情況,性疾病也越來越多。我有個朋友,高中的時候意外懷孕,然後就偷偷摸摸地去墮胎了。

我想過很多次,如果青少年都多懂一懂正確的性教育知識,這種情況能否避免。但我也知道,在國內給學生們上一些跟考試沒關係的課程,更何況是跟性教育有關的內容,是不大可能的。

於是我就想通過學生空閒的時間給他們補上這方面的知識。所以就想通過手機遊戲這種形式來教玩家一些關於性教育的知識。

性教育覆蓋的內容很廣泛,馮珮瑩希望把這個遊戲做成一個系列,首先從性疾病的傳播和預防着手,作為第一個遊戲的主題。

萬事開頭難

引用《Tap That》這個遊戲都是我一人做的,從概念,到 UI,到編程都是自己一個人做的。而我之前沒怎麼做過遊戲設計,所以做《Tap That》都是邊學邊做的。——馮珮瑩説。

遊戲的第一個版本和現在的差別非常大,她最開始的理念和《STD Dodger》非常相似,雖然那個時候她還不知道這款遊戲的存在。

遊戲中,玩家控制的一個可選擇頭像的角色,儘可能地不被性疾病感染。遊戲的長度取決於玩家的健康條,一旦玩家接觸性疾病,他們的健康條就會縮短,接觸治療可以恢復。玩家也可能會碰到無法治癒的性疾病,但是可以不斷治療,保持健康條。

存活時間和遊戲難度決定了遊戲最後的得分情況。用户可以通過達到不同的生存時間成就,解鎖新頭像和關於性疾病的知識;這可以幫助玩家在遊戲中遇到不同性疾病時,做出不同的應對措施。


第一版時的設計草圖

儘管馮珮瑩很努力的實現了她的遊戲的設計,但第一版遊戲的用户測試並不能令人滿意。她總結出了幾點,比如遊戲的信息傳遞不夠具體;玩家很容易認識到性疾病是不好的,但遊戲的表現方式很難讓他們和現實聯繫起來……

事實上,很多時候感染疾病後不顯示症狀,很難對症治療。

除此之外,遊戲機制無趣或者説不夠有挑戰性。而且遊戲的框架需要考慮:遊戲背後是一個什麼故事?如何把這些故事傳遞給遊戲用户?總結以上幾點後,她決定將遊戲回爐重做。

《Tap That》誕生

相比第一版主要教玩家辨識不同性疾病之間的區別,這一次馮珮瑩想表現性是生命很自然的一部分,但如果你不注意,你就會得病。她想通過遊戲告訴玩家免受性疾病侵害的預防措施,人是如何得這類疾病以及患病後如何治療。

這基本就是現在《Tap That》這款遊戲想要呈現在玩家面前的內容。2015 年 12 月,馮珮瑩曾在 PlayTech 上用紙模展示她的遊戲概念,她把遊戲給一些 12-17 歲的青少年測試,同時也從他們的父母那裏得到關於對遊戲的反饋。整體來説,大家對於這款遊戲的評價都相當積極。

整理了反饋後,馮珮瑩開始通過編程來實現這款遊戲:

引用因為我之前沒做過遊戲,而且還是一個人,不是團隊,所以很多東西都要自己學的。最困難的是學會 Unity 和 C#。幸好班上有同學對 Unity 和 C# 很熟悉,所以有問題就常常向他請教。


在 Unity 中開發

今年 4 月,馮珮瑩再次來到 PlayTech,這一次她帶着 iOS 和 Android 的設備來讓 12-17 歲的青少年測試,並收集他們對這款遊戲的反饋。

馮珮瑩同樣收穫了很多有意義的反饋內容,儘管大部分玩家能很清楚的理解遊戲的機制,但仍然還是有玩家很掙扎。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視覺表現力不夠強,所以她需要增加遊戲的世界表現力。

而最大的改動是換掉當時的名字——Bumping Uglies,這個名字對年輕人根本沒什麼吸引力,甚至很難直觀的表現遊戲的內容和玩法,《Tap That》正式誕生。


這次來到 PlayTech 已經有設備上的試玩了

現在的進度

現在,馮珮瑩仍在繼續完善遊戲,並修復遊戲內的 bug。目前遊戲離正式發佈還有一段路要走,她希望在遊戲中加入更多動畫來提高遊戲體驗,遊戲想要穩定並上架 App Store 和 Google Play,自身開發能力還要進一步提高。

馮珮瑩如此描述現在的遊戲進度:

引用主要的也差不多了,剩下是調細節和 bug,因為上次 testing 的時候發生有些地方對於玩家來説不太順。我也希望加點動畫來表示故事情節等等。還有聲音沒弄好,對於一個人來説還蠻多的。

面對這些挑戰,馮珮瑩希望能有組織或個人協助她遊戲的開發:

引用我目前在找合夥人,如果找到了,希望一年後上架。如果找不到,那可能也得兩年了。

做一個教育類的遊戲其實蠻難的,很難吸引人家。所以在試玩期的時候很多青少年都路過我的遊戲,不願意自己來玩。

但是我主動去要他們玩的時候,他們玩了好幾下不停,這時候我就超有成就感。


手持 Tap That 海報的馮珮瑩

引用我覺得性是很自然的,人們發育到某一段的時候就會很自然地進行性行為,哪怕別人不願意他們去進行性行為。特別是在國內,我們在初高中的時候禁止談戀愛。即使禁止了,初高中生還是會偷偷談戀愛,因為這是到了這種階段的自然生理反應,而對這種行為進行禁止而不是教育,弊其實多於利。

我當然希望大家都等到年齡和心理上夠成熟一點才進行性行為,但這不是在我們能控制的。我們唯一能做的是給大家一些知識,讓他們作出對自己最佳的選擇。

而且,每個人都不一樣,發育也不一樣,看法也不一樣,規定誰該在什麼時候,跟誰談戀愛,進行性行為,不可能都統一地規定,也不應該統一規定

作為一款性教育遊戲的開發者,在談到她本人對性教育的看法時,馮珮瑩這樣對我説。

文章授權轉自觸樂網,原文鏈接:移動遊戲與性教育——馮珮瑩和她的《Tap That》

本文由讓手機更好用的 AppSo 精選推薦,關注微信號 appsolution,回覆「主角」獲取文章《你沒玩過這些遊戲,但你就是遊戲主角》


資料來源:愛範兒(ifanr)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