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球大戰外傳:俠盜一號》今天正式在中國上映,你買好電影票了嗎?
假如沒有,那在 2016 年,你又是否去影院看過《美國隊長 3:內戰》、《海底總動員 2:多莉去哪兒 》、《瘋狂動物城》、《奇幻森林》或是《奇異博士》?
如果你的答案是“Yes”,那麼迪士尼可要感謝你投入的一份力,幫助它在 2016 年打破了美國電影公司的年度全球票房紀錄!
早在 2016 年 12 月 19 日,迪士尼就已宣佈,截止當天為止,它們成功以 70 億美元的全球票房量,打破了環球影業在 2015 年所創的 68.9 億美元記錄。此前,迪士尼還是 2016 年內最快打破美國國內 20 億美元以及全球 50 億美元票房的電影公司。
迪士尼能獲得如此出色的票房表現,那是否和行業的宏觀環境有關?數據可能不同意。(以下數據只包括曾在美國上映的電影)
從 Box Office Mojo 統計的數據對比來看,2016 年北美票房有幾個歷史新高:北美票房總額新高,達到 113 億美元;電影產量新高,共有 728 部電影;單張電影票價格新高,為 8.61 美元(約為 59 元人民幣)。
在票房總額和票價新高的背後,是偏低的上座率。和去年相比,電影票售出量增長幅度不足 100 萬張。
在票價逐年增長、流媒體娛樂越來越多的情況下,人們彷彿也對“哪些電影值得購票去看”這個考慮顯得更為謹慎。
然而,在這樣的行業環境內,迪士尼卻以全年 12 部電影(佔總數 1.7%)拿下了超過 70 億美元的全球票房,並在票房排名前 10 的電影中佔了 5 個坑。
迪士尼的電影到底有什麼魅力,能讓消費者產生一種“雖然電影票死貴,但我就要去電影院看”的心態?(如果你曾購票看文章開頭提及的電影,也可先回想自己當初為何決定到電影院看。)
全世界最會講故事的迪士尼,靠的竟然是“它山之石”
迪士尼一直是個善於“講故事”的公司,而且從一開始就不恥於從現存文化作品中尋找故事靈感。
根據品途商業評論統計,華特迪士尼動畫工作室在 1937 年-2016 年間,製作了 56 部長篇動畫,其中 34 部都是基於現存文學作品(童話、小説、詩歌)、真實故事以及動漫作品改編而成。
(圖自搜狐)
即便只是改編,但當你想起《白雪公主》、《101 斑點狗》、《小美人魚》等故事,首先想起的是否是迪士尼的電影形象?
可見,從“改編”到“被誤認為正統創作人”,中間隔着的是一個迪士尼。
除了精緻手繪動畫製作工藝,迪士尼動畫片的每個角色都具備了鮮明的人格特徵,並以一種易於接受的方式講述具備普世價值的故事,成功虜獲各個年齡層觀眾的心。
如《獅子王》,雖是改編自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卻不見任何嚴肅的沉重負擔,反而是在載歌載舞中講述了小獅子辛巴成長和冒險的故事,真摯感人。小朋友看得開心,成年人也不覺得膚淺。
(圖自貼吧)
成功打造出深入人心的動畫形象後,迪士尼開啟了渠道拓展模式,建立主題公園、收購 ABC、ESPN 體育頻道。而在重心調整期間,過往內容的優勢逐漸在減弱。
直到 2005 年,Robert Iger 正式成為迪士尼第 8 任 CEO,並將迪士尼的內容創作再次以“它山之石”打開一個新宇宙。
(迪士尼 CEO Robert Iger,圖片來自 Hollywood Reporter)
自 Iger 上台以來,7 年間完成了 3 次重型收購,為迪士尼捕獲了一大批美國流行文化中非常重要的角色形象:
(圖自 Berlinix)
(圖自痞客邦PIXNET)
(圖自 YouTube)
講到這裏,迪士尼電影宇宙最強隊伍就此完成合體:
温馨有趣的動畫與故事由華特迪士尼動畫工作室(Walt Disney Animation Studios)與皮克斯動畫工作室(Pixar)擔當,而超級英雄們則由漫威影業(Marvel Studios)和盧卡斯影業(Lucasfilm)管治。
迪士尼宇宙不僅“人人通吃”,而且還要成為“粉絲的一切”
Robert Iger 有眼光砸錢彙集最強宇宙是一回事,但確保這些宇宙和迪士尼自身體質兼容,卻是更了不起的一件事。
(圖自 FHM)
在迪士尼剛剛完成漫威收購後,漫威粉們內心是拒絕的。他們擔心,迪士尼會讓原本炫酷的超級英雄失去個性,同時,為了吸引低齡漫畫迷和女性而減少美式漫畫特有的暴力和男性元素。
(圖自 Cosmopolitan)
而且,那幾年超級英雄電影的票房也欠佳,導致對迪士尼這一舉持懷疑態度:2003 年由福克斯發行的《超膽俠》全球票房只有 1.8 億美元;2004 年由獅門影業發行的《懲罰者》成績更慘,只有 5800 萬美元。
但現實是,在迪士尼完成收購後重新打造的《復仇者聯盟》、《美國隊長》等票房成績都很好。雖然電影弱化了漫畫中暴力等男性元素,但憑藉成熟的故事線與製作,迪士尼下的漫威電影,最終還是獲得大部分漫威粉的接受,同時也吸引了更多其他類型觀眾,成為了“閤家歡”型電影。
(圖自 Rotten Tomatoes)
而當迪士尼決定推出《星戰》系列後傳時,這次輪到“星戰爸爸” George Lucas 不開心了。在一個採訪中,Lucas 透露,當迪士尼計劃拍攝《原力覺醒》時,迪士尼並沒有採納他所建議的版本,而是堅持“為粉絲着想”。但卻又有報道表示,他在看了該電影,而且還“非常喜歡”。
(圖自 Business Insider)
但粉絲顯然很喜歡迪士尼的《星球大戰:原力覺醒》,讓這部在 2015 年 12 月才上映的電影單憑一個月就衝上了全年票房冠軍。
而在 2016 年 12 月才推出的《星戰外傳:俠盜一號》,更是在沒有過往明星團隊的情況下,直接引爆世界票房,以 4.4 億美元成為 2016 年北美票房第二名,並在 2017 年 1 月 2 日就衝到了 8 億票房。
(圖自 The New York Times)
於是有人問:Robert Iger,你是怎樣讓超級英雄宇宙和迪士尼宇宙做到不碰撞爆炸的呢?而 Iger 的回答是:
也是因為這個原因,Pixar、Marvel 和 Lucasfilm 現在都分別由原公司關鍵人物進行管理,幾大宇宙各不相互干預地講述着自己的故事。
而 3 大品牌的管理者,甚至導演對 Iger 的評價也是非常高。他們評價中的 Robert Iger,簡直就是完美地找到了“關心”和“尊重”的平衡。
他既可以如盧卡斯影業總裁兼《原力覺醒》製作人 Kathleen Kennedy 所説,“有時會在早上 4、5 點給她打電話,和她交流樣片和推廣材料”,也可以是該電影導演 J.J. Abrams 口中一樣,在“揹着極重商業壓力下,卻毫不對導演加以干涉施壓,只有尊重”的 CEO。
(華特迪士尼工作室的主席 Alan Ho,圖自 The Walt Disney Company)
而幾個品牌的總管理者 Alan Horn,華特迪士尼工作室的主席,似乎也認同 Iger 這套“放養”的管理方式。在回顧 2016 年迪士尼電影帶來的成功時,他總結道:
他的評論,很好地總結了迪士尼這個複雜卻和諧的電影大宇宙:
“每一部電影,都能為所有人帶來一些價值”,這是閤家歡迪士尼的底線——在《死侍》大賣期間,Robert Iger 曾表態,迪士尼不拍 R 級超級英雄電影(限制級,北美 17 歲以下年齡觀眾需要父母或監護人陪同觀看)。——也是吸納新觀眾(甚至是全球觀眾)的基礎。
“對於一些觀眾來説,它們就意味着一切”,這是各大宇宙繼續蓬勃發展的生命力——尊重原來的故事和觀眾,讓懂行的人來操作——這是留着老粉絲的手段。
除了“閤家歡”故事以及情懷因素,迪士尼製作也多為動畫和超級英雄片這類重視覺效果的 3D 和 IMAX 電影,在不少普羅大眾心裏都是“值得去電影院看”的類型。
兩者結合,就回答了我們在最開始提出的問題 ——“雖然電影票死貴,但我就要去電影院看”的心態從何而來?
2017 年,迪士尼電影大宇宙繼續統治全球?
在接下來的一年來,迪士尼又有何準備將它的普世故事轉換為票房勝利呢?
首先,就有今天在中國上映《星球大戰外傳:俠盜一號》。
作為一向在中國“水土不服”的星戰系列片,《俠盜一號》能否憑藉着歐美極佳口碑,和似乎是“對症下藥”的舉措——引入中國演員姜文和甄子丹,打破《星戰》系列在中國的困局?
(圖自 Mtime)
不過這個稍見“套路”的組合在國內效果真不好説,因為在 2016 年 92 部進口片中,在中國市場跑出的卻是走故事路線的《瘋狂動物城》。而全場總冠軍則是打情懷“擦邊球”的《美人魚》,衝着新年檔,還是陪伴成長的周星馳執導。
(圖自 Mtime)
除此以外,已知的電影計劃還包括:過往票房也很成功的《汽車總動員》續集、“萊婭公主”Carrie Fisher 生前最後一部作品,《星戰 8》、由 Emma Watson 舉大旗的《美女與野獸》真人版、3 部漫威英雄電影,其中包括《銀河護衞隊 2》,以及原創電影《Coco》。
(圖自 Emma Watson Updates)
據報道,迪士尼動畫工作室在 2017 年忙着籌備《破壞王(Wreck-It Ralph)》續集,暫時未有推出電影計劃。
暫時來説,以上陣容在國際市場套路上基本還是比較穩,但能否在 2017 為票房帶來新高,還有待觀察。畢竟,2016 年也是首次迪士尼旗下各大電影品牌均有高質量產出的年份。
雖然如此,迪士尼憑藉這些年收購來的“歷史情懷”,以及精於運營的幾大宇宙線,暫時難有匹敵。因為
題圖來自迪士尼官網
資料來源:愛範兒(ifanr)
假如沒有,那在 2016 年,你又是否去影院看過《美國隊長 3:內戰》、《海底總動員 2:多莉去哪兒 》、《瘋狂動物城》、《奇幻森林》或是《奇異博士》?
如果你的答案是“Yes”,那麼迪士尼可要感謝你投入的一份力,幫助它在 2016 年打破了美國電影公司的年度全球票房紀錄!
早在 2016 年 12 月 19 日,迪士尼就已宣佈,截止當天為止,它們成功以 70 億美元的全球票房量,打破了環球影業在 2015 年所創的 68.9 億美元記錄。此前,迪士尼還是 2016 年內最快打破美國國內 20 億美元以及全球 50 億美元票房的電影公司。
迪士尼能獲得如此出色的票房表現,那是否和行業的宏觀環境有關?數據可能不同意。(以下數據只包括曾在美國上映的電影)
從 Box Office Mojo 統計的數據對比來看,2016 年北美票房有幾個歷史新高:北美票房總額新高,達到 113 億美元;電影產量新高,共有 728 部電影;單張電影票價格新高,為 8.61 美元(約為 59 元人民幣)。
在票房總額和票價新高的背後,是偏低的上座率。和去年相比,電影票售出量增長幅度不足 100 萬張。
在票價逐年增長、流媒體娛樂越來越多的情況下,人們彷彿也對“哪些電影值得購票去看”這個考慮顯得更為謹慎。
然而,在這樣的行業環境內,迪士尼卻以全年 12 部電影(佔總數 1.7%)拿下了超過 70 億美元的全球票房,並在票房排名前 10 的電影中佔了 5 個坑。
迪士尼的電影到底有什麼魅力,能讓消費者產生一種“雖然電影票死貴,但我就要去電影院看”的心態?(如果你曾購票看文章開頭提及的電影,也可先回想自己當初為何決定到電影院看。)
全世界最會講故事的迪士尼,靠的竟然是“它山之石”
迪士尼一直是個善於“講故事”的公司,而且從一開始就不恥於從現存文化作品中尋找故事靈感。
根據品途商業評論統計,華特迪士尼動畫工作室在 1937 年-2016 年間,製作了 56 部長篇動畫,其中 34 部都是基於現存文學作品(童話、小説、詩歌)、真實故事以及動漫作品改編而成。
(圖自搜狐)
即便只是改編,但當你想起《白雪公主》、《101 斑點狗》、《小美人魚》等故事,首先想起的是否是迪士尼的電影形象?
可見,從“改編”到“被誤認為正統創作人”,中間隔着的是一個迪士尼。
除了精緻手繪動畫製作工藝,迪士尼動畫片的每個角色都具備了鮮明的人格特徵,並以一種易於接受的方式講述具備普世價值的故事,成功虜獲各個年齡層觀眾的心。
如《獅子王》,雖是改編自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卻不見任何嚴肅的沉重負擔,反而是在載歌載舞中講述了小獅子辛巴成長和冒險的故事,真摯感人。小朋友看得開心,成年人也不覺得膚淺。
(圖自貼吧)
成功打造出深入人心的動畫形象後,迪士尼開啟了渠道拓展模式,建立主題公園、收購 ABC、ESPN 體育頻道。而在重心調整期間,過往內容的優勢逐漸在減弱。
直到 2005 年,Robert Iger 正式成為迪士尼第 8 任 CEO,並將迪士尼的內容創作再次以“它山之石”打開一個新宇宙。
(迪士尼 CEO Robert Iger,圖片來自 Hollywood Reporter)
自 Iger 上台以來,7 年間完成了 3 次重型收購,為迪士尼捕獲了一大批美國流行文化中非常重要的角色形象:
- 2006 年,以 74 億美元的股權置換,收購全球CG動畫界領先公司皮克斯工作室(Pixar)。不僅重獲動畫技術領先地位,更是帶回了一批極其成功的動畫系列:《玩具總動員》、《海底總動員》、《怪獸公司》……
(圖自 Berlinix)
- 2009 年,以 40 億美元收購了漫威,拉回了 5000 多個超級英雄,直接撬開男孩市場,甚至還讓超級英雄片從“漫畫宅專利”搖身一變,成為“人人都知道復仇者聯盟裏有誰,讓我們一起討論一下漫威宇宙和 DC 宇宙區別”的票房大贏家。
(圖自痞客邦PIXNET)
- 2012 年,以 41 億美元收購了盧卡斯影業 (Lucasfilm),把影響數代美國少年的《星球大戰》 收入囊中。在 2015 年推出的《星球大戰:原力覺醒》,成為當年票房最高電影,並且在 2016 年也給迪士尼總票房貢獻了 7 億多美元。
(圖自 YouTube)
講到這裏,迪士尼電影宇宙最強隊伍就此完成合體:
温馨有趣的動畫與故事由華特迪士尼動畫工作室(Walt Disney Animation Studios)與皮克斯動畫工作室(Pixar)擔當,而超級英雄們則由漫威影業(Marvel Studios)和盧卡斯影業(Lucasfilm)管治。
迪士尼宇宙不僅“人人通吃”,而且還要成為“粉絲的一切”
Robert Iger 有眼光砸錢彙集最強宇宙是一回事,但確保這些宇宙和迪士尼自身體質兼容,卻是更了不起的一件事。
(圖自 FHM)
在迪士尼剛剛完成漫威收購後,漫威粉們內心是拒絕的。他們擔心,迪士尼會讓原本炫酷的超級英雄失去個性,同時,為了吸引低齡漫畫迷和女性而減少美式漫畫特有的暴力和男性元素。
(圖自 Cosmopolitan)
而且,那幾年超級英雄電影的票房也欠佳,導致對迪士尼這一舉持懷疑態度:2003 年由福克斯發行的《超膽俠》全球票房只有 1.8 億美元;2004 年由獅門影業發行的《懲罰者》成績更慘,只有 5800 萬美元。
但現實是,在迪士尼完成收購後重新打造的《復仇者聯盟》、《美國隊長》等票房成績都很好。雖然電影弱化了漫畫中暴力等男性元素,但憑藉成熟的故事線與製作,迪士尼下的漫威電影,最終還是獲得大部分漫威粉的接受,同時也吸引了更多其他類型觀眾,成為了“閤家歡”型電影。
(圖自 Rotten Tomatoes)
而當迪士尼決定推出《星戰》系列後傳時,這次輪到“星戰爸爸” George Lucas 不開心了。在一個採訪中,Lucas 透露,當迪士尼計劃拍攝《原力覺醒》時,迪士尼並沒有採納他所建議的版本,而是堅持“為粉絲着想”。但卻又有報道表示,他在看了該電影,而且還“非常喜歡”。
(圖自 Business Insider)
但粉絲顯然很喜歡迪士尼的《星球大戰:原力覺醒》,讓這部在 2015 年 12 月才上映的電影單憑一個月就衝上了全年票房冠軍。
而在 2016 年 12 月才推出的《星戰外傳:俠盜一號》,更是在沒有過往明星團隊的情況下,直接引爆世界票房,以 4.4 億美元成為 2016 年北美票房第二名,並在 2017 年 1 月 2 日就衝到了 8 億票房。
(圖自 The New York Times)
於是有人問:Robert Iger,你是怎樣讓超級英雄宇宙和迪士尼宇宙做到不碰撞爆炸的呢?而 Iger 的回答是:
引用沒有人比(各品牌的負責人)對那些故事、敍述方式和品牌了解得更多、熱愛更強烈。而這一點對於他們的成功非常重要。我非常努力在做的,就是不要去幹預他們。
也是因為這個原因,Pixar、Marvel 和 Lucasfilm 現在都分別由原公司關鍵人物進行管理,幾大宇宙各不相互干預地講述着自己的故事。
而 3 大品牌的管理者,甚至導演對 Iger 的評價也是非常高。他們評價中的 Robert Iger,簡直就是完美地找到了“關心”和“尊重”的平衡。
他既可以如盧卡斯影業總裁兼《原力覺醒》製作人 Kathleen Kennedy 所説,“有時會在早上 4、5 點給她打電話,和她交流樣片和推廣材料”,也可以是該電影導演 J.J. Abrams 口中一樣,在“揹着極重商業壓力下,卻毫不對導演加以干涉施壓,只有尊重”的 CEO。
(華特迪士尼工作室的主席 Alan Ho,圖自 The Walt Disney Company)
而幾個品牌的總管理者 Alan Horn,華特迪士尼工作室的主席,似乎也認同 Iger 這套“放養”的管理方式。在回顧 2016 年迪士尼電影帶來的成功時,他總結道:
引用這歷史性的成就要歸功於我們所有電影工作室的全力以赴,講述着各種偉大的故事,與不同地域、性別、時代的觀眾產生共鳴。
這些電影之所以成功,不僅在於它們中的每一部電影,都能為所有人帶來一些價值,還在於,對於一些觀眾來説,它們就意味着一切。
他的評論,很好地總結了迪士尼這個複雜卻和諧的電影大宇宙:
“每一部電影,都能為所有人帶來一些價值”,這是閤家歡迪士尼的底線——在《死侍》大賣期間,Robert Iger 曾表態,迪士尼不拍 R 級超級英雄電影(限制級,北美 17 歲以下年齡觀眾需要父母或監護人陪同觀看)。——也是吸納新觀眾(甚至是全球觀眾)的基礎。
“對於一些觀眾來説,它們就意味着一切”,這是各大宇宙繼續蓬勃發展的生命力——尊重原來的故事和觀眾,讓懂行的人來操作——這是留着老粉絲的手段。
除了“閤家歡”故事以及情懷因素,迪士尼製作也多為動畫和超級英雄片這類重視覺效果的 3D 和 IMAX 電影,在不少普羅大眾心裏都是“值得去電影院看”的類型。
兩者結合,就回答了我們在最開始提出的問題 ——“雖然電影票死貴,但我就要去電影院看”的心態從何而來?
2017 年,迪士尼電影大宇宙繼續統治全球?
在接下來的一年來,迪士尼又有何準備將它的普世故事轉換為票房勝利呢?
首先,就有今天在中國上映《星球大戰外傳:俠盜一號》。
作為一向在中國“水土不服”的星戰系列片,《俠盜一號》能否憑藉着歐美極佳口碑,和似乎是“對症下藥”的舉措——引入中國演員姜文和甄子丹,打破《星戰》系列在中國的困局?
(圖自 Mtime)
不過這個稍見“套路”的組合在國內效果真不好説,因為在 2016 年 92 部進口片中,在中國市場跑出的卻是走故事路線的《瘋狂動物城》。而全場總冠軍則是打情懷“擦邊球”的《美人魚》,衝着新年檔,還是陪伴成長的周星馳執導。
(圖自 Mtime)
除此以外,已知的電影計劃還包括:過往票房也很成功的《汽車總動員》續集、“萊婭公主”Carrie Fisher 生前最後一部作品,《星戰 8》、由 Emma Watson 舉大旗的《美女與野獸》真人版、3 部漫威英雄電影,其中包括《銀河護衞隊 2》,以及原創電影《Coco》。
(圖自 Emma Watson Updates)
據報道,迪士尼動畫工作室在 2017 年忙着籌備《破壞王(Wreck-It Ralph)》續集,暫時未有推出電影計劃。
暫時來説,以上陣容在國際市場套路上基本還是比較穩,但能否在 2017 為票房帶來新高,還有待觀察。畢竟,2016 年也是首次迪士尼旗下各大電影品牌均有高質量產出的年份。
雖然如此,迪士尼憑藉這些年收購來的“歷史情懷”,以及精於運營的幾大宇宙線,暫時難有匹敵。因為
引用如果要打敗迪士尼,需要的不是運氣,而是時間。
題圖來自迪士尼官網
資料來源:愛範兒(ifanr)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