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 12 月,SpaceX 宣佈要將重新恢復發射的時間推遲到今年 1 月,原因是需要更多時間去準備。不過到了預定時間,又因天氣不理想不得不再度延期。
(圖片來自:SpaceX)
經過多番波折後,美國時間 1 月 14 日,SpaceX 旗下的獵鷹 9 號火箭成功發射,搭載的 10 枚銥星通信公司的衞星均進入了預定軌道,順利部署。隨後,SpaceX 在太平洋上完成獵鷹 9 號一級火箭的回收。
(圖片來自:YouTube)
為了慶祝 SpaceX 恢復發射,3 名相關從業者也開了一架小飛機,在 8,500 英尺的高空近距離見證了這次成功。
海上回收成功(圖片來自:SpaceX)
這只是 SpaceX 和銥星通訊合作的開端。這次成功發射之後,SpaceX 打算繼續他們的發射計劃,在接下來的 14 個月,6 枚額外獵鷹 9 號火箭將會用來部署剩下的 60 多顆通信衞星。
(圖片來自:Antena 3)
(圖片來自:Youtube)
SpaceX 之前都經歷過不少挫折,如多次海上回收失敗,但是發射失敗是比較罕見的。上一次發生在 15 年,運載着國際空間站補給的獵鷹 9 號,在第一階段結束前就發生爆炸。不過,這些對 SpaceX 造成的影響,遠不及去年 9 月份的事故的影響來的大。
原本 Facebook 打算利用這枚造價 2 億美元(約合人民幣 13.3 億元)的 “Amos – 6” 衞星,為非洲居民提供互聯網接入服務,沒想到 9 月份搭載着 “Amos – 6” 衞星的獵鷹 9 號的爆炸打亂了 Internet.org 的計劃。
不過,有了保險公司的賠償,重啟 Internet.org 計劃也只是時間的問題。而這對於 SpaceX 來説,則是一次沉重的打擊。這次的失敗就猶如一塊倒下的多米諾骨牌,引起了連鎖反應。
首先是受害者之一的以色列太空通訊公司 Spacecom ,表示要向 SpaceX 索賠 5,000 萬美元。接着到 11 月,國際海事衞星組織 Inmarsat PLC 就擔心恢復發射的時間遙不可及,為了儘量避免延誤要尋找新的合作伙伴。
連老客户 NASA,也把國際太空站的春季補給運輸交給了 SpaceX 的競爭對手 Orbital ATK。
(圖片來自:Wikimedia)
在事故發生後的兩個月,SpaceX 終於找到了獵鷹 9 號爆炸的原因。
為了減小體積,SpaceX 採用了“液態氧 + RP – 1 燃料”作為火箭的推進劑。而要把氧保持液態,則需要讓温度低於氧的沸點。但是因為設計缺陷,“充當空調作用”的液氦太過強勁,導致液氧凝固,造成了此次的爆炸。
2015 年的事故,就讓 SpaceX 損失了 2.6 億美元(約合 17.9 億元人民幣)。在 2016 年,SpaceX 本來打算成功發射 20 次,期望能有 18 億美元(約合 124 億元人民幣)的營收及 5,500 萬美元(約合 3.8 億元人民幣)的利潤。但是去年 SpaceX 只發射了 8 次,而且還沒算上 9 月份事故的損失。
2016 年 4 月,SpaceX 實現人類歷史上首次海上火箭回收
復出後的首次成功發射及海上回收,無疑是 SpaceX 客户的一劑強心針。他們也讓大家不要擔心,畢竟無負債,還有 10 億美元(約合 68.9 億元人民幣)的現金,接下來也計劃有 70 次的發射。
不過,SpaceX 的目標可不僅僅只提供火箭發射服務。到 2020 年,SpaceX 計劃用 4425 顆衞星提供全球互聯網接入服務。而這個通信項目,或許也只是 Elon Musk 太空夢的一個踏板而已。
資料來源:愛範兒(ifanr)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