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 F1 賽車你會想起什麼?超過 300 公里時速飛馳?零點幾秒之差便勝負兩判?隱藏着致命危險的運動極限?總之,一切與「快」脱不開關係。
2017 年 F1 上海站
於是,拍攝 F1 的攝影師們也往往使用着最新的頂尖單反相機。他們需要最快的連拍速度,最高效的對焦系統,最迅捷的快門速度,在電光火石中用多年練就出的一雙“鐵手”,捕捉到一張張清晰明快的新聞封面。
但偏偏,有那麼一位美國攝影師不僅沒這麼做,甚至還反其道而行。
Joshua Paul,如果你在 F1 圍場眾多長槍短炮武裝的攝影師中,發現了一個端着沉重大畫幅膠片機的異類,想必就是這位特立獨行的老兄。
Paul 向 F1 車手萊科寧展示自己的相機(圖自:petapixel,Lukas Gorys 拍攝)
那台格拉菲(Graflex)4×5 大畫幅相機產於 1913 年,Joshua Paul 早年帶着它拍攝旅行和風景題材。一個偶然機會,他在一本 1969 年的雜誌上看到了當時印地 500(Indy 500,一項類 F1 的美國賽事)的照片,攝影師刻意將照片拍成了模糊失焦的效果,這吸引了 Joshua Paul 的注意。
Joshua Paul 開始從 2013 年西班牙大獎賽起,使用 4×5 相機拍攝 F1 比賽,後來還創立了自己的 F1 圖冊雜誌《Lollipop》(Instagram:ollipopmagazine)。
如今,Joshua Paul 堅持在每個大獎賽週末前往拍攝,但照片的數量控制在僅 20 張——數碼單反只需一秒多就能拍出這個數字。更“慢”的攝影節奏,使他能夠花費更多的時間去構思和取景。
也正是因此,加上大畫幅膠片複雜得多的手動操作,Joshua Paul 對每張照片都會悉心思量。“大多數 F1 照片都是為了新聞或大媒體拍攝,只有很少人會在意體現美感和亙久意義的攝影,這大部分是因為無利可圖。”
Joshua Paul 的照片往往有着大畫幅特有的淺景深,同時由於大畫幅很難拍出“搖拍”的追焦效果,Joshua Paul 也就索性要麼拍攝相對靜止的畫面,要麼將主體的模糊作為照片風格的一部分。
看多了千篇一律的充滿速度感、色彩鮮豔、畫面鋭利的賽車攝影,這樣充斥着失焦、噪點、暗角、模糊的黑白照片,似乎別有一番詩意和雋永——它讓你忽略這是哪年的哪一場比賽。
很明顯,Joshua Paul 風格同典型的體育攝影大相徑庭,這些模糊混沌的影像似乎更多的在展示一種環境氛圍,或者説是感官體驗,辨識度和衝擊力被擱置到了一邊。
只是,這個世界會因 Joshua Paul 這樣的個性風格而更美妙,但傳統的新聞攝影其實同樣考驗着攝影師的能力,並且更加的必不可少。
圖片來自:petapixel
資料來源:愛範兒(ifanr)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