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界上,有兩種走復古路線的相機廠商。一種叫OLYMPUS,另一種叫其他廠商。
按照現在做無反相機的套路,有部分做復古機身的品牌會把自己的產品系統分成復古機和工作用機兩條戰線,富士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但OLYMPUS不一樣,他們是一個完全把復古設計貫徹到所有產品中的公司。
別人是把相機分成復古線和工作線,可換鏡頭機身只有 OM-D 和 PEN 兩個系列的奧巴,是把復古線分成工作線和徹底復古線。
從入門到系列旗艦,整個 PEN 系列都貫徹膠捲時代的機身設計元素。不説 PEN-F,即便是旗下的 EP 和 EPL 系列也能看到老機器的影子,可以算是不折不扣的復古系列了。
但要説復古的話,主打性能的 OM-D 會復古得更“專一”。
從旗艦 OM-D E-M1 到入門 OM-D E-M10 用的都是同一套復古造型方案,整個系列都是基於 OM-1 這款膠捲機衍生出來。這個系列的三位門生,從外觀到配色走的都是相提歐諾個的套路,更多的差異在性能和按鍵佈局上。
之前,愛範兒(微信號:ifanr)已經體驗過奧巴的最強旗艦 OM-D E-M1 Mark ii,並從性能和體驗中詳細地分析了它的表現。這次我們重返入門級,看看奧巴今年的另一款新品 OM-D E-M10 Mark iii,是不是一款值得入門者去購買的產品。
比 E-M1,更 OM-1
要説復古的話,E-M5 和 E-M10 會比 E-M1 更像 OM-1。
先不説 E-M5 這個系列起源, E-M1 為了適應專業用户的操控需求,會在機身上做很多優化處理。
例如,握持的手柄會做得更大來提升握持的穩定性和舒適度,按鍵排布也會比 E-M5 和 E-M10 再緊密一點,整機也因為新款電池、多按鍵多轉盤等配置,E-M1 還會比 E-M5、E-M10 再大一點。而這些大手柄、複雜按鍵的設計,也讓 E-M1 變得沒那麼“復古”。
但是,E-M10 系列沒有需要做得像旗艦那般徹底,它還是能夠維持着這種比較簡單、直觀的造型。更“筆直”的線條,E-M10 看起來會更復古。
除了體積,E-M10 和 E-M1 在外觀上最大的差異在於手柄。
E-M10 Mark iii 的手柄位置比較窄,握持時無名指和尾指很自然地屈在手柄下方頂着。如果要按照官方圖片中那種握持法,那食指就會要以一種“委屈”的手勢來按快門,不用多久手指就會很累。
官方這個方法,只適合那些手比較小的妹子做。要是像我這種胖紙,感覺 E-M1 系列那個大手柄會更友善一些。尤其是在手持一些比較重的中長焦鏡頭和大變焦鏡頭時,E-M10 Mark iii 這個小手柄還是有比較大的壓力。
不過,趨向“平整”的手柄讓着整機看起來非常緊湊,加入黑色仿皮材質的銀色版 E-M10 Mark iii 能突出自家的復古味道。軍艦頭也可剛好遮擋住熱靴,不會像老機器這麼違和。這些,都是它在外觀上的優點。
畢竟還是那一句,E-M10 Mark iii 面對的是剛剛入門的相機用户,他們需要的是輕便的機身和簡單的操控,外觀這個排布其實已經剛好足夠了。再加上覆古感十足的機身設計,相信也能夠引來一些熱愛便攜和文藝復古的入門用户。
集於一側的方便
Micro 4/3 機型最大的優勢,就是在體積、性能和操控。
從 OM-D E-M1 Mark ii 和奧巴旗下的 PRO 系列大變焦、長焦鏡頭就能夠看到,M43 畫幅能夠更大程度的體積壓縮,配合主打性能的機身,在任何情況下基本上都能夠告訴工作的需求。
有着相同血統的 OM-D E-M10 Mark iii,也具備了這個特點。
更重要的是,E-M10 Mark iii 把旗艦 E-M1 Mark ii 大部分的操控方式都保留下來了。比起一些主張以操控配置來分等級的品牌,奧巴在這方面可以説是非常厚道了。
E-M10 Mark iii 的主要按鍵集中在機身右側,正面的按鍵比較少,E-M1 Mark ii 上出現的“景深預覽”按鍵並沒有出現在 E-M10 Mark iii 上面出現,開關位置的按鍵排布也簡單了許多。
和 E-M1 Mark ii 不同的是,E-M10 Mark iii 的開關檔位少很多,只有 ON OFF 兩個選項。但這兩個項的距離又有點大,打開時的撥動觸感會有點怪。如果能夠把撥動的距離做短一點,這樣的效果會更好。
還有一點,E-M10 Mark iii 機身上沒有為“曲線調整”設立獨立按鍵,用户可以通過快速設置菜單和自定義按鍵來呼出它。雖然沒有 E-M1 Mark ii 那麼方便,但能夠在 E-M 系列的入門產品上看到“曲線調整”功能,對於用户來説是一件好事。
除了上面提到的這些點,E-M10 Mark iii 的按鍵配置基本跟 E-M1 Mark ii 沒有太大差別了。
機身提供了雙轉盤設計,分別排布在模式轉盤的前後側。兩個轉盤的調整功能可以自定義,方便習慣不同類型的拍攝者。握持時,機身後面也有一個把手位用來頂着拇指,把手上也貼上了防滑用的仿皮材質,這樣的設計能夠讓機身在握持時更穩一些。
E-M10 Mark iii 的主要操控基本上都有對應按鍵,白平衡、連拍設置這些都可以單按鍵呼出,而對焦區域選擇的話則要通過組合按鍵來處理。這裏的話,E-M10 Mark iii 也配備了觸控屏,能夠直接通過屏幕來選擇對焦點,這一點是跟 E-M1 Mark ii 是同一套操控語言。
配合自身的高響應速度,E-M10 Mark iii 拍照起來也十分利索。
説到奧巴的相機,就不得不提防抖。
E-M10 Mark iii 同樣配備了奧林巴斯的五軸防抖技術,搭配輕巧的機身能夠提升手持拍攝的表現。
在之前的 E-M1 Mark ii 中,愛範兒(微信號:ifanr)已經提到它擁有可怕的防抖能力,E-M1 Mark ii 搭配 12-100 Pro,廣角端手持 5 秒以內不作任何支撐都有着非常高的成功率,而在長焦端只要有所支撐,3 秒以內的成功率依然是非常之高。
47mm,F/18,1/6s
如果手臂有支撐,即便在有一定的抖動(同座有敲鍵盤的動作),要實現 8 秒手持、長焦端(100mm)實現 4 秒手持還是有一定的可能性。
E-M10 Mark iii 搭配 1442 的效果並沒有這麼誇張,但基本上也能夠迎合一般使用需求了。但是,E-M10 Mark iii 的快門做得比較重,按下去的開合感比 E-M1 Mark ii 強,這樣也會影響防抖的效果。
連拍性能方面,E-M10 Mark iii 最高速可達到 8.6 張每秒,低速模式也有 4.8 張每秒。E-M10 Mark iii 沒有支持靜音連拍模式,連拍基本上也就帶機械快門的連拍。
感覺上,E-M10 Mark iii 這個速度還算是夠用的。高速連拍模式搭配自己的 C-AF 連續對焦也能夠咬住被攝物。畢竟這不是旗艦,一般日用很少會有需要告訴連拍按到底的狀況,所以它沒有達到 10fps 以上也算是合理的。
加上,E-M10 Mark iii 也沒有配備 UHS-II 卡槽,要把連拍推到像 E-M1 Mark ii 那樣的 60fps 電子快門鏡音連拍也不現實。畢竟,它只不過是一款跟旗艦相近的入門設備,而不是一台旗艦。有配置差距,也是很正常的事。
但對比一些同價位的設備,E-M10 Mark iii 在配置上確實要厚道不少。把所有按鍵都集中在右側,讓用户在開機後就能夠單手實現全部操控,這是 E-M10 Mark iii 所追求的方便。
M43 畫幅的規則與選擇
要談畫質的話,這一直都不是 M43 畫幅的重點。而追求畫質的用户,也不會選擇 M43。這一點其實大家都已經很明確,奧巴也很清楚自己的優勢和差異在哪裏。
從之前的樣張分析就能夠看到,E-M10 Mark iii 即便換上了最新的 TruePic VIII 圖像處理器,暗光表現其實還是差了一些。面對光線較為極限的環境,E-M10 Mark iii 的噪點還是比較明顯,這可以算是畫幅這種物理限制帶來的問題。
當然,E-M1 Mark ii 採用 2000 萬像素 M43 Live MOS 傳感器,搭配 TruePic VIII 圖像處理器也在畫質上做好取捨。但畢竟這還是旗艦,有這樣的權衡性還是必須的。而 E-M10 Mark iii 對應的還是入門羣體,所以這方便的取捨會多一點。
從這次實拍的樣張看來,E-M10 Mark iii 直出的觀感還是很不錯的。稍稍壓光後輸出的色彩比較濃,能夠討好眼睛。通過自身附帶的“兩倍放大”模式後得出來可看到,E-M10 Mark iii 其實還有一點圖像解析力不足的狀況。
“虛化”力度不夠,這基本上是小畫幅們的“通病”。還好的是,這次用的是松下的 45mm F2.8 MACRO,較長的焦段搭配 F2.8 光圈還是能夠拍出比較明顯的虛化,比起之前在 E-M1 Mark ii 上用 12-100mm F4 PRO 要容易得多。
M43,45mm
APS-C 畫幅,50mm
説到焦段的話,還要注意的是 M43 的視角問題。
如果要將 M43 等效到 135 全畫幅來看焦段和視角,那等效係數就是 2。也就是説,一支在 M43 機身上用的 45mm 鏡頭,其實也就等效於全畫幅上 90mm 的視覺。但是,鏡頭物理焦段的屬性是沒有改變的,鏡頭的透視等光學屬性也會跟着物理焦段。所以,這個是也是很多用 APS-C 或 135 全畫幅的用户,會不習慣 M43 的原因。
此外,M43 的拍攝比例也不是 3:2 而是 4:3,這個也需要注意一下。
不過,E-M10 Mark iii 也支持多種圖片比例的拍攝模式,除了有 4:3、3:2 之外還加入了 16:9 和 1:1,適應用户不同的拍攝需求。搭配 Wi-Fi 傳輸功能,用户在相機中拍攝完成,直接傳送到手機也就可以直接發 ins 了,不需要在圖片比例上苦惱。
除了這一點,E-M10 Mark iii 這次特意在模式轉盤中加入 ART 風格拍攝模式。裏面會有多重曝光、色彩濾鏡等模式,方便用户用户進行創意拍攝。
一般很少會有廠商直接把這些特殊的濾鏡模式放在一個獨立的模式上,E-M10 Mark iii 這次的目標也很明確。就是為了方便一些想簡單出片的入門用户做的。這個對於它們來説,可是比圖像曲線調整更實用的功能。
輕便佳選,影響深遠
總的來説,E-M10 Mark iii 是一款主打操控、性能和易用的機器。和機身定位一樣,它這些處理主要是面向那些對復古機身有需求、操控簡單化的入門用户。
確實,作為一台套機定價在 5999 的產品,E-M10 Mark iii 在操控上已經展示出了足夠的厚道與良心。跟旗艦高度相近的按鍵配置和高相應速度是它最大的吸引點,也是最能展示性價比的地方。
如果你只需要一台便攜的產品,去記錄生活和淺嘗可換鏡頭機身的樂趣。那 E-M10 Mark iii 確實一款不錯的產品。
但同時,它也可能是確定了你今後發展的產品。
畢竟,M43 畫幅和傳統的 APS-C 畫幅以及 135mm 全畫幅在上有較大的差異,不論是視覺還是鏡頭系統,M43 的規則都和之前兩者很不同。
如果你今後是要整套系統都用 M43 的話,那現在可以從 E-M10 Mark iii 開始嘗試。但如果你對畫質有需求,或者今後還是想投入 135 畫幅大家庭的懷抱,那就要再多多考慮了。
不是説 M43 和這些不能共存,而是有些時候習慣會讓你的拍攝帶來一丟丟的差異。
資料來源:愛範兒(ifanr)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