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想讓 iPad Pro 取代 PC,但不是讓它成為「另一台 PC」

愛範兒 於 05/11/2018 發表 收藏文章

「這個電腦,不是一般的電腦」,在蘋果官網上,你會在新 iPad Pro 的介紹頁面中看到這樣一句宣傳口號。

取代電腦,並不是 iPad 誕生的初衷。8 年前喬布斯躺在皮革椅子上雙手捧着平板時,屏幕上顯示的是一台 iPhone 和一台筆記本電腦,中間則標了個問號,那才是 iPad 最初想要佔據的部分。

不過大屏手機的到來讓一切都發生了改變,首先被取代的就是 iPad mini,它的銷量從蘋果 2014 年推出 iPhone 6/6 Plus 後就一直在下跌,大量入手了 iPad 2 的用户也找不到足夠的更新動力,這是當時 iPad 所面臨的問題。


為了挽救 iPad 業務的頹勢,蘋果在 2015 年推出了 iPad Pro,一個「Pro」,直接將 iPad 從單純的內容消費設備,提升到內容創作的層面。

於是我們接連看到了官方鍵盤套, Apple Pencil 觸控筆。這些在過去只會由第三方生產的附屬配件,如今已經作為創作的利器,頻繁地出現在各類 iPad Pro 的宣傳片中。

畢竟在蘋果眼中,iPad Pro 已然變成一台傳統 PC 的「替代品」——如今不僅限於隔壁的 Windows PC 了,也包括了自家的 MacBook。

蘋果在新 iPad Pro 上都做了哪些努力?

強化生產力工具的定位與屬性,是我對於今年新 iPad Pro 的第一直觀感受。如愛範兒在現場感受的那樣:「它的所有更新都在照顧筆記本的體驗」。


它拋棄了 Lightning,首次用上了和 MacBook 系列一樣的 USB-C 接口,這將顯著降低 iPad Pro 外接擴展的門檻,在可以預見的未來中,我們應該還會看到 USB-C 接口運用在 iPhone 上。

還有全新的 A12X,蘋果在發佈時給出了兩個十分直觀的參考指標 —— 一個是稱新 iPad Pro 比市面上 92% 的筆記本電腦性能都要強,另一個則是稱其圖形性能已經達到了微軟 Xbox One S 遊戲主機的水準。

事實上,結合 A12X 的芯片組合和結構,會有這樣的定論並不奇怪,最新的 Geekbench 測試數據也證實了這種説法,至少其峰值性能並不弱於主流的 MacBook Pro 設備。


當然,它的屏幕可視面積也變得比以前更大了,這顯然更有利於內容創作的工作,但受益於全面屏的形態和 Home 鍵的消失,iPad Pro 的整體尺寸反而能進一步縮小;還有支持磁吸的新 Apple Pencil,比過去那尷尬的“蒼蠅拍”充電方式要好太多。

以上種種,都是蘋果希望讓新 iPad Pro 變成一台更好用的生產力設備所作出的努力,至少在形態上,它已經無限接近我們心目中電腦的模樣。

取代 PC,但不是讓它成為另一台 PC

有相當一部分的用户會認為,iPad 不具備傳統 PC 的生產力,畢竟硬件再好,它在軟件生態上依舊是殘缺的。

但與這種評價相對的,是 iPad 的用户羣體體量依舊很可觀。我們能看到每年有 4000 多萬台 iPad 被售出 —— 相比之下,2017 年全球筆記本電腦出貨量第一的惠普,這個數字約為 3690 萬台。


所以庫克在現場做對比時,甚至沒有將 iPad 劃分到平板電腦的領域,而是直接和幾個 PC 廠商擺在一起。而且蘋果可以很輕鬆拿到第一的位置。

雖然和 iPhone 相比,iPad 總讓人覺得不怎麼景氣,在財報中表現也沒有那麼耀眼。但 iPad 仍然可以被視為是一門健康發展的生意,穩定的銷量意味着它擁有一批相當可觀且核心的用户羣。


他們會選擇 iPad,不只是因為這是一台能煲劇的平板電腦,而在於它在某些領域能夠提供比 PC 和智能手機更好的解決方案。比如發佈會上展示的 iPad 版 Photoshop,還有新的 AutoCAD 工具,這兩款軟件都是 PC 端的完整移植,同時針對 iPad 做了觸屏優化。

重要的是,蘋果在試圖傳達一種信號—— iPad Pro 會取代 PC,但不會成為另一台 PC,至少在現階段,它更類似於一個擁有獨特性的「創意內容生產工具」。

但這也是 iPad Pro 的價值所在,一款足以讓幾千萬人想要將其作為除智能手機和 PC 以外的第三款設備使用,在設計師眼中也許是手機之外的第二款,但我想出門時它會更願意帶着 iPad Pro 而不是筆記本。


正因如此,我們也很難將傳統 PC 的思維套在 iPad 身上,那樣只會得出一系列無法解答的疑惑:比如為什麼沒法打開四五個窗口,觸控點按也不如鍵鼠操作來得那麼高效直接。

問題在於 iPad 運行的是 iOS,一個自推出以來就是為了多點觸控屏而生的系統,連上鼠標只不過會讓它變成另一個 macOS 而已,但蘋果更希望打造的是一種全新的計算設備。

當使用邏輯和交互工具都不太一樣的情況下,蘋果才會更強調 iPad Pro 的差異化體驗,儘可能迎合並解決設計師、建築師或是學生族等特定人羣的需求,這才能讓 iPad 這門生意繼續做下去,而不是把它做砸。

哪怕是它的入門門檻,也確實變得越來越高。
漲價後的 iPad Pro,取代的是原本 MacBook Air 的位置

漲價是近兩年蘋果硬件設備的主旋律,新 iPad Pro 也沒有例外。

在 2017 年,12.9 英寸 iPad Pro 的 64GB 基本款售價只有人民幣 6388 元,而 10.5 英寸版的則為 5188 元。

到了今年,新的 11 英寸版起步價到了 6499 元,12.9 英寸則為 8099 元起步,漲價幅度都在 1000 元以上。


還有同期發佈的 Retina 屏幕 MacBook Air,售價也提高了 20% 左右,9499 元的起步價基本等同於萬元級別,換做是之前的舊款,價格基本都在 7000-8000 元檔位。

這難免會讓人產生一種錯覺,即新的 MacBook Air 已經很難再稱之為入門級筆記本,但如果你硬要在萬元以下尋找合適的蘋果筆記本,iPad Pro 是否已經在承擔起這個角色?

不過,在經歷了連續兩年萬元 iPhone X 系列售價的洗禮後,我們也已經對蘋果的漲價行為習以為常了,你可以認為蘋果在重新調整自己的產品定位,另一方面,這也是蘋果希望繼續維持高營收的核心。


畢竟,從 iPhone 這兩年的漲價趨勢來看,已經能證明一件事

蘋果的核心目標用户羣對定價並不感冒,它們只想要最好的。

這麼説雖然有些殘酷,但事實也確實如此,正如越賣越貴的 iPhone X 系列推動了 ASP(平均銷售價格) 的增長,讓蘋果的財報變得更好看一樣,如今的新 iPad Pro 和新 MacBook Air,也都在延續這種核心策略。

最新的蘋果 Q4 財報數據也在繼續佐證這種變化。雖然賣出去的硬件數量並沒有變多,但整體營收和利潤仍然保持上漲,原因就在於平均銷售價格的提升,哪怕銷量不漲也可以推動收入。

但 iPad Pro 畢竟不是 iPhone,現在可能我們覺得人人都需要一部手機,但並不是每個人都需要一台貴很多的 iPad 。現在的它能吸引到多少消費者,仍然決定於有多少人接受它作為一個生產力工具,或是 PC 的角色存在。

題圖來源:Apple


資料來源:愛範兒(ifanr)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