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 Galaxy S10 評測:這是你現在能買到的最佳 Android 手機

愛範兒 於 01/03/2019 發表 收藏文章

對今年的三星 Galaxy S10 系列產生使用興趣,從海外發佈會結束後那一刻就已經開始了。

過去 7 天時間裏,我給手上這台三星 Galaxy S10+ 插上了 SIM 卡,裝上微博微信,把它當做一台正常的主力機使用。


它仍然延續了很多前代的設計元素,比如雙曲面的屏幕,前後對稱式的弧面輪廓,以及兩側的收腰。只要一上手,我想每一位使用過三星 S8/S9 手機的人都應該非常熟悉。

但亮屏後,你便能察覺出不同了:用於顯示內容的屏幕進一步延展到上下兩端,手機頂部的寬度已經變得和左右兩側的邊框一樣窄,而下巴的黑邊部分也被進一步壓縮,只有右上角還留有一個黑洞。

還有重量、厚度,這些都在 Galaxy S10 上發生了變化。

這機身輕得有點出乎意料

引用太輕了。

這是我的同事上手這兩台手機後的第一個評價,無論是小尺寸的 S10 還是比它大上一個圈的 S10+,這兩台手機都輕得有點出乎我們的意料。

嚴格來説,S10 這個 149.9 x 70.4mm 的機身尺寸其實都要比去年 S9 那 147.7 x 68.7mm 的機身還要大一點點,這可能是因為屏幕增大的原因,使得機身尺寸也跟着增大。

但是,今年三星將這台手機的厚度削減到了 7.8mm,重量也減到了 157 克。所以即便機身比去年大了一碼,在實際使用時其實也感覺不到機身尺寸上的變化。


另一邊的 S10+ 也是如此,這台有着 6.4 英寸屏幕的手機,整機重量也就只有 175 克,比去年 S9+ 的 189 克還要更輕一些,甚至讓我這個已經習慣了 iPhone XS Max 的用户一度有種手拿機模的錯覺。

三星固守了兩年的「全視屏」方案,在面對異形屏壓力倍增的情況下,終於拿出了「Infinity-O」作為全新的異形全面屏解決方案,採用通孔工藝在一塊 AMOLED 屏幕上進行開孔處理,並把前置攝像頭精準地放到這枚開孔之中。


這樣做的目的也非常簡單直接,就是想要進一步優化正面傳感器的位置,好讓全面屏向着「無邊泳池」的最終形態邁進。

最終這塊顯示屏的屏佔比達到了 93.1%,旨在提供更沉浸式的觀感體驗。
而三星將屏幕從 Super AMOLED 升級為 Dynamic AMOLED 顯示屏後,提供了 1200 nits 的峰值亮度和 100% DCI-P3 色域,毫不意外地繼續保持業界「最好的 AMOLED」的金字招牌。


另外,作為首部通過了 HDR10+ 認證的手機,帶來了明豔的色彩顯示和極高的動態對比,而德國萊茵 TüV 低藍光認證更是錦上添花。

這塊屏幕的觀感如何?儘管目前 DisplayMate 還沒有公佈 S10 這塊屏幕的測試結果(將於 3 月 4 日公佈),但上手過真機的媒體都已經欽定了這是目前最好的手機屏幕。

比如 AndroidCentral 和 Trusted Reviews,他們就對這塊屏幕大讚特讚了一番:

引用這是目前最好的手機 OLED 屏,它甚至沒有競爭對手。


當然,出於續航上的考慮,系統默認的分辨率依然還是 1080P,如果要啟用最高分辨率,還需要在設置中的開關進行調整。


Galaxy S10 的機身邊框一如既往地採用金屬材質打造,表層為拋光加工,這點和前輩產品相似。
於我而言,經過 S8、S9 到 S10 的迭代更新,這個外觀已經成為了 Galaxy S 手機的招牌,體驗上能夠挑出來的刺並不多。但唯一的問題是電源鍵位置偏上了一點,尤其是在機身體積更大的 S10+ 身上,單手觸碰這枚按鍵需要花點時間去適應。


因此,在手感這方面我更偏向於喜歡小一點的 S10,畢竟一手掌握的感覺更能詮釋「手機」的本質,坦白説那實在太爽了。

這些新東西比我想象中要好一些

今年在 S10 系列上,我們能看到兩個第一次出現在 Galaxy S 手機上的新技術:

一個是鑽孔屏,意味着 S10 需要在右上角為前置攝像頭單獨開一個孔;另一個則是超聲波屏下指紋識別,也代表了後置指紋將會被拋棄(S10e 使用的是側邊指紋)。


軟件適配可能是很多人第一個會提出的問題,畢竟運用了「鑽孔屏」這樣的新技術,頂部導航欄是否能正常顯示?右上角的按鈕會不會被遮擋?這都關係到實際使用體驗。

不過,這點其實無需有所顧慮,因為早在 Android 4.4 和 Andorid 5.0 的年代,Google 就相繼為開發者開放了多個修改狀態欄和導航欄樣式的接口。


簡單來説,App 開發者可以自行規定系統狀態欄和導航欄是否透明,亦或是採用什麼配色,讓狀態欄和導航欄的風格與自己開發的 app 相匹配。


這項可能原本只是為了美觀而制定的標準,在日後也為眾多「異形屏」手機的初期適配完成了過渡,可以説只要是嚴格準守了開發規範的 app,在「異形屏」的適配上就不會存在太大問題,未適配的 app 則會呈現黑色狀態欄、變回和 16:9 比例相似的狀態。


所以,廠商需要做的就是調整一下時間和狀態欄圖標的座標,好讓它們不被「劉海」、「水滴」亦或者是現在的「鑽孔」給擋住。

但國內應用生態魚龍混雜的情況相信大家也是深有體會,並非所有開發者都會遵守 Google 的標準和規範,因此 Flyme、MIUI 等國產定製系統,都有了默認狀態下強制填充狀態欄的特性。


▲ 「抖音」在 S10 是全屏顯示的,實際上是透明通知欄的功勞

我認為三星的 One UI 甚至在更早的系統上就也添加這一特性了,因為在日常的使用過程中,我們並沒有遇到開啟某個 app 後,狀態欄突然就變黑的情況。
然而並不是所有 app 都能遵守規則,即便解決了系統狀態欄的顯示問題,但也擋不住部分 app 不走尋常路的設計,比如説我遇到的一次是微博客户端彈出來的廣告,窗口右上角的「關閉」按鈕剛好被鑽孔擋住了;另一次是在朋友圈編輯圖片時,「發送」也被鑽孔給擋住了。


▲ 右上角的「發送」被擋住了

嚴格來説,這點也不算是 One UI 的適配問題,把按鈕放在一個原本是狀態欄右上角的位置,只能説是第三方 app 的開發者還不夠規範。短期內,三星也需要儘快尋求各個主流應用的開發商對其進行適配。

所幸的是,三星採用的「通孔」方案使其即便是顯示內容被遮擋,也能順利進行觸控,如果是原本就熟悉的 app,對使用造成的影響其實並不會很大。


和我們之前接觸過的「光電」結構不同,這次 S10 和 S10+ 所配備的是高通最新的「聲波屏下指紋」(3D Sonic Sensor)識別方案。

簡單理解,目前「光電」結構所採用的是通過光線反射信息來進行驗證,屏幕發射光源將指紋反射到屏下的傳感器,屬於 2D 平面到平面的識別。


而高通的 3D 聲波指紋方案,使用了微震傳感器進行超聲波探測,能掃描出指紋特有的 3D 特徵,更為立體與準確。

相較於光電識別,3D 聲波指紋的安全性要更高一些,除了生物活體識別以外,新一代聲波傳感器能夠準確地掃描到指紋的溝壑以及底層組織,即便手指表面有些許污垢和水分,都不會受到太大影響。


▲ 指紋區被牛奶擋住也能解鎖

這樣做的目的也很簡單,就是讓你每次手髒的時候更容易解鎖,同時也讓識別傳感器不易受到欺騙,順便緩減局部強光對 OLED 功耗和壽命上的影響。

之前曾有傳言指出,雖然超聲波方案要比光電先進,但解鎖效率仍然會受到貼膜的影響而降低。恰好,我最近在用的這台 S10 工程機也被貼上了軟膜,順便也可以驗證一下這個流言。

果然,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標準……


在實際測試後,其實普通貼膜對超聲波識別的影響並沒有流言所説的不堪,甚至手指和屏幕之間隔了一張紙,傳感器也能給出識別反饋。

不過這裏需要備註的是,這次測試我只是在 PET 軟膜下進行,並非中空的玻璃膜,所以我尚未清楚更厚的玻璃膜是否會對指紋識別有影響,暫且先不下定論。


▲ 三星 Galaxy S10 Plus 與小米 9

至於識別速度和解鎖效率,我用了光電結構的小米 9 跟 S10 進行了對比,在按下手指的同時,它們都能迅速且同時完成了解鎖。

當然若是要更嚴格的話,兩者之間其實還是有着一點點的差別,肉眼感覺光電要比超聲波要快那麼幾毫秒,但整體而言實際區別不大。在更新到 2 月 27 日 OTA 推送的新系統後,指紋識別反應有明顯提升。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系統設置中,我們能看到有人臉識別和指紋識別可選,但已經見不到三星之前用過的虹膜識別可選。

這方面我認為可能因為新屏幕侷限了傳感器的佈置數量,畢竟屏幕周圍的多餘空間實在有限,就連通知燈都在今年被三星移除了。

這套配置我已經不再擔心夠不夠用

Galaxy S10 是全球第二款配置驍龍 855 的旗艦手機,但它依然不孤單,因為今年 S10 還有 Exynos 處理器的版本。

不過也正如往常一樣,在國內銷售的依然還是驍龍 855 的 Galaxy S10,Exynos 9820 版僅在韓國、歐洲等地區發售。

我們這次評測的這台 Galaxy S10+ 搭載的為高通驍龍 855 處理器,配合 8GB 運存,也就是中國官網所售的標配版。

往上,三星還給 S10+ 提供了 12GB + 1TB 存儲的版本,加上最高 512GB 的擴容,換言之這台手機最多能存進 1.5TB 的內容。
也就是説,我可以將兩台辦公電腦的內容全部存進手機裏,任何時候都能掏出數據線和手機辦公。

但理智告訴我沒必要這麼做,畢竟手機離取代電腦還有很長一段距離,現在用手機乾電腦的活顯然不是最明智的做法。


此前我們將 S10 的兩個處理器版本放在一起進行性能對比,結論是 Exynos 9820 的單線程表現明顯優於驍龍 855,但驍龍 855 版本在綜合性能上要稍微強於 Exynos 9820 版。

這次我們加入了驍龍 855 和 Exynos 9820 的圖形性能對比結果,並對驍龍 855 和 845 進行更深度的測試。

從 3D Mark 的 Sling Shot Extreme 測試得分看,驍龍 855 在圖形性能方面仍然領先 Exynos 9820,無論是 OpenGL 還是 Vulkan 的成績,Exynos 9820 都略高於驍龍 845,但對比驍龍 855 仍處於劣勢。


GFXBench 的測試能更清楚地看到驍龍 855 和 845 在圖形性能方面的差距,在各項測試中,855 都能以超出一個馬頭的姿態完成測試。

在之後的測試裏,我還分別用驍龍 855 和 845 進行 1GB 的文件壓縮,對比兩枚處理器的多線程性能。

結果正如我們之前所測試出的比分差距,驍龍 845 共耗時 1 分 42 秒(102 秒),而驍龍 855 僅花了 47 秒完成,比 845 足足快了 1 分鐘。


正如我們之前評價小米 9 一樣,有着驍龍 855 的加持,Galaxy S10 的性能其實已經不是我們首要考量的地方。

作為目前全球唯二在售的驍龍 855 手機,無論是小一寸的 S10 亦或是大一碼的 S10+,他們的表現其實都已經處於目前同級產品的一流水準。

至於 Exynos 9820 和驍龍 855 兩個版本的 S10,它們在綜合性能表現上都相當接近,儘管 Exynos 9820 在圖形能力方面仍弱於驍龍 855,與驍龍 845 相若,但整體對比 Exynos 9810 已經有了相當明顯的提升,表現同樣也令人印象深刻。

令人喜聞樂見的電池升級

本次三星為 Galaxy S10 和 S10+ 分別配備了 3400mAh 和 4100mAh 電池,容量對比去年的 S9 系列(3000mAh / 3500mAh)都有着明顯提升。


讓我印象最深的是 S10+,得益於較大的機身體積,手機得以放進一塊比 Galaxy Note 9 還要大 100mAh 的電池,對比前輩 S9+ 更是有着 600mAh 的容量差距,簡直是一個讓人喜聞樂見的提升。


▲ Galaxy S10 續航情況

實測在中高強度下,3400mAh 容量的 Galaxy S10 總續航為 13 小時 38 分鐘(WiFi、藍牙功能常開,單卡),亮屏時間 5 小時,相機及微信用得比較頻繁,因此這兩個程序也是測試中的耗電大户。

至於電池容量更大的 S10+,在同等強度使用下,總續航可以進一步提升至 15 小時左右。

總體來説,S10+ 的續航是與 S10 對比最能見優的地方,這意味着你除了能買到一塊更大的屏幕,還能買到一塊更大的電池,也算是個比較划算的升級。

不過 S10 本身素質其實也不差,3400mAh 的電池能給這台巴掌大小的手機提供 5 小時以上的亮屏時長,表現其實已經相當不錯了。

當然啦,無論是 S10 還是 S10+,他們都難免需要「一天一充」這個自然規則,出遠門還是備上個充電器穩一點。

相機依然是「真香」級的

正如我們去年所料,在 Galaxy A9s 後,三星在今年的 Galaxy S10 系列上也用上了「多攝像頭」的配置思路。

三星 Galaxy S10 / S10+ 均配備了「廣角+超廣角+長焦」的後置平行三攝組合。

其中,主攝像頭依舊配備「可變式光圈」技術,支持 f/1.5 和 f/2.4 的光圈值切換,在光線充足的日光環境下,選用較小光圈值來提升畫面的鋭度和層級感;在暗光環境下選用大光圈,提升進光量得到更為純淨光亮的成像。


▲F/1.5 與 F/2.4 可變式光圈切換

三星 S10+ 在主副攝像頭仍延續了以往相似的硬件配置,似乎三星認為硬件上仍然能夠保持「大底」和「可變式光圈」的優勢,而更多的變化主要集中於軟件算法的提升上,例如更多的 AI 介入和更好的雙攝虛化算法。

在系統方面,三星進一步改進了智能場景優化,可識別場景達到了 30 種,針對不同的場景會自動調校為最合適的參數。


另外在相機界面當中新增了一項名為「拍攝建議」的功能,基於機器學習分析大量高質量圖片後,用户在取景拍攝的同時,相機也會智能分析給出當下最好的構圖建議,相對「傻瓜式」的操作讓用户拍照變得更為簡單。


場景優化器當中包含了三項智能功能,包括明亮的夜晚、文檔掃描以及星暴。其中星暴功能會自動識別夜景,並將夜景光源變為星暴光源。

至於這樣子好不好看,那就是見仁見智了。


▲打開「星暴」(留意「Just Do It」下的燈光)


▲關閉「星暴」


三星 S10 系列的成像素質仍能夠穩站智能手機的第一梯隊,白平衡和色彩還原都非常準確,而且擁有不俗的動態範圍和暗光場景表現,強大的雙 OIS 防抖也是高出片率的保證。


在夜景場景下,夜視儀的功力不減反增,整體畫面亮度要比 Note 9 更亮一些,更重要的是拍攝夜景時相機快門會適當放慢,但 S10 在拍攝時並沒有耽擱太久。

需要特別提到的是,三星 S10 系列還增加了一枚超廣角鏡頭,1600 萬像素等效 13mm 具備 123° FOV 的質素,可謂是當下最頂級的手機超廣角鏡頭了,在畫面色彩和物理透視上都有着不錯的表現。


▲ 廣角(主攝像頭)


▲ 2× 長焦


▲超廣角樣張

增加了一枚較大可視角度的超廣角鏡頭,能夠提升用户拍攝的創作空間,拓寬了更多的使用場景。有了這枚攝像頭之後,相機 app 的打開頻率顯然要比以往更多,對於消費者來説這也是一個日益增長的興趣點。


超廣角的畫質表現也相當不錯,但需要注意的是,這枚攝像頭並沒有光學防抖處理,因此在拍攝超廣角的時候儘量在光線充足的情況下,並保證手持穩定。

整體而言,我們認為三星 S10 系列的相機依舊「真香」,在智能手機領域裏也沒有多少對手,而知名相機評測機構 DxoMark 對三星 S10+ 也給出了 109 分的高分成績,與華為 Mate 20 Pro 並列首位,再次成為了最好的拍照手機之一。


DxOMark 評分的突破也能説明三星在相機算法上又有了長足的進步,畢竟這次的傳感器並沒有特別大的升級,同樣我們也期待在未來的 Note 10 上,三星會給我們帶來更加強悍的傳感器。

這是你現在能買到的最佳 Android 手機

曾經,三星手機奉行還是很標準的傳統手機廠商策略,即更多地利用其品牌影響力來獲得溢價力,但隨着中國手機市場競爭的加劇,以及互聯網渠道讓產品價值變得更透明,這讓它開始重新重視起手機差異化的賣點,並不得不嘗試將一些連旗艦機都尚未用上的領先技術,先下放至中端機,以求獲得更多賣點。


就連手機中的系統,也被三星重視起來。它從 S8/S9 時代就開始對 UI 和功能進行改善,讓它和 S7 以及更早的 TouchWiz 形成了明顯的視覺差異。

如今 S10 上運行的 One UI,已經對交互和應用界面都提出了更統一的規範。你不會再看到 S4 時代的那些花哨且雞肋的交互,輕量化、追求簡潔、關注內容本身成為新的關鍵詞。


這些都是三星希望做出的改變,歸根結底,差異化技術仍然是更難被競爭對手模仿和超越的東西,而三星深耕於此,也是希望繼續為自己的品牌爭取更高的溢價力。


在 2 月 28 日晚上舉辦的國行三星發佈會上,三星正式公開了 Galaxy S10 的行貨定價。其中 S10e 起步價為 4999 元,S10 起步價為 5999 元,而 S10+ 則為 6999 元起,每一款都有三種配色可選,此外還有獨立的陶瓷版。

如果只看 S10/S10+ 這兩款,今年的定價基本和去年 S9/S9+ 差不多,但由於這次是 8GB+128GB 起步(S10e 為 6GB 運存),還新加入了一款類似 iPhone XR 定位的 S10e,整體看下來反而會有一種「不升反降」的感覺。


很顯然,今年你能從 S10 中獲得了提升,明顯要比去年 S9 多不少。鑽孔屏實現的更高屏佔比、超聲波指紋讓機身後背不需要再另外開孔,光是這兩點就帶來了肉眼可見的外觀變化。

再加上一塊素質最好的屏幕、一顆性能最強的芯片,以及第一梯隊級別的三攝組合,也讓三星 Galaxy S10 繼續穩坐着 Android 機皇的位置。


從個人角度來説,我會更偏愛 S10 這個款式。一方面,雙曲面屏幕的設計對於整機的品質感和手感有着明顯的提升,S10e 則較為平庸;另一方面,雖然前置雙攝可以獲得更好的自拍虛化效果,但也讓鑽孔面積進一步增大,而 S10 單個開孔的設計會讓屏幕觀感更自然些。

總之,如果你希望在 Android 陣營中尋找一台最棒的設備,現在的三星 Galaxy S10 便是你能買到的最好的那個。

本文作者:陳文俊 / 木斯


資料來源:愛範兒(ifanr)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