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二世紀殺人網絡》上映 20 年了,它想象了一個使用腦機接口的世界

愛範兒 於 02/04/2019 發表 收藏文章

1999 年 3 月 31 日,科幻電影《廿二世紀殺人網絡》(The Matrix)第一部上映了。這個系列是很多人看過最深奧難懂的電影,每一次重刷都會發現自己之前沒有看懂。


這部在 20 年前由沃卓斯基兄弟(備註:現在是沃卓斯基姐妹了)導演的科幻電影,不僅運鏡、特效等被後來者模仿致敬抄襲,也提前很多年講述了人類與機器人、人工智能、腦機接口等技術的科技隱喻。

《廿二世紀殺人網絡》系列共有三部真人電影以及九部動畫短片,共同講述一個相當宏大的世界觀,堪稱一部人類文明與機器文明的進化史。

這個腦洞超大、世界觀恢弘的故事,其中一個解讀是這樣的:

▲ 戰鬥力超強的機器人

人類使用大量的機器人從事工作,後來機器人產生了自我意識,人機衝突演化為人機戰爭。


人類企圖通過屏蔽地球的陽光,以切斷機器的電源來反擊,然而機器人將人類做成一個個的活體能源,把人類的肉身囚禁在單個數以億計的膠囊空間中,並構建出一個稱為「母體」的系統。

這個系統控制着每一個人類的大腦,併為被控制的人類虛構出一個虛擬的社會。

▲ 覺醒的人類

慢慢地開始有人類覺醒,斷開與母體的連接,並從膠囊中逃出,回到真實世界,組成了反抗機器人通知和控制的組織,據點在地下城市「錫安」。

▲ 尼奧(左)與史密斯(右)

覺醒的人類相信預言中的「救世主」(The One)會幫助他們打敗機器人,逃脱機器人的控制,電影主人公尼奧就是這樣一個角色。尼奧帶領覺醒的人類去反抗母體系統和機器人,同時母體系統也派出機器人軍團,以及很能打的史密斯去反擊。
不過,上面的這一切都是母體系統默認的,都是為了定期消除系統中 bug 的預設,並想要藉助人類文明獨有的進化功能,讓機器文明持續進化。

每當有人成為救世主,那麼「錫安」中的人類就會被消滅,母體就會重啟一次。尼奧是系統的第六次升級了,但這次的尼奧被加入了影響因素「愛」,因此不同以往的重啟啟動程序。

最後尼奧與史密斯分別代表人類與機器人大戰一場,同歸於盡,換來人類與機器人重回和平相處的局面。

▲ 紅色藥丸回到現實世界,藍色藥丸繼續留在虛幻

解讀《廿二世紀殺人網絡》的角度和觀點相當多,「一千個人,就有一千個Matrix」。直至 20 年後的今天,《廿二世紀殺人網絡》中所表現的腦洞和講述的科技隱喻,依然讓我們相當震撼。


作為賽博朋克的代表作,《廿二世紀殺人網絡》想象了一個人工智能和機器人崛起的高科技時代。這個故事中最重要的一個未來科技就是腦機接口,人類通過腦機接口與母體系統連接,被控制的人腦沉浸在母體虛構的世界裏,人腦在系統中也可以相互溝通。

事實上,腦機接口的研究從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就已經開始,各家的方法和技術都有所差異。而在 2017 年又有了兩個隊員高調錶示加入隊列。一個是特斯拉創始人伊隆 · 馬斯克與另外八人一起創立的公司 Neuralink,這是一家開發「神經織網技術」的醫療研究公司;另一個則是 Facebook,Facebook 在 2018 年的開發者大會 F8 上宣佈,神祕部門 Building 8 已經展開了腦機接口的研究。


腦機接口(BCI,Brain Computer Interface)是指,通過從大腦中提取特定的生物電信號,依據現有的認知神經科學理論進行解碼,在與外部系統建立聯繫和溝通。

簡單來説,腦機接口就是讓機器直接讀取大腦信號,與外界設備進行互動。


早前布朗大學研發的 BrainGate 系統被植入到 13 個癱患者大腦的運動皮層中,上圖則是讓一個四肢癱瘓的女士在無看護的情況下喝到飲料。

人工耳蝸植入是目前較為成功的腦機接口技術。人工耳蝸通過處理器捕捉聲音,它被轉換成電信號併發送到內耳的電極,刺激耳蝸神經,使大腦聽到聲音。不過這個裝置目前並沒有與大腦的神經組織直接交互。


我們對人類大腦的理解遠遠不夠,若要確保腦機接口不損傷人體,所需要考慮的因素依然很多。總的來説,我們距離電影那個能實現超高速信息傳送的腦機接口,還有相當長的路要走。


資料來源:愛範兒(ifanr)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