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耀最近發新機的節奏有點頻繁,在 3 月下旬發佈了榮耀 30S 後,上週他們還帶來了千元檔手機榮耀 Play 4T,今天下午榮耀迎來了近半個月的第三款新品,那就是榮耀 30 系列。
準確來説,這次榮耀 30 系列並不是一台或由兩台手機的組合,而是分為榮耀 30、榮耀 30 Pro 和榮耀 30 Pro+ 三台,也就是我們最近常見的「中杯、大杯、超大杯」。
實際上縱觀整個數字系列,榮耀對三款手機也是有較清晰的定位。
作為標準款的榮耀 30 首發麒麟 985 處理器,這一款定位「超輕薄」的 5G 手機。
更高一級的榮耀 30 Pro 則用上雙曲面「飛瀑屏」,同時相機配置也相對更高,並且也用上了 V30 Pro 同款的麒麟 990 5G 處理器。
而最近我在用的榮耀 30 Pro+ 是系列最高規格機型,加號的意義在於這次它在 Pro 的基礎上增加了高幀率屏、當前尺寸最大的 IMX700 相機傳感器等等。
相信不用我多説,大家也知道這個 CMOS 最近在哪款手機裏出現過。
漸變磨砂的鈦空銀,似銀非銀
初次上手榮耀 30 Pro+,這款手機給我兩個感覺,一是機身本身的窄和薄,這跟我前幾天評測過的另一款曲面屏手機有明顯區別。
二是機身也比較輕,儘管參數上是 190 克的重量,但機身重量分配較為均衡,因此手機在手掌上不會有明顯的墜手感,將手機靜置在手上,能感覺到它的弧面邊緣能很好地貼合在指關節上。
榮耀 30 Pro+ 所用的是 6.57 英寸的 OLED 雙曲面屏,分辨率是目前比較常見的 2340 x 1080,並且這塊屏幕能支持 90Hz 刷新率,在如遊戲等場景下能達到 180Hz 的採樣率。
設計上榮耀將這塊屏幕稱為「超曲飛瀑屏」,因為它有着 70 度的邊緣曲面和延伸到中框的設計,與手機背部的 3D 曲面玻璃形成平衡。
實際上榮耀在這款手機上也使用了平衡機身設計,除了前和後,上下左右的設計都是對稱的。
當然,屏幕和後蓋之間還保留着金屬中框,但這個中框只有 1.3 毫米,比電源鍵還要更薄一點。
正當我仔細觀察手機邊框其他部分時,嘿,我居然還能看到紅外線口。
為了避免屏幕在握持狀態下出現誤觸,榮耀的工程師通過收集用户抓握數據,並通過機器學習和圖形算法對屏幕在不同場景下優化,從而降低在打字、遊戲、影音娛樂時的誤觸問題。
我分別在豎置、橫置,單手打字、雙手遊戲四個場景進行測試。結果屏幕都沒有因為我的胖手出現誤觸,即便我將輸入法調到最小、手掌肉侵佔屏幕邊緣,90% 以上的機率都不會觸發。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屏幕刷新率方面,90 Hz 僅限於榮耀 30 Pro+,往下的榮耀 30 Pro 雖然屏幕設計和規格與 Pro+ 一致,但少了 90Hz 加成。
為了提升屏幕佔比,這次榮耀雖然沒像華為 P40 Pro 一樣將傳感器藏在屏幕後面,但仍然把聽筒、光距傳感器移到了屏幕邊緣(聽筒同時也是揚聲器之一),因此前置雙攝的開孔面積也得以縮減。
這兩枚攝像頭分別是 3200 萬和 800 萬像素的鏡頭,你可能會疑惑 800 萬的那枚鏡頭有什麼用,其實這是一個超廣角相機,能將三四個朋友一起納進取景框裏。
背面大大的「HONOR」標誌是系列鈦空銀和霓影紫特有的設計,這讓手機手機有着很高辨識度,在這部分中,標誌部分採用的是鏡面設計,和磨砂玻璃為主體的機身成鮮明對比。
不得不説,榮耀這個設計確實非常大膽,和之前一些廠商將品牌 Logo 和 Slogan 印在手機殼上有異曲同工的意思,但是否能符合大家的審美標準,這個得看大家對它的評價才知道了。
除了印有 Logo,磨砂後蓋也是鈦空銀和霓影紫的獨有設計,這種後蓋的好處是手感滑而不膩,而且不容易成指紋收集器。
不過,在我手上的鈦空銀並不是完全是銀色的機身,而是以銀色為基調漸變成淡紫色。
頗有意思的是,正面觀察後蓋時它的漸變並不明顯,甚至讓人誤以為是全銀色,只有在側角度下才會看到銀變紫的漸變。
沒想到,它也有旗艦同款相機
榮耀 30 Pro+ 讓我比較驚喜的是用上了 IMX 700 這個主攝傳感器,另外還有 50 倍的潛望式相機和 1600 萬像素的超廣角,這套配置最近才在 P40 Pro 上出現過,如今出現在榮耀 30 Pro+ 上,實在是讓我意想不到。
IMX 700 是目前移動設備傳感器中尺寸最大的 CMOS,達到 1/1.28 英寸,像素達到 5000 萬。
四合一像素之後,單顆像素尺寸達到 2.44μm,換來的是更高的進光量,即便在合成後也能提供 1250 萬拍攝像素。
另外,這次 IMX 700 繼續支持華為、榮耀獨家的 RYYB 超感光濾鏡陣列,通過用黃色像素代替綠色像素的方法,進而帶來比普通 RGGB 陣列高 40% 的進光量,最終將這種進光量優勢呈現在弱光環境拍攝中。
值得一提的是,這次 CMOS 也支持八核全像素對焦,加快了手機在暗光環境下的對焦速度。我們之前曾在幾乎全黑的環境中測試對焦,對焦成功率能達到 60%。
雖然老實説,我們日常在這種極端環境下拍攝實在少之又少,但若是在需要時能成功對上焦,就已經能幫上不少忙了。
▲日間樣張
▲日間樣張
▲ 微距拍攝
日間拍攝基本已經難不到現在的旗艦手機,所以主攝的日間樣張整體看上去還是表現不錯的,包括色澤、細節上的表現都符合要求。
▲ 使用超廣角鏡頭拍攝
唯一讓我有點不解的是,1600 萬像素的超廣角相機對焦外細節的處理沒有我預期那麼好,這可能由於是 Beta 系統的原因,所以成像主體雖然清晰,但遠處枝葉邊緣能看到輕微的塗抹感。
過去榮耀推出了「AI 攝影」來優化拍照畫面,如今榮耀為配置最高的榮耀 30 Pro+ 打造了一套「AI RAW 超級人像引擎」,名字聽上去稍微有點複雜,但轉換成簡單語言來説——這是一套專門給人像拍照設計的算法。
人像引擎的工作原理分為幾個步驟,首先相機會在人像拍照時使用 RAW 格式拍攝,由於 RAW 格式比 JPG 格式能保留更全的畫面信息,因此也有利於系統後期後導出高畫質照片。
隨後,系統會通過處理器 NPU 驅動 AI 對畫面進行處理,再交給 ISP 完成優化,調整畫面的曝光、白平衡、對焦、降噪、人景分割虛化、膚質紋理處理、五官輪廓加強等等項目。
總之,這個人像引擎相當於系統內容美圖秀秀,區別在於當你按下快門那一瞬間,AI 就已經開始自動後期照片了。
淨説參數可能會讓人睡着,不如我們直接上樣張吧:
▲ 使用人像模式拍攝(可放大查看髮絲邊緣處理)
▲ 使用人像模式拍攝(可留意頭髮邊緣和背景虛化處理)
得益於潛望式結構的加入,這次榮耀 30 Pro+ 能支持 5 倍的光變、10 倍混合、50 倍數碼變焦,本質上也是一台能把月亮拍下來的手機。
當然,廣州最近多雲,就連超級月亮也只是露臉了一晚,所以還是用普通的建築細節來表現變焦能力。
▲ 使用正常倍率拍攝
▲ 使用 5 倍、10 倍變焦拍攝
光變所帶來的優勢是無損畫質的變焦,所以在 5 倍焦段內畫質也沒有出現損耗,建築的細節紋理表現清晰。
在 5-10 倍之間,相機畫質會有輕微損耗,到了 10 倍焦段畫面恢復清晰,能看到牆上裝飾的細節。
▲ 使用 1 倍、5 倍、10 倍拍攝
10 倍焦段內是我們比較常用的焦段,比如拍老師的 PPT、演唱會舞台上的愛豆、在景物旁邊擺 Pose 的朋友等等。
這時我們就會用到 5-10 倍的焦段,光學變焦的加入,顯然能提升手機的長焦下的拍照畫質。
根據榮耀公開資料介紹,這次他們也給手機長焦段拍攝加入 AI 畫質增強,比如面對文本內容時,會提升畫面鋭度,突出內容。
▲ 傍晚拍攝
夜景部分的表現依然秉承 RYYB 的高亮度成片,我在拍攝夜間樣張時已經是晚上 8 點,實際環境已經很黑,但手機的最終成片也能有清晰的畫面輸出。
綜合來説,在大尺寸 CMOS 下,相機夜拍的清晰度、噪點控制都表現不錯,但對暗部細節處理有點失真,我想這個可能也是 Beta 版固件的優化問題。
但實際讓我比較驚訝的是超級夜景拍攝,本來我帶上了三腳架準備用曝光 6 秒的超級夜景,然而實際上我並不需要三腳架,只要雙手稍微穩住手機即可。
▲ 開啟夜間模式前
▲ 開啟夜間模式後(6 秒曝光,手持拍攝)
這是我在光暗比較高的環境下拍攝的樣張,本來由於我背後的 M 是很亮,背光的人物正臉、後面的牆壁幾乎看不見,按道理來説這已經是張廢片。
但 AI 最後是將 M 字的高光壓低,然後將人物、背景的亮度提高,最終得出一張三方曝光均衡的照片,整個修復過程只用了 1 秒而已。
▲ M 本來很亮,人物正臉看不清,但在 AI 調整後畫面不廢片了
無線充電也能用上快充了
去年在榮耀 V30 Pro 出現的麒麟 990 5G,如今被用在了榮耀 30 Pro 和榮耀 30 Pro+ 上。
對於我們來説,麒麟 990 5G 已經像是老朋友一樣熟悉,畢竟這已經是我們第四次看到它出現在華為、榮耀手機上。
所以,這次我也不再複述 SoC 的參數,提取幾個產品的信息點方便大家理解:
另外,這次榮耀 30 Pro 和榮耀 30 Pro+ 的 SoC 都搭載了麒麟 W650 WiFi 芯片,因此他們都支持 WiFi 6+ 網絡。
但目前 WiFi 6 在市面上還沒完全普及,所以即便手機能支持,我們暫時還未能體驗到 WiFi 6 所帶來的好處。
不過有總比沒有好,倘若日後 WiFi 6 普及,那麼榮耀 30 Pro、榮耀 30 Pro+ 都能搶先體驗到這種新網絡的手機。
與麒麟 990 5G 搭配的是 8GB / 12GB 的運存,在這套配置下運行遊戲已經不在話下,但即便是最頂配的版本,手機存儲空間仍然只是 256GB,若是提供 12+512GB 可選,相信頂配應該會更有看點些。
榮耀 30 全系均使用 4000mAh 電池,這個數值不多也不少,剛好過了目前 5G 手機電池容量的及格線。
在我 5G / WiFi 混用、屏幕亮度固定 50% 的高強度使用下,手機從 100-8% 的亮屏時間是 4 小時 47 分鐘,成績比同等容量的三星 Galaxy S20 多 47 分鐘。
不過雖説 SoC 在集成 5G 基帶後相對比外掛方案更省電,可是像 90Hz 屏幕也會比 60Hz 消耗多 3% 左右的電量。
雖然手機也提供了 60Hz 的開關選項,但電池容量仍然限制了手機的亮屏時長,在我關閉高刷新率模式後,手機在同樣條件下亮屏時間接近 5 小時。
還好,它充電夠快。
這次榮耀除了全系 4000mAh 電池外,同時也是全系標配 40W 超級快充,在我測試完手機續航時,我讓手機從 8% 開始充電,30 分鐘後充至 82%,至 100% 時共耗時 54 分鐘,速度非常快。
這個成績也能為同系兩款手機提供耗時參考。
此外,榮耀 30 Pro+ 也能支持 27W 快充,但由於我手上沒有華為無線快充,因此只能借用官方實驗室的數據「30 分鐘能充電 53%,充滿需要 75 分鐘」,效率和有線 20W 充電差不多。
值得一提的是,這次榮耀 30 Pro+ 加入了線性馬達,並且也和百度輸入法合作推出了仿真機械鍵盤打字,通過聲音和震動模擬出機械鍵盤打字效果,手感見仁見智,個人認為可以長期打開,這種「噠噠噠」的擬真感還是挺過癮的。
三機策略,手機廠商的價格競爭範圍更廣了
今年無論是三星、華為還是今天的榮耀,這些廠商在今年都一變過去雙旗艦的產品策略,將產品陣營擴大到三款,並按照機型的定位、定價不同,使用不同的配置。
手機廠商將旗艦分成三個版本的做法,其實也不難理解。
一方面是由於過去半年手機的物料成本升高,投入研發的成本加大,因此它們的售價也隨之升高。
另一方面,部分廠商雖然推出三款手機,但策略並非是以往粗暴的「高中低」配,而是更精準地將新技術下放到定價更親民的標準版上,從而讓更多用户接觸到新技術,不僅限於定價較高的頂配產品。
三星在 Galaxy S20 用上了 120Hz;華為在 P40 用上了最大尺寸的 CMOS;榮耀 30 首發麒麟 985……
這些被稱為「中杯」的產品,雖然配置並不如其餘兩款手機高,但它們卻是在幫助新技術打入線下、線上市場,引導消費者認識高配機型,同時保障廠商在較低價格段的地位。
在今天的發佈會上,榮耀公佈了三款新機的定價:
榮耀 30:
榮耀 30 Pro:
榮耀 30 Pro+:
配置最靈活的榮耀 30 依然為榮耀守住 3000 元價位段,而往上的 Pro 級別機型則是在嘗試提升設計、屏幕、相機、性能去衝擊更高的價位,最終構成 3000-5500 元的定價區間,覆蓋不同需求的消費者。
但即便是最大杯的榮耀 30 Pro+,它的定價也仍然比目前六千元以上旗艦定價要更低,而且在 5G 和影像部分依然保有明顯的優勢。
你的第一台 5G、5000 萬像素手機,又何必過 5000?
資料來源:愛範兒(ifanr)
準確來説,這次榮耀 30 系列並不是一台或由兩台手機的組合,而是分為榮耀 30、榮耀 30 Pro 和榮耀 30 Pro+ 三台,也就是我們最近常見的「中杯、大杯、超大杯」。
實際上縱觀整個數字系列,榮耀對三款手機也是有較清晰的定位。
作為標準款的榮耀 30 首發麒麟 985 處理器,這一款定位「超輕薄」的 5G 手機。
更高一級的榮耀 30 Pro 則用上雙曲面「飛瀑屏」,同時相機配置也相對更高,並且也用上了 V30 Pro 同款的麒麟 990 5G 處理器。
而最近我在用的榮耀 30 Pro+ 是系列最高規格機型,加號的意義在於這次它在 Pro 的基礎上增加了高幀率屏、當前尺寸最大的 IMX700 相機傳感器等等。
相信不用我多説,大家也知道這個 CMOS 最近在哪款手機裏出現過。
漸變磨砂的鈦空銀,似銀非銀
初次上手榮耀 30 Pro+,這款手機給我兩個感覺,一是機身本身的窄和薄,這跟我前幾天評測過的另一款曲面屏手機有明顯區別。
二是機身也比較輕,儘管參數上是 190 克的重量,但機身重量分配較為均衡,因此手機在手掌上不會有明顯的墜手感,將手機靜置在手上,能感覺到它的弧面邊緣能很好地貼合在指關節上。
榮耀 30 Pro+ 所用的是 6.57 英寸的 OLED 雙曲面屏,分辨率是目前比較常見的 2340 x 1080,並且這塊屏幕能支持 90Hz 刷新率,在如遊戲等場景下能達到 180Hz 的採樣率。
設計上榮耀將這塊屏幕稱為「超曲飛瀑屏」,因為它有着 70 度的邊緣曲面和延伸到中框的設計,與手機背部的 3D 曲面玻璃形成平衡。
實際上榮耀在這款手機上也使用了平衡機身設計,除了前和後,上下左右的設計都是對稱的。
當然,屏幕和後蓋之間還保留着金屬中框,但這個中框只有 1.3 毫米,比電源鍵還要更薄一點。
正當我仔細觀察手機邊框其他部分時,嘿,我居然還能看到紅外線口。
為了避免屏幕在握持狀態下出現誤觸,榮耀的工程師通過收集用户抓握數據,並通過機器學習和圖形算法對屏幕在不同場景下優化,從而降低在打字、遊戲、影音娛樂時的誤觸問題。
我分別在豎置、橫置,單手打字、雙手遊戲四個場景進行測試。結果屏幕都沒有因為我的胖手出現誤觸,即便我將輸入法調到最小、手掌肉侵佔屏幕邊緣,90% 以上的機率都不會觸發。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屏幕刷新率方面,90 Hz 僅限於榮耀 30 Pro+,往下的榮耀 30 Pro 雖然屏幕設計和規格與 Pro+ 一致,但少了 90Hz 加成。
為了提升屏幕佔比,這次榮耀雖然沒像華為 P40 Pro 一樣將傳感器藏在屏幕後面,但仍然把聽筒、光距傳感器移到了屏幕邊緣(聽筒同時也是揚聲器之一),因此前置雙攝的開孔面積也得以縮減。
這兩枚攝像頭分別是 3200 萬和 800 萬像素的鏡頭,你可能會疑惑 800 萬的那枚鏡頭有什麼用,其實這是一個超廣角相機,能將三四個朋友一起納進取景框裏。
背面大大的「HONOR」標誌是系列鈦空銀和霓影紫特有的設計,這讓手機手機有着很高辨識度,在這部分中,標誌部分採用的是鏡面設計,和磨砂玻璃為主體的機身成鮮明對比。
不得不説,榮耀這個設計確實非常大膽,和之前一些廠商將品牌 Logo 和 Slogan 印在手機殼上有異曲同工的意思,但是否能符合大家的審美標準,這個得看大家對它的評價才知道了。
除了印有 Logo,磨砂後蓋也是鈦空銀和霓影紫的獨有設計,這種後蓋的好處是手感滑而不膩,而且不容易成指紋收集器。
不過,在我手上的鈦空銀並不是完全是銀色的機身,而是以銀色為基調漸變成淡紫色。
頗有意思的是,正面觀察後蓋時它的漸變並不明顯,甚至讓人誤以為是全銀色,只有在側角度下才會看到銀變紫的漸變。
沒想到,它也有旗艦同款相機
榮耀 30 Pro+ 讓我比較驚喜的是用上了 IMX 700 這個主攝傳感器,另外還有 50 倍的潛望式相機和 1600 萬像素的超廣角,這套配置最近才在 P40 Pro 上出現過,如今出現在榮耀 30 Pro+ 上,實在是讓我意想不到。
IMX 700 是目前移動設備傳感器中尺寸最大的 CMOS,達到 1/1.28 英寸,像素達到 5000 萬。
四合一像素之後,單顆像素尺寸達到 2.44μm,換來的是更高的進光量,即便在合成後也能提供 1250 萬拍攝像素。
另外,這次 IMX 700 繼續支持華為、榮耀獨家的 RYYB 超感光濾鏡陣列,通過用黃色像素代替綠色像素的方法,進而帶來比普通 RGGB 陣列高 40% 的進光量,最終將這種進光量優勢呈現在弱光環境拍攝中。
值得一提的是,這次 CMOS 也支持八核全像素對焦,加快了手機在暗光環境下的對焦速度。我們之前曾在幾乎全黑的環境中測試對焦,對焦成功率能達到 60%。
雖然老實説,我們日常在這種極端環境下拍攝實在少之又少,但若是在需要時能成功對上焦,就已經能幫上不少忙了。
▲日間樣張
▲日間樣張
▲ 微距拍攝
日間拍攝基本已經難不到現在的旗艦手機,所以主攝的日間樣張整體看上去還是表現不錯的,包括色澤、細節上的表現都符合要求。
▲ 使用超廣角鏡頭拍攝
唯一讓我有點不解的是,1600 萬像素的超廣角相機對焦外細節的處理沒有我預期那麼好,這可能由於是 Beta 系統的原因,所以成像主體雖然清晰,但遠處枝葉邊緣能看到輕微的塗抹感。
過去榮耀推出了「AI 攝影」來優化拍照畫面,如今榮耀為配置最高的榮耀 30 Pro+ 打造了一套「AI RAW 超級人像引擎」,名字聽上去稍微有點複雜,但轉換成簡單語言來説——這是一套專門給人像拍照設計的算法。
人像引擎的工作原理分為幾個步驟,首先相機會在人像拍照時使用 RAW 格式拍攝,由於 RAW 格式比 JPG 格式能保留更全的畫面信息,因此也有利於系統後期後導出高畫質照片。
隨後,系統會通過處理器 NPU 驅動 AI 對畫面進行處理,再交給 ISP 完成優化,調整畫面的曝光、白平衡、對焦、降噪、人景分割虛化、膚質紋理處理、五官輪廓加強等等項目。
總之,這個人像引擎相當於系統內容美圖秀秀,區別在於當你按下快門那一瞬間,AI 就已經開始自動後期照片了。
淨説參數可能會讓人睡着,不如我們直接上樣張吧:
▲ 使用人像模式拍攝(可放大查看髮絲邊緣處理)
▲ 使用人像模式拍攝(可留意頭髮邊緣和背景虛化處理)
得益於潛望式結構的加入,這次榮耀 30 Pro+ 能支持 5 倍的光變、10 倍混合、50 倍數碼變焦,本質上也是一台能把月亮拍下來的手機。
當然,廣州最近多雲,就連超級月亮也只是露臉了一晚,所以還是用普通的建築細節來表現變焦能力。
▲ 使用正常倍率拍攝
▲ 使用 5 倍、10 倍變焦拍攝
光變所帶來的優勢是無損畫質的變焦,所以在 5 倍焦段內畫質也沒有出現損耗,建築的細節紋理表現清晰。
在 5-10 倍之間,相機畫質會有輕微損耗,到了 10 倍焦段畫面恢復清晰,能看到牆上裝飾的細節。
▲ 使用 1 倍、5 倍、10 倍拍攝
10 倍焦段內是我們比較常用的焦段,比如拍老師的 PPT、演唱會舞台上的愛豆、在景物旁邊擺 Pose 的朋友等等。
這時我們就會用到 5-10 倍的焦段,光學變焦的加入,顯然能提升手機的長焦下的拍照畫質。
根據榮耀公開資料介紹,這次他們也給手機長焦段拍攝加入 AI 畫質增強,比如面對文本內容時,會提升畫面鋭度,突出內容。
▲ 傍晚拍攝
夜景部分的表現依然秉承 RYYB 的高亮度成片,我在拍攝夜間樣張時已經是晚上 8 點,實際環境已經很黑,但手機的最終成片也能有清晰的畫面輸出。
綜合來説,在大尺寸 CMOS 下,相機夜拍的清晰度、噪點控制都表現不錯,但對暗部細節處理有點失真,我想這個可能也是 Beta 版固件的優化問題。
但實際讓我比較驚訝的是超級夜景拍攝,本來我帶上了三腳架準備用曝光 6 秒的超級夜景,然而實際上我並不需要三腳架,只要雙手稍微穩住手機即可。
▲ 開啟夜間模式前
▲ 開啟夜間模式後(6 秒曝光,手持拍攝)
這是我在光暗比較高的環境下拍攝的樣張,本來由於我背後的 M 是很亮,背光的人物正臉、後面的牆壁幾乎看不見,按道理來説這已經是張廢片。
但 AI 最後是將 M 字的高光壓低,然後將人物、背景的亮度提高,最終得出一張三方曝光均衡的照片,整個修復過程只用了 1 秒而已。
▲ M 本來很亮,人物正臉看不清,但在 AI 調整後畫面不廢片了
無線充電也能用上快充了
去年在榮耀 V30 Pro 出現的麒麟 990 5G,如今被用在了榮耀 30 Pro 和榮耀 30 Pro+ 上。
對於我們來説,麒麟 990 5G 已經像是老朋友一樣熟悉,畢竟這已經是我們第四次看到它出現在華為、榮耀手機上。
所以,這次我也不再複述 SoC 的參數,提取幾個產品的信息點方便大家理解:
- 採用 7nm+EUV 工藝,內置 103 億晶體管,目前業界數量最高;
- 內置 5G 基帶,5G 通訊功耗比非集成方案省電 20%;
- 搭載雙核 NPU,大小核根據任務分配,提升能效;
另外,這次榮耀 30 Pro 和榮耀 30 Pro+ 的 SoC 都搭載了麒麟 W650 WiFi 芯片,因此他們都支持 WiFi 6+ 網絡。
但目前 WiFi 6 在市面上還沒完全普及,所以即便手機能支持,我們暫時還未能體驗到 WiFi 6 所帶來的好處。
不過有總比沒有好,倘若日後 WiFi 6 普及,那麼榮耀 30 Pro、榮耀 30 Pro+ 都能搶先體驗到這種新網絡的手機。
與麒麟 990 5G 搭配的是 8GB / 12GB 的運存,在這套配置下運行遊戲已經不在話下,但即便是最頂配的版本,手機存儲空間仍然只是 256GB,若是提供 12+512GB 可選,相信頂配應該會更有看點些。
榮耀 30 全系均使用 4000mAh 電池,這個數值不多也不少,剛好過了目前 5G 手機電池容量的及格線。
在我 5G / WiFi 混用、屏幕亮度固定 50% 的高強度使用下,手機從 100-8% 的亮屏時間是 4 小時 47 分鐘,成績比同等容量的三星 Galaxy S20 多 47 分鐘。
不過雖説 SoC 在集成 5G 基帶後相對比外掛方案更省電,可是像 90Hz 屏幕也會比 60Hz 消耗多 3% 左右的電量。
雖然手機也提供了 60Hz 的開關選項,但電池容量仍然限制了手機的亮屏時長,在我關閉高刷新率模式後,手機在同樣條件下亮屏時間接近 5 小時。
還好,它充電夠快。
這次榮耀除了全系 4000mAh 電池外,同時也是全系標配 40W 超級快充,在我測試完手機續航時,我讓手機從 8% 開始充電,30 分鐘後充至 82%,至 100% 時共耗時 54 分鐘,速度非常快。
這個成績也能為同系兩款手機提供耗時參考。
此外,榮耀 30 Pro+ 也能支持 27W 快充,但由於我手上沒有華為無線快充,因此只能借用官方實驗室的數據「30 分鐘能充電 53%,充滿需要 75 分鐘」,效率和有線 20W 充電差不多。
值得一提的是,這次榮耀 30 Pro+ 加入了線性馬達,並且也和百度輸入法合作推出了仿真機械鍵盤打字,通過聲音和震動模擬出機械鍵盤打字效果,手感見仁見智,個人認為可以長期打開,這種「噠噠噠」的擬真感還是挺過癮的。
三機策略,手機廠商的價格競爭範圍更廣了
今年無論是三星、華為還是今天的榮耀,這些廠商在今年都一變過去雙旗艦的產品策略,將產品陣營擴大到三款,並按照機型的定位、定價不同,使用不同的配置。
手機廠商將旗艦分成三個版本的做法,其實也不難理解。
一方面是由於過去半年手機的物料成本升高,投入研發的成本加大,因此它們的售價也隨之升高。
另一方面,部分廠商雖然推出三款手機,但策略並非是以往粗暴的「高中低」配,而是更精準地將新技術下放到定價更親民的標準版上,從而讓更多用户接觸到新技術,不僅限於定價較高的頂配產品。
三星在 Galaxy S20 用上了 120Hz;華為在 P40 用上了最大尺寸的 CMOS;榮耀 30 首發麒麟 985……
這些被稱為「中杯」的產品,雖然配置並不如其餘兩款手機高,但它們卻是在幫助新技術打入線下、線上市場,引導消費者認識高配機型,同時保障廠商在較低價格段的地位。
在今天的發佈會上,榮耀公佈了三款新機的定價:
榮耀 30:
- 6GB+128GB:2999 元
- 8GB+128GB:3199 元
- 8GB+256GB:3499 元
榮耀 30 Pro:
- 8GB+128GB:3999 元
- 8GB+256GB:4399 元
榮耀 30 Pro+:
- 8GB+256GB:4999 元
- 12GB+256GB:5499 元
配置最靈活的榮耀 30 依然為榮耀守住 3000 元價位段,而往上的 Pro 級別機型則是在嘗試提升設計、屏幕、相機、性能去衝擊更高的價位,最終構成 3000-5500 元的定價區間,覆蓋不同需求的消費者。
但即便是最大杯的榮耀 30 Pro+,它的定價也仍然比目前六千元以上旗艦定價要更低,而且在 5G 和影像部分依然保有明顯的優勢。
你的第一台 5G、5000 萬像素手機,又何必過 5000?
資料來源:愛範兒(ifanr)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