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os Move 體驗:加入藍牙的 Sonos,更開放的 Sonos?

愛範兒 於 18/04/2020 發表 收藏文章
早在 2019 年的 IFA 展期間,Sonos 正式發佈了首款帶藍牙的無線音響產品 Sonos Move。

對,你沒有聽錯,這真的是 Sonos 自家首款添加藍牙的無線音箱。

不管是 Sonos One 還是更老的 PLAY:1,Sonos 早期推出的這些小音箱主打的還是互聯網音頻體驗。


在 Sonos 的體系裏面,手機不再是提供音源的設備,它們變成了一個控制器,為音箱接入網絡提供幫助。當音箱完全接入網絡之後,它就能夠自主完成音源獲取、處理和播放的工作。配合新增的智能助手服務,Sonos 的音箱也能透過語音操作,連接完成後就能夠實現完全的獨立體驗。

如果只放在家裏用的話,Sonos 這套無線系統確實要比要走線的傳統音箱來的方便。但缺少電池的 Sonos 音箱並沒有户外移動的能力,對網絡要求較高的它也只能宅家屋裏當家用音箱了。


現在,打算讓音箱家門的 Sonos 帶來具備「出走」能力的 Sonos Move。擁有電池和能接上藍牙的它,終於能夠滿足了用户帶着音樂去旅行的需求了。

儘管,現在的 Sonos Move 在移動性方面還是有較大的進步優化空間。但從 Sonos Move 的出現,已經能夠表現出他們想「突破」的決心。

有車一族的「便攜」

面對發佈了接近半年的 Sonos Move,它的外觀我們已經很熟悉了。


Sonos Move 保留了 Sonos 的設計風格,機身上只保留「SONOS」的 Logo,正面剩下的部分都被濾聲網覆蓋。Sonos Move 的濾聲孔也做得很細小,直接看的的話並不會破壞外觀的一體性,搭配整體啞光處理,外觀能夠給人一種很紮實的感覺。

Sonos Move 的按鍵設計風格跟其他 Sonos 音箱相似,它們都以觸控按鍵的形式集中在機身頂部。


播放按鍵除了基礎點按以外,還支持滑動觸控,以滿足歌曲切換的功能。語音按鍵的周圍附帶了一個規則的麥克風陣,以提升 Sonos Move 的收音效果。

另外,Sonos Move 還附帶了「藍牙切換鍵」、「電源」、「配對鍵」這三個實體按鍵,按鍵都放在了機身背部,並印上了跟老產品一樣的圖示。對於 Sonos 的老用户來説,這樣的設計也方便他們快速上手。


和其他 Sonos 產品一樣,Sonos Move 的接口也比較簡單。除了放在音箱根部充電觸點,Sonos Move 身上就只剩下一個用於充電的 USB-C 接口。

我們上手的這款 Sonos Move,也附帶了充電底座。


這個環形的充電底座其實只有充電的功能,它的出現除了給用户多一個充電選擇外,也就在讓產品恢復出廠設置時才會用到。

目前,Sonos Move 只有黑色一種配色。

可能是因為黑色耐髒的原因,Sonos 考慮 Move 要應付户外場景的關係,所以只給了黑色這個選項。但按照 Sonos Move 先有的造型,要是能夠給一個類似 Sonos One 的白色其實也很不錯。

對,為了應付户外使用場景,Sonos 在 Move 上加入了一些新設計。


首先,Sonos Move 裝上了一個防震保護外殼,提升了音箱的堅固程度。除了官方的測試,我們體驗時也能夠感受到這個音箱的穩固性。跟 Sonos One 那個時候比起來,Sonos Move 的機身確實要紮實不少。

除此之外,用上新機身的 Sonos Move 也獲得了 IP56 的防水性能。雖然,這個防護級別並不能讓 Sonos Move 放在水裏泡也沒事,但基本的户外防風防雨其實還是沒有問題的。


正如我們在 Anker Soundcore Flare 體驗裏面提到的,真的沒有人會在大雨淋漓的户外繼續唱歌跳舞。所以,Sonos Move 能達到 IP56 這個級別其實已經夠用了。

為了滿足手持移動的需求,Sonos 在機身背部做了一個方便握持的挖槽,讓用户擰着它的時候也順手一些。

這些設計,確實為 Sonos Move 添加了更多户外使用的能力。要是你真的各種電視劇和宣傳片裏面外國友人一樣,週末會駕車跟家人一起到户外活動,那 Sonos Move 確實能夠滿足你的户外移動需求。


對,影響 Sonos Move 便攜性最大的因素在於體積和重量。

體積比 Sonos One 還大一點的 Sonos Move,體重為 3kg,比兩台 13 英寸的 MacBook Pro 還要重一些,這樣的機身要背在身上也是一種壓力。


特別是面對我們這種 EDC 已經在 1.5kg 以上的用户,外出遊玩還要帶着這樣的一個大傢伙,估計也很有難度。

雖然能接入互聯網、擁有大電池和大尺寸揚聲器的 Sonos Move 會有更好的聲音表現,但礙於便攜性和出遊體驗,就算是出門想帶音箱,我其實還會選擇那種小尺寸的藍牙音箱。


像 Sonos Move 這種造型規則,而且也自帶 10 小時續航電池的音箱產品,還是留給熱愛出門和音樂的有車一族吧。

「藍牙」豐富方便

之前用 Sonos,最大的問題其實在於連接。

在體驗 Sonos Beam 的時候,感覺它對網絡的要求有點高。2.4GHz 和 5GHz 的 Wi-Fi 連起來有點麻煩,一些特殊一點的網絡(如移動熱點)也未必能激活這台機器。

要是碰上家裏路由器不給力的狀況,音箱播放還是會受影響。所以不少時候,我都是讓音箱連接着網線。

不過,Sonos 改善了 Move 對連接的要求,連接起來比 Sonos 其他老產品要方便一些。


Sonos Move 的連接方式也跟其他 Sonos 產品相同,只要進入應用,跟着配置流程就能夠完成音箱設置,操作其實還是很方便的。和一些操作比較複雜的產品比起來,Sonos 在操作交互上其實還是很有優勢的。

而且,最新版的 Sonos 應用能夠顯示 Wi-Fi 的屬性,能夠讓用户快速分辨出當前的 Wi-Fi 是 2.4GHz、5GHz 還是混用網絡。即便是用舊款 Sonos 設備的用户,能夠快速分辨網絡,避免接上無法使用的選項。

另外,Sonos Move 也支持 2.4GHz 和 5GHz 整合的 Wi-Fi,對網絡沒有那麼挑剔的它,搭配非常傻瓜的配對方式,用起來真的方便不少。


當然,大家關注的重點,其實還是 Sonos 的藍牙功能。

對,只要提前在 Wi-Fi 環境下完成 Sonos Move 的初始設置,然後再透過背部的藍牙切換按鍵和配對鍵位就能夠呼出 Sonos Move 的藍牙模式,這樣就能夠用藍牙來連接手機和 Sonos Move 了。

這樣的話,Sonos Move 在沒有 Wi-Fi 的環境下也能夠透過藍牙來播放本地音樂。面對沒有網絡的户外,這樣的功能就變得非常好用了。

Sonos 並沒有在官網上提到 Sonos Move 的傳輸協議,估計應該也只有 SBC 和 AAC 兩個選擇了。

其實對於户外音箱來説,聲音的傳輸質量包括音質表現其實也不那麼講究,而且 Sonos 的本職其實也是家用環境,所以這裏倒是可以接受。


只不過,要説到藍牙的兼容性,Sonos Move 的藍牙設置其實也有限制。

Sonos Move 進入配對模式之後,iPhone 和 Android 手機很容易就能夠將音箱搜出來的。但我手上的非智能播放器 NW-ZX300A,它並未能在藍牙添加列表搜出 Sonos Move。

這裏並不清楚 Sonos 做了怎樣的限制,但如果你也跟我一樣,想讓 Sonos Move 成為非智能 WALKMAN 等非智能 DAP 的揚聲器,那 Sonos Move 可能也無法滿足你的需求。

只是,現在很少人還會用非智能的播放設備,用這些設備的發燒用户也很少會將它們跟 Sonos 連起來用,所以,這樣的需求其實也可以忽略。


除了這次新增的藍牙,Sonos Move 其他功能都基本上是老配置了。

例如能夠透過無線網絡添加到自家系統裏面,跟其他 Sonos 設備組成音響陣列。Sonos 應用裏面也可以添加自己的常用流媒體服務,讓 Sonos Move 根據已經設置好的歌單自動播放。

雖然,Sonos 已經包含了絕大多數的國內外常見流媒體服務,但像 Spotify 這種服務也未必會被國行版應用覆蓋到。


不過,Sonos Move 也支持 Airplay。像 Spotify 這樣的「漏網之魚」,也可以透過 Airplay 來實現播放,所以問題不大。

續航方面,自帶電池的 Sonos Move 支持 10 小時的播放,而且可以透過背部的 USB-C 接口連接移動電源充電,對於户外用户來説,其實已經足夠了。

就連接和功能兩個方向來看,Sonos Move 最大的亮點以及核心也在於藍牙。


雖然藍牙模式用起來還是有些限制,它的性能表現也遠沒有同價位藍牙音箱那麼好。但原本只能依賴 Wi-Fi 的 Sonos 來説,加入了藍牙無疑是給自家用户更多的方便。

透過藍牙豐富連接可能帶來的方便,以及打破設備的使用場景限制,這樣的變化會比其他提升來得更有意義。

更完善的聲音

藍牙的加入,以及產品設計根據使用環境做出的變化,是 Sonos Move 最大的亮點,也是用户最關心的地方。

但在此之下,我們其實也不能忽略 Sonos Move 在聲音方面的提升。


配置上,Sonos 並沒有在介紹頁面上詳細解釋 Sonos Move 的揚聲器配置。Sonos 也只強調:

引用Move 是一款支持 Trueplay 調音的 Sonos 音箱,內部有一箇中低音揚聲器集成到箱體中,確保您能夠聽到忠於原聲的中頻回放以及深沉豐富的低音。另外還有一個下射高音揚聲器可以保證清晰的高頻響應,可以在超寬的音域內均勻擴散。

這樣的描述,確實沒有直接展示揚聲器結構和技術來得清晰,用户的感知可能也比較虛。

但畢竟,Sonos 跟Sony這一類公司不同,主打更新概念和體驗的他們其實很少會把宣傳點放在技術賣點的闡述上。有這樣的文案,其實也可以理解。


但體驗過後,你也能夠發現 Sonos 這次有了不少進步,聲音的完成度也有所提升:


▲ 歌手:譚嘉儀 | 專輯:《Can You Hear》| 流媒體服務:Apple Music | 播放模式:Sonos 內置

Sonos Move 的聲線相對較為均衡,整體不會有太明顯的傾向表現,但偶爾在處理一些特別的歌曲時會稍稍有點偏冷的感覺。

處理人聲的時候,Sonos Move 也會將歌手的聲線處理得突出一些, 歌手某些演唱的細節(如保留下來的口水聲)也會被放大。但礙於文件規格和信息量的限制,Sonos Move 有些時候放出這些細節反而會讓聲音表現顯得乾澀。

而且,有些時候人聲會出現過分突出的情況,這時候聽起來就會顯得有些粗糙。


低頻方面,Sonos Move 的表現也都還不錯。對比起價位相近,低頻表現口碑也不錯的 HomePod,Sonos Move 的表現也不會失禮。鼓聲有一定的力度和彈性,環境的包裹也比較舒服,不會有低頻突出了但整體聲音變得渾濁的尷尬。

就聲音體驗而言,Sonos Move 的表現確實有進步,聲音厚度和質感都要比 Sonos One 要好,聲音完成度也要更高一些。就算面對稍有提高的價格,這樣的進步其實也值得肯定。

只是,聲音還有更大的進步空間。

頂着 3000 元價位的 Sonos Move,其實還能夠把聲音細節處理得再細緻一點,減少一點人聲上的毛糙感,低頻能夠再做得柔潤一點,那聽感就能更進一步了。

加入藍牙的 Sonos,更開放的 Sonos

對於渴望便攜、可移動的音箱的 Sonos 用户來説,Sonos Move 是一個驚喜。

機身針對户外使用做了不少調整,整體做工也變得更紮實,聲音有了明顯進步的同時,看似「受限」的藍牙功能其實也不失禮。


現在的 Sonos Move,給我就是這樣的感覺和驚喜。這種驚喜,就像是:

引用發現了一個演技很好、但不怎麼會唱歌的藝人,唱功突然提升到還「還可以」的程度。

對於 Sonos Move 來説,它就像是這個演員。原本的互聯網音頻體驗就好比它的演技,而新增加的藍牙無線功能和便攜性就像是它的唱功。

以前專注於演技的它,現在注意到觀眾其實更愛既能演戲也能夠唱歌的演員,所以才開始苦練唱歌。雖然剛剛出來演唱的它,唱功未必能相同年資的歌手比較,但卻能夠給觀眾一種「原來他唱歌還可以」的驚喜。

對,之前不擅長藍牙和移動無線音頻的 Sonos Move,跟着需求轉投到這方面來。雖然表現、規格未必有同樣賣 3000 多的無線音箱來得優秀,但至少對於 Sonos 生態的用户來説,表現和提升還是值得肯定的。

而且,在 Sonos Move 上我們也能夠看到 Sonos 想突破和更開放的一面。


或者,Sonos Move 只是一個起步點。未來,Sonos 可能會藉此推出更多不同定位,既能滿足互聯網音頻需求,也可以隨身移動的產品也説不定。


資料來源:愛範兒(ifanr)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