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終結疫情,全世界都在轉發這個「妖怪」

愛範兒 於 11/05/2020 發表 收藏文章

1846 年 5 月,一隻三足鳥狀的不明生物浮現在日本西南海岸。它皮膚似魚鱗,頭髮似波浪,夜夜在海面發出森森綠光。

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官員聞訊前往,妖怪不慌不忙,將自己此行的神聖目的娓娓道來:

引用我住在深海,名叫 Amabie,今年 6 月日本會五穀豐登,但同時一場大疾病也會流行。到時請把我的樣子畫下來,傳給眾人看,就能保平安。

説完,Amabie 尾鰭一擺,消失在大海。

後來果然如此。雖然它已不在江湖,但當時歷史報刊上記載的傳説卻世代流傳,Amabie 的畫像更成了人們避免時疫、祈福求醫的「法寶」。

▲ 1846 年繪製的原始 Amabie 畫作。圖片來自:FISH GRIWKOWSKY / POSTMEDIA

如果 Amabie 真的存在的話,它或許也沒有想到,2020 年會有一場更大的疫情在全球氾濫,而自己會在這個互聯網世界如此火爆。

為了終結疫情,百年前的「妖怪」復興了

最早那張官員留下的 Amabie 畫像,一直被保存在京都大學附屬圖書館,「休眠」了 174 年。

新冠疫情襲來,人們的焦慮與日俱升,日本妖怪漫畫第一人水木茂所在的公司突然想起,咱還有這樣一件「寶物」啊。於是立馬把 Amabie 畫像傳到了 Twitter 上。

▲ 漫畫家水木茂(Shigeru Mizuki)畫的 Amabie。圖片來自:MIZUKI PRODUCTION / VIA KYODO

一時之間,各大社交媒體上開始掀起一股 Amabie 風潮,日本人紛紛轉發 Amabie 祈求自己不被新冠病毒感染,祈禱疫情速速退散。

Google 趨勢發現,很快,這股風潮就傳播到了五大洲。世界各地的人們,都開始在 Twitter、Instagram 等平台對 Amabie 進行再創作。


現在 #amabie 和#アマビエ 的標籤下,一天發稿都有上萬條,單繪畫作品就達到了數萬幅。

很多頂級漫畫家和設計師都參與了這場活動。

村上隆表示,他計劃把自己畫的 Amabie 印在 T 恤上,然後把 T 恤分發員工,為公司帶來安全和健康。


自由插畫家 Shunsuke Sataka 創作了復古風的 Amabie 海報,並發表在《紐約客》上,他希望用繽紛的色彩傳遞樂觀。


插畫家 Izumi Sakuan 幻想了江户時期舉辦節日慶典時,孩子們扮演 Amabie 的莊重模樣,以慶祝疫情的結束。


Tokiwa 漫畫家創作的《Amabie 來了》連載漫畫,到 4 月中旬已有 1.9 萬轉發,4 萬多點贊。

之後 Amabie 開始廣泛「涉獵」,從藝術、時尚,到食品,從紋身、剪紙、泥塑、卡片、布藝、針繡……

眾人拾柴火焰高,只有你想不到,沒有廣大網民做不到。


這個名為 Amabie 的妖怪,其實跟熊本熊還是老鄉,前者所在的肥後國,也就是現在的熊本市,市裏一家設計公司把 Amabie 畫像印上「疫病退散」做成鑰匙圈,200 多名網友在線訂購。


帶有 Amabie 圖像的口罩和洗手液也開始銷售,印花公司 tettetextile 製作的滿版 Amabie 印花手帕,給你出行的「隨身保障」。


秋田縣的和果子商店推出了 Amabie 點心;愛知縣的神社在參拜紀念中加入了 Amabie 元素;快遞公司都在自己的卡車上印滿 Amabie 圖案。

引用我們帶着貨物和 Amabie 到全國旅行,祈求疾病快點消失。


最後,扶桑出版社選出 87 個 Amabie 作品做成了《大家的 Amabie》一書,5 月 19 日就將出版發行,部分銷售額會捐給疫情基金會。


日本主管疫情的厚生勞動省,更是在 4 月官方發佈了 Amabie 海報,重申了 Amabie 所帶來的情感力量,並提醒大家避免外出,鼓勵人們「預防病毒的傳播」。


國內疫情雖然已經好很多了,但是全球的大流行還沒有停止,而且秋季有可能還會引起一波小高峰。

在這樣一個脆弱的時期,我們的內心被各種複雜的情感輪番衝擊,人們尋求着各種形式的聯繫與團結,這時候,也更需要大家共同分享撫慰和光明。

這也是 Amabie 捲土重來的意義。


遠古的妖怪文化,是現代的定心丸

妖怪是日本人民歷史記憶的載體。

它起源於江户時代,20 世紀初,日本報紙普遍報道當地妖怪是一件習以為常的事,民間故事、文學小説、歷史記載製造出各類精怪禽獸,它們可能是人、類人、動物、植物、礦物……

日本也自古就有「八百萬神」之説,相信「山川草木悉皆成佛,森羅萬象唯靈之宿」,也就是説,山川水石,盡皆有神。


但更多人為敍述的妖怪,存在曖昧而模糊,一般代表着邪惡、黑暗、神力、和突如其來的恐懼,經常扮演着帶有負面感的陰森角色。

這種詭怪的角色,在緊張的局勢下,卻恰好成了一種打開壓力的閥門。

傳統上,日本人也想通過將神祕力量從潛意識帶到紙上的過程,試圖去解釋不可知的災難,像洪水、瘟疫、山崩、海嘯,並吸引人們四處散播,藉此實現一種廣泛的宣泄。


從流行性感冒、痢疾,到天花、麻疹,日本歷史上一直遭受着許多流行病的襲擊,並與瘟疫進行着無休止的戰鬥。

最悠久的流行病可追溯到天武皇朝統治期間的天平(729-749)時期,當時一場大規模的天花肆虐了日本,兩年內日本 1/3 總人口全都死亡。

據説當時日本在 260 萬人的協助下,建立了一座 15 米高的巨大佛像,稱其為「神聖的金剛」。在那龐大的金屬外殼中,潛藏着日本對巨型機器人和超級力量的迷戀。

▲ 圖片來自:Japantimes

它被用來安撫因疾病而陷入混亂的社會,只是很少有遊客知道,這座雕像其實是為了遏制致命病毒天花的傳播而建造。

後來,在各種頻發的流行病的威脅下,日本人開始通過製造紛繁多樣的超自然生物,讓它們變成一種抗擊疾病的力量,它們的「信徒」則能安身立命,免受瘟疫侵襲。

平安時期(794-1185 年),一種名為 Gozu Tenno(牛頭天王)的神靈在八阪神社受到廣泛崇拜

▲ 圖片來自:JAPANKURU

江户時代後期(1603-1868 年)和明治時代(1868-1912 年),霍亂不斷爆發,人們找不到抵抗腹瀉、嘔吐、脱水的解藥,蜂擁至三峰神社,該社為人們分發了 10000 個「烏達狼」護身符,傳説中作為守護神的它曾為當地民眾排除了各種災難。

雖然早期受中國和印度文化影響深厚(70% 的妖怪形象來自中國,20% 來自印度),但日本依然建立起了自己的一套經久不衰的「妖怪文化」,現在已有上千種妖怪傳説。

▲ 圖片來自:AllAbout-Japan

在現代化的進程中,妖怪仍然廣受歡迎的原因,不只是它的神祕與新奇、跌宕起伏的背景故事,更在於它背後所承載的民俗精神。

我們知道,Amabie 在科學上對疫情退散沒什麼作用,但從個人來説,它勾起了人們的歡樂,讓人們在創作中擊敗沉悶抑鬱的日子,從社會層面來講,它就是一顆舒緩大眾情緒的定心丸,一個抵抗真實世界威脅的出口。

這些「非理性」的部分,為人們對理性的追求提供了重要的力量。

▲ 圖片來自:That Eric Alper

美國學者 Gerald Figal 在《文明與怪獸》中提到,日本妖怪文化最重要的一個特徵,可能是它拒絕被一切「特徵」框定。

在充滿理性的現代,這種對新希望的嚮往,依然是一種必要的「迷信」。

妖獸橫行的互聯網,我們如何與之共存

數百年來,各種形式的妖怪已經是與人類文化親密傍生的一部分。

在近現代人眼中,它們可以展現民間多彩傳説,也可以成為安定民眾的心靈之鄉,形象已經越來越友善而幽默、幻麗而多元。

▲ 圖片來自:WA-plus

現在的妖怪,也從萬物有靈的領域,遷移到了娛樂領域,成為更大眾化的多種形式。

它們不僅在在日本是吉卜力工作室創作的基礎,在各個國家的遊戲、電影、電玩、動漫、漫畫中也層出不窮,變得更加地自由靈活。

妖怪是生活在懷舊鄉野蹦來蹦去的可愛龍貓, 是孤獨飄蕩着默默跟隨千尋的無臉男,是 90 後童年中無所不能的機器貓,是外太空入侵人類身體操控其意識和行動的寄生獸……

▲ 圖片來自:《龍貓》

Amabie 也並非因為新冠疫情才浮出水面,上世紀 60 年代日本壽命最長的妖怪國民級作品《GEGEGE 鬼太郎》、近年來人氣頗高的動漫《夏目友人帳》裏面,都有以 Amabie 為原型的角色

這些動漫作品,讓我們基因中天生的對鬼怪故事的好奇,轉變為了日常生活中所需的治癒與陪伴。

▲ 圖片來自:《夏目友人帳》

在中國,《山海經》就是一本大型妖怪庫,《西遊降魔》裏的豬八戒與沙僧原型就來自其中的赤眼豬妖和橫公魚;《山海經》中衍生出的《捉妖記》,打開了人妖相處的新世界;《搜神記》重的狐妖和狸妖,在各部仙魔劇裏上演愛恨別離;《大護法》《白蛇・緣起》《哪吒之魔童降世》,更是用流行元素演繹出社會黑暗與人間風骨。

▲ 圖片來自:《大護法》

在流動幻異的妖怪想象中,我們鑄造起湧動現代精神的新大陸。

妖怪逐漸跳脱出奇形怪狀的形體限制,開始在互聯網上以它們能負載的更深層力量,剖析人類心理、人類與自然的關係,對生命意義進行探討,在那些幻變而深刻的畫面之中,甚至隱藏着晦澀的抨擊、缺乏出路的迷茫,以及對社會反思的吶喊。


Amabie 在互聯網的傳播和演繹,則是我們當下與妖怪「相處」最喜聞樂見的方式之一。

它們已經不僅成為我們精神需求的載體,也一如既往地成為人心的反映。

在充滿不確定性的當下和未來,妖怪映照着我們內心的另一面,有影也有光。


資料來源:愛範兒(ifanr)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