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蘋果正式推送了 iOS 13.5 系統升級,聲稱可以在戴口罩的情況下,加快 iPhone 顯示密碼輸入欄的速度,而不是讓 Face ID 人臉系統繼續進行識別。
但現實情況是,兩週前我手頭上的 iPhone 11 Pro Max,已經可以在「口罩臉」的狀態下直接解鎖了。
▲ 不脱口罩也能成功識別,也不用手動輸密碼
記得在最早的時候,我和其他 iPhone 用户一樣,每次解鎖時都得先用一隻手扒開口罩,看着屏幕完成解鎖,再重新戴上口罩。
久而久之,這幾乎都形成了一種新的肌肉記憶,但在另一隻手騰不出空的情況下,頻繁的解鎖失誤也會讓人心生厭煩。
我身邊就有朋友選擇在外出時關閉 FaceID,換用純數字密碼,甚至乾脆完全關掉密碼保護功能。
但更多人出於對安全的考慮,並沒有這麼做。
▲ 戴着口罩,也能看到小鎖頭打開
直到有一天,在我帶着口罩,習慣性拿起手機想看下推送時,我發現鎖屏界面上方的小鎖圖標居然自動打開了。
這一幸福來得十分突然,一度讓我覺得只是偶然事件,但在之後的幾天裏,就算是我戴着口罩,也已經可以使用 Face ID 解鎖,而且成功率還變得越來越高。
只有當我將藍色的醫用口罩換成白色的 N95 口罩時,「戴口罩解鎖」才又變得完全不可用。
不過這也間接證明,Face ID 確實已經將我「戴醫用口罩的臉」錄入到系統裏了。
▲ 微博上有不少用户都反饋了口罩解鎖的情況
從網上其它用户的反饋來看,iPhone 在戴口罩狀態下能實現 Face ID 解鎖並非個例,社交媒體上發現這一情況而或分享或不解的網友比比皆是。
在國外,也有使用 iPhone X 的用户反饋説,他在戴着口罩的情況下實現了 Face ID 識別。
有人開始擔心,蘋果是否降低了 Face ID 安全性?還是説人臉識別變得不穩定和不可靠了?
但事實上,這其實是 Face ID 的自主學習機制在起作用。
▲ 圖片來自:Tech Insider
我們先解釋下 iPhone 是怎麼進行 Face ID 人臉識別的。它採用了結構光技術,通過「劉海」上的點陣投影器投射超過 30000 個肉眼不可見的紅外光點,從而為臉部繪製精確的深度圖。
只要錄入了這個數據,之後每一次識別時,系統就會將當前的數據發回到 iPhone 芯片的安全區中,和存儲的臉部數據進行匹配,決定是否進行解鎖。
可以説,更高的安全性,也是蘋果選擇了 Face ID 而非繼續沿用 Touch ID 指紋識別的原因之一。按照官方説法,在相似人臉的情況下,Face ID 被解鎖的概率只有 100 萬分之一,而指紋識別被其他人解鎖的概率則是 5 萬分之一,兩者相差巨大。
加上結構光匹配的深度信息,我們也無法用單純的照片或是視頻來「欺騙」iPhone,相反,很多 Android 手機都只是基於前置攝像頭,進行 2D 人臉識別,有時候就算是佩戴了口罩,它們也依舊能識別成功。
方便是方便,但從用户隱私安全的角度考慮,始終還是 Face ID 這種 3D 識別能更讓人安心。
Face ID 另一點很重要的特性,是它能自主學習用户的臉部變化,這也是很多人所忽視的特性。
一個人的容貌不可能永遠不改變,有的人會化粧,也有人會長出絡腮鬍,在這種情況下,Face ID 可能就會識別失誤,轉而讓用户使用數字密碼來解鎖。
但蘋果在 《Face ID Security Guide》指南中也明確指出,只要這次識別的臉部數據足夠完整,且用户能夠在 Face ID 解鎖失誤後又立即輸入正確密碼,那麼 Face ID 也會將這套「識別錯誤」的臉部數據存儲下來,更新自己的數據庫。
所以,在我們佩戴口罩然後不斷嘗試解鎖時,表面上看,Face ID 一直顯示識別失敗,但只要你馬上用密碼解鎖成功,它仍然會一次又一次地將你的「口罩臉」記錄下來。
這其實就是它在進行自主學習的過程。
久而久之,當解鎖次數超過一定閾值後,系統就會生成一個新的 Face ID 數據,也就是基於你的「口罩臉」生成的臉部特徵了。
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 Face ID 會在一段時間後,才成功識別出不少人戴口罩的樣子。
然而,從疫情開始到現在,蘋果並沒有公開強調這項 Face ID 的自主學習特性,反而選擇去優化口罩狀態下的解鎖流程。
在最新版的 iOS 13.5 更新中,只要 Face ID 檢測到你戴了口罩,並無法識別時,它就會迅速進入到密碼輸入界面,而不是讓 Face ID 繼續進行數據匹配。
老實説,這種方法確實加快了戴口罩時的解鎖效率,但最終仍然要回歸到手動輸入密碼的步驟,我個人覺得是個治標不治本的法子。
▲ 將口罩和自己的臉「融為一體」
在蘋果更新系統前,很多人也在想方設法尋求其它方案,讓 Face ID 快速認出戴口罩的自己。
有人就嘗試戴着口罩去錄入 Face ID,但此時 iPhone 會提示「面部被遮擋」的字樣,原因是 Face ID 錄入時必須要檢測到人的鼻子和嘴。
一些人索性將口罩對半折起來,遮住半邊臉進行錄製,確實有機會騙過 Face ID。
▲ 2D 圖像不管用,做成 3D 的總可以了吧?圖片來自:WSJ
還有網友專門製作了一個立體臉模口罩,似乎同樣能通過 Face ID 的錄入。
有意思的是,在 4 月份,蘋果 CEO 庫克還展示過一個由蘋果設計、生產和配送的口罩產品,它由透明塑料面板和硅膠綁帶組成,自然不存在「擋臉」的情況。
不少網友便打趣説,蘋果連自己做口罩時,都在照顧 Face ID 的正常使用。
從個人角度來説,蘋果沒有高調宣傳 Face ID 自主學習的特徵也存在一定原因。畢竟,這種「自主學習」並不在蘋果的掌控範圍內,完全得靠 iPhone 自己「頓悟」。
如果從 2 月份戴上口罩起計算,我手上的 iPhone 就整整花了三個月左右的時間,才完成了對我「口罩臉」的識別,期間我幾乎每天都會有戴口罩解鎖的情況。
有的用户倒是十分有效率,前後只花了不到一個月,我猜測這可能和平時使用 Face ID 的解鎖次數也有關係。
為了加速這個學習的流程,我身邊也有朋友選擇瘋狂給 Face ID「灌」數據,預估前後進行了上百次識別,才完成對「口罩臉」的自動學習。
所以,其實蘋果也很難給出一個量化指標告訴用户,他們手上的 iPhone 會在什麼時間點,多久之後,才能錄入口罩下的人臉狀態。
▲ 圖片來自:GadgetMatch
何況,這種「口罩臉」識別的準確度也並非達到 100%。以我個人情況為例,基本上只有當我臉部正視 iPhone 時,才能做到成功解鎖;但凡角度稍微刁鑽些,仰着頭、斜着眼睛看屏幕,嘗試 10 次可能都會有 5 次失敗。
這種結果的不確定性,大概也是蘋果沒有高調宣傳 Face ID 自主學習功能的原因之一。
畢竟,如果想要做到 100% 的解鎖成功率,輸入密碼,或是脱掉口罩,仍然是最好的做法。
也難怪現在很多人都在想念使用 Touch ID 指紋識別的日子了。
我記得在新 iPhone SE 剛上市那會兒,一些用户戴着口罩,聚集在 Apple Store 門店的櫃枱旁,來回嘗試用正面那顆實體 Home 鍵來解鎖。
「不用拖口罩就能解鎖,感覺指紋識別也不是那麼差勁啊。」一位圍觀者這樣感歎道。
想當年,在取消了實體 Home 按鍵的 iPhone X 剛推出的時候,很多已經習慣了按壓指紋的人,都需要一段時間去適應新的人臉識別。
但蘋果也不可能倒退回去,重新撿起一個已經被淘汰的技術。如無意外,今年的新 iPhone SE 將是蘋果最後一台配備了物理式指紋識別的手機。
如果可能的話,我還是希望蘋果能考慮下「屏幕指紋」,讓 iPhone 擁有 Face ID 和屏幕指紋兩套解鎖方案。
這樣一來,日常狀態我們還是可以用 Face ID 解鎖,而在戴上口罩,或是臉部被遮擋的情況下,則可以用屏幕指紋來解決。
當然,現階段的屏幕指紋仍有一點不足,那就是在每次解鎖時,仍需要用眼睛看一下屏幕位置,確保手指貼在正確的位置上。
最理想的狀態仍然是做「半屏識別」,擴大識別的區域。那麼就算不看屏幕,也能做到快速解鎖,終歸要比盯着鍵盤,輸一個個數字密碼方便得多。
有耐心的話,你也可以嘗試訓練下 iPhone 記住你的「口罩臉」。
題圖來源:Medium
資料來源:愛範兒(ifanr)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