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執着於「湊數攝像頭」了

愛範兒 於 25/05/2020 發表 收藏文章

不記得什麼時候開始,手機攝像頭已經牢牢的走在了多攝道路上一去不回頭。

在目前的手機中,三攝、四攝已經非常常見,甚至可以説三攝成底線,四攝是標配。但除了少數旗艦機型之外,總有一些機型不上潛望鏡頭,但又不願削減攝像頭數量看起來輸陣。通常的做法是加入一顆不太常用的鏡頭,而這顆不太實用的攝像頭,就是我們常説的「湊數鏡頭」。

「湊數攝像頭」可能是糖也可能是砒霜

從最近的實際情況來看,其實這種非必要的「湊數攝像頭」並非一定能為手機增光添彩,也有可能出現「糖」和「砒霜」之分。

Redmi K30 Pro 標準版可以説是一個非常明顯的正面案例,這款手機根據攝像頭配置分為了兩個版本,標準版採用了一顆比通常手機微距鏡頭放大倍數更高的「長焦微距頭」,此外還有另一個變焦版本,採用了三倍變焦鏡頭。


從字面意義上來説,變焦版實際上定位要稍高於標準版,相比於微距,長焦方面的應用要更加廣泛一些,三倍光變、五倍光變、混合變焦、潛望式鏡頭等名詞花樣繁多層出不窮,遠比微距攝影要更有噱頭。

但事實上,消費者並非是不喜歡微距鏡頭,而是普通手機上的微距鏡頭放大倍數還不夠大。就像原來兩倍變焦的長焦鏡頭都已改名換姓成人像鏡頭,現在的長焦鏡頭不奔着五倍去似乎就不配擁有姓名,而微距鏡頭的向前發展,同樣開拓了一片新天空。

▲ Redmi K30 Pro 微距. 圖片來自:@卡卡向右

當微距鏡頭比目前更近一步的時候,普通的微距攝影就變成了微觀攝影,這對於大部分普通用户來説都是不熟悉的領域,這種陌生帶來了極大的新鮮感,而新鮮感帶來了創作欲,由此形成了一個非常正向的宣傳。

▲ 秋意濾鏡

至於反面案例,自然就是最近兩天在微博上打得火熱,一加 8 Pro 的那顆「秋意」濾光鏡頭。相比起主攝+長焦+超廣角這雷打不動的三兄弟組合來説,這顆秋意鏡頭顯然就是一顆湊數鏡頭,它的作用就是帶來一定的趣味性,並不能覆蓋現下任何主流的拍照場景。本來一顆湊數鏡頭有沒有都無傷大雅,一加更希望能起到一個錦上添花的作用。


但壞就壞在了這個趣味玩法和一個不太文雅的詞——透視,聯繫到了一起。透視這個詞本身比較中性,小時候在想超能力的時候,透視能力肯定十有八九是不會放過的。但隨着語言的發展和語境的變化,透視這個詞如今更多的和女性身體出現了一些關聯性,比如透視裝等等。
一加這個鏡頭能和透視扯上關係也比較意外,原理是這顆攝像頭帶有能通過紅外光的濾鏡片,可以捕捉和顯現一些我們肉眼所看不到的紅外光線。運用我們的初中物理知識能知道,波長較長的光線穿透力叫波長較短的光線強,而在可見光的光譜中,紅色這一端較紫色這一段波長更長,所以日常多用紅色告示和燈光來表示警戒,至於波長更強的紅外光,穿透能力就更強了。


因為紅外光的穿透能力較強,所以一些我們在肉眼下無法看透的物體,在紅外光下是能夠穿透看到的。由此被某些人聯想到透視,再聯想到一些侵犯女性身體權益的事情,成了一加這次栽進的大坑。

事實上,儘管紅外光的穿透能力更強,但一加這顆攝像頭能夠接受到的紅外光還是會被絕大部分材質所擋住,能夠明顯透視的只有部分遙控器塑料,Apple TV 的外殼等等,部分材質衣服在物體緊貼的情況下能夠看到看到部分表面紋理。

▲「透視」功能. 圖片來自:澎湃新聞

以正常情況來説,某些人腦子中想象的那種方案是不可能實現的,況且我們現在處於四周都是紅外監控鏡頭的環境,按照部分人想法豈不是形同裸體?但是在如今的微博輿論之下一加可以説有口難辨。實際上長焦鏡頭出現的時候也曾經被以類似的理由拉出來批判過,比如偷怕對面女生宿舍等等,但如今對其認識也日漸正常,並且成為某些產品的標誌性功能。

最終一加還是決定在 5 月 22 日推出了一個緊急更新,屏蔽掉了「秋意」濾光鏡頭功能。

雖然從我個人來説覺得一加很冤,但由此其實也能夠展開一個很好的討論方向,就是現在這種以攝像頭數量驅動的方向有沒有必要,是不是可以説「方向錯了」。


以我的視角來看,其實目前大眾對攝像頭的認識有點像以前對屏幕的認識,整體非常的簡單樸素,原先我們以屏幕分辨率大小來決定畫質表現,今天我們以攝像頭數量多寡來評判整體拍照能力。

這不是一個好的現象,因為影響拍照性能的因素非常多,從大方向上就能分為物理上的光學性能和算法上的優化能力兩種,更別説每個方向還能各細分出無數的小因素。在「底大一級壓死人」都已經顯得片面的今天,攝像頭數量這個因素就離科學看法更加遙遠了。

從雙攝到多攝,從湊數到剛需

那手機的多攝像頭方案是怎麼走到今天的呢,其實回顧歷史你會發現許多非常有意思的顯現,比如最早的多攝方案其實意義跟我們今天所説的「湊數鏡頭」十分類似。

三星 SCH-B710 這種老古董就不説了,我們從 iPhone 發佈後的智能手機時代開始算。在我印象中,HTC EVO 3D 應該最早採用雙攝方案的智能手機,略晚一點上市的 LG Optimus 3D 同樣也是一款雙攝手機。

從命名上就可以看出,第一批手機採用雙攝方案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拍 3D 照片,通過兩個攝像頭的照片進行合成,呈現出一種可動的 3D 視覺。但總得來説這依舊是嚐鮮玩法,和我們今天説的湊數鏡頭並無不同,只是當時來説並不能算湊數,而是一顆主打趣味的額外鏡頭。


第二代雙攝則是 HTC M8 那一代,HTC M8 在拍照方面的確有不少好想法,但最終產品比較極端,加上迷之發紫的問題,讓這樣一款本來設計和手感都很出色的手機摔得相當慘。但帶來的雙攝虛化方向在今天依舊還在使用。只是單純的景深鏡頭在今天可以説是「湊數鏡頭」的代表了。

2016 年發佈的華為 P9 則再次推進了雙攝玩法的變化,這次採用的是用黑白鏡頭來提升照片質量。但從今天的眼光來看,黑白鏡頭對照片質量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毫無疑問也是「湊數鏡頭」的代表。

▲ iPhone 7 Plus. 圖片來自:9to5google

轉折點在 2016 年 9 月蘋果推出的 iPhone 7/7 Plus,其中 iPhone 7 Plus 是蘋果首次採用雙攝設計的手機,和之前那些景深與黑白鏡頭不同,蘋果這顆副攝是一顆 56mm 焦段左右的鏡頭,它的作用除了大大增強兩倍變焦的可用性之外,更大的作用是實現蘋果當年力推的「人像模式」。

為什麼説從這時候開始,副攝或者多攝終於不再是「湊數」的雞肋了?很簡單,因為它的出現拓寬了手機原先的拍攝場景和題材,模擬出了相機上變焦的感覺。這次顯然是「方向對了」,那年開始,新機型一律增加一顆長焦頭。


順着同樣的思路,也有廠商嘗試更大的廣角攝影,推出了帶有超廣角副攝的手機,同樣也拓寬了一定的拍攝題材,對於某些風光和特定視角來説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最終,iPhone 11 Pro 系列和其它手機上的超廣角+廣角+長焦的鐵三角組合成了「剛需鏡頭」的代表,而蘋果也通過強大的算力和設計讓三顆攝像頭能夠在最大程度上保持一致性。華為與 OPPO 潛望鏡長焦的出現也再次拓寬了手機的焦段範圍。


這中間也不是沒有廠商在多攝組合的道路上繼續探尋,比如多年前的手機攝影霸主諾基亞就曾推出過 Nokia 9 PureView,採用了後置五攝的配置,希望能靠硬件猛堆照片的寬容度表現,但最終效果並不盡如人意。


兜兜轉轉,手機對於拍照上的進化方向終於還是走向了全面模擬相機變焦的路,而這樣組合的三攝也被認為是高端手機的必備底線。至於潛望鏡、微距或者其它花活鏡頭則是「有更好,沒有也不用強求」的階段。

不過一加的事最終還是教育了廠商,湊數鏡頭終究還是湊數鏡頭,它對於用户來説並沒有實際的意義,在出現這樣的事情時,路人不會在輿論上幫忙就顯得情理之中了,而 iPhone 即便沒有微距,即便沒有「秋意鏡頭」,但從變焦體驗和多攝一致性上依舊是所有其它廠商難以望其項背的標杆。這些才是目前手機攝影中更值得花心思的東西。

所以,何必再執着於「湊數鏡頭」?


資料來源:愛範兒(ifanr)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