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個人電腦),並非生來就是今天這個樣子。
事實上,如果你接觸過早年間的「個人電腦」,你很有可能第一眼把他們看成是某種傢俱。
而如果你有幸在博物館裏一睹那些「上古神兵」的天顏,你就很容易懂得我接下來要講的這個故事:商用 PC 的進化史,就是一部不折不扣的減肥史。
電腦史上的巨無霸們
讓我們略過算籌、計算尺、帕斯卡滾輪加法器、差分機等等,這些電腦的「前前前輩」們,直接來到二戰時期。
此時,ABC、Z3 電腦和巨像電腦作為「電子計算機」的第一批代表產品面世。
▲這不是灶台,這是 ABC 電腦,圖片來自:britannica.com
第一批「電子計算機」們無一例外都是龐然大物,彷彿神話裏的巨靈神。除了肥大的身軀,它們的共同特點還包括:
– 使用真空管、繼電器
– 用打孔紙帶作為存儲器
– 一台電腦只能幹一件事
1945 年,埃尼阿克(ENIAC)誕生了。它佔地 170 平米,總重量達 27 噸。
▲這是埃尼阿克電腦,整間屋子都是它,圖片來自:Wikipedia
它極有可能是世界上第一台通用電子計算機。它和前輩最大的不同就是多了「通用」這兩個字,這就意味着只要給它編好程序,它可以在不調整硬件的情況下執行各種不同的任務。今天我們可以用個人電腦做各種各樣的事情,對此早已見慣不驚。而在那個年代,這不啻為一種改天換地式的變革。
而另一個大的變化是,它的計算速度達到了每秒數千次。(是的,我聽到了你們的笑聲,此刻你們用來看這篇文章的手機的計算速度大約是它的上億倍。)
1951 年,第一部量產的商用電腦 UNIVAC I 面世。它包含 5200 根真空管,使用 125 千瓦的電力。至於體積和重量,並不比埃尼阿克少多少。
▲自打有電腦開始,你的屏幕後面就有人站着,圖片來自:Wikipedia
這款電腦只賣了 46 台,不過每台都要上百萬美元。請注意,我説的是 1951 年的百萬美元,那年豬肉才……算了你們自己查吧。
三年後的 1954 年,IBM 推出了一款體積非常小、價格也很親民的電腦 IBM 650——重量只有 900 公斤,還不到一噸。售價也只要 50 萬美金。
▲「屏幕後面必然站着人定律」,圖片來自:Wikipedia
看到這裏,你們可能想打我,説好的減肥呢?從「裝滿一屋子」到「900 公斤」,這算什麼成績?
如果你真的減過肥你就知道,總有平台期的,扛過平台期之後那速度才叫肉眼可見。
一千倍!從噸級到瘦身到公斤級
進入 1960 年代以後,仰賴集成電路這一大殺器的發明,電腦一下子甩掉屯了幾十年的贅肉。得益於這一技術,電腦的體積和重量都在同步迅速縮水。
終於,在進入 1970 年代後,電腦開始大量成為個人消費品。咱們標題裏説的「PC」也就在這個時候才開始出現。
1971 年,後世公認的第一台「個人電腦」Kenbak-1 在《科學美國人》雜誌打出了廣告:750 美元。順便説一句,它的存儲容量是 256……字節。注意,不是 G,不是 M,甚至不是 K……而是字節。
▲Kenbak-1 電腦,圖片來自:apolloexperience
此時的 PC,包括 Kenbak-1 在內,雖説還不能擱膝蓋上用,但至少是一個人能搬着走的了。否則,它也就不配叫「個人電腦」了。
1976 年 7 月,教主喬布斯的第一台電腦 Apple I 開售,價格頗有今日表情包的味兒: 666.66 美元。不過,這個價格不含電源、機箱、鍵盤和顯示器。
▲放在機箱裏的 Apple I 電腦,圖片來自:Wikipedia
1981 年,第一台便攜式電腦研製成功。Osborne I,裝配有五英寸的顯示器,兩個軟驅,64Kb 存儲空間,甚至還有一個調制解調器。而它的重量只有 24 磅重,約合 11 公斤。所以,你甚至可以把它放在膝蓋上!
▲可以拎着走的 Osborne I 電腦,圖片來自:Wikipedia
1985 年,日本東芝公司推出 T1100 膝上型電腦,體重降至 6.8 公斤。
▲可以擱膝蓋上的東芝 T1100,圖片來自:Wikipedia
1992 年,IBM 旗下最耀眼的品牌——ThinkPad 筆記本電腦誕生,首款型號 ThinkPad 700C 的 80MB 版本只有 2.68 公斤重。
是的,終於降到了我們今天熟悉的筆記本電腦的體重範圍內。
▲ThinkPad 700C 筆記本電腦,圖片來自:Noteboolcheck
至此,PC 完成了從史前巨無霸到現代小可愛的華麗轉身,體重數量級也從「噸」下降到「公斤」,達到可以拎着走、端着用、抱着親的輕量級。
不過,這遠遠不算完。
[b]不要為了瘦而瘦[/b]
今時今日,各種品牌型號電腦的重量已經相差不大——至少,都在胳膊和膝蓋的容忍範圍之內。而另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方才顯現出來。
這要從 PC 的兩大族羣説起,即消費 PC 和商用 PC。嚴格説起來,這兩者之間並沒有嚴格的定義。我們只能從其設計的主要用途來加以區分。一般來説,主要用於個人影音娛樂遊戲的就是消費 PC,而主要用於企業機構使用,強調生產力屬性的,則可以大概地歸入商用 PC 的範疇。
商用 PC 發展到今天,便攜性的一面已經通過漫長的減肥史得到極大的提升;而一部分走向極端、捨棄掉大多數接口的 PC 則引起我們的另一面反思:商用 PC 真的只要輕就好了嗎?
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這就像減肥一樣,你不能只為了瘦而瘦,更重要的是健康。所以商用 PC 減肥的最高目標是:健康好用地瘦着。
商用 PC 之不同於消費 PC,最緊要的地方就是安全性、穩定性,以及對複雜的工作環境、外部設備和使用場景的兼容能力。現如今,我們當然不至於要求一台筆記本電腦能讀 3.5 英寸軟盤,但必要的接口齊備依舊是一個基本要求。
▲對客户會議系統的兼容性是企業核心競爭力之一,圖片來自:視覺中國
Type-C、USB3.0 這些最基礎的且不説,如果沒有 HDMI 接口,你完全有機會在客户的會議室裏流下懊悔的淚水。
任何一台有責任感的商用 PC,都得力求在瘦身和接口完備性之間找到一個理想的平衡點。我知道,這當然是一個嚴苛的要求,但嚴苛不代表做不到。
就在 5 月 20 日,ThinkPad 的商用 PC 經典 L 系列推出了三款使用十代酷睿的新品:L13、L14、L15,分別對應三種屏幕尺寸。而它們的出現,可以説很好地兼顧了瘦身和接口的完備。
▲ThinkPad L15,圖片來自:聯想
以 ThinkPad L14、L15 為例,它們擁有的接口包括:
耳機接口
2 個 USB3.0
2 個 Type C
HDMI
MicroSD
RJ45 網線
支持 CS18 專業擴展塢
▲ThinkPad L15 接口布局,圖片來自:聯想
如果你壓根鬧不清楚這些東西是幹啥用的,那我告訴你只有一個原因:你太歲月靜好了。
這些接口是在關鍵的時刻救命用的。
有些在接口這件事上奉行「極簡主義」的電腦,把接口縮減到只有一種,那麼問題來了,外接顯示器怎麼接?相機儲存卡怎麼讀?USB 鍵盤怎麼接?手機連電腦呢?
如果你想用這台電腦正常地開展工作,需要額外買一堆轉接頭,價格嘛……大概可以買半台電腦。
ThinkPad L 系列在減肥是對自己下了狠手。例如 L14 在擁有如此多接口的同時,還能將重量保持在 1.7 千克;厚度比上一代減少 15%,僅為 19.1mm。
▲ThinkPad L14、L15,圖片來自:聯想
用這個時代的神兵利器和電腦的老祖宗比較,你會説我不厚道。如果我來比較他們的價格,那你會覺得我更不厚道:
ThinkPad L 系列的價格起點是 3500 元。請感受一下。
最後再來看一眼這驚人的變化,這樣才清醒地感知到電腦減肥史的成功:
從裝滿一屋子到放進手提袋裏,從重達數噸到只有一公斤,從每秒運算幾次到每秒運算幾萬億次,從只能存儲幾個字節到能夠存儲幾個 TB 的數據,從只能執行單一任務到包攬我們的工作生活娛樂遊戲和社交……
你讀到什麼?恢宏?波瀾壯闊?此起彼伏?
我只是感覺幸運,能生活在這個時代,不用往膝蓋上放一台 40 斤重的電腦。
當然我還感覺到羨慕,羨慕那些更年輕的人兒,將有幸進入一個更為輕便而強大的時代。
資料來源:愛範兒(ifanr)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