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的風輕輕吹過,給了這個世界最熱情的擁抱,到底有多熱?
連北極都錄得 37.8 ℃ 的高温了。
這是在號稱「世界上最冷的村莊」,北極圈內一個叫做維爾霍揚斯克(Verkhoyansk)的小鎮,這裏最冷時只有零下 68 ℃ ,7 月的平均氣温也不到 20 ℃,如今卻熱得可以「赤膊上陣」。
▲ 在維爾霍揚斯克的湖中玩耍的小孩. 圖片來自:Associated Press
世界氣象組織預測,今年全球將迎來有記錄以來最熱的夏天。去年夏天讓歐洲多個城市氣温逼近 47 ℃ 的熱浪將再次來襲,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在度過了有史以來第二熱的 2019 年之後,我們很有可能正在經歷史上最熱的一年。
北極 38 度了,今年到底有多熱?
6 月 20 日,北半球剛踏入夏至,俄羅斯西伯利亞的維爾霍揚斯克就錄得逼近 38 度的高温,打破了北極圈內有記錄以來的最高温度紀錄。
這有多不正常?就連以陽光海灘比基尼而聞名的美國邁阿密,近 124 年來也只有一次錄得這樣的高温。
要知道維爾霍揚斯克和另一個村莊奧伊米亞康,並稱為北半球的寒極,冬天時呼出的氣都會立刻結冰,BBC 曾把這個小鎮形容為「和火星一樣冷的地方」。
▲ 大雪中的維爾霍揚斯克. 圖片來自:BBC
儘管維爾霍揚斯克的氣温在過去 100 年內也曾兩次超過 37℃ ,但科學家認為今年的高温也很反常。
從 1 月到 5 月,西伯利亞的平均氣温已經比往年平均氣温高出約 8℃,歐盟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中心的氣候科學家表示:
引用如果不是人為引起的氣候變化對氣候系統帶來影響,這種情況 10 萬年才會發生一次。
這或許不是偶然,除了維爾霍揚斯克,今年以來全球多地都在上演着不同尋常的高温。
根據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的數據,2020 年的 1 月是地球有記錄以來最熱的 1 月,全球陸地和海洋的表面温度,創下了 141 年以來的最高記錄。
▲ 圖片來自:NOAA
在這個不太冷的冬季,美國被稱為雪城的錫拉丘茲(Syracuse)積雪厚度只有往年的一半,很多主打滑雪的度假村不得不關閉滑雪場。
▲圖片來自:The Independent
今年 2 月,巴西科學家在南極北端西摩島再次測得高達 20.75℃ 的氣温,刷新了南極大陸氣象觀測記錄温度的最高值,這也是南極洲首次測得超過 20 ℃ 的高温。
▲ 圖片來自:DubaiLAD
從去年開始,你幾乎每個月都能看到「x 月成為人類有史以來最熱的一個月」這樣的新聞。席捲全球的熱浪不僅來得更加猛烈,也更加頻繁了。
根據世界氣象組織的統計,人類記載以來最熱的 10 年裏有 7 年發生在過去 10 年裏,其中最熱的 5 年就是 2015 年到 2019 年。
去年我們已經感受到了這樣的切膚之「熱」。
2019 年的夏天,一股來自北非和西班牙的熱空氣,讓歐洲多國錄得了超過 40 度的高温紀錄,葡萄牙中部和西班牙西南部的温度逼近 47°C。
▲圖片來自:CNBC
位於北極圈內的挪威最北端 Banak ,也錄得了 32°C 的高温,要知道這個地方以往的夏季平均温度只有 8°C 至 12°C。
▲ 圖片來自:National Geographic
高温天氣還為森林大火創造了絕佳條件,除了刷屏朋友圈的澳大利亞山火和亞馬遜熱帶雨林大火,其實北極也罕見地遭遇了 100 多場野火的肆虐,在一個月內產生了相當於瑞典一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 圖片來自:The Independent
而這些不斷刷新的氣温記錄,帶給我們的影響絕不只是蒸籠般的酷暑和加速消融的冰川。
環球同此涼熱
北極的異常高温,其實是全球變暖加速的一個訊號。
有研究顯示,兩極地區變暖的速度是全球其他地區的三倍,這被稱為「極地放大效應」。而北極南極的變暖又會進一步加速全球氣温上升,形成一個不斷強化的惡性循環。
▲圖片來自:Popular Science
這是為什麼?
首先,雪白明亮的冰川對維持低温有重要作用,那就是發射太陽光。一旦冰川融化,更深色的海水就會吸收更多熱量。這和我們夏天穿淺色衣服更涼快是同樣的道理。
然而 NASA 的氣候變化研究顯示,北極的海冰正以每年 13.2% 的速度在消融。這意味着北極會吸收更多來自太陽的熱量,而更温暖的海水更加不利於冰川的形成,進一步拉動氣温上升。
《連線》雜誌一篇文章還指出,洋流會將太平洋温暖的海水帶入北極,並驅動冷熱空氣團往北極移動,結果就是夏天更熱,冬天更冷。
▲ 圖片來自:The Science Thinkers
造成這次北極高温的其中一個元兇,就是西伯利亞上空一個停滯不前的高壓系統,美國國家冰雪數據中心的氣候科學家 Walt Meier 表示:
引用空氣有點類似被困住的感覺,就像這片區域上空有一個烤箱一樣,停留的越久,空氣被加熱的時間就越長
此外高温天氣還開始讓極地地區永久凍土層融合,從而釋放出大量甲烷,這是一種温室效應比二氧化碳強 28 倍的温室氣體。
有科學家指出,這些來自凍土層的温室氣體釋放出來後,不會停留在北極,而會進入大氣層在全球範圍內循環,助推高温天氣的形成。
這是真正的環球同此涼熱,時代的塵埃可能落到每個人身上。
全球變暖讓極端氣候更頻繁降臨,中國氣象局氣候變化中心相關數據顯示,中國極端降水量事件的頻次近年來顯著增加,由此帶來的是更多的洪澇災害,今年南方洪澇災害就導致 1122 萬人次受災。
▲ 圖片來自:財新網
這還關係到數以億人的温飽問題,因為無論是乾旱和洪澇,都會讓農作物收成減少。
上個月聯合國糧農組織發佈的《糧食展望》報告指出,由於疫情以及氣候變化下旱災、蝗災影響的持續,全球正面臨至少 50 年來最嚴重的糧食危機。
▲ 圖片來自:insamer
此外氣候變暖還讓一些可怕病毒更容易被傳播,《自然·通訊》一項研究指出,在氣候變暖的背景下,可能會暴發埃博拉疫情的地區將增加。
在《無法居住的地球:未來的故事》一書中,作者指出在過去 5 次物種大滅絕中,最致命的一次發生在 2.5 億年前的二疊紀末期,高濃度的二氧化碳導致了氣温上升了約 5℃,地球上 96% 的物種因此滅絕。
▲ 圖片來自:Earth Archives
儘管現在地球的二氧化碳濃度遠不及二疊紀末期,但根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的預測,按照目前的趨勢,到 2100 年全球平均氣温將上升 5℃,最壞的情況下可能上升 7 ℃。
《紐約時報》去年在一篇報道中,描繪了不同程度的氣温上升給我們帶來的影響,這樣的未來真正逐步成為現實:
引用自工業革命以來,世界已經升温超過 1°C 。
「巴黎氣候協定」希望將升温控制在 2°C,那樣人類只需要面臨熱帶的一些珊瑚礁死去,和海平面上升幾米。
升温 3°C 時,北極的森林和大多數沿海城市都會不復存在。
升温 4°C 後,歐洲將永遠乾旱,中國、印度和孟加拉國的大部分地區會以沙漠為主,美國西南部將變得不適合居住。
到 5°C 的時候,一些氣候科學家警告稱,這就該是人類文明的終結了。
現在的環保行動,最終可能都徒勞無功
在疫情爆發後,有人説這是「地球正在啟動對人類的免疫反應。」這句話來自《血疫:埃博拉的故事》,而氣候變暖導致的極端天氣,其實也可以説是大自然對人類的「排異反應」。
北亞利桑那大學一個研究團隊重建了古代氣候的模型,分析出距今 12000 年前古氣候數據記錄,發現從 6500 年前開始,地球一直在緩慢地降温,直到 19 世紀中葉氣温開始急劇上升,迅速超過了 6500 年前的峰值。
按照這個結論,我們正處於地球 12000 年來最熱的時期,是人類的活動逆轉了持續數千年的全球自然冷卻期。
那我們能修正這個趨勢嗎?目前來看幾乎不可能。
2015 年通過的《巴黎協定》,目標是把全球平均氣温較工業化前水平升幅控制在 2 ℃ 之內,併為把升温控制在 1.5℃ 之內而努力,這需要讓全球碳排放量連續 10 年下降 7.6%
▲ 圖片來自:The Financial Express
可令人絕望的是,即便是兑現《巴黎協定》當前的氣候承諾,本世紀末全球氣温仍有可能上升 3.2°C,更何況美國這個碳排放第二大國已經宣佈退出《巴黎協定》。
2018 年諾貝爾經濟學家獲得者威廉·諾德豪斯(William D.Nordhaus),曾主張人類可以承受 3.5 ℃左右的全球温升,並認為這是經濟學理性假設的最優選擇。
然而諾德豪斯這個假設的前提是全球氣温的上升是線性的,可這幾年的全球變暖告訴我們氣候變化開始無規律可循,後來諾德豪斯也在《氣候賭場》一書中承認,全球變暖達到一定程度後可能會引爆一個難以預料的拐點。
有科學家指出,目前唯一可以快速見效的方法,就是全球停止使用化石燃料,可這在未來幾十年可能都難以實現。
在未來的幾年裏是甚至更久的日子裏,我們很可能還要經歷一個又一個最熱的夏天,最熱的一年。
不過你也許不會覺着太過意外,畢竟 2020 年已經讓我們習慣了一切難以預測的事件。
題圖來自:Cleveland19
資料來源:愛範兒(ifanr)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