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科技圈發生了一宗烏龍事件。
8 月底,美國海關和邊境保護局(CBP)稱截獲了 2000 個盜版 AirPods 。以正品價格計算的話,這批耳機價值達 398000 美元(約合人民幣 2717902 元)。
然而仔細觀察,就能發現這批耳機是一加推出的 OnePlus Buds 真無線耳機。
▲ CBP 發佈 Twitter 後很快就被網友發現,這是一宗烏龍事件
不過這也側面反映了,市面上有着不少真無線耳機外形和 AirPods 極為相似,為什麼會這樣?
AirPods 開啟了真無線耳機市場的同時,也引發了業界大跟進
引用AirPods 可能是蘋果近年來最創新、最成功、最具有統治力的產品。
我的一位數碼產品愛好者朋友曾這樣向我説到。
AirPods 輕若無物的舒適佩戴感、和蘋果設備快速連接、低延遲高續航等特點,讓它成為近年最受歡迎的蘋果產品之一,同時也引發了真無線耳機市場的火爆。
根據 IDC 發佈的報告,2020 年上半年中國無線耳機市場出貨量為 4,256 萬台,同比增長 24%。其中真無線耳機佔比 64%,同比增長 49%。
目前蘋果官網在售的 AirPods 價格分別為 1246 元、1558 元、1999 元,而在國內的電商平台補貼、促銷等策略下,AirPods 2 價格甚至突破了 800 元,AirPods Pro 價格則在 1500 元左右。
這幾檔價位顯然沒辦法滿足所有消費者,不同消費者的手機、購機預算、功能需求並不一致,直接促成大量品牌進入真無線耳機市場,推出不同價格、樣式、功能的真無線耳機。
在 IDC 的報告中就提到了 2020 年上半年,蘋果在國內無線耳機市場份額是 18.1%,其他份額則被小米、華為、漫步者等廠商瓜分。
▲圖片來自:IDC
AirPods 開啟真無線耳機市場的同時,也樹立了標杆,廠商進入真無線耳機市場,不可避免地要和 AirPods 對比,追趕 AirPods 也就成了廠商們共同的方向。
但追趕 AirPods 並不容易,其他廠商要克服的問題並不少,芯片就是最大的門檻之一。
AirPods 之所以能超越市場上的大部分真無線耳機產品,在連接穩定性和低延遲等方面居於業界前列,和它使用的芯片有着極大的關係。
傳統藍牙耳機,大多使用主副耳機的方案,即連接設備會通過藍牙,將聲音數據傳輸至其中一隻耳機上,然後這隻耳機再通過藍牙將數據傳給另一隻耳機。
兩隻耳機數據傳輸並不同步,延遲也就不可避免的出現了。
我們在之前的文章中就提到過,初代 AirPods 通過 W1 芯片巧妙地解決了這一問題。蘋果在原有藍牙協議上加入了一套多重鏈路和窺探機制 ,通俗的解釋是在主設備(iPhone)成功連接 AirPods 後,iPhone 會將聲音數據傳輸到其中一支耳機,即主耳機上。
同時,主耳機和副耳機之間還存在着一個雙向傳輸機制,數據互相傳輸確認,保證數據同步。而且當主耳機收到來自主設備的數據後,副耳機還能夠主動「嗅探」主耳機收到的數據,進一步降低延遲。
在新 AirPods 上,蘋果又用上了更為先進的 H1 芯片,進一步降低了延遲和增強穩定性。
經過幾年的追趕,市面上也出現了不少類似芯片產品,像高通就推出了基於 TrueWireless 技術的芯片,除了低耗電的藍牙技術支持、快速連接設備,還支持副耳機鏡像複製主耳機收到的數據,有效降低延遲。
相關芯片的價格也在進一步下落,據智東西的報道,除了高通芯片,深圳已經有相關的芯片產業鏈,芯片成本價格甚至能低至 2 元人民幣 / 片左右。
我向深圳耳機行業人士詢問這一問題時,他給到了我類似的答案:
引用現在真無線耳機的技術門檻很低,難度更高的是降噪技術。技術門檻的降低,帶動了大批真無線耳機產品的出現,除了盜版 AirPods 外,還有不少品牌推出了和 AirPods 外形相似的產品。
▲ 在電商平台搜索真無線耳機,能發現不少和 AirPods 外形極為相似的產品
至於為何會有這麼多廠商選擇這一外形,一方面是因為 AirPods 開創了真無線耳機這一市場,用户對這一外形認可度高。
而另一方面,AirPods 確實代表了耳機外形設計的一種最優解。
AirPods 是耳機設計的一種最優解
不同的耳機外形,往往會對佩戴穩固性、佩戴舒適性、甚至是音樂傳輸、音質等方面產生影響,而這些都是真無線耳機體驗上最為用户重視的部分。
市面上的真無線耳機一般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和 AirPods 一樣的半入耳式耳機,一種是和 AirPods Pro 一樣的入耳式耳機。
入耳式耳機,在不少人看來長久佩戴後總會有一股不舒適感,這是因為入耳式耳機部分會伸入耳道內,佩戴時間一久就很容易形成「異物感」。
在佩戴舒適度上,比 AirPods Pro 更受好評的是 AirPods,為了讓它能擁有良好的佩戴感和佩戴穩固性,蘋果在外形設計上花了不少心思。
2012 年,蘋果推出 EarPods 耳機,而後這一外觀設計又被沿用到 AirPods 上。
在蘋果官方視頻中,Jony Ive 曾表示設計 EarPods 是一件不可能的事:
引用人類的耳朵十分獨特,每個人的耳朵都是不一樣的,要設計一款能使適應於所有人耳朵的耳機,無異於設計一雙所有人都能穿的鞋子,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結果大家現在都知道了,從 EarPods 到 AirPods ,它們都能適應絕大部分人的耳朵。
儘管每個人的耳朵並不一樣,但仍然會具備一定的相似性,Jony Ive 曾帶領團隊對數百人的耳朵進行 3D 掃描,找出相似的地方, 得出最普遍的耳朵形狀,並以此設計耳機外形,最終得出了 EarPods。
這一過程,花費了三年時間。
▲ 圖片來自 Gear Patrol
AirPods ,代表了耳機外形設計的一種最優解。
我和另一位耳機行業人士溝通時,他給了我一個相似的答案:在 HiFi 行業,耳機的公模設計,往往是和私模相對應的,這裏的私模指的是為個人單獨定製的耳機。
一般而言,製作一款定製耳機會在專業的醫院或機構對個人的耳朵進行取印,也就是獲得私人的耳朵輪廓信息,並以此為基礎設計耳機外形,最終研發出來的定製耳機,往往能直接和個人的耳朵輪廓相貼合,極大的減低異物感,佩戴起來更舒適。
而公模則是對私模進行調整,以求適應大多數人的耳朵輪廓,讓絕大部分人可以直接佩戴使用。
此外,調整耳機造型很可能會對音質產生影響,往往需要針對性地做調音處理。
對於小公司而言,改變耳機外形,需要去調整的內容太多了,而且還不一定能保持和 AirPods 類似的佩戴感和音質,對於一家大公司來説,重新提出一個最優解的難度和成本都不小。
這裏的成本不僅僅是金錢成本,更是時間成本,要知道蘋果研發 EarPods 也花費了 3 年時間,在真無線耳機市場愈來愈火熱,而且技術門檻逐漸降低的情況下,花費如此之高的時間成本,並不一定合算。
之所以市面上會出現如此多長的像 AirPods 的真無線耳機,是廠商們基於成本、效果等因素的選擇。
當然,市面上不是沒有其他外形設計的真無線耳機。
差異性,是真無線耳機們的核心競爭力
在和耳機行業人士溝通時,對方就告訴我現在真無線耳機市場同質化太強,如何做出差異性、定義產品反而是最難解決的問題。
能將真無線耳機做出差異性的廠商並不多,Sony、三星是少有的廠商之一。
我們在評測Sony WF-1000XM3 就有提到,它的佩戴穩定性相比前代要有進步,不需要外置「鯊魚鰭」也能夠在耳朵內固定,佩戴時耳機和耳朵相互之間能形成良好的支撐。
Sony的官方介紹中也強調這一點,為了讓真無線耳機能夠穩穩當當地戴在耳朵上,Sony為耳機加入了「三點固定結構」設計,通過這三個支撐點與耳朵輪廓相匹配。
當然,作為一款入耳式耳機,Sony WF-1000XM3 同樣可以使用不同大小的耳塞,適應不同的人耳,以降低佩戴時的「異物感」。
三星的 Galaxy Buds Live 則另闢蹊徑,儘管它和 AirPods 一樣同為半入耳式耳機,但雙方在外形方面卻是天差地別,看起來像豆子、又和腰花有點像。
我們在實際體驗中也説到了, Galaxy Buds Live 並未在發聲部位配備耳塞,而是在耳機後方充電觸點的位置配備了耳塞,不同大小的耳塞會影響佩戴穩固性和舒適性。
差異性往往是消費者選擇的重要原因,而外形、功能、價格等都是其中重要的一環,和手機一樣,真無線耳機市場容量不可能無限上漲,用户量是有天花板的,而產品差異性是廠商們能持續運營的根本之一。
選擇和 AirPods 類似的外形,選擇耳機設計的「最優解」當然是可以的,但正如上文所述,真無線耳機的技術門檻已經越來越低,如果在產品層面沒有形成差異性,又如何與其他品牌競爭呢?
這恐怕是絕大多數真無線耳機品牌未來需要考慮的問題。
資料來源:愛範兒(ifanr)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