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高分科幻電影是如何「搞顏色」的?

愛範兒 於 22/10/2020 發表 收藏文章
先來看張圖。

▲  圖片來自:美聯社

看完你心中第一個出現的詞語是什麼呢,我拿着這張圖分別問了幾位朋友的第一印象,巧合的是他們給到的答案都是電影。

引用這啥科幻電影啊,特效好逼真哦,推薦給我看看。

雖然有不少人希望這只是電影特效,但答案是否定的,實際上這張圖是美國加州山林大火的現場實拍。

之所以這張山火現場圖會被誤認為電影特效,和圖中大段、連續的橙色有關,這種用同一顏色構成的奇特場景,絕大多人在日常生活中是見不到的,而電影正是通過顏色創建了一個生活中不存在的場景,引導觀眾沉浸於科幻電影所講述的故事當中。

電影通過顏色這一視覺元素,影響了我們情緒的同時,也潛移默化地影響了我們的認知。


不信你現在想想「世界末日」這個詞所對應的畫面,結果是不是和你曾看過的電影類似呢?

科幻電影用顏色回答了一個不存在問題

未來應該是什麼樣的,世界末日應該是什麼樣的,外星環境、外星人應該是什麼樣的…….

這一系列問題,是每個科幻電影編劇、導演必須要回答的,對於科幻電影而言如果連基本劇情設定都無法讓觀眾信服,恐怕是沒有多少人願意花錢買票進入電影院,甚至是不願意點開視頻平台上電影。

就像電影攝像機總是會故意模仿人視線運動的方式拍攝,其目的就是隱藏攝影機的存在,讓觀眾相信這是一個真實的環境,電影畫框所展現的視聽內容就是真實發生的故事,並沉浸其中。


普通電影還可以按照真實世界搭建場景,讓觀眾不至於產生抽離感。

但科幻電影往往將故事設定於未來、世界末日等時代,那時的環境是什麼樣的呢,沒人知道。科幻電影導演們也不知道,但他們藉助了顏色這一視覺元素完成了場景搭建,且足夠令人信服。

這是因為顏色作為一種視覺元素,會對人的情緒產生影響,尤其是大片顏色在同一場景中出現的情況。粉色通常會讓人和純真聯繫在一起、紅色則是激情、黃色則是荒涼或病態等。

▲《瘋狂的麥克斯 4·狂暴之路》主色調為黃色

電影《瘋狂的麥克斯 4·狂暴之路》的劇情設定是發生了核爆炸的未來世界,而片中大量採用了以荒漠為主的黃色為主色調,給人一種荒涼、孤寂的感受,增加了這一劇情設定的可信度。

而在經典科幻電影《異形》系列中,黑色成為了電影的主色調,一方面黑色常常會與神秘、未知等聯繫在一起,符合劇情設定的太空場景,另一方面為了凸顯片中怪物異形的恐怖形象,使用大量黑色場景也能引發人們的恐懼情緒,更好地沉浸於電影當中。


《阿凡達》則以藍色和紫色作為電影主要的顏色,一般而言藍色和紫色都會給人一種神秘而虛幻的感覺,正好符合電影劇情所設定的外星星球以及外星文明,它們對於人類來説就是神秘的。


除了電影配樂,電影用視覺顏色串聯起了觀眾的情緒,並於劇情設定相呼應,在塑造了一個又一個視覺奇觀吸引觀眾,帶來新鮮感的同時,也讓觀眾更好地沉浸於科幻電影所創造的「夢境」中。

當然,對於顏色的應用也是有根據的,它們往往來自我們的日常生活經驗,例如戈壁灘、沙漠往往是人跡稀少、資源匱乏的,而黃色正是戈壁灘和沙漠的主色調,自然就很容易讓人將黃色和荒涼一詞聯繫到一起。

生活經驗會根據人的遷徙、流通而越傳越廣,最終成為我們共同的文化,正是基於對文化的認可,讓我們對顏色產生了聯想,進而影響到我們的情緒。


顏色對於人情緒的影響,在不斷地研究發展中形成了專門的學科——色彩心理學,除了電影,品牌包裝設計、服飾等都是色彩心理學的應用領域,通過色彩影響情緒,完成銷售。

電影作為一種作者表達的視聽藝術,雖然只有 100 多年的歷史,但作者在表達內容和方式上的探索已經十分豐富,除了利用色彩影響情緒,輔助推動觀眾進入電影所描述的「夢境」之中,色彩也可以是敍事變奏工具,甚至電影界還演繹出了專門的三色法則。

電影導演們對於色彩的應用,還有很多。

用顏色強化戲劇衝突

顏色能影響人的情緒,而不同顏色的衝突對比,則往往是對電影劇情、立意的一次昇華,為敍事所服務。2017 年的高分電影《大佛普拉斯》,全片基本上都是以黑白色調為主,只有兩位主角用電腦看老闆行車記錄儀內容,視頻畫面才轉向彩色。

▲《大佛普拉斯》大量採用了黑白與彩色穿插剪輯的方式,圖片來自豆瓣

看到行車記錄儀所記錄的彩色畫面後,兩位主角不由地發出一聲感嘆:

引用有錢人的世界,果然是彩色的。

這句話也是全片傳播最廣、最為觀眾津津樂道的一句台詞。導演用黑白和彩色展示了富人(老闆)和窮人(兩位主角)的差異,給觀眾帶來了極強的視覺衝擊力,同時也強調了窮與富之間的階級差異。

而在高分電影《辛德勒的名單》中,同樣是以黑白色調為主,只有小女孩身着紅衣。大片黑白中顯眼的一點紅,讓人難以忽視。這位可愛的小女孩在片中象徵着希望,但最終還是以運屍車上的一具屍體作為結束。


如此強烈的畫面衝擊,很好地表達《辛德勒的名單》的主題——反戰爭。

除了深化主題,讓觀眾與電影共情,色彩的交替在電影中也常常擔當隱喻的角色,向觀眾暗示劇情的發展與人物的情緒,尤其是在一些帶有懸疑色彩的電影中,出現的頻率會更高,我國電影大片時代的里程牌之作《英雄》就是一個電影案例。

大場面、視覺奇觀是不少人對《英雄》這部大片的印象,但其實片中的色彩元素同樣重要。《英雄》通過紅色、藍色、白色、黑色等色彩將電影分段,暗示了「刺殺秦王」這個故事是由不同人講述,而每個人的講述方式、人物心理也有所不同。


片中黑色表意是現實,由李連杰扮演的刺客無名和秦王對談,同時黑色也是對秦朝肅殺、尚武氛圍的展示。

而到了無名講述故事時,畫面主色調則轉為了紅色,愛慾、嫉妒等情感成為了故事的主題,轉到秦王講述這一故事時,畫面主色調又轉藍色,體現了秦王作為君主的冷靜,到了最後講述「刺秦」這個故事時,畫面色調轉向了白色,象徵純潔的白色,暗示這才是故事最為真實的版本。


故事的三次講述,講述人的心態的立場都有不同,有人支持刺秦,也有反對,在故事多次反轉之下,色彩其實是導演給出的「提示」。

色彩作為電影(視頻)最直觀的視覺元素,既可以作為環境元素引導觀眾情緒,也可以作為敍事元素,展現人物心理狀態和劇情走向,強化了戲劇衝突。

而在視頻作為一種內容媒介,大行其道的今天,它也影響着我們對於事物的認知。

電影是我們日常經驗的映射,同時也在影響着我們的認知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戴錦華老師曾講述了一個電影相關的實驗故事。

曾經,有一位紀錄片導演將自己拍攝的一部紀錄片,放映給從未接觸現代文化的原始部落種族人羣觀看。結果令這位導演十分驚訝,原始部落的人都在積極討論一隻雞,但他並沒有發現紀錄片中有雞。

要知道作為該片的導演及剪輯,紀錄片的內容他已經看了無數次,所有內容早就爛熟於心,但卻並沒有意識到自己拍了一隻雞。無奈之下,導演只能選擇一幀一幀仔細觀看紀錄片,最終在畫面中的小角落裏發現了這隻雞。


其背後的原因就是,大部分人在觀看電影時會下意識地關注自己生活中、文化傳統中最為常見的事物,原始部落的人之所積極討論這隻雞是因為在他們生活中十分常見。

電影是我們日常生活經驗的映射,每個人都能在電影中看到屬於自己生活經驗相對應的內容,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與此同時,電影創作者們利用人們共同的生活經驗、文化傳統,將顏色、音樂等元素放到電影中,創造出一個又一個的色彩奇觀,吸引觀眾沉浸其中。而這些電影奇觀大量傳播,也融入到了觀眾的生活經驗當中,成為了新的文化,影響着觀眾的認知,例如看見連綿不絕的橙色山火,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電影特效。


而科幻電影中的情節,也預示着生活發展的方向,真無線耳機不正是早前科幻電影中想象的產物嘛。

電影是我們日常經驗的映射,同時也在影響着我們的認知。


資料來源:愛範兒(ifanr)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