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和老鼠》有多厲害?憑什麼活了 81 年還穩站童年殺的 C 位?

愛範兒 於 09/02/2021 發表 收藏文章

聊起《貓和老鼠》,立馬轉成童年殺現場,集聚了好幾代人。

我們看着它笑着長大,長大之後,又看着它笑着變老。

無須觀看前情提要,無須瞭解角色設定,隨便一集就能看進去,因為《貓和老鼠》講的就是再日常不過的貓捉老鼠。但厲害的是,這般「平庸」的故事竟然上演了 81 年,到底這背後藏了什麼不老奧秘?


藍灰色的家貓湯姆和黃棕色的小老鼠傑瑞,作為故事裏對立的兩方,變着法子打打鬧鬧。有趣的是,湯姆和傑瑞並沒有「誰是正派、誰是反派」之分,身後都站了一大堆忠實粉絲。


幾乎沒有台詞的湯姆和傑瑞,卻充滿人性。光憑動作和表情,湯姆和傑瑞就足以將日常的你我他(她)演繹得淋漓盡致。這也難怪貓和老鼠的表情包經久不衰,拿它們當頭像的粉絲也不在少數。


雖然湯姆每每被傑瑞整得慘不忍睹,卻從沒有真正記仇。喜歡它們的粉絲,也染上了它們那份「和氣」,不會因為自己喜歡湯姆而詆譭傑瑞,也不會因為是傑瑞忠粉而攻擊湯姆。


史努比、藍精靈、摩登原始人都是湯姆和傑瑞的同門師弟。但它們卻沒有師弟們那般幸運,創作權幾經轉手,形象風格都被迭代數次。偏偏這樣的不幸,造就了《貓和老鼠》的「七十二變」,擁有了幾代動畫師加註的硬核靈魂,讓它在今天依然穩坐「童年殺」的 C 位。

接下來我們就從升級迭代這件事,一起探索《貓和老鼠》的不老奧秘。


出道坎坷的《貓和老鼠》,才上映一集就被部門老大喊停

《貓和老鼠》在 1940 年 2 月 10 日,以影院動畫片正式出道。

那時候的傑瑞不叫 Jerry,而是 Jinx。叫 Jasper 的家貓,模樣也跟後來的湯姆差別甚大——更像生活中毛茸茸的小貓,缺了一種能讓觀眾立馬記住的個性。


傑瑞的形象倒是緊緊抓住了鮮明的個性,在迪士尼米老鼠大行其道的年代,成為另一款大受歡迎的老鼠 IP。


9 分鐘的動畫短片中,甚至沒有向觀眾好好介紹它們的名字。連片名「Puss Gets the Boot」,翻譯過來也是讓人摸不清頭腦的「貓拿到好處」。

▲ 貓和老鼠第一集動畫《Puss Gets the Boot》(1940)

創作出《貓和老鼠》的威廉·漢納(William Hanna)和約瑟·巴貝拉(Joseph Barbera),被業內人比作「動畫界的通用汽車」。通用汽車在當時的美國,可以稱得上是龍頭老大,市佔率高達 50%。在動畫片受挫的 50 年代,正是這兩位大人物撐起了動畫創作的半邊天。

▲ 威廉·漢納(圖左)和約瑟·巴貝拉(圖右). 圖片來自:Norman Rockwell 博物館

在貓和老鼠出生的 10 年前,漢納和巴貝拉還是無名之輩——漢納是動畫工作室的門衞兼打雜,巴貝拉在銀行當會計,閒時畫漫畫去報刊投稿,卻被拒稿兩年之久。
▲ 1940 年代的米高梅動畫工作室. 圖片來自:《卡通最全指南》(The Complete Guide to Cartooning, 1950)

在米高梅動畫工作室相遇的他們,有着完全不同的性格與背景,卻成為了此後 60 年的親密搭檔。

據作家 Tony Benedict 的描述,漢納長得白白的,看起來像一名商人,做事嚴謹縝密;巴貝拉卻曬得黝黑黝黑的,溝通能力極強,還很有幽默感。但事實上,漢納搞怪起來也很有實力。

▲ 漢納在一次劇本會議上的角色表演. 圖片來自:《卡通最全指南》(The Complete Guide to Cartooning, 1950)

他們當時負責製作的《The Captain and the Kids》是部流行漫畫的改變動畫片,因為反響不佳被喊停。落入無聊的巴貝拉,問一旁的漢納:「為什麼我們不做自己的原創動畫?」


他們當時想要製作一部,觀眾一看就知道是喜劇的動畫片。從開始想要創作狐狸和狗,到他們的視線移到自己的日常,貓和老鼠這點子出現了。

米高梅後院的兇惡的貓非常多,數量是老鼠的好幾倍。某一天,一隻小老鼠突然出現在動畫工作室,被漢納和巴貝拉餵食奶酪等食物,這之後也走進了他們的故事版裏,成為後來的傑瑞。

▲ 1949 年上映的《小孤兒》(The Little Orphan)的故事版. 圖片來自:《卡通最全指南》(The Complete Guide to Cartooning, 1950)

故事裏的傑瑞也得到了漢納和巴貝拉的偏愛,在與湯姆的戰鬥中頻頻獲勝。


《貓和老鼠》的故事構思逗樂了工作室裏的很多同事,偏偏部門老大弗雷德·昆比(Fred Quimby)認為缺乏新意。在漢納和巴貝拉的苦苦堅持下,昆比鬆口讓他們創作一集《貓和老鼠》。

▲ 威廉·漢納(左 1)、約瑟·巴貝拉(圖右)和部門老大弗雷德·昆比(左 2). 圖片來自:《卡通最全指南》(The Complete Guide to Cartooning, 1950)

第一集創作出來後,短視的昆比依然看不出貓和老鼠的商業價值,命令漢納和巴貝拉中斷創作。


直至在德克薩斯經營電影院的 Bessa Short 給米高梅寫信,希望有更多貓和老鼠短片。昆比立馬轉變立場,大喊一句:「嘿,夥計們,再製作一些《貓和老鼠》動畫!」


昆比後來還以創作者的身份,在《卡通最全指南》(The Complete Guide to Cartooning, 1950),對貓和老鼠的創作過程侃侃而談。最難一集的 7 分鐘成品背後是團隊全員 18 個月的耗時等幕後,都是通過昆比才為大眾瞭解。

▲ 分別負責繪製角色和背景的動畫師. 圖片來自:《卡通最全指南》(The Complete Guide to Cartooning, 1950)

▲ 上榜「50 個最偉大的動畫片」1994 年榜單的《貓兒協奏曲》(The Cat Concerto)幕後過程. 圖片來自:《卡通最全指南》(The Complete Guide to Cartooning, 1950)
《貓和老鼠》可不是貓和老鼠,它們是幾代動畫師的靈魂化身

在第二集動畫片上映之前,工作室內還辦了徵集名字的大賽,50 美元的獎金在當時可不是小數目。一款聖誕限定雞尾酒的名字——「Tom and Jerry」中選。

▲ 這款聖誕款雞尾酒也叫「Tom and Jerry」. 圖片來自:kitchn 的食譜頁

當時他們沒有意識到,「Tom and Jerry」還是 19 世紀倫敦沉迷於暴亂行為的年輕人慣語,這在後來的日子裏給貓鼠之戰冠上「暴力設定」的誤解。

引用我們搖了搖帽子,圈了由動畫師 John Carr 提交的名字「Tom and Jerry」。他贏了 50 美元。

對於我們來説,名字並沒有引起任何響亮聲響,但是我們堅持了下來。我得出的結論是,名字越簡單,就越容易記住。湯姆將在接下來的 17 年內追逐傑瑞。

——巴貝拉自傳《My Life in ‘Toons: From Flatbush to Bedrock in Under a Century》

一味的相互追逐,怎麼會看 81 年都看不膩呢?層出不窮的惡作劇點子,才是貓和老鼠俘獲一代又一代的觀眾的關鍵。


作為一部兒童檔動畫片,貓鼠大戰的暴力情節雖引起家長們和教育機構的擔心,卻從未造成實際的消極反饋。原因很簡單,並沒有多少人會對這些所謂的「暴力」較真。

那些打鬥之後的誇張、不真實卻沒有半點血腥的情節,彷彿讓觀眾在一年裏過了 365 次愚人節,惡作劇之後誰也不跟誰計較。

▲《The Mouse Comes to Dinner》(1945). 圖片來自:YouTube

那這些惡作劇有沒有現實原型?

這位對着鏡子描繪湯姆貓和傑瑞鼠表情的動畫師,正是以惡作劇在米高梅出名的歐文·斯彭斯(Irv Spence)。

▲ 對着鏡子創作貓和老鼠的歐文·斯彭斯. 圖片來自:Steven Hartley 的博客文章

1938 年初,斯彭斯與幾位前同事從 Leon Schlesinger 工作室跳槽到米高梅的時候,就被部門老大昆比先行警告:「我知道在 Schlesinger 發生的粗暴行為,而米高梅絕不容忍這些!」事與願違,他們成為昆比眼裏「一羣該死的高中生」。

斯彭斯與負責畫場景的哈維·艾森伯格(Harvey Eisenberg)之間的惡作劇最為激烈,活脱脱就是貓和老鼠的現實版本。


日常中的各種玩意,都能被斯彭斯改造成重型武器。

有一回,空置的膠片罐子在斯彭斯的巧手妙思下變成防禦機關,安在自己辦公室門把手上。然而在艾森伯格精心回饋的惡作劇下——在牆上鑽孔來朝斯彭斯噴水,斯彭斯放下意識打開門的那刻,成為自己佈置的機關的第一個試用者。


湯姆貓被自己佈置機關傷到的《Love That Pup》,正是斯彭斯大展身手的一集。湯姆貓被惡犬 Spike 各種收拾後的痛苦樣子,都帶有明顯的「斯彭斯狂野風」。

▲《Love That Pup》(1949)

傑瑞鼠那種惡作劇得逞的咧嘴笑容,也來源於斯彭斯的個人偏好——他總愛畫這類帶有惡作劇意味的笑容。


《貓和老鼠》的受歡迎依然止不住動畫片消沉的大勢,米高梅在 1957 年關閉了動畫工作室。


1961 年,米高梅將《貓和老鼠》秘密外包給布拉格的倫勃朗動畫工作室,由吉恩·迪奇(Gene Deitch)執導了 13 集動畫片。

《貓和老鼠》這類美式鬧劇在迪奇所處的社會主義陣營,並不被理解,而且在成本上米高梅極其吝嗇,僅提供過往的 1/5 預算。這 13 集《貓和老鼠》一度被影評人稱為最糟糕的時期。迪奇還因此收到來自《貓和老鼠》粉絲的生命威脅。

從商業角度來看,迪奇仍是不負委託,《貓和老鼠》成為當時收入最高的動畫片。

▲ 動畫師吉恩·迪奇(Gene Deitch). 圖片來自:Arre

以往的《貓和老鼠》,故事多侷限於室內。在迪奇的版本里,湯姆和傑瑞來到了異國情調的地點,如美國西部、古希臘衞城、肯尼亞叢林等。


此後的 1963-1967 年,《貓和老鼠》的創作交由前華納動畫師查克·瓊斯(Chunk Jones)。

▲ 前華納動畫師查克·瓊斯(Chunk Jones)還是兔八哥的創作者. 圖片來自:imgur

不能容忍模糊而缺乏識別度的瓊斯,重新設計了湯姆和傑瑞,還為動畫片加上了主題曲和特色片頭——從米高梅「咆哮獅子」巧妙過渡到喵喵叫的湯姆。

湯姆的眉毛變得更加濃密,面容更為扭曲,依稀可以看到瓊斯打造的另一個角色——Seuss 博士的影子。傑瑞舔檸檬的經典表情包,正是來自查克·瓊斯時期的《The Cat Above and the Mouse Below》。


自此《貓和老鼠》更具現代性,並在 1975 年重回漢納和巴貝拉的懷抱,被打造成動畫史上經久不衰的活招牌。

貓和老鼠可以不斷出圈和破圈,卻不該説起「人話」

《貓和老鼠》從一開始給成人看的動畫電影,變成電視裏兒童動畫片的常勝冠軍,中間還出演了真人電影——先與金·凱利(Gene Kelly)在 1944 年的《Anchors Aweigh》中共舞,還在 1953 年的《Dangerous When Wet》隨着愛麗絲·威廉斯(Esther Williams)來了段水下芭蕾。

▲ 與金·凱利一起出演於《 Anchors Aweigh》(1945)

▲ 與愛麗絲·威廉斯(Esther Williams)一起出演於《Dangerous When Wet》(1953). 圖片來自:BBC 新聞

貓和老鼠在各位創作者的改造下,優雅地微微變化,卻始終年輕。

引用我敢打賭,不管是小孩時期看貓和老鼠,還是現在去看它們,都很難知道它們是什麼時候創作的。

——卡通史學家 Jerry Beck

但唯獨一樣,成為貓和老鼠始終的堅持——它們從來不會説話。當它們實在需要開口的時候,發出的聲音是精心準備的音效與配樂,或者是從世界音樂庫中找來的經典名作。鋼琴家郎朗曾高度評價《貓和老鼠》的配樂,稱其為古典音樂啓蒙。

巴貝拉所説,《貓和老鼠》沒有對白這件事並沒有具體的規定。但在卓別林默片時代長大的漢納和巴貝拉,都一致認為沒有對話的《貓和老鼠》會更加有趣。漢納還兼任了早期的配音演員,為《貓和老鼠》錄製了大部分音效。

▲ 貓和老鼠的音效配置和配樂創作. 圖片來自:《卡通最全指南》(The Complete Guide to Cartooning, 1950)

可惜湯姆和傑瑞的沉默終還是被打破了,1992 年上映的電影版裏,它們開始有了大量對白,卻變得不像湯姆和傑瑞了。票房上的失利,也讓這部電影淡出了大眾的視野。

▲ 票房失利的 1992 年電影版《貓和老鼠》. 圖片來自:Van Eaton Galleries
今年 2 月 26 日在美國上映的《貓和老鼠》真人版,日前也確認同日在大陸影院上映。

在短短 2 分鐘 25 秒的港版預告片中,湯姆貓和傑瑞鼠來到紐約一家很出名的大飯店,繼續它們的貓鼠大戰。這一回,它們還是「默片」的主角。

▲《貓和老鼠》(2021)港版預告片. 圖片來自:YouTube

《貓和老鼠在》用 81 年的履歷告訴我們,日常小事情和小點子,同樣可以成就一個個精彩絕倫的故事。精彩故事從不專屬於大人物和大場景,湯姆貓和傑瑞鼠可不就是用最普通的姿態,過出了填滿趣味表情包的歡樂人生嗎?

資料來源:愛範兒(ifanr)
標籤: 貓和老鼠  Tom and Jerry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