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主攝、雙電芯、雙馬達…為什麼手機上的雙數設計越來越多了?

愛範兒 於 16/02/2021 發表 收藏文章

好事成雙、雙喜臨門、福祿雙全、舉世無雙…… 似乎在漢語詞典中,關於「雙」的詞,多數都帶有美好的寓意。

手機領域也不例外。早在功能機時代,「雙卡雙待」就已成為手機重要賣點之一。不過彼時由於搭載這一功能的手機多為山寨機,這個詞並不像現在這麼光鮮。

隨着流量費和運營商的競爭加劇,消費者對於雙卡雙待的需求不降反升,這項功能也逐漸被主流廠商接受,成為智能手機的標配。

▲ 圖片來自:CNET

後來,手機廠商又開始在「雙」上作出了其他的文章,「雙攝」就是一個經典的案例。

HTC G17 和 LG Optimus 3D,便是較早搭載雙攝像頭的智能手機。「雙攝」概念興起之初,噱頭大於實用性。用手機拍攝 3D 視頻,對多數用户而言是一項雞肋的功能。

▲HTC G17(左)和 LG Optimus 3D(右)

後來,手機後置的第二顆鏡頭開始有了別的作用。比如 HTC M8 的副攝可以偵測景深,從而讓用户後期處理照片時可以改變對焦點;華為 P9 的副攝為一顆黑白鏡頭,用户提升照片質感。

蘋果在 iPhone 7 Plus 上首次採用了雙攝方案,副攝為等效 50mm 的長焦鏡頭。由此開始,多焦段後攝成為旗艦機的追求,攝像頭的數量越來越多。

▲iPhone 7 Plus 的雙攝方案

雙卡雙待、雙攝的風潮過去後,「雙揚」、「雙馬」、「雙壓」、「雙電」、「雙主攝」… 開始流行起來。尤其從去年開始,相關的概念頻繁出現,成為手機廠商宣傳的重點。

這些聽起來雲裏霧裏的功能有什麼用?概念大於實用嗎?這是一個有意思的話題。

雙揚聲器

第一部採用雙揚聲器的手機很難追溯。HTC One 算是一款較早搭載雙揚聲器的智能手機,硬件上的優勢,配合 BeatsAudio 音效,讓 HTC One 的聽感甩出了同期單揚聲器的手機相當遠。

▲HTC One(M7)

提到雙揚聲器,索尼 Xperia Z 系列也必須擁有姓名。xLoud 與 S-Force 功能的加持,讓它在同時期的智能手機中,外放音效力壓眾機。

手機搭載的雙揚聲器,可以讓用户在橫屏模式下享受到 2.0 聲道的立體音效。看影視劇、玩遊戲時的沉浸感也相對更強。

當雙揚聲器開始成為旗艦機的主流配置,其硬件參數也開始成為宣傳的對象。比如小米 10 Pro、realme X50 Pro,都宣稱搭載了「1216 線性揚聲器」,代表其尺寸為 12mm x 16mm,在手機上算是比較大的尺寸了。


實際體驗中,揚聲器數量、尺寸的確對外放音效起着決定性作用。對於喜歡拿手機外放聽歌、玩遊戲的朋友來説,雙揚聲器就是「用了便回不去」的配置。

雙馬達

2011 年發佈的諾基亞 N9,為了實現觸覺與虛擬按鍵更好地結合,超前地在主板上焊上了一顆線性馬達,但並未激起多大的水花。

▲ 設計超前的諾基亞 N9

2015 年,iPhone 6S 的 X 軸線性馬達與 3D Touch 的結合,讓消費者開始關注手機的震感體驗,也帶動了手機廠商認真調校震動馬達。


從轉子馬達,到 Z 軸線性馬達、X 軸線性馬達。手機的震動馬達體驗越來越好,震感越來越多樣、細膩。每一次輸入文字、接收信息,都變成了與手機温柔的互動。

不過,近兩年震動馬達又衍生出一個新概念:雙馬達。顧名思義,便是在手機內塞下了兩顆震動馬達。

對於手遊愛好者來説,遊戲中的震感反饋,對遊戲體驗的影響十分顯著。2020 年,聯想推出拯救者電競手機 Pro,機身上下各裝載了一顆 X 軸線性馬達。

▲《王者榮耀》的方向輪盤和技能圖標都支持震動反饋

在我們上手體驗中,這兩顆馬達可以模擬出多種遊戲中的震動反饋。搖桿也好,按鍵也罷,都有靈敏且細膩的震動反饋,有些 PlayStation 遊戲手柄的味道了。

之後,雙馬達的設計開始見諸於多款遊戲手機,比如年初發布的 iQOO 7。這類手機的用户畫像相對清晰,即性能、遊戲的優先級較高。

由於馬達體積限制,一般這類手機難言輕薄。你是否願意為了更好的遊戲體驗,而犧牲一部分輕盈與美感呢?

▲ 聯想拯救者 Pro

雙壓感屏

和雙馬達一樣,雙壓感屏也是服務於更好的遊戲體驗。

2019 年 3 月,黑鯊率先在黑鯊 2 遊戲手機上,搭載了雙區屏幕壓感。簡單來説,它的交互邏輯和蘋果的 3D Touch 有些相似,但不需要專門適配。


黑鯊的壓感採用了映射的方式,用户可以根據自己的習慣、喜好 DIY 按壓屏幕對應的操作。比如在「吃雞」遊戲中,將左側區域映射為「開火」,右側區域映射為「瞄準」,即可實現兩指移動開槍的動作。

在王者榮耀裏,可以將左側區域映射為打開/關閉揹包,右側區域映射為購買裝備,在團戰時即可通過按壓屏幕秒換裝備,簡直是官方「外掛」。

除了黑鯊,雙壓感屏也是 iQOO 7 的重磅賣點之一。操作邏輯與黑鯊類似,用户可以自行設置壓感屏映射的按鍵。

不過,雙壓感屏的遊戲屬性要比雙馬達更強,它的使用場景有限,註定它不會像雙揚聲器那樣普及開來。


雙電芯

當屏幕刷新率從 60Hz 升級至 90Hz、120Hz、144Hz,你會發現手機的電池越來越不耐用了。

好在手機的充電技術在不斷提升。55W、65W 閃充技術正在逐步下放,個別旗艦機已經支持 120W 閃充,基本上吃頓飯的功夫手機就充滿電了。

而充電功率破百的背後,離不開雙電芯的設計方案。

▲ iQOO 的雙電芯設計方案

傳統單電芯的電池,難以長時間維持峯值充電功率,充電後期需要降速以保護電池。並且電池對充電電流存在限制,目前的技術難以讓單電芯電池的充電功率過百。

一個電芯不行,那就兩個。比如 2019 年,OPPO RenoAce 首發了 65W SuperVOOC 2.0 閃充技術,它就是採用了雙電芯串聯電池,讓每個電芯都可以同時輸入 32.5W 的功率,從而提高充電效率。


雙電芯串聯的電池模組,不僅能保持較長時間的峯值充電功率,還可以降低高功率下電池充電的風險。

雖然雙電芯看起來非常優秀,但實際上它還是處於發展中的技術,目前最突出的弊端是電壓輸出過程中的能量損耗。

配備雙電芯電池的手機,需要加裝降壓電路以降低電池輸出的電壓,在這個過程中就會產生一定的能量浪費,從而對手機續航產生不利的影響。但相信隨着雙電芯技術的不斷成熟,會有更多合適的方案解決這一問題。

▲ 黑鯊手機的「串充並放」方案,可以減少電池能量浪費

雙主攝

在「雙攝像頭」成為過去式後,「雙主攝」成為手機攝像頭領域的新浪頭。

雙主攝的意思就是手機有兩個規格相近的攝像頭(一般是廣角與超廣角),在傳感器尺寸、成像素質上的差距比較小。

雙主攝的概念似乎是華為 Mate30 Pro 最先明確作為賣點的。其廣角攝像頭與超廣角攝像頭均為 4000 萬像素,前者採用了 1/1.7 英寸傳感器,後者傳感器尺寸達到了 1/1.54 英寸,在成像素質上比較接近。


如果以像素作為衡量標準,那麼 OPPO Find X2 Pro 也算是雙主攝手機。其廣角與超廣角鏡頭均為 4800 萬像素,在視頻拍攝與照片拍攝方便表現均不俗。

剛開售不久的 vivo X60 Pro+,也打了「雙主攝」的旗號。5000 萬像素超大底傳感器加 4800 萬像素超廣角微雲台,組成了雙主攝影像系統。

▲vivo X60 Pro+ 碩大的兩枚主攝鏡頭

不過,雙主攝的概念很難釐清。有人説小米 CC9 Pro、三星 S20 Ultra 等機型也是採用了雙主攝策略。儘管從參數上看,這些手機並沒有規格十分接近的兩顆攝像頭。

那麼手機滿足什麼條件,才能稱得上雙主攝呢?目前並沒有清晰的邊界。它不像雙馬達、雙壓感屏一樣容易用數量量化,兩顆鏡頭的規格參數往往存在諸多差異。

另外,即便兩顆攝像頭像素一致,但很多情況下成像質量也有不小差距。這和傳感器型號、鏡片模組、調教優化都有關係。由此來看「雙主攝」這一名號,還是存在不少主觀成分的。

▲OPPO Find X2 Pro 的超廣角與廣角鏡頭大小相似

為什麼「雙數設計」越來越多了?

雙屏、雙天線、雙 5G、雙層主板…… 關於手機「雙」的設計還有不少。實際上這些命名的背後,很大原因是為了廣告營銷的效果考慮。

雙對應着單,比如雙卡對應的就是單卡。「雙」不僅接地氣、利於記憶,還表明了「人無我有,人有我多」的特點。花同樣的錢可以得到更多,無疑對消費者有更大的吸引力。

而且,有些設計的確實打實地提升了用户體驗。雙揚聲器讓用户能夠享受到更好的外放影音體驗;雙馬達、雙壓感屏對於遊戲玩家來説就是上分利器;而雙電芯設計解決了手機閃充難題。

▲榮耀 V40

但像「雙主攝」、「雙屏」等設計,目前來看概念依舊大於實用。

比如華為 Mate30 Pro 在海報裏,在「雙主攝」之外,還有「雙 4000 萬」、「雙 OIS」、「雙超感光傳感器」等標語。目的都是便於消費者記憶,加強宣傳效果。


打出「雙瞳如小窗,佳景觀歷歷」口號的雙屏手機魅族 Pro 7,也因使用場景不夠豐富,而被市場淡忘。而最近外媒曝出的小米 11 超大杯,也疑似採用了前後雙屏的設計,但是否會重蹈魅族的覆轍,我們不得而知。

▲ 疑似小米 11 超大杯. 圖片來自:TECH BUFF

這類「雙數」設計越來越多,也側面反映出手機業製造工藝水平的提高。更薄的機身內,容下了更豐富的功能設計,手機精密化、一體化的程度不斷提高。

▲ 聯想拯救者 Pro  的「多雙佈局」

或許當手機工業水平再進一步時,我們會看到「三主攝」、「四電芯」等設計出現。小米「四曲面瀑布屏」概念機的發佈,已經證明手機正朝着這個方向發展。


資料來源:愛範兒(ifanr)
標籤: 手機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