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 Google 們一起定義開放式辦公室的那家設計公司,現在説:開放式辦公室已死

愛範兒 於 28/04/2021 發表 收藏文章

沒有圍牆、開闊、與同事或領導相鄰而坐,如果你已經工作了,相信會對這種被稱為「開放式辦公室」的環境很熟,不僅互聯網行業,全球的商業辦公領域都十分推崇它。

你可以跳槽,但可能永遠也躲不開開放式辦公室。

開放式辦公室設計起初是在科技行業生根發芽,由於 Google、微軟等科技公司的崛起,建築與設計公司根據互聯網開放與創新的特質設計了開闊、人人相鄰的開放式辦公室。


而 Google 等科技公司的成功,往往又被認為是技術和效率的領先,引得從工業時代而來的公司們紛紛效仿,但它同樣有相應的問題,噪音就是其中之一。

這不,當初推動普及開放式辦公室設計的設計公司 Clive Wilkinson 建築事務所就在最近表示:開放式辦公室已死。

開放式辦公室,從人人追捧到人人喊打

設計師 Clive Wilkinson 認為格子間是剝奪人權和孤立個人的一種室內設計,並大力推崇無阻隔、人人相鄰乃至模塊化的開放式空間,認為其能有效提高人與人之間的溝通與交流。

拆除圍欄、放棄格子間也成為了開放式辦公室的典型特徵,在此後為 Google 建造的總部 Googleplex 時,Clive Wilkinson 就勸 Google 採用開放式設計。

▲ 為了讓 Google 更容易接受開放式辦公室,Clive Wilkinson 起初把格子間的阻隔改成透明的玻璃。

在創意與合作越來越重要的互聯網時代,開放式辦公室獲得了 Google 等公司的認可。2012 年,Facebook 的創始人 Mark Zuckerberg 在提到它們位於門洛帕克的(Menlo Park)總部同樣也提到了

引用我們的想法是創造一個完美的建築空間:一個能容納數千人的大房間,所有人都離得足夠近,確保他們之間可以合作。

從工業時代到數字時代,技術成為了大部分公司尋求增長的主要方式,而站在潮頭的 Google、Facebook 等知名科技公司自然也成為中小企業們的模仿對象,開放式辦公室也就因此普及了開來。

▲ Facebook 位於門洛帕克的辦公室. 圖片來自:officesnapshots

另一個讓開放式辦公室保持主流姿態的原因是成本,相比格子間等室內設計,開放式辦公室同樣的空間內可以安排更多的辦公人員。相應的辦公設備也能為更多人員所用,採購成本進一步下降。

尤其是在商業地產不斷漲價的情況下,成本為越來越多公司所重視。

但隨着社會的發展,開放式辦公室並沒能如 Clive Wilkinson 與科技公司們的設想一樣,帶來更高的效率、更多的合作,反而更低。


哈佛商學院曾在 2018 年針對開放式辦公室做一次詳細的對比研究,結果發現開放式辦公室雖然讓人們可以面對面,但人們的交流減少了約 70%,通過電子郵件或社交通訊軟件的交流卻增加了約 50%。

開放式辦公室的另一個問題,沒有了圍牆的阻礙,噪音也不可避免,頻繁的打斷並不利於人們提升工作效率,至少它並不適合所有的工種乃至所有的公司。

甚至於它還推動了耳機在辦公室場景的應用,音樂可以隔絕部分噪音,也間接塑造了一種「十分忙碌」的姿態,而在 AirPods Pro 等無線降噪耳機普及時這一潮流也達到了巔峯。


開放式辦公室的問題為越來越多公司重視,更看重員工效率和創新而非它剩下成本的大公司們率先發起了改變,尤其是疫情的衝擊下,遠程辦公興起,辦公室的意義被弱化了。

未來辦公室將走向何方?

反正不是開放式辦公室了,當初推動開放式辦公室設計普及的 Clive Wilkinson 設計事務所的高級室內設計師 Amber Wernick 甚至都説出了「開放式辦公室已死」。

那家普及開放式辦公室設計的公司,現在要革新它

當開放式辦公室為越來越多職員牴觸時,也有不少公司在尋求改變,Clive Wilkinson 建築事務所也是其中之一。

它最近便向 TBWA\Chiat\Day、Google 等多個行業的企業調研,並根據相關反饋提出了一個 3 類型 12 種樣式的辦公室設計草案。

第一類是「圖書館」,採用了開放和私密混合的形式,既有未分配的協作台,也有獨立安靜的隔間,讓人專注解決工作,適合存在多種工種類型的企業,密切的協作和不被打擾的專注可以同時存在。


第二類是「廣場」,它更像是一個社區,咖啡店、餐廳、工作區都存在,人們就像是城市中一樣,社交和工作可以同時發生,讓團隊更快的熟悉、更好的配合,尤其是那些剛剛結束遠程辦公回到辦公室的員工。


第三類則是「過渡空間」,它更像是辦公空間的支持部分,由健康檢查、包含大量植物的休息空間、社交空間等組成,保證員工健康的同時,也通過社交加強員工對於公司的認知。


Clive Wilkinson 認為當今已經不存在一勞永逸式的辦公室了,員工工種複雜、疫情推動了遠程辦公的流行,它與辦公室現場辦公融合會是未來的趨勢,這就不可避免地要求辦公場地更多樣化、靈活化,以滿足辦公需求。

一家公司可能不會採用 Clive Wilkinson 所設計的全部草案,但對辦公室設計的革新已經開始了,LinkedIn 在疫情之後就對芝加哥的辦公室就進行了全面改造,展現了一種截然不同的風格。


走進辦公區,恍惚間似乎就像是走進了一家咖啡店,其外觀乃至辦公室設施、凳椅的排放和陳列都和咖啡店相似,同時還擁有餐廳、健身房、休息室等設施。

常規的格子間或是工位在辦公室很少見,更像是一個供放鬆休息的場地,據介紹由於 LinkedIn 位於芝加哥的員工大多是銷售,負責設計的公司 GENSLER 才會採用這樣極度模塊化和靈活的設計。

GENSLER 希望通過這些設計讓員工獲得對工作環境的控制感,給他們更多的自主權來選擇更舒適的工作環境,就像是在家辦公一樣,這也符合遠程辦公興起對人們潛移默化的影響。


為此 GENSLER 還曾針對不同年齡段、職業共 2300 多名職工進行進行調研,發現員工在擁有對工作環境更高的控制能力時,其創造力、工作質量都獲得了提升。

從開放式辦公室到逐漸被接受的靈活型辦公室,其中一條清晰的明線是對效率、隱私、舒適工作環境的關注,而暗線則是新的企業文化出現。

設計環境、設計體驗,也傳遞文化

數字化時代,技術的發展讓工作可以隨時隨地開展,WordPress 母公司在 2017 年就關閉了他們位於舊金山的最後一間辦公室,這間 1394 平方米的辦公室在 6 年多的租期內的使用次數極低,員工大多在家或遠程辦公。


但這並非意味着辦公室就沒有存在的必要性了,除了辦公它另外一個極大的意義是企業文化最直觀的體現。

這仍然是企業管理的主要方式之一,尤其是在大型企業當中。

位於芬蘭的知名遊戲廠商 Supercell 僅有 200 多名正式員工,但卻有 1000 多名屬於不同供應商的外包員工,即便如此 Supercell 仍然會花錢裝修外包員工所在的辦公室,使它們看起來像是 Supercell 自己的辦公室。

從這個角度看開放式辦公室在互聯網企業的興起,何嘗又不是企業文化的一種直觀展現呢。

就和惠普等科技公司出身於車庫一般,互聯網企業前期大多因為條件限制,對於運營成本更友好、方便人員直接溝通的開放式辦公室成為了它們最好的選擇之一。

而互聯網企業希望將團隊精誠合作的文化傳統延續下去,繼續構建開放式辦公室就是一個好的選擇,這也是它現在仍然存在於不少互聯網企業當中的原因之一。


同樣的,這是靈活化、模塊化的辦公室設計風格崛起的原因之一,高靈活性的辦公空間適應人們在疫情後的工作習慣,同時也展現了一家公司的企業文化——以更靈活的方式高效完成工作。

以往對辦公室的改革大多都是以設計或建築公司開始,而隨着大企業們對於企業文化乃至價值觀的重視,主動權已經逐漸移到了大企業手中。

曾為蘋果設計 Apple Park 園區的知名建築師 Norman Foster 在接受 The Spaces 採訪時就表示總體趨勢是由企業家推動新的設計想法。


Apple Park 由喬布斯發起,然後由首席設計官喬尼・伊夫(Jony Ive)及其團隊在首席執行官蒂姆・庫克的支持下進行。

其本身就符合蘋果一直以來宣揚的節能環保,園區建築物頂部鋪設了大量太陽能電池板,作為可持續能源為園區供電,前段時間蘋果還在加利福尼亞州的太陽能發電廠採購特斯拉的超級儲能電池,加強對可持續能源的投入,這也是全球最節能的建築之一。


而在園區也能看到和技術乃至蘋果硬件相結合的案例,例如遊客可以通過安裝了特定 AR 應用的 iPad,拿着 iPad 掃描 Apple Park 模型,即可藉助 AR 技術瞭解園區的各個方面。

設計辦公室也是設計體驗,更是傳遞企業文化。

不同的辦公環境給了人們不同的使用體驗,而在不同的體驗中也帶來人們對於企業的不同認知,企業文化就此隨着辦公室流轉,吸引具有相同意向的人進入。

題圖來自:unsplash


資料來源:愛範兒(ifanr)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