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發佈 AirTag,有人歡喜有人愁

愛範兒 於 12/05/2021 發表 收藏文章

恍惚間,曾網傳多時的 AirTag,最終從設想照進了現實。


有種多年來一直追更的美劇,如今已完結的感覺,有開心也有落寞。不過在這次 AirTag 的發佈會上,開心的蘋果用户,落寞的是第三方硬件廠商。
Tile,又一個被蘋果刺痛的小公司

蘋果在美國時間週二舉行了 2021 春季發佈會,會上推出新品,一款硬幣大小的防丟器 AirTag。

次日,一個在藍牙追蹤器領域深耕多年的牌子 Tile,出席了一場聽證會,對面坐着的就是蘋果代表,前者在會上表示了其對蘋果推出 AirTag 的不滿,同時對蘋果提起不正當競爭的控訴。

Tile 進入藍牙追蹤器領域最早可追溯到 2012 年,當時 Tile 只是一個眾籌品牌,通過用户支持,Tile 的一代產品得以量產。

起初每一個 Tile 追蹤器都是獨立的個體,只有主人才能得知它的,在官方 App 中可以查看追蹤器的定位,利用藍牙的特性喚醒它,讓它發出聲響提示人們它的位置。


後來,Tile 加入了 Tile Network 功能,其中引入了「共尋社區」的概念 (Community Find),前面提到的喚醒功能只適用於追蹤器在你附近卻不在你目光所及之時,而當 Tile 遺失到超出手機藍牙範圍,該怎麼辦?

Tile Network 便能派上用場,成千上萬的 Tile 用户可以幫你一起尋找,只要有用户經過你的追蹤器時,Tile 便會接收到這個信息並把它的定位傳送到主人的 App 中,全程匿名。


聽起來是不是很耳熟,蘋果 AirTag「丟失模式」的工作原理亦是如此,通過其他設備偵測到追蹤器,然後提醒用户它的定位。


在 Tile 的官網上,關於 Tile Network 的介紹最早發表於 2020 年 9 月 4 日,早於 AirTag 的發佈時間。所以在「誰先推出這項功能」這個問題上,毫無爭議。

Tile CEO 的 CJ Prober 在與彭博社的採訪中提到,蘋果在 2019 年推出了「Find My」app,之後便有 Tile 用户反饋在 iOS 平台上用起來變得困難了。


這暗示蘋果通過不正當手段參與競爭。

他還提到:

引用蘋果公司不需要利用其壟斷地位(例如 App Store 和 iPhone)來獲得只有他們獨有的優勢。相反的,他們可以將這些優勢提供給所有公司,這樣我們就可以在一個公平的環境中競爭。

這裏説的顯然是蘋果正在大力推廣的 U1 UWB 定位芯片,此前 Tile 有就這項技術與蘋果接觸過,但後者未被其説服。

而在蘋果 AirTag 發佈之時,蘋果將 U1 芯片授權給了 Tile 的競爭對手 Chipolo 使用。

這項技術被用在了形態與 AirTag 極其相似的 Chipolo ONE Spot 物品防丟器上面,由此 Chipolo 用户也可以直接通過 Find My app 去追蹤物品,功能上與 AirTag 無異。

這也是 Prober 耿耿於懷的地方。

那麼,面對 AirTag 強勢來襲,Tile 有哪些應對舉措呢?

Tile 扭頭便加入了亞馬遜陣營,將在 6 月 14 日正式加入「Amazon Sidewalk」服務。

這是亞馬遜在去年 9 月上線的一項共享網絡服務,原理與 Tile Network 和 Find My 相近,利用在美普及率其高的 Amazon Echo 產品和 Alexa 生態,可用來協助尋找 Tile 追蹤器。


好奇心驅使我翻了翻 Tile 和 Sidewalk 的相關新聞,發現其實早在 Sidewalk 服務發佈之時,Tile 就已經宣佈加入,當時表示會在 2020 年底正式併入網絡。

結果到了 2021 年 4 月,AirTag 殺到跟前時,Tile 加入 Sidewalk 網絡的新聞再次上線,而且這次才是動真格。

Tile 在我眼裏的形象,從一個勇於對抗巨人的小英雄,變得不那麼偉岸了。但我同時看到了小公司面對巨人企業時的無奈。

當大企業利用自己的壁壘建立起的優勢打擊競品時,競品該如何應對。

Tile 選擇加入「敵人的敵人」,借力打力,在大公司的庇護下求得一線生機;更多企業或許只能轉型,甚至關停。

反壟斷,是自由市場中永遠存在的話題

去年,Epic 發佈了 「Nineteen Eighty-Fortnite」這支廣告,片中堡壘之夜的遊戲角色掄起大斧頭,砸向了人羣目視的屏幕,屏幕上是一個「長蛆的蘋果」在講話。

這條片子的靈感,來源於蘋果當年的那部「1984」,原版故事中的屠龍者蘋果,如今成了 Epic 眼中的龍。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如今角色對調,我們佩服蘋果的能力,同時不禁要問:蘋果是不是真的成了惡龍。

在 Epic 與蘋果針鋒相對的這段時間裏,雙方都給出了自己的説辭和證據。

Epic 認為堡壘之夜玩家在蘋果 App Store 充值時,蘋果要抽走 30% 的金額,比例過高,自己代表廣大受壓迫的開發者發聲,繞過 App Store 的內購機制屬無奈之舉,卻因此被蘋果「封殺」,極不合理。

蘋果則表示自己只是照章辦事,根據 App Store 的規則執行而已,如果你們想要特事特辦,這對其他開發者而言是不公平的。

就 Epic 與蘋果的反壟斷訴訟,目前尚未有定論。美國時間 5 月 4 號舉行的庭審會上,Christine Varney 帶領的 Epic 律師團隊呈上了長達 65 頁的訴訟書,控訴被告對應用程序分銷施加的不合理限制,且非法保持完全壟斷。

雙方坐上法庭席後,結果終將如何,我們會作跟蹤報道。但就目前 Epic 提供的證據鏈條看來,蘋果處於劣勢,所以這次反壟斷訴訟,或將成為 App Store 日後發展的分水嶺。

今年蘋果第二季度的服務 (Services) 收入達 169.01 億美元,雖然蘋果沒有把 App Store 的收入單獨展示出來,具體數字我們不得而知,然而預計這部分收入單拎出來,已經是許多小公司遙不可及的目標了。

若蘋果在這部分業務遇到滑鐵盧,勢必會對整個軟硬件生態造成巨大影響。

回到 Tile 的案例上,蘋果壟斷了嗎?

AirTag 與 Tile 的追蹤器從形態和工作原理上,確實有許多相似之處,AirTag 一經推出,勢必會擠壓 Tile 的生存空間,但這是自由市場,存在競爭是必然的。

蘋果利用 iPhone 的市場存量這一優勢,讓消費者偏向選擇能與 iPhone 配合更佳的 AirTag,也無可厚非,蘋果只是利用自己的生態為用户提供更好的使用體驗罷了。

縱觀蘋果發展史,這樣的案例比比皆是。

向左走向右走?危難與機遇並存

如果你既有 MacBook,又有 iPad,那你大概率用過 macOS 上的「隨航」(Sidecar) 功能,在設置中開啓它,就能把你的 iPad 變成副屏,設置簡單且響應迅速。


但在 Catalina 系統之前,想要在 macOS 上實現類似的功能,你需要下載一個名叫 Luna Display 的軟件,有了它,你可以實現同樣的功能。

隨航功能推出之後,用户發現以前需要花錢下載的功能,如今變成了系統自帶,對消費者而言,如同免費的餡餅,但對於 Luna Display 這家公司,算得上是滅頂之災。

不過還好,這家公司依舊活着。

為應對競爭,Luna Display 推出了一個長得像是無線鼠標接收器一樣的小東西,你把它接上電腦,就能把閒置的 iPad 變成第二塊顯示器。

▲甚至成為主屏
另外還有一些被蘋果看上的技術或企業,會被直接收購。譬如 Workflow 和 Lighthouse,前者變成了 iPhone 中的「快捷指令」,後者的專利則成為實現 Face ID 的基石。


那麼在 AirTag 推出之後,Tile 及其他類似產品該何去何從呢?
上面已經提供了參考答案了,或轉型或尋求併購,何況這類產品與 iOS 的依存關係尚未到「唇寒齒亡」的地步,大可在 Android 陣營找尋出路。


資料來源:愛範兒(ifanr)
標籤: AirTag  iPhone  Apple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