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 FreeBuds 4 無線耳機體驗:「空氣感」的舒適體驗,還帶降噪?

愛範兒 於 20/05/2021 發表 收藏文章
最近耳機市場迎來了一次新品爆發潮,華為、小米、vivo、OPPO 等廠商都集中在這個月更新了自家的真無線耳機產品線。

而在熱鬧的真無線耳機新品浪潮下,有一條「不起眼」的新聞幾乎被淹沒:傳統耳機大廠森海塞爾宣佈,其消費者業務部門被瑞士助聽器廠商索諾瓦完全收購,最終達成價格約為 2 億歐元,並計劃於 2021 年底完成業務轉移。

如果把時間往回撥幾年,應該沒有人相信頂級聲學大廠之一的森海塞爾會被不起眼的藍牙耳機擊倒。

當人們還在爭論着火電與水電孰優孰劣時,一場無關乎音質的耳朵革命正在悄然進行,出乎大家意料的是,真無線耳機從誕生成長到足以挑戰耳機霸主的地位,竟然只花了五年時間。


消費者們從傳統耳機轉向真無線耳機,説明消費者普遍對於聽歌有了音質以外的更多需求,更舒適、便捷的聽歌體驗成了更多人的訴求,而以森海塞爾為代表的傳統耳機廠商卻沒跟上消費者口味的變化。

在真無線時代,消費者的耳朵到底想要聽什麼,也許我們可以從華為新推出的 FreeBuds 4 上,找到耳機「新玩家」對於音樂的一些新理解。

輕便、舒適,FreeBuds 4 全都有

相信也有很多朋友和我一樣有着相似的習慣,每一次出門之前,總會再摸一摸自己的口袋,再仔細確認一次有沒有帶上耳機。

耳機對我而言,有超越普通電子產品的意義——它可以從聲音的維度開闢一個無形的、專屬於我的私人空間,這讓我感到安全,即使不聽歌我也喜歡戴着耳機,享受這種「獨處」的感覺,耳機成為了我耳朵上不會輕易摘下的一個掛飾。


因此,在我看來耳機設計的獨特性和舒適性很重要,這也是我在體驗華為 FreeBuds 4 前最關注的部分。

從外形的設計上看,FreeBuds 4 延續了 FreeBuds 3 上自然圓潤的設計語言,同樣圓形的機身讓第一眼看上去似乎與上一代的差別並不大。

但經過仔細對比會發現,FreeBuds 4 的體積和重量相比上一代都做出了改進,握在手上可以感覺到 FreeBuds 4 變得更加的輕薄,將它放進牛仔褲的口袋,不會有難看的隆起或者難受的擠壓感。

FreeBuds 4 在配色上的變化要更加明顯,華為為其一共推出了陶瓷白、冰霜銀和密語紅三種配色,而此次上手的新配色冰霜銀可以説是在外觀上給我的最大驚喜。


與上一代亮面材質的碳晶黑配色相比,FreeBuds 4 冰霜銀的耳機盒採用的是磨砂材質處理,這樣即便頻繁地從口袋中掏出塞回,也不會輕易地留下難看的劃痕和使用痕跡,本強迫症患者要給磨砂外殼一個好評。

用手指輕推磁吸頂蓋便可打開盒子,轉軸的阻尼力度十足,不會出現「掉價」的晃動,開合之間都十分乾脆。


隨着被移到機身正面的充電指示燈亮起,冰霜銀配色的耳機本體露出真面目,耳機通體被金屬般反光的亮面銀色所包裹,給人很強的視覺衝擊力。

冰霜銀的配色毫無疑問是激進和大膽的,如果你看膩了白色或黑色的單調設計,充滿流動感的亮面銀色確實會打破耳朵上的沉悶,而如果你更迷戀純淨的外殼質感,那麼陶瓷白也許會更適合你。


這是因為,光滑的亮面也意味着很容易沾上指紋、油脂,為了維持乾淨的外觀,在佩戴之後我都會習慣性地擦拭一下。

將耳機從盒子掏出,第一感覺就是耳機的重量與其體積「不相符」——拿在手上比看上去要輕得多。

FreeBuds 4 單耳僅重 4.1g,幾乎與不帶降噪的 AirPods(4g)相當,戴上耳朵輕盈舒適,長時間佩戴也不給耳朵很大的負擔,也就是題目所説的「空氣感」,非常適合我這種一天到晚掛着耳機星人。


為了驗證 FreeBuds 4 在運動時佩戴的舒適性和穩固性,我帶上它出門進行了跑步、立定跳等運動,一輪下來我已經大汗淋漓,而它依然能穩穩的貼合我的耳道,並且半入耳式的結構不會像入耳式那樣悶出一耳朵汗,在運動時也能有舒適的聽歌體驗。

不過美中不足的是,FreeBuds 4 不支持防水功能,因此在這個揮汗如雨的季節,為了避免被汗水沾濕,在這裏還是不建議將 FreeBuds 4 作為一副運動耳機使用。

半入耳式降噪,體驗如何?

真無線耳機在絕大多數情況下都要比有線耳機更加方便,除了在切換連接設備的時候。

與有線耳機拔下再插上不同,無線耳機需要在另一台設備上打開藍牙,選中耳機重新連接,有時候連接出現錯誤,還需要將耳機放回盒子內,長按按鈕重新配對,等配對上了,聽歌的熱情已經涼了一半。

不過現在,廠商們正在着力解決多設備連接管理問題。華為在 FreeBuds 4 上加入了多設備連接支持,能夠同時連接兩個播放設備,支持 Windows、Android 以及 iOS、Mac 等設備之間切換。


靈活切換帶來的體驗提升是顯著的,我常常在辦公時遇到用手機聽歌時突然要用電腦看視頻的情況,每次看完視頻後又要重新連接手機,非常麻煩。

同時連接兩個設備的解決方案,可以抹去兩個設備來回切換的步驟:在電腦看完視頻,再用手機點擊播放即可聽歌,整個切換過程是無縫的,體驗下來比有線耳機還要方便——甚至不需要動手。


用華為智慧生活 app 連接華為 FreeBuds 4 無線耳機時,可以對多設備做更好的管理,app 會顯示你最近曾連接過的 10 台設備,只需要點擊相應的設備便可迅速切換。期待華為 FreeBuds 4 無線耳機以後能支持同時連接 3 台甚至更多的設備,為多機黨帶來更多便利。

除此之外,華為智慧生活 app 還可以管理耳機的降噪力度、錄音音質以及手勢控制,在華為 FreeBuds 4 無線耳機的耳機柄上滑動調節音量、雙擊控制暫停播放等手勢控制功能已經並不稀奇,這裏想要更着重討論的是華為 FreeBuds 4 無線耳機的降噪能力。

我身邊很多朋友在挑選耳機前都會經歷一次艱難的抉擇:到底是買入耳式還是半入耳式耳機(半開放式耳機),這其中降噪功能是影響天平傾向的一個重要因素。

選擇半入耳式耳機,意味着需要放棄入耳式降噪帶來的「耳根清淨」,而選擇入耳式耳機,則要面對入耳耳塞帶來的異物感,對於一些耳道比較小的朋友而言,半入耳式耳機幾乎是唯一的選擇。


華為 FreeBuds 系列是為數不多關注半入耳式降噪技術的耳機,因為想要有好的降噪效果,被動降噪(塞住耳朵)與主動降噪(反向聲波抵消噪音)缺一不可,半入耳式耳機在結構上註定了它無法很好地抵禦噪聲入耳,因此為之研究降噪不僅難度大,且收益甚微。

這也讓習慣入耳式降噪的我在試聽之前對之並不抱太大的期待,不過在上耳後,我發現華為在降噪上做得功夫其實要比預想中更多。

首先,無論是在喧囂的通勤路上,還是在熱鬧的街道,FreeBuds 4 都不能很好地將噪音拒之耳外了,開啓降噪後它主要是將空調外機、鼓風機等的低頻噪音給過濾掉,而對於中高頻噪音只能稍稍削弱,路人的交談、商家的叫賣、汽車呼嘯而過的路噪依然聲聲入耳。

而當我進入了辦公室,FreeBuds 4 的降噪能力有了更大的發揮。夏天開啓空調後,一直嗡嗡不停空調聲成了日常工作中揮之不去的背景音,開啓 FreeBuds 4 的降噪後可以很有效地抑制這種中低頻噪音,得以讓人專心工作。

並且得益於半入耳式結構,我也不會因為耳朵被堵住而沒禮貌地錯過同事的搭話,這讓它成為了我工作時最願意帶的耳機。


那麼,FreeBuds 4 的「輕」降噪是雞肋嗎?

在我看來這個答案並不一定,正如前文所言,對於很多耳道很窄只能接受半入耳式耳機的朋友而言,FreeBuds 4 可以提供不錯的低頻降噪,在無異物負擔下能有更清晰的音樂體驗。

而對於能接受入耳式耳機且很看重降噪功能的朋友而言,FreeBuds Pro 等入耳式降噪耳機則會是更好的選擇。

FreeBuds 4 是一個少見的折中方案,它提供了一種更友好的降噪耳機佩戴體驗,而這對於部分用户羣體來説卻是不可多得的選擇。

消費者需要音質以外的「故事」

音質是挑選耳機前繞不開的話題,FreeBuds 4 採用的是 LCP 液晶複合振膜,振膜直徑達到了 14.3mm,直觀體現在其低頻表現要更加強勁。


我平時聽的曲風以搖滾為主,以 Queen 的《Another One Bite the Dust》為例,歌曲前奏的低頻飽滿,推向高潮時人聲與器樂的也能有清晰的分離感,比較適合聽一些節奏感較強的歌曲。

這不意味着 FreeBuds 4 是個低頻轟頭的偏科生,根據華為介紹它的頻響範圍可以達到 40kHz,在聽 AC/DC 的《Dirty Deeds Done Dirt Cheap》時,電吉他切入的高頻細節也能得到很好的保留,不會有難受的毛刺感。

在聲音的空間感和解析度方面,FreeBuds 4 表現得中規中矩,相信這與其採用的 AAC 傳輸標準也有一定關係,隨着越來越多對手搭上了 LHDC 等高音質編碼的快班車,不知道華為未來會不會 OTA 更新跟上這個趨勢。

總體而言,FreeBuds 4 是一副低頻表現比較出色的入門級耳機,有點像是「低頻加強版」的 AirPods。


值得一提的是,FreeBuds 4 搭載了高靈敏度麥克風,可以錄製 48kHz 採樣率的聲音,配合「清晰人聲」的降噪拾音算法,在户外吵鬧的環境下也能進行清晰的通話、錄製 Vlog,拾音能還原更多的細節。

最後再來聊聊耳機的續航,我在使用時一直開着降噪、同時連接兩個設備,採用 AAC 標準連接,音量為 40%,功耗基本上已經拉滿了,在這種情況下 FreeBuds 4 單次使用能堅持 3.5 小時,配合耳機盒可以續航約 15 個小時,耳機盒從 0% 充到 100% 需要約 40 分鐘。


FreeBuds 4 這次在充電上沒有了有線和無線的區別,同時支持 USB-C 接口的有線充電和無線充電,如果你的手機支持無線反充,可以為 FreeBuds 4 應急充電,為音樂爭取點時間。

體驗過後,也許我們就可以回答文章開頭的問題:真無線耳機為什麼能夠擊敗傳統有線耳機?

音質是有線耳機的強項,用「一分錢一分音質」來形容也不為過,一副售價為 999 元的有線耳機就理所應當地需要提供千元級的音質表現,不過除了需要細心感知的「更好聽」,有線耳機還能用什麼打動人呢?


將目光放到真無線耳機上,你會發現它能提供更多:一副時尚好看的「掛飾」、一座連接電腦與手機的「橋樑」、一個高品質的隨身「錄音室」。

真無線耳機戰勝有線耳機,靠的從來不是音質,而是音質以外更多智能化、場景化的體驗,在這種新訴求下,如果耳機仍單純地作為音律的載體,實在很難再激起消費者的購買慾望。


事實上,比起音質,大眾消費者更需要愈加無感的聽歌體驗,這也是推動 Walkman 取代錄音機、流媒體音樂擊敗 CD 的主要驅動力,而真無線耳機取代有線耳機,則是「音樂無感化」革命的又一新篇章。

FreeBuds 4 等耳機不斷地進化體驗,正是為了讓音樂能有一天像流水一樣貫穿我們的生活,拈手即得,每次我推開它的蓋子時,我都更加期待這一天的到來。


資料來源:愛範兒(ifanr)
標籤: 華為  FreeBuds 4  無線耳機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