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説到安徒生,很多大人就變成了小孩。
他們會熱烈談起變身白天鵝的醜小鴨;談起在聖誕夜賣火柴的小女孩;談起在海面變成泡沫的美人魚;談起被豆子硌得一夜無眠的豌豆公主;談起被騙子愚弄穿新裝的皇帝……
這些數不盡的童話故事,很多由安徒生創作自他的故居:丹麥-歐登塞。
安徒生去世後,這裏也造了一座安徒生博物館來紀念他。
116 年過去後,丹麥計劃全新改造安徒生博物館,在多所國際知名設計事務所的激烈競爭下,日本建築大師隈研吾最終勝出,開始執掌博物館的改造之路。
就在近日,全新的安徒生博物館面世了。
它完全顛覆了傳統的博物館,變成了一個現實中的童話王國。
▲圖片來自:安徒生博物館 Hcandersenshus.dk
一個現實版的安徒生童話王國
這是丹麥近年來最宏大的博物館項目之一。
這座博物館耗時 3 年,耗資 6200 萬美元,開業當天,丹麥女王瑪格麗特二世陛下還特地來到現場為此揭幕。
它佔地 5600 平方米,整體設計靈感來自安徒生童話的《打火匣》。
▲《打火匣》漫畫
因此,整個博物館被分為了地上和地下兩個「童話世界」,融合了古典與現代、自然與藝術、童話與現實。
直到你走進去,再也分不清真實與虛幻。
博物館地上,是一個魔法花園,也是一個森林迷宮。
▲圖片來自:安徒生博物館 Hcandersenshus.dk
歐登塞小城已經有 1000 多年曆史,遍地都是古老的童話色彩,而在那些遍佈紅色瓦片和白色牆面的尖頂小屋之中,就矗立着新的安徒生博物館。
它和這座中世紀小鎮的街道融為一體,彷彿天然在這片土地上生長。
在這座大自然迷宮裏,茂密的樹木和藤蔓纏繞,植物搭建的高牆蜿蜒高聳,人們一踏進去,就像進入了神秘的城堡花園。
▲圖片來自:安徒生博物館 Hcandersenshus.dk
這裏的植物多達 1222 種,有着針葉樹、山毛櫸、紅豆杉等等,植物高牆最高達到了 7 米。
你可以在破碎的樹影下散步,也可以坐在草叢中,走在石板路上,任手指間蔓生着草叢,耳邊綻放着五顏六色的不知名小花。
▲圖片來自:安徒生博物館 Hcandersenshus.dk
在樹籬之間經過之時,不同植物的氣味、顏色、質地也會帶給你聲色各異的奇妙感受。
曲徑通幽之處,你不時就會撞見滿樹盛開的紫藤,一小片藍色的湖泊,那裏就像預言着童話故事的開始。
你也可以帶着孩子們在闊葉植物下玩遊戲,和他們悄悄觀察雨後的蘑菇、潮濕的青苔、活蹦亂跳的小動物。
▲圖片來自:安徒生博物館 Hcandersenshus.dk
這裏的風景變幻莫測,既有夢境一般的瑰麗想象,也有着不經雕琢的樸拙童稚。
▲圖片來自:安徒生博物館 Hcandersenshus.dk
坐落在花園中的木質建築,則簡潔而利落。
玻璃倒映着森林,木質材料也和自然環境融為一體,周圍的樹籬也十分隨性,如同樹枝一樣交錯往上,彷彿剛被獵人從斧頭下劈開。
▲圖片來自:安徒生博物館 Hcandersenshus.dk
建築和自然的界限,在這裏已然模糊。
大大小小的圓形建築錯落其中,沒有路線,沒有規則,沒有中心,每個參觀者都不會知道自己下一秒的際遇和驚喜。
你可能還會遇到一個兒童之家,這是一個由無數木柱搭建起來的屋子,光影斑駁交錯,書籍整齊擺放,充滿了設計天然之美,又像來到一個森林隱居人士的家中。
▲圖片來自:安徒生博物館 Hcandersenshus.dk
該博物館的創意總監 Henrik Lübker 説道,童話世界不是線性的,而是一條曲線。
當然,地面只是安徒生童話王國的 1/3。
還有更多奇幻的場景和故事,都在地面之下。
當你在森林中游覽,突然看到一個下沉花園,如同進入《打火匣》的情節一般,你可以從樹幹走進一條 110 米長的通道,就到達了一個地下的新世界。
▲圖片來自:安徒生博物館 Hcandersenshus.dk
在那裏,隈研吾用新的現代方式,講述了過去的童話故事。
不講安徒生,像安徒生那樣講故事
安徒生的童話故事,從來不只有美好。
這個世界上最受歡迎的作家之一,從小就生活貧苦,一生未婚,他寫下的 168 篇童話故事裏,有着美好、温暖、善良的情調幻想,也有着對社會黑暗和人間不平的隱喻、不忿、控訴。
▲ 圖片來自:《醜小鴨》
所以,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安徒生童話中的「悲劇美」。
它是兩面的,也不會提供標準答案,如同地下的博物館一般。
▲ 安徒生
這裏同樣沒有傳統的展品陳列,如隈研吾所説:
這裏只有一個又一個童話故事,讓人們自己用身體和心來聽這些故事。
隈研吾將自然、建築、童話三者合一,通過先進的技術和場景設計,讓文學形式變成了空間形式,活了起來。
▲圖片來自:安徒生博物館 Hcandersenshus.dk
12 個藝術家在這裏講述着不同安徒生童話故事。
作曲家 Louise Alenius 創作了《夜鶯》《白雪公主》《醜小鴨》《小美人魚》四個故事的音樂,只要你在裏面停留得夠久,就可以在不同音樂中回想起故事中的經典情節。
▲圖片來自:安徒生博物館 Hcandersenshus.dk
剪紙藝術家 Veronica Hodges 則以《拇指姑娘》為原型,製造了一羣羣飛往空中的燕子裝置,它們象徵着拇指姑娘永遠嚮往着陽光的心,以及對自由的渴望、對黑暗的不屈服。
▲圖片來自:安徒生博物館 Hcandersenshus.dk
插畫家 Sandra Rilova 用不同照片和插畫,通過光影負空間的視覺呈現故事情節,她希望為人們能透過這些畫面,打開一扇多面思考的窗户。
▲圖片來自:安徒生博物館 Hcandersenshus.dk
事實上,安徒生本來也不止是個文學家,還寫過詩歌、戲劇、遊記,同時是一位剪影藝術家。
你還可以看到藝術家 Henrique Oliveira 打造的雲杉樹、雪人裝置,她們不時就會在安徒生的童話故事中出現。
▲圖片來自:安徒生博物館 Hcandersenshus.dk
玩具製造商人 Andy Gent 還造出了小美人魚、冰雪女王、堅定的錫兵、賣火柴的小女孩各個童話場景。
當你在小美人魚的空間中抬頭,就像在波光粼粼的海洋中瞥見天空。
▲圖片來自:安徒生博物館 Hcandersenshus.dk
這些故事在聲、光、空間、佈景和多項新技術的結合下,讓人們真正進入了一個夢幻而多元的童話世界。
從地面到地下,景觀、建築、展覽、設計、藝術融合在一起,形成一次連貫的新體驗。
Henrik Lübker 也希望人們可以用更多形式重温更多層次的故事,並思考故事背後更深刻、更豐富的東西。
▲圖片來自:安徒生博物館 Hcandersenshus.dk
儘管博物館空間比起安徒生廣闊的童話世界微不足道,但一次遊覽足以讓人們想起童話中的夢幻想象,同時新形式的觀感體驗,也能激發出更多的好奇心和創造力。
隈研吾表示,安徒生傳達給我們的是:哪怕在平庸的日常生活裏,我們也能尋夢並實現夢想。
他希望博物館能延續安徒生所説的夢想——
▲圖片來自:安徒生博物館 Hcandersenshus.dk
從過去到現在,更開放多元的博物館
回想起博物館,其實它從過去到現在,在人們印象中改變並不大,比如——
一個保存歷史珍貴文物的地方。
一個傳遞歷史知識和交流的場所。
一個展現歷史文化源遠流長的機構。
公元前三世紀埃及亞歷山大城就成立了一所龐大的博物院,收藏了很多珍貴文物,以研究學術學識為中心,中國最早的孔廟也是早期博物館之一。
▲曲阜孔廟. 圖片來自:維基百科
那時候博物館無疑以收藏文物珍品為核心,1753 年的大英博物館建成之後,大型博物館才真正對公眾開放。
之後,博物館逐漸成為教育、研究、保藏等多職能的文化複合體。
不過到現在,其實博物館已經悄悄在發生變化,隨着科技技術發展,人們生活方式演變,博物館也從「靜態」變成「動態」,試聽的各種體驗都被用到產品陳列和介紹上。
▲ 圖片來自:Los Angeles Times
拿歷史人物博物館來説,雖然形式已經有了很多樣,但幾乎都是放置人物作品,展示人物故事,播放人物紀錄片。
安徒生博物館歷史上也進行過兩次擴建。
一次在 1930 年,為紀念安徒生誕辰 125 週年,還有一次是 1975 年,為了紀念安徒生逝世 100 週年。
但差不多都是通過不同的陳列室,按時間順序來介紹安徒生生平及各個時期的作品,還有安徒生的手稿、信件、畫稿等系列作品。
但新的安徒生博物館,展現出現代博物館的一種新形式。
它打破了直線遊覽模式,將文學作品空間化,通過引人入勝的環境、豐富多樣的內容,讓人們深入其中探索和冒險,彷彿置身真的童話世界。
這是為了對應安徒生作品的開放性和多元化的意義。
▲新安徒生博物館設計團隊. 圖片來自:Photo- cphpost.dk
同時,也是多個領域在博物館中達到融合和共進的體現。
它在博物館核心的展示內容之外,又延伸出更多值得思考的空間,比如,逛館的自由性、藝術的沉浸性,建築背後的環保與可持續性。
▲圖片來自:安徒生博物館 Hcandersenshus.dk
這些讓我們得以用獨特又多樣的視角來感受博物館,同時也反思自我、自然和社會。
還有更多新的形式,開始出現在現代博物館中,比如 VR 和 AR 的沉浸式觀展,比如 AI 帶來的新的交互性體驗,比如定製化、個性化的流程,都加強了現代人和博物館的聯繫。
▲圖片來自:安徒生博物館 Hcandersenshus.dk
每個人童年可能都有過一個安徒生童話,但很多人慢慢記不清那些故事。
正如城市博物館呈現一個城市的歷史記憶一般,新的安徒生博物館將吸引全世界更多人聞名前往。
▲圖片來自:安徒生博物館 Hcandersenshus.dk
它讓我們感受到的不止是新技術和新體驗,更重要的是提醒人們,永不丟失過去的夢想與心中的童話。
資料來源:愛範兒(ifanr)
他們會熱烈談起變身白天鵝的醜小鴨;談起在聖誕夜賣火柴的小女孩;談起在海面變成泡沫的美人魚;談起被豆子硌得一夜無眠的豌豆公主;談起被騙子愚弄穿新裝的皇帝……
這些數不盡的童話故事,很多由安徒生創作自他的故居:丹麥-歐登塞。
安徒生去世後,這裏也造了一座安徒生博物館來紀念他。
116 年過去後,丹麥計劃全新改造安徒生博物館,在多所國際知名設計事務所的激烈競爭下,日本建築大師隈研吾最終勝出,開始執掌博物館的改造之路。
就在近日,全新的安徒生博物館面世了。
它完全顛覆了傳統的博物館,變成了一個現實中的童話王國。
▲圖片來自:安徒生博物館 Hcandersenshus.dk
一個現實版的安徒生童話王國
這是丹麥近年來最宏大的博物館項目之一。
這座博物館耗時 3 年,耗資 6200 萬美元,開業當天,丹麥女王瑪格麗特二世陛下還特地來到現場為此揭幕。
它佔地 5600 平方米,整體設計靈感來自安徒生童話的《打火匣》。
▲《打火匣》漫畫
因此,整個博物館被分為了地上和地下兩個「童話世界」,融合了古典與現代、自然與藝術、童話與現實。
直到你走進去,再也分不清真實與虛幻。
博物館地上,是一個魔法花園,也是一個森林迷宮。
▲圖片來自:安徒生博物館 Hcandersenshus.dk
歐登塞小城已經有 1000 多年曆史,遍地都是古老的童話色彩,而在那些遍佈紅色瓦片和白色牆面的尖頂小屋之中,就矗立着新的安徒生博物館。
它和這座中世紀小鎮的街道融為一體,彷彿天然在這片土地上生長。
在這座大自然迷宮裏,茂密的樹木和藤蔓纏繞,植物搭建的高牆蜿蜒高聳,人們一踏進去,就像進入了神秘的城堡花園。
▲圖片來自:安徒生博物館 Hcandersenshus.dk
這裏的植物多達 1222 種,有着針葉樹、山毛櫸、紅豆杉等等,植物高牆最高達到了 7 米。
你可以在破碎的樹影下散步,也可以坐在草叢中,走在石板路上,任手指間蔓生着草叢,耳邊綻放着五顏六色的不知名小花。
▲圖片來自:安徒生博物館 Hcandersenshus.dk
在樹籬之間經過之時,不同植物的氣味、顏色、質地也會帶給你聲色各異的奇妙感受。
曲徑通幽之處,你不時就會撞見滿樹盛開的紫藤,一小片藍色的湖泊,那裏就像預言着童話故事的開始。
你也可以帶着孩子們在闊葉植物下玩遊戲,和他們悄悄觀察雨後的蘑菇、潮濕的青苔、活蹦亂跳的小動物。
▲圖片來自:安徒生博物館 Hcandersenshus.dk
這裏的風景變幻莫測,既有夢境一般的瑰麗想象,也有着不經雕琢的樸拙童稚。
▲圖片來自:安徒生博物館 Hcandersenshus.dk
坐落在花園中的木質建築,則簡潔而利落。
玻璃倒映着森林,木質材料也和自然環境融為一體,周圍的樹籬也十分隨性,如同樹枝一樣交錯往上,彷彿剛被獵人從斧頭下劈開。
▲圖片來自:安徒生博物館 Hcandersenshus.dk
建築和自然的界限,在這裏已然模糊。
大大小小的圓形建築錯落其中,沒有路線,沒有規則,沒有中心,每個參觀者都不會知道自己下一秒的際遇和驚喜。
你可能還會遇到一個兒童之家,這是一個由無數木柱搭建起來的屋子,光影斑駁交錯,書籍整齊擺放,充滿了設計天然之美,又像來到一個森林隱居人士的家中。
▲圖片來自:安徒生博物館 Hcandersenshus.dk
該博物館的創意總監 Henrik Lübker 説道,童話世界不是線性的,而是一條曲線。
引用博物館的展示方式可能會隱藏某些事物,但通過隱秘的空間和蜿蜒的曲線,人們可以再度找回逝去的想象力。
當然,地面只是安徒生童話王國的 1/3。
還有更多奇幻的場景和故事,都在地面之下。
當你在森林中游覽,突然看到一個下沉花園,如同進入《打火匣》的情節一般,你可以從樹幹走進一條 110 米長的通道,就到達了一個地下的新世界。
▲圖片來自:安徒生博物館 Hcandersenshus.dk
在那裏,隈研吾用新的現代方式,講述了過去的童話故事。
不講安徒生,像安徒生那樣講故事
安徒生的童話故事,從來不只有美好。
這個世界上最受歡迎的作家之一,從小就生活貧苦,一生未婚,他寫下的 168 篇童話故事裏,有着美好、温暖、善良的情調幻想,也有着對社會黑暗和人間不平的隱喻、不忿、控訴。
▲ 圖片來自:《醜小鴨》
所以,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安徒生童話中的「悲劇美」。
它是兩面的,也不會提供標準答案,如同地下的博物館一般。
▲ 安徒生
這裏同樣沒有傳統的展品陳列,如隈研吾所説:
引用這裏也沒有等級秩序,沒有完全的正面,也沒有明確的方向。
這裏只有一個又一個童話故事,讓人們自己用身體和心來聽這些故事。
隈研吾將自然、建築、童話三者合一,通過先進的技術和場景設計,讓文學形式變成了空間形式,活了起來。
▲圖片來自:安徒生博物館 Hcandersenshus.dk
12 個藝術家在這裏講述着不同安徒生童話故事。
作曲家 Louise Alenius 創作了《夜鶯》《白雪公主》《醜小鴨》《小美人魚》四個故事的音樂,只要你在裏面停留得夠久,就可以在不同音樂中回想起故事中的經典情節。
▲圖片來自:安徒生博物館 Hcandersenshus.dk
剪紙藝術家 Veronica Hodges 則以《拇指姑娘》為原型,製造了一羣羣飛往空中的燕子裝置,它們象徵着拇指姑娘永遠嚮往着陽光的心,以及對自由的渴望、對黑暗的不屈服。
▲圖片來自:安徒生博物館 Hcandersenshus.dk
插畫家 Sandra Rilova 用不同照片和插畫,通過光影負空間的視覺呈現故事情節,她希望為人們能透過這些畫面,打開一扇多面思考的窗户。
▲圖片來自:安徒生博物館 Hcandersenshus.dk
事實上,安徒生本來也不止是個文學家,還寫過詩歌、戲劇、遊記,同時是一位剪影藝術家。
你還可以看到藝術家 Henrique Oliveira 打造的雲杉樹、雪人裝置,她們不時就會在安徒生的童話故事中出現。
▲圖片來自:安徒生博物館 Hcandersenshus.dk
玩具製造商人 Andy Gent 還造出了小美人魚、冰雪女王、堅定的錫兵、賣火柴的小女孩各個童話場景。
當你在小美人魚的空間中抬頭,就像在波光粼粼的海洋中瞥見天空。
▲圖片來自:安徒生博物館 Hcandersenshus.dk
這些故事在聲、光、空間、佈景和多項新技術的結合下,讓人們真正進入了一個夢幻而多元的童話世界。
從地面到地下,景觀、建築、展覽、設計、藝術融合在一起,形成一次連貫的新體驗。
Henrik Lübker 也希望人們可以用更多形式重温更多層次的故事,並思考故事背後更深刻、更豐富的東西。
▲圖片來自:安徒生博物館 Hcandersenshus.dk
儘管博物館空間比起安徒生廣闊的童話世界微不足道,但一次遊覽足以讓人們想起童話中的夢幻想象,同時新形式的觀感體驗,也能激發出更多的好奇心和創造力。
隈研吾表示,安徒生傳達給我們的是:哪怕在平庸的日常生活裏,我們也能尋夢並實現夢想。
他希望博物館能延續安徒生所説的夢想——
引用從一個小世界裏,看到更大的宇宙。
▲圖片來自:安徒生博物館 Hcandersenshus.dk
從過去到現在,更開放多元的博物館
回想起博物館,其實它從過去到現在,在人們印象中改變並不大,比如——
一個保存歷史珍貴文物的地方。
一個傳遞歷史知識和交流的場所。
一個展現歷史文化源遠流長的機構。
公元前三世紀埃及亞歷山大城就成立了一所龐大的博物院,收藏了很多珍貴文物,以研究學術學識為中心,中國最早的孔廟也是早期博物館之一。
▲曲阜孔廟. 圖片來自:維基百科
那時候博物館無疑以收藏文物珍品為核心,1753 年的大英博物館建成之後,大型博物館才真正對公眾開放。
之後,博物館逐漸成為教育、研究、保藏等多職能的文化複合體。
不過到現在,其實博物館已經悄悄在發生變化,隨着科技技術發展,人們生活方式演變,博物館也從「靜態」變成「動態」,試聽的各種體驗都被用到產品陳列和介紹上。
▲ 圖片來自:Los Angeles Times
拿歷史人物博物館來説,雖然形式已經有了很多樣,但幾乎都是放置人物作品,展示人物故事,播放人物紀錄片。
安徒生博物館歷史上也進行過兩次擴建。
一次在 1930 年,為紀念安徒生誕辰 125 週年,還有一次是 1975 年,為了紀念安徒生逝世 100 週年。
但差不多都是通過不同的陳列室,按時間順序來介紹安徒生生平及各個時期的作品,還有安徒生的手稿、信件、畫稿等系列作品。
但新的安徒生博物館,展現出現代博物館的一種新形式。
它打破了直線遊覽模式,將文學作品空間化,通過引人入勝的環境、豐富多樣的內容,讓人們深入其中探索和冒險,彷彿置身真的童話世界。
這是為了對應安徒生作品的開放性和多元化的意義。
▲新安徒生博物館設計團隊. 圖片來自:Photo- cphpost.dk
同時,也是多個領域在博物館中達到融合和共進的體現。
它在博物館核心的展示內容之外,又延伸出更多值得思考的空間,比如,逛館的自由性、藝術的沉浸性,建築背後的環保與可持續性。
▲圖片來自:安徒生博物館 Hcandersenshus.dk
這些讓我們得以用獨特又多樣的視角來感受博物館,同時也反思自我、自然和社會。
還有更多新的形式,開始出現在現代博物館中,比如 VR 和 AR 的沉浸式觀展,比如 AI 帶來的新的交互性體驗,比如定製化、個性化的流程,都加強了現代人和博物館的聯繫。
▲圖片來自:安徒生博物館 Hcandersenshus.dk
每個人童年可能都有過一個安徒生童話,但很多人慢慢記不清那些故事。
正如城市博物館呈現一個城市的歷史記憶一般,新的安徒生博物館將吸引全世界更多人聞名前往。
▲圖片來自:安徒生博物館 Hcandersenshus.dk
它讓我們感受到的不止是新技術和新體驗,更重要的是提醒人們,永不丟失過去的夢想與心中的童話。
資料來源:愛範兒(ifanr)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