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70 億像素的照片,讓我看清了倫勃朗的《夜巡》的細節

愛範兒 於 14/01/2022 發表 收藏文章
從古至今,畫作都是我們回望過去時寶貴的財富,在其中我們看到的,除了作者的想法,還有不同時期的社會意識,甚至從材料裏看出當時的生產水平。

即便是在科幻作品《三體》裏,當太陽系在三維空間的壽命即將走到盡頭,人類想留下的遺產裏也有世界名畫的身影:

引用羅輯用枴杖敲了敲旁邊的一隻金屬箱説:「我説過,這裏不是主要的部分。這些東西嘛,大部分的保存年限都在五萬年以內,那些雕像據説能保存上百萬年,不過我不建議你們搬雕像,雖然在這裏搬起來不費勁,但太佔地方……好了,你們隨便拿吧,挑喜歡的拿。」

AA 很興奮地看着周圍的箱子,「我建議咱們多拿些畫兒,少拿古籍手稿什麼的,反正以後誰也看不懂那些東西了。」她走到一隻金屬箱前,在上面一處像按鈕的地方按了一下,箱子沒有自動打開,也沒有信息提示。程心走過來,很吃力地掀起箱蓋,AA 從裏面拿出了一幅油畫。

名家的畫作珍貴,但如何妥善地保存並傳播一直是難題。荷蘭阿姆斯特丹國家博物館(Rijksmuseum)用的辦法是——給畫拍張「高清照」。

▲《夜巡》,圖片來自:Rijksmuseum

作為荷蘭歷史上最偉大的畫家,倫勃朗的 1642 年的畫作《夜巡》(The Night Watch)一直是荷蘭國家博物館中最耀眼的作品,博物館還開展了目標為長期保存這幅畫的「夜巡行動」,這也是倫勃朗傑作歷史上規模最大、範圍最廣的研究和保護項目。

這項行動的其中一個環節,就是為《夜巡》拍了一張文件大小足足有 5.6 TB 的照片。其實之前博物館就已經使用名為 Macro-XRF 的改進型 X 射線熒光分析儀為這幅畫拍過一張 448 億像素、每像素之間距離僅 20 微米的超高清圖像

▲圖片來自:Rijksmuseum

這次「夜巡行動」再升級,團隊使用 100 兆像素的 Hasselblad H6D 400 MS 相機共拍攝了 8439 張尺寸為 5.5 釐米 x 4.1 釐米的照片,再利用神經網絡檢查每張圖像的顏色和清晰度,然後將這些較小的照片拼接在一起,最終得到 7170 億像素的大圖像。

在這幅「鉅作」裏,兩個像素之間的距離僅為 5 微米(0.005 毫米),一個像素比人類紅細胞還小,意味着我們能看到《夜巡》上更多的細節:倫勃朗那細緻的光影,人們衣服上的花紋,臉上的斑點…… 甚至是微小的顏料顆粒。

▲圖片來自:Rijksmuseum

▲圖片來自:Rijksmuseum

荷蘭國家博物館之所以花費這麼多功夫為《夜巡》拍一張超高清的圖像,除了這幅畫作本身有極高的價值,也是如今世界上許多博物館都在進行的轉變——博物館數字化。
畫作等文物背後藴藏的信息固然珍貴,如何讓人們瞭解這些珍貴的信息同樣很重要。互聯網的發展就讓文物在新時代有了新的展示窗,藉助數字化,即使遠在大洋彼岸,也能欣賞到倫勃朗的真跡。

▲圖片來自:佳士得

不止是足不出户就能博覽真跡,出於對文物的保護,即便是親自去博物館參觀,人與展品之間始終有距離,難以看到上面的細緻,如今有了數字化的手段,只需要在屏幕移動鼠標滑輪,就能像把畫放到顯微鏡下那樣細緻地觀察。

畫作有了「新面貌」,人們看畫的方式也會有新的打開方式,在荷蘭國家博物館的「夜巡行動」裏,不僅能看到超高清的《夜巡》真跡,還能在博物館的網站上看到它重建修復後的版本與部分缺失版本之間的對比,玩一把「大家來找茬」(1715 年《夜巡》從民兵支隊的會議廳搬到阿姆斯特丹市政廳公開展出時,為了配合新的空間四個邊都進行了裁剪。)

▲圖片來自:Rijksmuseum

從筆尖到紙上,從堆疊的顏料到一串串數據,《夜巡》在歲月更迭中綻放了新的活力,在信息時代的數字化進程裏,也希望有更多的畫作和文物能從過去走近我們的現在,再走向更遠的未來。


資料來源:愛範兒(ifanr)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