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 Mac Studio,再次刷新我們對個人電腦的認知

愛範兒 於 06/04/2022 發表 收藏文章
由兩塊 M1 Max 組成的 M1 Ultra,成為了 M1 系列的最後一塊拼圖,並完成了整個 M1 SoC 宇宙。

▲ 拼出來的 M1 宇宙.

這就好像《復仇者聯盟 4:終局之戰》對於漫威第一階段,十幾年勤懇的佈局,最終達到頂峯。

不同的是,搭載 M1 Ultra 的 Mac Studio 更像是「滅霸」這個終極 boss,而非是聯手與之搏命、各懷奇技的復聯成員。


ARM 架構的 M1 系列芯片的誕生,以及後續相應 Mac 產品所追求的高能效,實則是顛覆了 X86 架構 PC 用高功率換取高性能的傳統。

作為 M1 系列芯片能效巔峯的 M1 Ultra,和與之理念相配的 Mac Studio 成為了今年蘋果春季發佈會的絕對主角。


連線》稱 Mac Studio 是一台擁有着地獄般恐怖性能的電腦,而 The Verge 更是直接表明它是蘋果史上的一項里程碑。

它沒有刻意的為了設計而追求輕薄,也沒有因為 M1 Ultra 的高能而在散熱上妥協。

反而意外的在發佈會上就展示了為 Mac Studio 單獨設計的散熱系統,並且幾乎佔據了內部 50% 的空間。

可以説 Mac Studio 的散熱可以媲美那些高能 PC 了,是不是也意味着內部的一些結構也與 PC 類似了?

一個好消息、一個壞消息以及一個「陰謀」

在 Mac Studio 陸續發貨後,不少的科技 YouTuber 也在第一時間做了拆機視頻。

▲ AMD Ryzen 3 3300x 與 M1 Ultra 封裝面積對比(注:M1 Ultra 封裝包括統一內存). 圖片來自:Max Tech

有發現 M1 Ultra 封裝面積遠超同時期的 X86 旗艦 CPU,也有發現 Mac Studio 機內的設計依然精練簡潔,還有的發現 Mac Studio 內部的散熱器比 Mac mini 還要大上一圈。


當把主板翻過來之後,Luke Miani 發現 Mac Studio 的 SSD 並非是焊接在主板上,而是與 PC 主機類似的可拆卸設計。


並且在另一側,蘋果也預留了一個額外的硬盤插槽。

雖然接口的型號和尺寸並非常見,極大可能是定製版,但可拆卸也就意味着「自行更換或升級」,這是一個好消息。


為了驗證可能性,Miani 將另外一台 Mac Studio 的 SSD 交換到這台 Mac Studio 上,無法開機。

同時,他將這兩塊 SSD 自由組合到一台 Mac Studio 上,依然無法正常開機。這是一個壞消息。

似乎每一款 Mac Studio 與其 SSD 型號、容量均做了軟件綁定,封堵了用户的自行升級。


「這種做法實際上比把存儲焊接在主板上還要糟糕。」這是 Miani 在視頻最後下的結論。似乎是一個陰謀。

在這則視頻發出之後,著名拆機機構 iFixit 也在第一時間迴應,它們同樣注意到了這個問題,但仍在測試更多的可能性。


iFixit 多了一個步驟,當更換 SSD,Mac Studio 在閃爍橙色 LED 故障燈時,它們用 Configurator 對其執行 DFU 恢復,一通操作下來,只有在備用 SSD 單獨插在 Mac Studio 時,能夠正常啓動。

值得注意的是,備用 SSD 與原裝 SSD 擁有着相同的容量,更換、增加 SSD 仍然不可行,iFixit 對這個結果只表達了「沮喪」的看法。

保不齊蘋果後續在更新 Configurator 時,會放開對容量和數量的限制。

Mac Studio 裏面那個可拆卸的部件可不叫 SSD

眾所周知,無論是三星還是西部數據的 SSD,其實包含了兩部分,一部分是 NAND Flash 顆粒,另一部分則是控制器。

▲ 三星 SSD. 圖片來自:Tomshardware

每個 SSD 都是一個獨立的「設備」,並擁有 SATA 或者 M.2 插口以方便在現代的 PC 上互換。

在 2016 年 TouchBar MacBook Pro 出現之前,Mac 也採用了類似的設計,即支持用户自由升級和更換。

▲ 圖片來自:iFixit

Apple T2 安全芯片改變了一切,存儲顆粒被集成在主板上,而控制器則集成在 T2 內。

換句話説,彼時的 Mac 上的硬盤已經不是 SSD,而是幾塊 NAND 存儲顆粒。

現在的 T 系列安全芯片已經集成到 M1 芯片之內,換句話説,傳統意義上的 SSD 控制器實際是在 M1 芯片之中。

Mac Studio 上可拆卸的「SSD」不過是焊接了幾塊 NAND Flash 閃存顆粒而已。這個可拆卸的部件更像是一個原始的 NAND 橋接器而已。

而根據 Asahi Linux 的開發者 Hector Martin 推測,Mac Studio 兩個存儲插槽,需要相同的容量,甚至可能需要用相同的 NAND 供應商芯片。

▲ Mac Studio 閃爍橙色 LED 報錯指示燈.

Arstechnica 還猜測 Mac Studio 兩個插槽無法同時支持 1TB 容量的 NAND。Mac Studio 的 2TB 版本可能是單個的 2TB NAND,或者兩塊 NAND 需要配對和讓 M 芯片與之配對。

無論如何,把存儲控制器集成在 M 芯片之中,即使留下了相應模塊的插槽,Mac Studio 依然與其他的 Mac 差不多,都沒辦法自行增加存儲容量。

還是老生常談的「數據安全」?

蘋果芯片架構師 Tim Millet 曾在採訪中拋出「我們把手機芯片放進電腦」的感嘆。

▲ 蘋果芯片架構師 Tim Millet.

其實從另外一個維度來看,iPhone 和 Mac 已經在硬件上趨同,只剩下了一層系統牆。同宗同源的 A 芯片和 M 芯片,以及較為類似的主板設計。

若説以往還是 ARM 與 X86 的區別,但如今可能只是 iOS 和 macOS 的區分了。

與 A 芯片一致,M 芯片也擁有了物理隔離的安全區,同樣也對出廠的部件進行了硬件標識,編碼配對,並對數據進行加密。


為的就是硬盤或者準確的説是 NAND flash 顆粒裏面的數據安全,防止一台 Mac 上的硬盤被移除並插入另一台 Mac 或者外部存儲機箱。

而倘若 NAND flash 的系統出現問題,則可以通過另外的 M1 Mac 利用 Configurator 進行 DFU 恢復。

Configurator 軟件此前是蘋果為 iPhone、iPad 所準備,在 M1 Mac 發佈後,也隨之升級了一版,增加了對 M1 設備的支持。

▲ M1 Mac 的 DFU 模式. 圖片來自:hawkdive

Arstechnica 則撰文表示隨着 Mac Studio 的陸續發售,Configurator 或許還會繼續更新升級,可能會支持改寫容量,與 M1 Ultra 芯片配對等等操作。

但並不意味着會開放給普通消費者,更可能是針對於個人維修機構,也對應了此前蘋果發佈的「自行維修計劃」,算是一種對維修權的讓步。

即使後續 Configurator 更新允許對 Mac Studio 的存儲進行擴展、更換,但對普通用户來説,更換存儲需要將 Mac Studio 完全拆解,難度並不低。

背後可能還是更低的成本

眾所周知,蘋果佈局十幾年的自研芯片,一方面是軟硬件生態的統一,另一面其實是更低的芯片成本。


蘋果把控制器集成到 M 芯片之中,除了數據安全,依然與降低機內的組件成本有關。

SoC 設計師 ktmglen 就指出了在芯片設計時,將一個外部元件的功能集成到 SoC 中,便能節省大量的 BOM 成本。
▲ M1 家族.

雖然在這個過程中會增加幾美分的 SoC 成本,但對於額外的 1~2 美元的元件成本來説,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了。

集成到 SoC 之中,往往還會有更佳的可靠性,更好的性能,以及安全性。
▲ 圖片來自:thesweetsetup

在蘋果這裏,將外部元器件的功能全部集中在主 SoC 中,應該是從芯片設計開始就做好了佈局。高度集成化,利用做 iPhone 的思路來做 Mac,無論是研發還是硬件設計生產,無疑是從流程上節省了大把資源。

大概到今年 6 月份,蘋果的 ARM 兩年過渡期即將結束,後續所有的 Mac 將會徹底擁抱 M 芯片。Mac 在設計上、在使用上和生態上,與傳統 PC 的區別會越來越大。

▲  左:PowerBook G4,右:MacBook Pro 16(2021)

正如蘋果硬件工程副總裁 Kate Bergeron 在回憶 PowerBook G4 的誕生時所講,「我們放在裏面的每樣東西都是新發明。」

而我們也只能不斷地接受和更新自己對於個人電腦、對於 Mac 的認知。



資料來源:愛範兒(ifanr)
標籤: Mac Studio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