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 Arc 獨立顯卡終於登場,獨顯市場等來「攪局者」

愛範兒 於 06/04/2022 發表 收藏文章
經常關注顯卡的朋友應該注意到,最近顯卡市場不太平靜。

去年高性能顯卡被挖礦浪潮炒成了奢侈品,搞得 DIY 玩家怨聲載道,如今浪潮退去,顯卡價格又逐漸恢復正常。


在這種大起大落的形勢下,英特爾帶着最新發布的 Arc 獨立顯卡闖了進來。經歷了近 20 年的「紅綠大戰」後,異軍突起的英特爾能夠一如玩家們所願,成為顯卡市場的「攪局者」嗎?

還是熟悉的配方,還是熟悉的味道

嚴格來説,英特爾要入局獨立顯卡市場算不上跨界。

英特爾對圖形芯片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朔到 1970 年代,在千禧年間,還推出過一系列的獨立顯卡產品。


不過在這之後,英特爾在圖形處理的重心逐漸過渡到了集成顯卡上,如今提起英特爾顯卡,人們第一時間想到的還是在 2010 年酷睿處理器上誕生的核心顯卡。

在去年的英特爾架構日上,英特爾預告了重返獨立顯卡市場的計劃,並公佈了名為 Arc 的全新顯卡品牌。

如今近一年過後,我們終於可以一睹首款英特爾 Arc 顯卡的真面目。


英特爾此次發佈的是針對筆記本移動端的 Arc A 系列獨立顯卡,共有三種型號,分別是應對主流遊戲的 Arc 3、性能遊戲的 Arc 5 和硬核性能遊戲的 Arc 7。

Arc 3、5、7 的命名與酷睿處理器的命名方式如出一轍,不熟悉產品的用户也能通過簡單的數字差大致判斷不同系列的性能差異。

與隔壁 A/N 的命名方式相比,Arc 顯然對小白用户要更加友好。


三個系列包含 A350M、A370M、A550M、A730M、A770M 共 5 款產品,性能的差異體現在核心計算單元 Xe 內核的數量、時鐘頻率、顯存容量等方面。

英特爾稱搭載 Arc 3 系列顯卡的筆記本電腦將很快推向市場,而 Arc 5、Arc 7 系列則要稍晚一點,英特爾計劃在今年第二季度推出。


製程工藝方面,Arc A 系列顯卡採用了台積電 N6 工藝,可以期待 Arc 在功耗控制的表現。

在此之前,英特爾先回答了大多數人更關心的問題:Arc 顯卡性能到底怎麼樣?

Evo 電腦的最佳搭檔

在看性能對比之前,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英特爾只公佈了入門級別 Arc 3 的遊戲表現。

因此,如果你期待看到英特爾發佈一款能夠叫板英偉達和 AMD 的頂級顯卡的話,可以暫時先壓一壓好奇心,等待今年夏天 Arc 7 的登場。


從英特爾公佈的遊戲測試來看,Arc 3 的 A370M 在 1080P 分辨率、中畫質的條件下可以 60FPS 的幀率流暢玩命運 2、巫師 3 等主流遊戲。


遊玩堡壘之夜、火箭聯盟等主流網遊時,幀率能保持在 90FPS 以上,可以滿足大部分輕度玩家的遊戲需求。

對比英特爾新一代鋭炬 X 核顯來看,A370M 基本達到了主流遊戲流暢運行的標準。

至於像《賽博朋克 2077》《艾爾登法環》等近期推出的 3A 大作,對入門級的 Arc 3 來説還是太勉強了,這是 Arc 5 以上的高性能顯卡才能攬的「瓷器活」。


在內容創作方面,A370M 在 Handbrake、達芬奇、Premiere Pro 等軟件中都有不錯的表現,例如在一些轉碼、渲染工作上,A370M 相比鋭炬 X 核顯有着約 2 倍的性能提升。

這時候你可能要發問了:拿獨立顯卡與核顯比性能,有意義嗎?

Arc 對追求便攜性的超薄本和輕薄本來説,還是有着重要的意義。英特爾在今年年初發布了 3.0 版本的 Evo 規範,其中就包括引入對 Arc 獨顯的支持。


這意味着,未來採用 Evo 規範的超薄本可以在擁有長續航等特性的同時,還能擁有一定的遊戲和視頻處理能力,以往被認為只能辦公的超薄本在今後可以滿足人們更多樣化的需求。

在一些顯示特性上,英特爾的 Arc 也跟上英偉達、AMD 腳步,像是光線追蹤、超分辨率(Intel XeSS)、抗撕裂(Intel Speed Sync)等「時髦」功能英特爾也給 Arc 一應安排上,並且 Arc 全系都有搭載。


其中英特爾的 XeSS 技術類似英偉達的 DLSS 和 AMD FSR,可以利用 AI 算法將低分辨率的畫面提升到高分辨率的水平。

簡單來説,在一些動態變化不大的場景下,原本 1080P 的畫面經過 XeSS 處理可以得到近似 4K 的觀感,相比原生渲染 4K 畫面,顯卡的負載要低不少。


Arc 顯卡的另一大優勢在於視頻編解碼上,Arc 顯卡除了支持 VP9、AVC、H.264、H.265 等主流標準外,還支持目前流行的 AV1 標準。

AV1 編碼是由亞馬遜、蘋果、Arm、思科、Meta、Google、華為、Intel、微軟、Mozilla、Netflix、NVIDIA、三星、騰訊等巨頭組成的開發媒體聯盟推出的新一代開源視頻編解碼標準。


英特爾強調 Arc 是首款內置 AV1 硬件編解碼的顯卡,能夠為達芬奇、Premiere Pro、FFMPEG 等軟件提供 AV1 硬件加速,這有助於推動 AV1 標準進一步普及。

雙 U 搭配,幹活不累


Arc 顯卡另一個重要的特性,就是能與自家的 12 代酷睿處理器及其核顯聯動,通過協同工作發揮出更強的性能,英特爾稱之為 Deep Link 技術。

Deep Link 技術包括「動態功率共享」「超級編碼」「超級算力」三大功能。

過去 CPU 和 GPU 就像是兩個各自為營的部件,大家各幹各的互不相干。


「動態功率共享」簡單來説,就是讓 CPU 和 GPU 捆綁在一起,當處理高負載圖像時,可以把更多的功率分配給 GPU,當 GPU 閒置時則可以分配給 CPU,降低整機的功耗。

對注重功耗控制的筆記本平台來説,「動態功率共享」能為性能調度帶來更靈活的空間。


「超級編碼」也很好理解,由於 CPU 的核顯和 Arc 師出同門,在視頻編碼時兩者可以一起工作,分擔的獨顯的壓力,提高編碼的效率。


「超級算力」則能把一項任務智能分配給兩種顯卡,通過各自的計算引擎合理合力處理,增強整體的計算性能。

不難看出,作為市場後來者的英特爾正努力利用自己橫跨處理器和顯卡雙平台的優勢,與英偉達和 AMD 競爭。


在最後,英特爾還預告了桌面級 Arc 顯卡將會在今年夏季發佈,現在登場的 Arc 3 就像是一道前菜,真正的大餐還在後頭。

目前來看,給 Arc 的成敗下定論還為時尚早,畢竟在性能之外,真正能決定一款顯卡成敗的還是它的價格。



資料來源:愛範兒(ifanr)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