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月 15 日,大疆發佈了兩款第三代 RS 相機手持穩定器,它們正是 RS2 和 RSC2 的升級產品。
一款叫 DJI RS3,另一款叫 RS3 Pro。
面對新一代的命名,大家都以為大疆想要取消定位更偏向非專業視頻拍攝用户的 DJI RSC 系列,同時推出了一個技術投入更豐富、規格更高的 Pro 版,增強 DJI RS 系列的專業屬性,同時也可以滿足 RS2 用户想要「氪金變強」的需求。
只是,大疆對於 RS3 和 RS3 Pro 的升級定位會跟想法有些差異。他們定義中的 RS3 Pro 是 RS2 的升級款,RS3 則是 RSC2 的升級款,兩代之間的定位和定義幾乎沒有改變。
而愛範兒視頻組的同事作為 DJI RSC2 的重度用户,拿到 RS3 之後也做了詳細的比對和體驗。
體驗後發現,DJI RS3 在體驗上其實和 RS2 更加接近,更像是基於 DJI RS2 和新一代技術結合的標準,重新設計一台面向低段位用户的機器。
比起 DJI RSC2 的升級款,我們更傾向把它當作「DJI RS2S」。
站在 RS2 肩上的更新
雖説同一家的穩定器在外觀上不會有太大的差異,但大疆在新一代的機身上加了新的紅線標誌,並在紅線上加入了 DJI RS3 標誌,要區分起來並不難。
RS3 和 RSC2 外觀上的差異,主要體現在整體結構、操控用的屏幕以及鍵位和軸鎖等細節上。
DJI RS3 放棄了 RSC2 使用的摺疊結構,改成了 RS2 使用的電池可拆卸結構。
雖然收納的時候需要拆卸電池,比起直接折起來的 RSC2 要麻煩一點。但在拆卸後的 RS3 所需要的收納空間會比摺疊後的 RSC2 還要少一些。原本,RSC2 摺疊之後已經是一張 A4 紙的大小,而 RS3 則做得比它還小一點。
電池支持拆卸之後,DJI RS3 使用也變得方便一點。
以前拍攝時穩定器沒電了需要等充電完成才能繼續拍,或者是拍攝的時候通過 USB-C 接口連接移動電源,或者透過穩定器上的擴展組建外掛 V 口電池才能夠實現更長時間的持續拍攝。但這樣的話,拍攝組合會變重,走線也會變得更復雜,不好控制。
現在 RS3 可以直接換電池,多買一兩塊電池也能夠實現類似效果。如果之前沒有外掛 V 口電池的習慣,那這樣真的會比要外掛充電寶的模式要方便不少。
DJI RS3 的這塊電池容量為 3000mAh,支持 18W 快充,規格上和 DJI RSC2 一樣,可以説是 DJI RSC2 這塊的「可拆卸版」,並沒有實現 RS2 上使用的 24W 快充。
另外有一點需要注意,RS3 和 RS3 Pro、RS2 上使用的電池並不相同,不能通用。
加入拆卸結構之後,第二個更新點就是屏幕。
▲ 左:RSC2 右:RS3
DJI RS3 告別了 RSC2 那款黑白 1 英寸屏幕,換成了 1.8 英寸的彩色觸控屏。操作模式和 RS2 的相似,但 RS3 的 1.8 英寸屏幕會比 RS2 的 1.4 英寸要大一些。
但不管怎麼説,直接觸控的模式會比需要將小尺寸屏幕和操控滾輪結合操作都要直觀一些,在手持穩定器時也能進行快速切換,減少菜單設置上的滾動操作,提升效率。
觀察屏幕差異時也能發現,RS3 的鍵位設置跟 RSC2 並不完全相同。兩者的模式按鈕和錄製鍵剛好相反了,從上一代升級過來的老用户需要適應下。
RS3 旁邊增加了一個模式切換的開關,可以在 FPV 第一人稱主視覺、PF 左右跟隨模式以及 PTF 俯仰和航向跟隨模式三種模式裏面快速切換,減少了進入菜單設置的麻煩。
其他位置上,RS3 就和 RSC2 大致相同,手持手柄前方依舊有大型滾輪和扳機按鍵用於快速歸正和自拍等模式的切換。▲ RSC2 接口
▲ RS3 接口
RS3 和 RSC2 一樣提供了三個 USB-C 接口,大疆在三個接口上都標明瞭具體用途。不同的地方在於,RSC2 放在了快裝板下方的位置,而 RS3 則放到了轉軸旁的縱向位置上。
另外,RS3 本次還加入了藍牙模塊。拍攝的時候可以和相機進行無線連接,連接完成後可以直接使用穩定器上的按鍵進行半按對焦和錄製控制,遙控錄製的功能就跟各大品牌的手柄(如索尼 GP-VPT2BT)的無線控制類似。
這樣減少線材連接和整理時間,也可以避免忘記帶線而產生的尷尬。
快裝板的話,RS3 的新板和 RS2 用的基本是同款的組合設計,底板是一塊類似常規攝像雲台規格的長快裝板,上面保留了一塊方形快裝板。
放置方形快裝板的位置旁還做了開孔,用來固定跟焦器。
RS3 在安裝長板的位置上加入了微調旋鈕,快裝板上的刻度可以提升調平效率。
▲ RS3,掛在機頭:α7S3+SEL1635GM
快裝板前方有一個支撐鏡頭的結構,用户使用較長的鏡頭時可以用保持鏡頭平衡,避免垂頭的情況。
只是,這個支撐結構偶爾會頂住鏡頭的對焦或變焦環,這時要用到跟焦器跟焦的話就會有那麼一點不方便。
▲ 常規攝像雲台快裝板
還有一點和 RSC2 相同的是,RS3 上依舊不能兼容全部攝像雲台規格的快裝板。想要快速從雲台切換到穩定器的用户,估計還是需要多等幾代。
RS3 的機身上依舊保留了軸鎖的設計,不同於 RSC2 的地方是新一代加入了電動軸鎖結構,在穩定器關機和電機休眠的時候會自動回正鎖上。
這樣就方便了攝影師快速鎖定轉場,也能夠避免地點轉移時穩定器隨機擺動和環境產生磕碰,達到保護設備的效果。
配件的話,DJI RS3 發售時依舊提供了單機版和套裝版兩個選項。套裝版裏面提供了一個出行用的收納包、轉換成手提模式用的手提手柄、跟焦電機模塊和一根連接用的 USB-C 接口的數據線。
更強?不,更好用
先來談談重量,DJI RS3、DJI RSC2 和 DJI RS2 三者的承重和自重分別是:
這裏可以看到,DJI RS3 的承重和 RSC2 一樣都是 3kg,比 DJI RS2 和 DJI RS3 Pro 都要低一點。基於定位上的差異,這個還是合理的。
考慮到日常視頻組拍攝都是以 α7S III 為主,搭配的鏡頭都是 SEL1635GM、SEL2470GM、SEL90M28G 為主,在不外置監視器和其他配件的前提下,RSC2 和 RS3 的承重已經足夠用了。
至於自身重量上,DJI RS3 比 RSC2 重了大概 100g 左右。雖然數據上看起來並不起眼,但實際上手就會發現,新設計擁有更好的平衡效果,DJI RS3 握持的感覺還要比 RSC2 輕一點。
雖然這個是直觀感受,但我在體驗的時候也給了身邊幾位同事嘗試,他們都得出了相同的結論,那確實是挺神奇的。如果你想體驗裏面的差異,那都用慣用手提起兩款穩定器,你應該都能夠感受到 RS3 的進步。
提升握持感和手持舒適度的部分,還體現形態切換上。
上文提到,DJI RS3 放棄了 RSC2 的摺疊設計,如果要切換到手提模式的話需要另外加裝手持手柄。基於這一點,我需要加裝手柄這件事會讓拍攝變得複雜,直接透過摺疊結構實現模式切換的 RSC2 會更方便一些。
事實上,剛好與我的想法相反。
▲ RSC2 豎拍模式
▲ RSC2 手提模式
鑑於 RSC2 的摺疊關節需要有足夠的把持力來支撐相機鏡頭和穩定器結構,還要保護緊貼在關節上的粗麪條排線,所以關節會做得非常非常非常緊,每次掰動都要用非常大的力氣。
▲ RS3 豎拍模式
相比之下,RS3 用的手持手柄增加的重量並不大,日常手持拿着也沒太大感覺,到拍攝完成再拆也沒有問題。如果在拍攝場景中需要在手提和普通模式下來回切換,那 RS3 反而是更方便的選擇。
另外,體驗過 DJI RS3 的視頻組攝像師大傑表示:
RS3 也支持 RSC2 上出現的一鍵切換豎拍模式功能,搭配手提模式用的豎拍手柄實現前後雙手持的模式,握持時能夠延緩疲勞度刷新。
不過,手柄安裝在右側時會出現擋住模式撥杆切換開關的情況,拍攝時切換會有些難度。所以官方更建議裝在左側。
▲ RS3 手提模式
但如果你的習慣是裝在右側其實也可以,只要在拍之前調好模式就可以了。畢竟在雙手握持拍攝的情況下,要迅速切換模式的需求並不多。
除了手持感,RS3 身上一些設計細節也在優化拍攝操控體驗。
如增加的軸鎖可以保護設備和方便快速轉場,模式開關方便攝像師在三個常用模式下快速切換,快裝板上加入了齒輪和旋鈕結構方便了快速調平……這些設計都是優化 RS3 使用的存在。
當然,大疆想要做到 100% 好用,DJI RS3 還有不少提升空間。
如提升長快裝板的兼容性,讓它能夠和攝像雲台上用的快裝板完全兼容。修改快裝板上的支撐架,讓它有前後調節的功能,可以應對不同鏡頭的對焦變焦環。
快裝板上齒輪旋鈕設計也可以加入到其他需要移動調平的地方,特別是在這根承載着最大重量的橫滾軸上,它更需要加入旋鈕微調結構。
現在,每次給 RS3 調平都要單手把整台相機抬起來,然後另一隻手小心翼翼地去調位置。這個操作就好像你要先單手抬起你家沙發的一側,然後另一隻手伸進沙發底去摸不小心滾進去的充電頭,操作起來還是蠻費力的。
如果這些都調整好了,那 DJI RS3 就真的能夠讓人全面滿足了。但對於一款每隔 1-2 年更新的準專業和專業設備來看,這優化進步點結果還是能讓人滿意的。
如此看來,DJI RS3 確實變得更好用了。
但,它變強了嗎?
穩定性方面,DJI RS3 和 DJI RSC2 相比沒有太大的變化。它依舊提供了普通增穩和超級增穩模式。
▲ RS3 普通穩定
RS3 超級增穩
可能因為天雨路滑的原因,加上初期固件版本的限制,我們並沒有測試在全速跑動時 DJI RS3 的穩定效果,而下雨天怕濕怕滑的情況下,我們在跑動時上下的波動會比較多,對於沒有 Z 軸防抖的 DJI RS3 來説也不那麼公平。
但在後續實際拍攝來看,DJI RS3 的穩定表現還算不錯,不管是普通還是超級增穩都能體現不錯的穩定性。雖説沒有和 DJI RSC2 和 DJI RS2 拉開明顯差距,但這個穩定效果已經足夠了。
其實,DJI RS3 增強的部分並不在於穩定性,而是在「智能跟隨」功能上。
我們裝上 Ronin 圖傳(之前的鷹眼圖傳模塊)之後,通過官方應用對 DJI RS3 開啓智能跟隨功能。發現相比上一代,DJI RS3 的智能跟隨功能要穩定很多。
▲ RS3 智能跟隨
▲ RSC2 智能跟隨
哪怕框選主體在出畫之後迅速入畫,DJI RS3 都能夠牢牢鎖住主體,並即時響應跟隨。相比之下,RSC2 偶爾還是會出現主體出畫後入畫就無法鎖定的情況,RS3 還是要穩定不少。
面對這種大幅度的升級,熟悉 NBA 的大傑就在測試時突然提了一句:
最後,我們來提一下續航。
DJI RS3 的官方數據是 3000mAh 的電池,可以待機大約 12 小時,和 DJI RS2 的待機時間一樣,比 DJI RSC2 的 14 小時要低一點。但考慮到 DJI RS3 在體驗和功能上的變化,加上植入了藍牙功能和更大尺寸的觸控屏,2 小時的待機續航差距其實可以忽略。
實際體驗的話,待機時長變短了兩小時也沒多大問題,主要是 RSC2 的續航已經很夠用了。按照以往拍攝的經驗,RSC2 進行一天大概 4 個小時的活動跟拍,耗電量最多也就去到 50% 左右。
然後 RS3 在大概一週的拍攝體驗中,也只在一開始充過一次電,目前也還沒耗盡。這跟我日常拍攝工作中的中低度使用場景比較貼近,所以續航方面我不會擔心。
是 RS3 還是「RS2S」?其實都不重要
回到開始的問題,我們應該怎樣去定義 DJI RS3 這款穩定器。
如果你只看外觀和參數,只是在產品詳情頁上看了看設計的變化,那可能會覺得 DJI RS3 擁有更多的是 RS2 的特質,是站在 DJI RS2 身上的一個修改和完善的版本。
這一點,也是我和攝像師大傑最開始給 DJI RS3 下的一個膚淺定義:
但在實際使用之後,我們發現 DJI RS3 身上其實還是保留了 RSC2 的屬性。以前從 RS2 身上「下放」到 RS3 上的功能也能夠符合升級的標準,操控舒適度和整體體驗感的提升也能夠符合下一代產品的需求。
更重要的是,DJI RS3 依舊站在 DJI RS 系統中的入門位置上,坐擁着發展多年的 RS 配件和技術支援,並以體驗最接近自家專業款產品的性能和表現,用「DJI RS 系統裏性價比最高的穩定器」這個姿態來迎接想入門的用户。
這是 DJI RSC 系列的使命,同時也是 DJI RS3 做得最稱職的地方。
所以,其實不需要佢定義這款產品。不管它叫 DJI RS2S 還是 DJI RS3,只要你想要進入 DJI RS 這個穩定器生態,那 DJI RS3 還是目前性價比最高的選擇。
本文作者:梁夢麟、關文傑
資料來源:愛範兒(ifanr)
一款叫 DJI RS3,另一款叫 RS3 Pro。
面對新一代的命名,大家都以為大疆想要取消定位更偏向非專業視頻拍攝用户的 DJI RSC 系列,同時推出了一個技術投入更豐富、規格更高的 Pro 版,增強 DJI RS 系列的專業屬性,同時也可以滿足 RS2 用户想要「氪金變強」的需求。
只是,大疆對於 RS3 和 RS3 Pro 的升級定位會跟想法有些差異。他們定義中的 RS3 Pro 是 RS2 的升級款,RS3 則是 RSC2 的升級款,兩代之間的定位和定義幾乎沒有改變。
而愛範兒視頻組的同事作為 DJI RSC2 的重度用户,拿到 RS3 之後也做了詳細的比對和體驗。
體驗後發現,DJI RS3 在體驗上其實和 RS2 更加接近,更像是基於 DJI RS2 和新一代技術結合的標準,重新設計一台面向低段位用户的機器。
比起 DJI RSC2 的升級款,我們更傾向把它當作「DJI RS2S」。
站在 RS2 肩上的更新
雖説同一家的穩定器在外觀上不會有太大的差異,但大疆在新一代的機身上加了新的紅線標誌,並在紅線上加入了 DJI RS3 標誌,要區分起來並不難。
RS3 和 RSC2 外觀上的差異,主要體現在整體結構、操控用的屏幕以及鍵位和軸鎖等細節上。
DJI RS3 放棄了 RSC2 使用的摺疊結構,改成了 RS2 使用的電池可拆卸結構。
雖然收納的時候需要拆卸電池,比起直接折起來的 RSC2 要麻煩一點。但在拆卸後的 RS3 所需要的收納空間會比摺疊後的 RSC2 還要少一些。原本,RSC2 摺疊之後已經是一張 A4 紙的大小,而 RS3 則做得比它還小一點。
電池支持拆卸之後,DJI RS3 使用也變得方便一點。
以前拍攝時穩定器沒電了需要等充電完成才能繼續拍,或者是拍攝的時候通過 USB-C 接口連接移動電源,或者透過穩定器上的擴展組建外掛 V 口電池才能夠實現更長時間的持續拍攝。但這樣的話,拍攝組合會變重,走線也會變得更復雜,不好控制。
現在 RS3 可以直接換電池,多買一兩塊電池也能夠實現類似效果。如果之前沒有外掛 V 口電池的習慣,那這樣真的會比要外掛充電寶的模式要方便不少。
DJI RS3 的這塊電池容量為 3000mAh,支持 18W 快充,規格上和 DJI RSC2 一樣,可以説是 DJI RSC2 這塊的「可拆卸版」,並沒有實現 RS2 上使用的 24W 快充。
另外有一點需要注意,RS3 和 RS3 Pro、RS2 上使用的電池並不相同,不能通用。
加入拆卸結構之後,第二個更新點就是屏幕。
▲ 左:RSC2 右:RS3
DJI RS3 告別了 RSC2 那款黑白 1 英寸屏幕,換成了 1.8 英寸的彩色觸控屏。操作模式和 RS2 的相似,但 RS3 的 1.8 英寸屏幕會比 RS2 的 1.4 英寸要大一些。
但不管怎麼説,直接觸控的模式會比需要將小尺寸屏幕和操控滾輪結合操作都要直觀一些,在手持穩定器時也能進行快速切換,減少菜單設置上的滾動操作,提升效率。
觀察屏幕差異時也能發現,RS3 的鍵位設置跟 RSC2 並不完全相同。兩者的模式按鈕和錄製鍵剛好相反了,從上一代升級過來的老用户需要適應下。
RS3 旁邊增加了一個模式切換的開關,可以在 FPV 第一人稱主視覺、PF 左右跟隨模式以及 PTF 俯仰和航向跟隨模式三種模式裏面快速切換,減少了進入菜單設置的麻煩。
其他位置上,RS3 就和 RSC2 大致相同,手持手柄前方依舊有大型滾輪和扳機按鍵用於快速歸正和自拍等模式的切換。▲ RSC2 接口
▲ RS3 接口
RS3 和 RSC2 一樣提供了三個 USB-C 接口,大疆在三個接口上都標明瞭具體用途。不同的地方在於,RSC2 放在了快裝板下方的位置,而 RS3 則放到了轉軸旁的縱向位置上。
另外,RS3 本次還加入了藍牙模塊。拍攝的時候可以和相機進行無線連接,連接完成後可以直接使用穩定器上的按鍵進行半按對焦和錄製控制,遙控錄製的功能就跟各大品牌的手柄(如索尼 GP-VPT2BT)的無線控制類似。
這樣減少線材連接和整理時間,也可以避免忘記帶線而產生的尷尬。
快裝板的話,RS3 的新板和 RS2 用的基本是同款的組合設計,底板是一塊類似常規攝像雲台規格的長快裝板,上面保留了一塊方形快裝板。
放置方形快裝板的位置旁還做了開孔,用來固定跟焦器。
RS3 在安裝長板的位置上加入了微調旋鈕,快裝板上的刻度可以提升調平效率。
▲ RS3,掛在機頭:α7S3+SEL1635GM
快裝板前方有一個支撐鏡頭的結構,用户使用較長的鏡頭時可以用保持鏡頭平衡,避免垂頭的情況。
只是,這個支撐結構偶爾會頂住鏡頭的對焦或變焦環,這時要用到跟焦器跟焦的話就會有那麼一點不方便。
▲ 常規攝像雲台快裝板
還有一點和 RSC2 相同的是,RS3 上依舊不能兼容全部攝像雲台規格的快裝板。想要快速從雲台切換到穩定器的用户,估計還是需要多等幾代。
RS3 的機身上依舊保留了軸鎖的設計,不同於 RSC2 的地方是新一代加入了電動軸鎖結構,在穩定器關機和電機休眠的時候會自動回正鎖上。
這樣就方便了攝影師快速鎖定轉場,也能夠避免地點轉移時穩定器隨機擺動和環境產生磕碰,達到保護設備的效果。
配件的話,DJI RS3 發售時依舊提供了單機版和套裝版兩個選項。套裝版裏面提供了一個出行用的收納包、轉換成手提模式用的手提手柄、跟焦電機模塊和一根連接用的 USB-C 接口的數據線。
更強?不,更好用
先來談談重量,DJI RS3、DJI RSC2 和 DJI RS2 三者的承重和自重分別是:
- DJI RS3 自重 1.3kg,承重是 3kg
- DJI RSC2 自重 1.2kg,承重是 3kg
- DJI RS2 自重 1.3kg,承重是 4.5kg
這裏可以看到,DJI RS3 的承重和 RSC2 一樣都是 3kg,比 DJI RS2 和 DJI RS3 Pro 都要低一點。基於定位上的差異,這個還是合理的。
考慮到日常視頻組拍攝都是以 α7S III 為主,搭配的鏡頭都是 SEL1635GM、SEL2470GM、SEL90M28G 為主,在不外置監視器和其他配件的前提下,RSC2 和 RS3 的承重已經足夠用了。
至於自身重量上,DJI RS3 比 RSC2 重了大概 100g 左右。雖然數據上看起來並不起眼,但實際上手就會發現,新設計擁有更好的平衡效果,DJI RS3 握持的感覺還要比 RSC2 輕一點。
雖然這個是直觀感受,但我在體驗的時候也給了身邊幾位同事嘗試,他們都得出了相同的結論,那確實是挺神奇的。如果你想體驗裏面的差異,那都用慣用手提起兩款穩定器,你應該都能夠感受到 RS3 的進步。
提升握持感和手持舒適度的部分,還體現形態切換上。
上文提到,DJI RS3 放棄了 RSC2 的摺疊設計,如果要切換到手提模式的話需要另外加裝手持手柄。基於這一點,我需要加裝手柄這件事會讓拍攝變得複雜,直接透過摺疊結構實現模式切換的 RSC2 會更方便一些。
事實上,剛好與我的想法相反。
▲ RSC2 豎拍模式
▲ RSC2 手提模式
鑑於 RSC2 的摺疊關節需要有足夠的把持力來支撐相機鏡頭和穩定器結構,還要保護緊貼在關節上的粗麪條排線,所以關節會做得非常非常非常緊,每次掰動都要用非常大的力氣。
▲ RS3 豎拍模式
相比之下,RS3 用的手持手柄增加的重量並不大,日常手持拿着也沒太大感覺,到拍攝完成再拆也沒有問題。如果在拍攝場景中需要在手提和普通模式下來回切換,那 RS3 反而是更方便的選擇。
另外,體驗過 DJI RS3 的視頻組攝像師大傑表示:
引用拍攝的時候,不管是手提還是豎拍,加了手柄之後我都能夠做到雙手持,雙手握持能大大減輕我手臂的負擔。像活動跟拍這種動輒需要 4-5 個小時的長時間錄製的場景,一個能給雙手合理分配重量的手柄實在太重要了,所以我以後應該會把它當作一個掛機的配件。
至於 RSC2 的摺疊結構,我已經不再懷念它了。
RS3 也支持 RSC2 上出現的一鍵切換豎拍模式功能,搭配手提模式用的豎拍手柄實現前後雙手持的模式,握持時能夠延緩疲勞度刷新。
不過,手柄安裝在右側時會出現擋住模式撥杆切換開關的情況,拍攝時切換會有些難度。所以官方更建議裝在左側。
▲ RS3 手提模式
但如果你的習慣是裝在右側其實也可以,只要在拍之前調好模式就可以了。畢竟在雙手握持拍攝的情況下,要迅速切換模式的需求並不多。
除了手持感,RS3 身上一些設計細節也在優化拍攝操控體驗。
如增加的軸鎖可以保護設備和方便快速轉場,模式開關方便攝像師在三個常用模式下快速切換,快裝板上加入了齒輪和旋鈕結構方便了快速調平……這些設計都是優化 RS3 使用的存在。
當然,大疆想要做到 100% 好用,DJI RS3 還有不少提升空間。
如提升長快裝板的兼容性,讓它能夠和攝像雲台上用的快裝板完全兼容。修改快裝板上的支撐架,讓它有前後調節的功能,可以應對不同鏡頭的對焦變焦環。
快裝板上齒輪旋鈕設計也可以加入到其他需要移動調平的地方,特別是在這根承載着最大重量的橫滾軸上,它更需要加入旋鈕微調結構。
現在,每次給 RS3 調平都要單手把整台相機抬起來,然後另一隻手小心翼翼地去調位置。這個操作就好像你要先單手抬起你家沙發的一側,然後另一隻手伸進沙發底去摸不小心滾進去的充電頭,操作起來還是蠻費力的。
如果這些都調整好了,那 DJI RS3 就真的能夠讓人全面滿足了。但對於一款每隔 1-2 年更新的準專業和專業設備來看,這優化進步點結果還是能讓人滿意的。
如此看來,DJI RS3 確實變得更好用了。
但,它變強了嗎?
穩定性方面,DJI RS3 和 DJI RSC2 相比沒有太大的變化。它依舊提供了普通增穩和超級增穩模式。
▲ RS3 普通穩定
RS3 超級增穩
可能因為天雨路滑的原因,加上初期固件版本的限制,我們並沒有測試在全速跑動時 DJI RS3 的穩定效果,而下雨天怕濕怕滑的情況下,我們在跑動時上下的波動會比較多,對於沒有 Z 軸防抖的 DJI RS3 來説也不那麼公平。
但在後續實際拍攝來看,DJI RS3 的穩定表現還算不錯,不管是普通還是超級增穩都能體現不錯的穩定性。雖説沒有和 DJI RSC2 和 DJI RS2 拉開明顯差距,但這個穩定效果已經足夠了。
其實,DJI RS3 增強的部分並不在於穩定性,而是在「智能跟隨」功能上。
我們裝上 Ronin 圖傳(之前的鷹眼圖傳模塊)之後,通過官方應用對 DJI RS3 開啓智能跟隨功能。發現相比上一代,DJI RS3 的智能跟隨功能要穩定很多。
▲ RS3 智能跟隨
▲ RSC2 智能跟隨
哪怕框選主體在出畫之後迅速入畫,DJI RS3 都能夠牢牢鎖住主體,並即時響應跟隨。相比之下,RSC2 偶爾還是會出現主體出畫後入畫就無法鎖定的情況,RS3 還是要穩定不少。
面對這種大幅度的升級,熟悉 NBA 的大傑就在測試時突然提了一句:
引用看完和 RSC2 的對比後,這功能的表現簡直判若兩人。就像上賽季場均只有 19 分,這個賽季就突然爆發變成場均 27 分的莫蘭特,進步太大了。
最後,我們來提一下續航。
DJI RS3 的官方數據是 3000mAh 的電池,可以待機大約 12 小時,和 DJI RS2 的待機時間一樣,比 DJI RSC2 的 14 小時要低一點。但考慮到 DJI RS3 在體驗和功能上的變化,加上植入了藍牙功能和更大尺寸的觸控屏,2 小時的待機續航差距其實可以忽略。
實際體驗的話,待機時長變短了兩小時也沒多大問題,主要是 RSC2 的續航已經很夠用了。按照以往拍攝的經驗,RSC2 進行一天大概 4 個小時的活動跟拍,耗電量最多也就去到 50% 左右。
然後 RS3 在大概一週的拍攝體驗中,也只在一開始充過一次電,目前也還沒耗盡。這跟我日常拍攝工作中的中低度使用場景比較貼近,所以續航方面我不會擔心。
是 RS3 還是「RS2S」?其實都不重要
回到開始的問題,我們應該怎樣去定義 DJI RS3 這款穩定器。
如果你只看外觀和參數,只是在產品詳情頁上看了看設計的變化,那可能會覺得 DJI RS3 擁有更多的是 RS2 的特質,是站在 DJI RS2 身上的一個修改和完善的版本。
這一點,也是我和攝像師大傑最開始給 DJI RS3 下的一個膚淺定義:
引用DJI RS3,其實應該叫做 DJI RS2S。
但在實際使用之後,我們發現 DJI RS3 身上其實還是保留了 RSC2 的屬性。以前從 RS2 身上「下放」到 RS3 上的功能也能夠符合升級的標準,操控舒適度和整體體驗感的提升也能夠符合下一代產品的需求。
更重要的是,DJI RS3 依舊站在 DJI RS 系統中的入門位置上,坐擁着發展多年的 RS 配件和技術支援,並以體驗最接近自家專業款產品的性能和表現,用「DJI RS 系統裏性價比最高的穩定器」這個姿態來迎接想入門的用户。
這是 DJI RSC 系列的使命,同時也是 DJI RS3 做得最稱職的地方。
所以,其實不需要佢定義這款產品。不管它叫 DJI RS2S 還是 DJI RS3,只要你想要進入 DJI RS 這個穩定器生態,那 DJI RS3 還是目前性價比最高的選擇。
本文作者:梁夢麟、關文傑
資料來源:愛範兒(ifanr)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