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了 iPhone 14 後,他們發現了一個能讓用户省一大筆錢的設計

愛範兒 於 08/10/2022 發表 收藏文章
在很多人眼裏,iPhone 14 儼然就是一台披着 iPhone 13 外殼的新機,除了新配色,與上一代 iPhone 幾乎無區別。


要不是習慣觀察細節,能通過保護殼露出來的攝像頭區域、靜音開關的機身顏色來區別新舊的話,否則作為科技編輯,也難以一口喊出地鐵上靠着門的乘客用的就是 iPhone 14 還是 iPhone 13。

▲ 説它是 iPhone 13 的年中換色款,我也不會有任何疑惑

沒有明顯的代際區分,而且通過一些測試,iPhone 14 在規格上與前作的區分並不大,加上新機價格比較堅挺,銷量不佳也算是理所應當。

在 iPhone 14 Pro 系列的光芒之下,基礎款的 iPhone 14 也頻繁曝出蘋果開始削減預期產量,以確保較低的庫存量,這很庫克。

▲ 只有 Pro 系列才有一眼便知新機的「靈動島」

不過,在 iFixit 這種專業拆機機構眼裏,iPhone 14 卻是自 iPhone X,進入全面屏時代後,最為「特別」的一代。

甚至喊出了「iPhone 14 是自 iPhone X 以來變化最大的設計」,興奮之情溢於言表。

▲ iFixit:iPhone 14 挺值得買

iFixit 的驚喜在於 iPhone 14 重新迴歸了「三明治」結構,變得更易拆解、維修,iPhone 14 有些逆潮流,不再去追求極致的一體化設計。

針對 iPhone 14,iFixit 給打了個 7 分的可維修度,也是自 iPhone 7 以來,iFixit 打出的最高的分數。


倘若再擴大範圍的話,可維修度為 7 的產品,幾乎全是 2013~2014 年代的旗艦機,誕生於 2022 年的 iPhone 14 有點鶴立機羣。

玻璃後蓋可單獨更換,維修成本變低

在 iPhone 4s 之後,iPhone 的機身材質就轉向鋁合金,外殼幾乎是由一整塊鋁合金 CNC 加工而來,走向了一體化設計。

▲ MacBook Air 掌託

其實早在 MacBook Air 中,蘋果就開始嘗試使用 Unibody 加工工藝,整塊掌託就是由一整塊鋁加工而成,既保證了框架的強度和一致性,又能形成封閉圍攏的簡約外形。

從 iPhone 5 到 iPhone 13 系列,即便 iPhone 有過設計風格的變化,從直角邊到圓潤弧度再回到直角邊,以及材質的更迭,為了無線充電也迴歸到玻璃材質。

▲ iPhone 12 紫色

但萬變不離其宗,Unibody 的風格並沒有改變。

iPhone 14 的改變便是打破了這個傳統,iFixit 認為蘋果該發個公告,畢竟蘋果已經從內到外,對 iPhone 的結構進行了重新設計。

▲ iPhone 12 更換玻璃後蓋 圖片來自:iFixit

iPhone 14 與 iPhone 13 類似,都是鋁合金邊框加雙面玻璃,但在 iPhone 13 或者以前的機型中,玻璃背殼是無法快速簡單的更換,背殼裂開,基本上需要連中框一同更換,即便找第三方維修,維修成本也不低,且對維修人員的技術熟練度也有一定的要求。

iPhone 14 則允許後蓋的單獨更換,後蓋與主板之間僅有一個無線充電的排線相連。

▲ iPhone 14 先開後蓋 圖片來自:iFixit

並且,在拆解的具體步驟上,也與此前的 iPhone 不同。iPhone 14 是從後蓋開始,而此前則是從屏幕開始拆解。

Macrumors 在蘋果內部維修文檔中發現,Apple Store 允許單獨更換中框,前提是後蓋與屏幕沒有損壞。這也意味着屏幕、中框、玻璃後蓋都可以在官方單獨更換,降低了維修費。

▲ 大幅降低,仍然是一筆鉅款

根據蘋果中國官網上的維修報價,iPhone 14 單獨更換後蓋預估費用為 1298 元,而 iPhone 14 Pro 則要 3598 元,差距巨大。

其實單獨更換的費用仍然不菲,但更簡單的更換步驟與方法,也給予了第三方提供更低維修費的可能。

對於此,iFixit CEO Kyle Wiens 大加讚揚,並認為是蘋果近年最為實用的內部結構優化,畢竟允許自行拆解後蓋,需要對機身強度和內部結構進行重新設計。

▲ iPhone 4 拆解

但,在蘋果文檔中,Macruors 也發現了「軟件配對」的過程。當為 iPhone 14、iPhone 14 Plus 更換新後蓋時,需要進行稱之為「系統配置」的校準過程,具體緣由並未在文檔中表明。

由於後蓋上有 MagSafe、NFC 與閃光燈模塊,猜測可能是蘋果內部隱藏的一個軟件與官方配件配對的過程,避免因三方配件而引起的「安全」問題,也算是蘋果維護自己維修權的一個後手。

▲ 與後蓋相連的一條排線

其實,在體驗完 iPhone 14 後,到看到 iFixit 拆解之前,很多同事跟我一樣認為 iPhone 14 就是 iPhone 13 的新色版本,但蘋果在機身的結構上其實改進了許多,這也算是 iPhone 14、iPhone 14 Plus 的一個隱藏細節。

節省成本,順便讓步「維修權」

iPhone 14 優化了內部結構,調整了維修方法,直接降低了用户的維修成本。如此的方法,其實也降低了 iPhone 14 的生產成本。


Unibody 的理念,需要對一整塊鋁塊的 CNC 切削,對於代工廠工藝要求不低,並且生產的效率和良率也有着一定的需求。

即便 iPhone 8 開始採用玻璃背蓋,這種不可拆卸接近一體化的設計,無形之中也增加了生產步驟和成本。

▲ 屏幕、中框、背蓋,都能單獨更換

「三明治」結構重出江湖,則簡化了部分生產流程,屏幕、中框、後蓋可以分別生產,並最終通過簡單的方式組裝起來。

最近蘋果開始將基礎款 iPhone 轉移至代工廠裝配熟練度不那麼高的印度產線,降低生產難度,也有些順理成章。


另外,iPhone 13 這代在美國本土鬧得沸沸揚揚的「維修權」之爭,對於蘋果優化內部結構,降低維修難度,也有着不小的影響。

這也是 iFixit 這些第三方維修機構所期待的,蘋果逐步為維修權讓步。

iPhone 14 屏幕、中框、電池、後蓋這幾大容易受損的部分,能夠單獨更換,在第三方維修機構,或者個人來説,無疑帶來了方便。

但蘋果的自主維修計劃,相對國內的維修來説,屬實不便宜。對於我們來説,iPhone 14 內部結構的優化,後續更換後蓋可能會有着更多實惠的選擇,甚至一些 DIY 方式的後蓋也會出現。


拋開 iPhone 14 結構的更換,內部元器件,包括主板、A15 處理器、電池、攝像頭、FaceID 等等基本上均是去年 iPhone 13 系列的「存貨」。

打個不恰當的比喻,iPhone 14 的內部更像是 iPhone 13、iPhone 13 Pro 的元器件拼湊而來。

有趣的是,在 GeekBench 的數據庫中,iPhone 14 的型號(Model Identifier)為 iPhone 14,7,iPhone 13 為 iPhone 14,5,iPhone SE 則是 iPhone 14,6。由此可見在蘋果內部,iPhone 14 被認定為與去年發佈的 A15 機型同代。


這種情況也出現在丐版 M2 MacBook Pro 之中,D 面的激光絲印機身型號與 M1 MacBook Pro 相同(混用)。

而在一些油管博主的開箱當中,包裝盒也屬於「回收利用」,在原本 M1 MacBook Pro 包裝盒上重貼規格貼紙。

大規模的「重複利用」,以及開始在一些不可見的地方縮減,像是 M2 MacBook Pro 的硬盤降速,iPhone 14 系列的舊 SoC。

▲ 蘋果軟件副總裁 Craig Federighi 在發佈會上曾兩次感嘆 M 芯片:How cool is that?

這種舊瓶新酒的做法,也從側面展示了蘋果對於銷量、利潤預期不佳的一種「妥協」之策。

雖然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如此的取捨難以在體驗上帶來差距,但就如同 iPhone 14、M2 MacBook Pro 的銷售低迷一般,這並非是一個市值達到 2.5 萬億科技巨頭企業的成熟做法,反而更像是小企業的一種應對策略。


資料來源:愛範兒(ifanr)
標籤: iPhone 14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