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 年,Steve Jobs 在公司內部演講時,提出了一個「Real Artists Ship」的口號。
▲圖片來自:musictech
旨在激勵員工把夢想變成現實,不應該在創造完美的作品與在市場推出之間踟躇,而應適時地把產品投入到市場中。
「我們需要在創意和市場之間找到一個切實的平衡,才能在商業領域中獲得成功。」
▲ 2010 年,Jobs 與 Ive 演示 iPhone 上的 FaceTime 圖片來自:Reuters
即便 Steve Jobs 並不是一個以技術、設計見長的人,但他卻深知如何把獨到的創新引入到上市的產品當中。
但在 Tim Cook 接棒之後,他似乎更注重於「市場」和成熟的商業考量,產品上的創意就少了些許,他更像是個「保守派」。
▲ 蘋果的 AR 眼鏡也會極有可能由 M 芯片驅動,圖片由 DALL-E 2 繪製
不過,在 AR、VR 頭戴式設備的決策上,Tim Cook 卻做了一次「狠人」。
他與 COO Jeff Williams 不顧工業設計團隊的反對意見,執意在今年年內推出推出 MR 混合虛擬頭戴式設備。
不能再拖了
蘋果將會推出 AR、VR 頭戴式設備,對於外界來説已不再是個秘密。
倘若以蘋果任命 Mike Rockwell 作為 AR 和 VR 團隊領導,並開始組建相應團隊作為開端的話。
蘋果開發 AR、VR 設備大概已經有七年之久,遠超過 iPhone 的三到四年。
不同於 iPhone 由 Steve Jobs 和 Jony Ive 直接帶領並引領方向,Rockwell 及其團隊所開發的 VR 原型機,遇到了許多決策上的調整。
原本,開發團隊想要頭戴式設備有着更高的分辨率,以及更高、更快的處理性能。
將 VR 拆分成為主機與眼鏡兩部分,通過無線連接的方式將二者相連。
還為 VR 設備提供了一個低功率的獨立模式,在一些負載較低的場景下單獨使用。
但 Jony Ive 為主的設計團隊,對於分體形態的方案意見相左,兩個團隊在大方向上僵持了數月。
▲ 圖為 Facebook 的外顯技術,僅供參考
最後,Tim Cook 做破局者,站在了 Jony Ive 這一邊,重新規劃了 VR 原型機的新方向。
另外,在 2018 年,Jony Ive 推動 AR 眼鏡項目的開發,相對於 VR 來説,AR 眼鏡更開放,也更容易成為長時間帶在身上的智能設備。
為此,蘋果也把相應的虛擬頭戴式設備的目標,最終定為 AR、VR 的結合體,利用眼部追蹤和手部追蹤來連接 VR 和 AR。
至於此前研發多年的 VR 主機,則被融合到了 Mac 當中,曾經為 VR 主機開發的芯片,也成為了 M 芯片。
大概在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關於蘋果 VR 頭戴式設備的相關信息也被頻繁的曝光。
它有幾個外置攝像頭,來分析用户的手勢,並且有着基於 FaceTime 的虛擬通話功能。以及蘋果設計了一個類似於 Apple Watch 的數字表冠,能夠快速的在 VR 和 AR 之間切換。
相關的產品名稱 Reality Pro,和系統 RealityOS 也被相關消息人士挖出。似乎剩下的只有等 Tim Cook 挑一個合適的時機,向世界介紹蘋果的首款虛擬現實頭戴式設備。
但猶如早期 Rockwell 遇到的問題類似,即便箭在弦上,蘋果內部仍然有一些分歧。
▲Magic Leap
工業設計團隊仍然希望推遲相關設備的發行,並提醒要保持耐心,「憋個大的」,等過幾年 AR 技術完全成熟和相關生態完善之後,再一鳴驚人。
但最終,Tim Cook 最終拍板直接發佈現行的 VR 設備,也就是此前被 the Information 和 BloomBerg 一起曝光的 MR 混合虛擬設備。
不出意外的話,今年的 WWDC 上肯定會有相關的信息發佈,可能先是 RealityOS,再是 Reality Pro 發佈的節奏。
追趕 Steve Jobs 的腳步
2011 年,Steve Jobs 去世之後,蘋果只發布了 Apple Watch 一款新設備,並且大方向也是由 Steve Jobs 和 Jony Ive 一同構思開發。
在 Tim Cook 的任期內,並沒有推出過新的大型產品,反而是開發了許多配件,以及藉助原有的產品打造了一套生態。
即便 Tim Cook 讓蘋果的市值從 2011 年的 3500 億美元增長到現在的 2.4 萬億美元。
並且將原本屬於隨機附送的耳機 EarPods,逐步轉變成為一個接近 400 億美元的 AirPods 無線耳機業務。
但,外界仍然認為 Tim Cook 缺少一種獨有的創造力,沒有破局能力,而是不斷地迭代蘋果過去已有的產品和創意。
近來,對於 Cook 而言,也似乎遇到了一個事業瓶頸期。蘋果目前的利潤和業務,一半多都與 iPhone 銷售有關。
iPhone 賣的好不好,也會是當季、當年蘋果業務的一則晴雨表。
最近由於 iPhone 14 系列銷量較為疲軟,加上供應鏈的一些調整,讓蘋果業務增長的不如預期。
在蘋果的例行股東大會上,Tim Cook 也主動降薪 40%,博取信任。
除此之外,大概從去年秋季開始,蘋果陸續有 11 位高管離職,也表示着蘋果高層內部的調整,和話語權的交替。
曾經蘋果明星設計團隊幾乎是有着相當大的話語權,但在首席設計師 Evans Hankey 準備離職,並且設計團隊歸於 COO Jeff Williams 管理之後,他們的一些特權也被稀釋。
這也是本次對於蘋果虛擬現實設備規劃的建議,最終沒有被 Tim Cook 和 Jeff Williams 採納的一個原因。
相對來説,Tim Cook 也很渴望打造一個能夠決定蘋果下一個十年的新計算平台,能夠在蘋果的歷史上與 Steve Jobs 和 Jony Ive 齊名。
Tim Cook 賭在了即將發佈的 AR、VR 頭戴式智能設備上,並且也希望能夠與 iPhone 類似,給行業帶來一盞明燈。
同時,蘋果在虛擬現實領域的佈局也直接影響了 Tim Cook 是否是 Steve Jobs 成功的繼任者,也直接影響了蘋果是否還有着能夠革新行業的創造力。
無論對誰,這都是一次豪賭。
有時候,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根據英國金融時報透露,蘋果在初代的 VR 設備上僅定了一個銷售 100 萬台的小目標。
▲ 這或許是蘋果 AR 眼鏡的終極目標
而此前傳聞初代 Reality Pro 預計售價 3000 美元,即使達到百萬台的銷量,銷售額只達到 30 億美元。
這些,也只能給每年有着 4000 億美元收入的蘋果一點微小貢獻。
不過百萬級別的銷量,其實已經佔去了 10% 的 VR 頭戴式設備的市場容量。根據 CCS Insight 的預估,2022 年全年銷售了大約 1000 萬台。
但與蘋果自己的產品對比的話,這個預期銷量依然低於 iPhone 和 Apple Watch 的初代銷量。
不止是 iPhone、Apple Watch,初代的 iPad、iPod 都不算是一款「出道即巔峯」的產品,它們在定位、功能上或多或少的有一些瑕疵。
像是 iPhone 初代並沒有一個完善的系統,iPad 初代定位不明,Apple Watch 初代走了時尚路線等等。
初代的 Reality Pro 或許並不會如同市場的期望那般,成為一個改革行業,讓產業爆發的產品。
反而比較映襯「reality artists ship」這個理念,是創意和市場當中的一個平衡。
摩根士丹利的分析師就在一份備忘錄裏寫到,很多人都低估了蘋果新產品/服務的長期影響。
▲ 蘋果的初代產品都不是市場殺手 圖片來自:金融時報
換句話説,蘋果新產品、新服務,尤其是初代,並不是以銷量、改革為目標,而更像是一個龐大市場的催化劑。
很早之前,蘋果就開放了 ARKit,並邀請開發者共建 AR app,另外,在 M 芯片逐步成為 Mac 主流之後,蘋果也正開放更多的 API 和開發工具,以吸引更多的遊戲開發者。
另外,蘋果也開始大力投資 Apple TV+,以及與杜比合作,擴充影視資源。這些領域,也都是為了打造虛擬現實生態所做的鋪墊。
▲ 圖片來自:金融時報
Counterpoint 的 Hanish Bhatia 就認為,蘋果的頭戴式設備可能有着與 iPhone 類似的曲線增長,有着龐大的開發社區來補足生態、內容,而硬件上每一代也會有着更強的迭代。
更別忘了,Tim Cook 最擅長的就是如何為產品打造生態,以及將它融入到蘋果設備的工作流當中。
目前來説,評價 Reality Pro 是否成功還為時尚早,但蘋果必須要做的就是把相關產品發佈,不能再拖下去了。
資料來源:愛範兒(ifanr)
▲圖片來自:musictech
旨在激勵員工把夢想變成現實,不應該在創造完美的作品與在市場推出之間踟躇,而應適時地把產品投入到市場中。
「我們需要在創意和市場之間找到一個切實的平衡,才能在商業領域中獲得成功。」
▲ 2010 年,Jobs 與 Ive 演示 iPhone 上的 FaceTime 圖片來自:Reuters
即便 Steve Jobs 並不是一個以技術、設計見長的人,但他卻深知如何把獨到的創新引入到上市的產品當中。
但在 Tim Cook 接棒之後,他似乎更注重於「市場」和成熟的商業考量,產品上的創意就少了些許,他更像是個「保守派」。
▲ 蘋果的 AR 眼鏡也會極有可能由 M 芯片驅動,圖片由 DALL-E 2 繪製
不過,在 AR、VR 頭戴式設備的決策上,Tim Cook 卻做了一次「狠人」。
他與 COO Jeff Williams 不顧工業設計團隊的反對意見,執意在今年年內推出推出 MR 混合虛擬頭戴式設備。
不能再拖了
蘋果將會推出 AR、VR 頭戴式設備,對於外界來説已不再是個秘密。
倘若以蘋果任命 Mike Rockwell 作為 AR 和 VR 團隊領導,並開始組建相應團隊作為開端的話。
蘋果開發 AR、VR 設備大概已經有七年之久,遠超過 iPhone 的三到四年。
不同於 iPhone 由 Steve Jobs 和 Jony Ive 直接帶領並引領方向,Rockwell 及其團隊所開發的 VR 原型機,遇到了許多決策上的調整。
原本,開發團隊想要頭戴式設備有着更高的分辨率,以及更高、更快的處理性能。
將 VR 拆分成為主機與眼鏡兩部分,通過無線連接的方式將二者相連。
還為 VR 設備提供了一個低功率的獨立模式,在一些負載較低的場景下單獨使用。
但 Jony Ive 為主的設計團隊,對於分體形態的方案意見相左,兩個團隊在大方向上僵持了數月。
▲ 圖為 Facebook 的外顯技術,僅供參考
最後,Tim Cook 做破局者,站在了 Jony Ive 這一邊,重新規劃了 VR 原型機的新方向。
另外,在 2018 年,Jony Ive 推動 AR 眼鏡項目的開發,相對於 VR 來説,AR 眼鏡更開放,也更容易成為長時間帶在身上的智能設備。
為此,蘋果也把相應的虛擬頭戴式設備的目標,最終定為 AR、VR 的結合體,利用眼部追蹤和手部追蹤來連接 VR 和 AR。
至於此前研發多年的 VR 主機,則被融合到了 Mac 當中,曾經為 VR 主機開發的芯片,也成為了 M 芯片。
大概在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關於蘋果 VR 頭戴式設備的相關信息也被頻繁的曝光。
它有幾個外置攝像頭,來分析用户的手勢,並且有着基於 FaceTime 的虛擬通話功能。以及蘋果設計了一個類似於 Apple Watch 的數字表冠,能夠快速的在 VR 和 AR 之間切換。
相關的產品名稱 Reality Pro,和系統 RealityOS 也被相關消息人士挖出。似乎剩下的只有等 Tim Cook 挑一個合適的時機,向世界介紹蘋果的首款虛擬現實頭戴式設備。
但猶如早期 Rockwell 遇到的問題類似,即便箭在弦上,蘋果內部仍然有一些分歧。
▲Magic Leap
工業設計團隊仍然希望推遲相關設備的發行,並提醒要保持耐心,「憋個大的」,等過幾年 AR 技術完全成熟和相關生態完善之後,再一鳴驚人。
但最終,Tim Cook 最終拍板直接發佈現行的 VR 設備,也就是此前被 the Information 和 BloomBerg 一起曝光的 MR 混合虛擬設備。
不出意外的話,今年的 WWDC 上肯定會有相關的信息發佈,可能先是 RealityOS,再是 Reality Pro 發佈的節奏。
追趕 Steve Jobs 的腳步
2011 年,Steve Jobs 去世之後,蘋果只發布了 Apple Watch 一款新設備,並且大方向也是由 Steve Jobs 和 Jony Ive 一同構思開發。
在 Tim Cook 的任期內,並沒有推出過新的大型產品,反而是開發了許多配件,以及藉助原有的產品打造了一套生態。
即便 Tim Cook 讓蘋果的市值從 2011 年的 3500 億美元增長到現在的 2.4 萬億美元。
並且將原本屬於隨機附送的耳機 EarPods,逐步轉變成為一個接近 400 億美元的 AirPods 無線耳機業務。
但,外界仍然認為 Tim Cook 缺少一種獨有的創造力,沒有破局能力,而是不斷地迭代蘋果過去已有的產品和創意。
近來,對於 Cook 而言,也似乎遇到了一個事業瓶頸期。蘋果目前的利潤和業務,一半多都與 iPhone 銷售有關。
iPhone 賣的好不好,也會是當季、當年蘋果業務的一則晴雨表。
最近由於 iPhone 14 系列銷量較為疲軟,加上供應鏈的一些調整,讓蘋果業務增長的不如預期。
在蘋果的例行股東大會上,Tim Cook 也主動降薪 40%,博取信任。
除此之外,大概從去年秋季開始,蘋果陸續有 11 位高管離職,也表示着蘋果高層內部的調整,和話語權的交替。
曾經蘋果明星設計團隊幾乎是有着相當大的話語權,但在首席設計師 Evans Hankey 準備離職,並且設計團隊歸於 COO Jeff Williams 管理之後,他們的一些特權也被稀釋。
這也是本次對於蘋果虛擬現實設備規劃的建議,最終沒有被 Tim Cook 和 Jeff Williams 採納的一個原因。
相對來説,Tim Cook 也很渴望打造一個能夠決定蘋果下一個十年的新計算平台,能夠在蘋果的歷史上與 Steve Jobs 和 Jony Ive 齊名。
Tim Cook 賭在了即將發佈的 AR、VR 頭戴式智能設備上,並且也希望能夠與 iPhone 類似,給行業帶來一盞明燈。
同時,蘋果在虛擬現實領域的佈局也直接影響了 Tim Cook 是否是 Steve Jobs 成功的繼任者,也直接影響了蘋果是否還有着能夠革新行業的創造力。
無論對誰,這都是一次豪賭。
有時候,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根據英國金融時報透露,蘋果在初代的 VR 設備上僅定了一個銷售 100 萬台的小目標。
▲ 這或許是蘋果 AR 眼鏡的終極目標
而此前傳聞初代 Reality Pro 預計售價 3000 美元,即使達到百萬台的銷量,銷售額只達到 30 億美元。
這些,也只能給每年有着 4000 億美元收入的蘋果一點微小貢獻。
不過百萬級別的銷量,其實已經佔去了 10% 的 VR 頭戴式設備的市場容量。根據 CCS Insight 的預估,2022 年全年銷售了大約 1000 萬台。
但與蘋果自己的產品對比的話,這個預期銷量依然低於 iPhone 和 Apple Watch 的初代銷量。
不止是 iPhone、Apple Watch,初代的 iPad、iPod 都不算是一款「出道即巔峯」的產品,它們在定位、功能上或多或少的有一些瑕疵。
像是 iPhone 初代並沒有一個完善的系統,iPad 初代定位不明,Apple Watch 初代走了時尚路線等等。
初代的 Reality Pro 或許並不會如同市場的期望那般,成為一個改革行業,讓產業爆發的產品。
反而比較映襯「reality artists ship」這個理念,是創意和市場當中的一個平衡。
摩根士丹利的分析師就在一份備忘錄裏寫到,很多人都低估了蘋果新產品/服務的長期影響。
▲ 蘋果的初代產品都不是市場殺手 圖片來自:金融時報
換句話説,蘋果新產品、新服務,尤其是初代,並不是以銷量、改革為目標,而更像是一個龐大市場的催化劑。
很早之前,蘋果就開放了 ARKit,並邀請開發者共建 AR app,另外,在 M 芯片逐步成為 Mac 主流之後,蘋果也正開放更多的 API 和開發工具,以吸引更多的遊戲開發者。
另外,蘋果也開始大力投資 Apple TV+,以及與杜比合作,擴充影視資源。這些領域,也都是為了打造虛擬現實生態所做的鋪墊。
▲ 圖片來自:金融時報
Counterpoint 的 Hanish Bhatia 就認為,蘋果的頭戴式設備可能有着與 iPhone 類似的曲線增長,有着龐大的開發社區來補足生態、內容,而硬件上每一代也會有着更強的迭代。
更別忘了,Tim Cook 最擅長的就是如何為產品打造生態,以及將它融入到蘋果設備的工作流當中。
目前來説,評價 Reality Pro 是否成功還為時尚早,但蘋果必須要做的就是把相關產品發佈,不能再拖下去了。
資料來源:愛範兒(ifanr)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