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豆瓣 9.4 到 7.3,別再糟蹋《黑鏡》了

愛範兒 於 27/06/2023 發表 收藏文章
《黑鏡(Black Mirror)》第六季終於來了,似乎沒人會再加上「神劇」的前綴。

距上一次上新已過去四年之久,等待新《黑鏡》的幾年裏,我們的世界經歷了什麼?

全球新冠肆虐,大家一起度過了艱難的時間。以至於黑鏡系列創始人兼編劇 Charlie Brooler 曾以「社會氣氛沉重」為由,擔憂觀眾不能承受更多的關於社會黑暗面的故事,提出推遲《黑鏡》系列的更新。


人們開始熱衷於和 ChatGPT 對話,AI 成為科技話題的漩渦中心。

劇本創作早已能夠由 AI「代勞」。網飛接手後,致力於揭露、渲染、批判科技黑暗面的《黑鏡》,也終會被科技駕馭嗎?

好萊塢編劇們紛紛發起罷工,與網飛、迪士尼等大型影視公司談判,而 Charlie Brooler 則嘗試了一把 ChatGPT 寫作,用它寫了一集《黑鏡》第六季劇本,但,結果並沒有驚喜。

▲ 圖片來自:tonight’s tv

AI 追完《黑鏡》全系列後,也只能提供一集「融老梗」劇本,最大價值是讓製作團隊反思一下,人類要是繼續舊套路,真的要失業了。

低沉的社會氛圍,超過科幻預言的技術與 AI 替代危機,編劇一再賣關子的拖更之詞,都把大家的期待值拉滿,《黑鏡》到底還能有多黑?

週末、網飛、西瓜,五集《黑鏡》後,很遺憾和大家分享,第六季雖比評分其低的第五季要好一點,但遠沒達到早前預告片畫的大餅,甚至可以説是平淡無奇的一季。

從第一季的豆瓣 9.4 分,到第六季的 7.3 分(估計還會下滑),這個分差恐怕還不足以體現《黑鏡》系列與巔峯的差距。


科幻含量太低,是第六季最令人失望的一點。本季一共五集,只有第一集與第三集勉強稱得上是科幻內容。

第二集《Loch Henry》是一個驚悚懸疑故事,與幻想元素完全不搭邊。第四集《Mazey Day》女明星遭遇媒體圍獵後狼變,第五集《Demon 79》惡魔與殺人獻祭,也並非未來科幻內容,比較傾向美式奇幻。

還期待看到近未來科技和諷刺現實黑話的朋友,大概率要差評了。

網飛諷刺網飛,

竊取用户的人生做電視劇
第一集《Joan IS Awful》(瓊糟糕透了),可能是本季《黑鏡》唯一時新的故事。

流媒體竊取用户信息,明星電子換臉,以及創作者們極力反對的「AI 生成內容」,開篇第一集便將現實世界正發生的爭議擺到枱面上。

在觀眾的鍵盤罵網飛之前,網飛先對自己開罵。


故事主人公瓊度過了生活中艱難的一天,這本該是生命裏普通的一天,要是沒有點開「流黴體」的最新電視劇《瓊糟糕透了》,發現知名女演員薩爾瑪·海耶克 Salma Hayek 正在出演她的生活。

生活故事正在發生,電視劇立馬上映,因為女演員根本不用演,量子電腦會搞定。

流媒體竊取、改編瓊的個人生活,生成類 AI 讓「女演員」在教堂表演當眾排泄,而她們無處提告,因為她的生活和她的臉,都被她們所不清楚的協議「授權」出去了。


薩爾瑪·海耶克安妮·墨菲兩位女演員「你演我,我演她」的套娃式表演很精彩,但故事本身的敍事質量,只能算矮個子裏挑高個。

選材貼近當下,媒介半新不舊,仍很難令人感覺眼前一亮。

在今日的信息環境下,這個故事完全有實際發生的條件,比起科幻預言,更像是一部寫實之作。現實世界的科技發展與相應的道德矛盾,早已走得更遠更深,跑在科幻預言前面了。


比起科幻前置的驚悚,更多感覺實實在在的無奈。個體在龐大完整、環環相扣的信息竊取陷阱前,毫無還手之力。

觀眾對本集評分相對寬容,多少也是樂於看到網飛的大方自嘲

本就站在大數據收集、AI 生成爭議輿論漩渦中心地帶的網飛,都不需要打破第四面牆,完全本色出演「流黴體」(streamberry)本流媒。


與現實世界的喧囂爭議交互,讓電視劇的諷刺級別指數遞增。

你看,不是我們要侮辱編劇,而是現實發展太快,科幻劇跟不上進度,不得不用 AI 生成內容。

劇中暢談量子電腦製作有多厲害的「流黴體」高管,簡直是個負責 highlight 本集重點的報幕員——你的個人生活是最好的「個性化」內容素材,盜取數據製作「定製化」內容,再賣給你和等着看笑話的其他用户,這是什麼無本萬利的生意。


難説,這是《黑鏡》編劇本人作出的控訴,還是流媒體平台的辯白——其實我們可以做得更過分,但還沒有。

科幻越來越少,

反烏托邦幾乎沒有
第三集《Beyound The Sea》(海的另一邊)是本季目前評分最高的故事。

從本季的製作班底,可以看出網飛想向曾經的英劇《黑鏡》靠攏。五集有三集選擇了英國導演,演員、取景也以英國本土為主。

《Beyound The Sea》的導演 John Crowley,代表作《男孩 A》《布魯克林》,演員更是超豪華配置——小粉 Aaron Paul(《絕命毒師》)、Josh Hartnett(《珍珠港》)、Kate Mara(《紙牌屋》)。

可惜本集的劇本質量實在浪費配置。


故事發生在平行世界的 1969,時間上並非《黑鏡》一貫設定的「近未來」。

兩個宇航員正在執行一項長達六年的任務,為了讓他們平衡工作與個人家庭生活,製造了在地球上的「複製人」。

大衞(Josh Hartnet 飾)樂於現狀,享受優越工作、美好家庭,被青年人追捧,完全沒有感覺以複製人生活有何不妥。小粉飾演的克里夫則相反,始終對複製人身份保留擔憂,寧願帶着妻兒搬到僻靜的鄉村,並且無法以複製人的身體與妻子過性生活。


大衞的招搖作風終招惹了災禍。嬉皮士中的異教分子因不滿複製人這種非自然存在,闖入大衞家中,在「他的意識」前殺害他的妻兒,焚燒他的複製人。

同在一條船上的克里夫,因此倒了黴。

為了預防橫遭悲劇的同事作出危險操作,克里夫慷慨借出自己的複製人鏈接,讓大衞回到地球透透氣。

劇情發展到這裏,幾乎可以推測出兩種結局,下一場兇殺不是發生在宇宙飛船裏,就是發生在地球上。克里夫本人和他的複製人,必有一個要被「奪舍」。


果不其然,順着敍事文本,編劇給出了最簡單粗淺的答案。大衞愛上同事妻子,奪妻不成,嫉妒之下摧毀克里夫的一切。

觀眾能輕易猜到《黑鏡》的劇情發展,這是多麼離譜的事,是故事文本和敍事最大的瑕疵。

大衞這個人物被賦予了最淺薄的人性和套路化的行為模式,單一化的敍事讓結局反轉毫無驚喜。

本質上是一個有毒的男性氣質故事,複製人作為科幻元素,存在感弱到成了故事鑲邊。


一個頭腦簡單、沾沾自喜的中產階級白人男性,因自己的魯莽害死妻兒,轉頭就覬覦同伴的妻子,竊取別人的人生不成,惱羞成怒,恩將仇報。

兩個家庭的女性和孩子,在這個故事裏,被安排被忽視被物化被犧牲

複製人,本質上是兩個航天員非人工作的一種補償。真正該為悲劇負責的幕後機構完全隱形,僅僅將故事推進和反轉,放在人性的自私和嫉妒上。


感受過《黑鏡》第一季第一集衝擊的觀眾,很難接受它在諷刺現實上的輕拿輕放

公共意識的綁架,能讓首相和豬性交。

曾經交出過如此主題深度的《黑鏡》,被期待去呈現更多荒謬故事背後的結構性壓迫,而非譴責具體的、脆弱的個體。

科幻元素要離地,罵人要罵到實處。

新一季《黑鏡》敍事密度有較大幅度降低。第三集時長達八十分鐘,深度不足,沒有驚喜,科幻元素也新意欠奉。


不説「個人意識與身體分離」幾乎成為科幻母題般存在,已是星雲獎、雨果獎幾十年前的選題,僅《黑鏡》系列就重複重現多次,第四季第六集《黑色博物館》,第五季第三集《瑞秋、潔可和小艾希莉》。

要是《黑鏡》系列繼續沉迷啃老本,或繼續用大數據倒推內容創作迎合多數喜好,即使不使用 AI 寫稿,也會落得索然無味。

觀眾仍期待反烏托邦故事提供的放鬆

經典影視系列到了網飛平台手上,總會被詬病內容閹割、深度直降。網飛似乎也成為美國流媒體「山豬吃不了細糠」審美的典型代表。

自從《黑鏡》系列改換資方後,每次更新必有「黑鏡不再黑鏡」的評價,網飛都要出來扛一波傷害。


其實《黑鏡》第三、第四季還是有不少精彩故事,如,少見地表達了科技積極主義的《San Junipero》,以柔軟動人的女性質感,討論了雲端打造的永生天堂,一舉收穫了艾美獎。

到底什麼才是觀眾心目中的《黑鏡》系列? 觀眾對《黑鏡》系列的標準和期待,似乎取決於對它過往的私人印象

英劇時期的《黑鏡》,科幻元素未必有多超前,技術未必多硬核,但反烏托邦色彩別樹一幟,個性、濃烈、鮮明。聚焦人類在科技織造的特殊環境下,遭遇何種荒謬,他們如何反抗,又是如何反抗失敗。

彼時,人是《黑鏡》科幻的重點,打造無處可逃的包圍式迫害曾是《黑鏡》系列的拿手好戲。荒誕,卻不失現實感,容易代入與之共情。


試問,誰的工作不是在「蹬自行車換點數」,為了不蹬自行車而進行可悲的表演。

「反烏托邦故事成了一種讓人放鬆的東西,(讓人)從超級反烏托邦的現實中逃離出來。」用編劇 Charlie Brooler 多年前的採訪來理解,人們對於《黑鏡》反烏托邦題材的期待。

引用還有些清醒的人,知道這個世界是多麼的垃圾。

——Charlie Brooler

英劇版《黑鏡》總站在現實世界一步之遙的地方,説出人們尚未察覺的掙扎,結局留下一圈圈漣漪。
網飛入手《黑鏡》後,內容開始向另一邊傾斜,選題主要是近未來科技的幻想,而且強調對科技負面的恐嚇式預言


如,圍繞 VR 技術展開的大量未來預言,智能機械狗和殺人蜂大屠殺。

科幻元素新鮮,故事發展驚悚刺激,成為新的《黑鏡》風格。故事結局即使有反轉,也結束得乾淨利落。

很少觀眾會把絕無僅有的温情故事《San Junipero》當成標準,大部分《黑鏡》觀眾對新內容的期待,總歸是在反烏托邦近未來科幻元素二者之間維持微妙平衡。


可惜,隨着播放平台轉移,流媒體內容生產加量降質,已很難在《黑鏡》再看到英式冷峻的深度哲學思考,英國導演的加入也無濟於事。

新一季的科幻含量繼續降低,媒介選擇陳舊,甚至寫出主角用斧頭劈爛量子計算機的 happy ending。真麻煩網飛,不要把美國恐怖故事打上《黑鏡》的 logo,好嗎?


資料來源:愛範兒(ifanr)
標籤: 黑鏡  Black Mirror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