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權力遊戲》「龍母」出演的 Marvel 新劇被罵慘了,罪魁禍首是 AI ?

愛範兒 於 03/07/2023 發表 收藏文章
美國編劇工會抵制 AI 的大罷工仍在繼續,漫威 (Marvel) 再添一把火。

6 月底,漫威新劇《秘密入侵》在 Disney+ 開播,《權力遊戲》的「龍母」加盟,雖然陣容強大,但因劇集片頭採用 AI 製作,引發了巨大爭議。

罵得最起勁的,莫過於《蜘蛛俠:縱橫宇宙》的導演 Justin Thompson。

引用這是對每一位真正的藝術家的侮辱,漫威和迪士尼的成功建立在藝術家們的創造力上。它(AI 作品)看起來像狗屎,他媽的 AI。

《秘密入侵》的導演 Ali Selim 迴應,用 AI 創作人物變形水彩畫,是為了貼合「外星人變形滲入地球」主題。

負責製作的視覺工作室 Method Studios 則一再聲明「無人傷亡」,AI 僅作為創作工具之一,沒有創作者因此失業,但仍遭到業界猛烈批判。

持批評態度的業內人士認為,漫威此次選擇 AI 製作片頭,絕不僅是出於「宣傳噱頭」,而是表達一種明確的態度。

正值抵制 AI 的風口浪尖,漫威此舉是否代表選擇站隊 AI

上一個引起類似爭議的作品,還是網飛與微軟小冰、WIT STUDIO 共同創作的商業動畫短片《犬與少年》。

網飛以「動漫行業勞動力短缺」為由讓 AI 畫背景,而日本的漫畫家則説「我們需要錢才能生活」。

▲《犬與少年》背景圖由 AI 生成

所以,動漫行業勞動力是短缺還是不短缺?

儘管版權法條例尚待完善,道德爭議不斷,繼迪士尼、網飛之後,漫威選擇推出 AI 製作內容,仍然是一個重要信號——

技術層面上,AIGC(人工智能生產內容)已不是問題,生成式 AI 已擺到創作者們眼前。

它到底是打開新大門的超級工具,還是究極邪惡的剽竊兇器?會讓更多人實現拍電影的夢想,還是一不小心跌入 AI 陷阱?

AI 如何「拍」電影

體驗過 Midjourney、DALL-E 、Stable Diffusion 等 AI 圖像製作模型的朋友,想必不會懷疑該類服務生產圖像的能力。

隨着工具版本迭代,生成作品的精度愈高,似乎也越來越接近「真實拍攝」畫面。但對於個人創作者,使用繪圖 AI 來自制一部電影,仍然需要一定想象力。


《秘密入侵》這條被業界罵慘了的片頭,是如何製作出來的?

從 Method Studios 充滿求生欲的聲明可以窺見,與網飛《犬與少年》的製作相似,採用了「AI+human」模式。

AI 聽指令生成圖像,而人類創作者——導演、藝術指導、2D / 3D 動畫師、開發人員等,不僅需要給出「想法、主題、文字」,還必須用傳統技術與 AI 高度協作。

這種生產方式與我們想象中的 AI「一鍵生成」仍有差距。


目前最好的視頻生成 AI,也只能生成時長几秒的視頻。現階段的 AI 短片,多是通過繪圖 AI 生成大量靜態畫面,來與這些幾秒的視頻「混搭」。

參考 Waymark 早前發佈的人工智能生成短片《The Frost》,影片時長十二分鐘,劇本由人類導演撰寫,每一個鏡頭均由 OpenAI  的圖像工具 DALL-E 2 生成,再通過 D-ID(為靜態圖像添加運動的 AI)將圖像製作成動畫。


得到了「動畫」後,影片的最終剪輯還是得由人類負責。

將各色 AI 組合起來使用,最大限度減少「人類干預」,這種想法也早有 AI 愛好者提出並嘗試。

如,提到 AI 生成視頻繞不開的人物,德國科技企業家 Fabian Stelzer,以及他想要製作的科幻電影(或者説,短片合集)《Salt》。

在他的設想裏,故事腳本、配音、畫面分別由不同 AI 生成,人類需要做的只是最初的啓動指令和最終的排列組合

雖《Salt》目前的成品簡單粗糙,也很久沒有新進展,似乎社交網絡的噱頭大於實際,但不可否認它提供的實驗思路——一個不會寫作,不會畫畫,不會音樂的人,也可能用 AI 製作出電影。


上一個給予人們製作視頻自信的,還是手機的拍攝和剪輯軟件的簡化。

這次,我們同樣可以樂觀地認為,飛速迭代的 AI 工具,能夠讓視頻製作門檻持續降低,更多的人願意嘗試自制內容。

當然,視頻的數量與質量不一定呈正相關,即便 AI 將捷徑提供給每一個人,生產好內容或許還需要一定的專業性和不確定的靈感。

何況,生成式 AI 之上仍有無數懸而未決的難題。

創作者們在憤怒什麼,

為什麼是漫威和迪士尼?
正如從業者難以抑止影視公司嘗試使用 AI,人人均是創作者的時代,AI 平台工具太具吸引力。

可,在我們選擇使用生成式 AI 的那一刻,便無可避免地捲入 AI 爭議和版權風險之中

AI 技術目前最受爭議的一點,是它不能憑空生產內容。人工智能生成模型需要「投餵」大量數據,無論是文字、圖像、聲音,均來自人類過去的創造

▲ A 站抵制 AI 作品創作圖. 圖片來自:Veronika Kozlova

過去,生成式 AI 訓練多會選擇開源社區,訓練「數據」和成品的版權均歸屬平台,內容不可商用。而迪士尼、漫威、網飛出品的影視作品,顯然是商業內容

一個生成式 AI 的「養成過程」,可能吞掉了數億張人類原創作品,沒有付出一分版權費用,而當它被投餵成熟後,奪走了人類創作者的工作和薪酬。

鑑定人類抄襲已經是困境,鑑定 AI 抄襲,即鑑定訓練 AI 模型使用了侵權素材,更是難上加難。即使有黑魔法應對黑魔法,AI 打敗 AI,創作者維權的法律成本也會相當高昂。

因此,儘管已經出現了「蓋蒂圖片社 Getty Images 起訴 Stability AI 侵犯版權」的大型 AIGC 侵權訴訟案件,絕大多數創作者對於 AI 侵權的憤怒,仍然只能停留在道德譴責層面

難以制止,難以維權。正是創作者們憤怒的原因。

全球視覺設計網站 A 站(Artstation)曾爆發抵制 AI 作品活動。創作者上傳反 AI 圖片洗版,抗議網站內大量原創作品被竊取、被投餵進 AI 模型。

一位曾經使用 AI 工具進行影視製作的廣告行業從業者提醒,比起訓練 AI 模型的版權爭端,AI 工具的反授權條款更容易被忽略。

由 AI 生成的作品,工具平台不僅可自用,還可授權給其他用户。以及最被使用者忽視的,訓練專屬 AI 的過程中,投餵個人原創作品,其實也同時將該素材授權給平台。

換句話説,如果我們訓練並使用 AI 工具製作內容,不僅無法獲得成果的版權,還極可能無形中交出了個人作品授權

原創數據庫與工具平台的反授權條約,二者聯合解釋了為什麼率先使用 AI 生成視頻內容的,會是迪士尼和漫威。


它們不僅坐擁全球最豐富的原創數據庫,可用於訓練 AI ,還擁有地球上最強的法務部。即使不像皮克斯新電影《瘋狂元素城》,直接使用迪士尼研究工作室的 AI 模型,需要向外購買其他平台工具服務,也不憂心可能發生的授權撕扯。

如此以往,受傷的似乎只有影視巨頭的僱員們,不得不將工作成果投餵給 AI,並最終迎來被 AI 取代的那一天。

AI 創作的大門不可能再關上

從業者對生成式 AI 的怒火,像是工業革命時期罷工運動的再現。僱主找來愛爾蘭人頂替罷工的英國人。愛爾蘭人成為宣泄怒火的對象,而僱主得以隱身。

數據庫,AI 模型,工具平台,工具使用者,新技術帶來的恐懼和閉環式矛盾,本質上仍是人類間的利益紛爭。

儘管,國內外針對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的監管條例,也已提上日程。

今年 2 月,美國版權局裁定一例 Midjourney 製作插畫不受版權保護,這是全球首次就 AI 創作作品的版權保護範圍作出裁定。

從過去無數次的技術革新經驗,我們很容易下判斷,在新技術出現的早期,人們對於它的強烈渴望,往往勝過謹慎思考。

▲ 圖片來自:hearstapps.com

導演諾蘭近日採訪時,發表了一番對 AI 的洞察。

引用對我來説,人工智能是一個非常簡單的問題,這就像算法這個詞。我們看到公司使用算法,現在是人工智能,作為逃避其行為責任的一種手段。

在他看來,科技公司主動提出成立國際機構來監管 AI,只是一種最古老的政治伎倆。新科技發展已超出大多數人的認知,監管部門同樣不能及時跟上,政策往往是事後諸葛亮。

正如,從業者們的抗議無法從根本上抑制影視巨頭嘗試 AI,生成式人工智能帶來的新創作浪潮,也不會因為監管政策的暫時缺位而停下。

生成類 AI 出現並將持續影響娛樂藝術行業的發展,已經是無法逃避現實。承認新技術的到來,並積極提高對它的認知,或許是更理智的應對方法。 曾獲得艾斯納獎最佳封面的插畫師的 Jen Bartel 認為:

引用藝術家和消費者都必須明白這一點,創意勞動也是勞動。我們也是工人,商業/娛樂藝術也是一個會以越來越多的方式來剝削我們的領域,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所有人都需要提高對此的認識,無論我們喜歡與否。

▲Jen Bartel 創作的漫威插畫.

儘管 Bartel 本人並不從事視覺特效工作,但她表示,在她合作的客户中,「嘗試將人工智能融入各種製作流程的不同環節」成為越來越常見的做法,這種做法表明他們不僅有意將這些工具納入創作流程,而且隨着 AI 不斷髮展和處理的工作越來越複雜,還將持續而廣泛地使用。

作為關注科技生活的信息平台,我們總在向內容創作者、產品設計師提問,創造這件作品時,你是怎麼想的?

或許有一天,我們在解讀 AI 創作內容時,對話方正是 AI。由它來告訴我們,哪些內容是「製作電影” 時的數據靈感呢?為何在無數種可能性中,最終導出了我們所見到的作品。

但,彼此的提問者,還是不是人類,亦會成為問題中的一個。

參考內容:

遊研社《不出意料之外,AI 製作的動畫也陷入了巨大爭議》

wuhu 動畫人空間《全球首例大型 AIGC 侵權訴訟案件!36 頁訴狀書狀告 AI 侵犯圖庫老大哥數百萬圖像版權?!》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Exclusive: Watch the world premiere of the AI-generated short film The Frost.》
MARIA STRESHINSKY /編譯 靖宇《How Christopher Nolan Learned to Stop Worrying and Love AI》


資料來源:愛範兒(ifanr)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