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設計一直是科技愛好者的心頭好,好的透明設計能讓消費者窺見產品內部結構,賦予產品更強的極客屬性。
PDP 是一家專門提供遊戲硬件的第三方廠商,他們最近聯合任天堂、世嘉、孩之寶整了個大活。 PDP 推出的新透明手柄,除了用上透明外殼,還把「索尼克」等經典遊戲角色放了進去。
想象一下,你拿着內置「索尼克」玩偶的「索尼克」手柄玩「索尼克」遊戲,可謂極致的套娃極致的享受,而這只是 PDP 這款聯名系列的首位角色,未來 PDP 還將推出「變形金剛」版本和「皮克敏」版本的聯名手柄。
但好看是有代價的,這款手柄主題玩偶的位置正好佔據了震動馬達的空間,所以真要用該系列手柄玩遊戲的話,體驗可能會打些折扣。
PDP 不是第一家也不是最有名採用透明設計的廠商,根據資料顯示,透明設計的歷史可以追溯到 Y2K 時期甚至更早的時代。 1939 年的紐約世界博覽會上,電子公司 RAC 就展示了第一台透明外殼的電視,該公司本意是提供「內部工作原理展示」以增加趣味性。
在此之後不斷有透明產品面世,最火的莫過於初代 iMac G3 ,該產品一經面世便引起所有消費者的關注,它通過美觀的設計將計算機產品從小眾轉向大眾,甚至對蘋果公司的復興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iMac G3 是少數真正大批量銷售的透明產品,此後的透明設計大多出現在限定產品中。
索尼曾為了慶祝 PlayStation 主機銷售量達 5 億台,在 2018 年推出名為「5 億限定」的透明 PS4 Pro 。玩家可以透過透明藍色外殼,隱隱窺見機器內部的硬盤和風扇構造。同時這款限定主機也是在向 PS1 的藍色原型機致敬。
手機作為電子產品的龍頭,也有過自己的「透明限定機」,小米在發佈小米 8 、小米 9 和小米 10 三代旗艦機型時,都推出過相應機型的透明探索版。
在今年 5 月份, Beats 給新款的 Beats Studio Buds+ 套上了半透明外殼,和全透明的設計不同, Beats 通過粗磨砂質感的外殼,讓產品處於半透明狀態。用户不會過於清楚的看到其內部元件,一種朦朧的美感油然而生。
和 Beats Studio Buds+ 作為對比的,是 nothing 公司推出的 nothing ear 系列。該系列採用全透明設計,用户可以清晰的看到其內部的黑色線路板和銀色的收音元件。相比於 Beats 的朦朧美,nothing ear 的全透明設計讓它更像是一款未上市的原型機。
這也是很多廠商會做的事——給原型機套上透明外殼,以便設計師觀察機器內部的運作情況,作為原型機,這些產品並不會真正面世,所以普通消費者只能在圖像裏一窺全貌。
索尼在介紹 PS VR2 設計過程的文章中,放出了一張其原型機的照片,這款原型機有着半透明的外殼,感覺上和 Beats Studio Buds+ 很像,都展現出了朦朧美。但也正因為是原型機,所以其內部設計並不會像 Beats Studio Buds+ 那樣具有觀賞性。
這解釋了為什麼透明設計大多隻會放在限定機型上。對產品設計的高要求是原因之一,和普通產品不同,透明產品對內部設計的要求更高,因為展示內部元件才是透明的意義所在。但電子元件的顏色通常會因參數、容差不同而改變,也就是説同一產品內部必然有不同顏色的元件,濫用透明外殼就會導致視覺上的雜亂無章。
小米對此的做法就是在真正的電子元器件上加一層隔板,在這層隔板上利用貼紙和紋路做出偽透視的效果。雖然美觀但厚度也因此增加,在追求輕薄的時代,這必然不會成為主流的設計思路。
材料同樣限制了透明設計的流行,塑料廣泛應用在透明設計中,這種材料的優缺點都很明顯,小重量和可調的透明度是優點,廉價感、易沾染指紋則是其無法忽視的缺點。如今消費者對產品的要求更加全面,塑料顯然無法獲得消費者的認可。
這些因素讓透明設計產品只能是一些很酷的小眾產品。觀賞性強實用性弱是它的缺點,但兩者兼顧正是消費者更在乎的重點。
資料來源:愛範兒(ifanr)
PDP 是一家專門提供遊戲硬件的第三方廠商,他們最近聯合任天堂、世嘉、孩之寶整了個大活。 PDP 推出的新透明手柄,除了用上透明外殼,還把「索尼克」等經典遊戲角色放了進去。
想象一下,你拿着內置「索尼克」玩偶的「索尼克」手柄玩「索尼克」遊戲,可謂極致的套娃極致的享受,而這只是 PDP 這款聯名系列的首位角色,未來 PDP 還將推出「變形金剛」版本和「皮克敏」版本的聯名手柄。
但好看是有代價的,這款手柄主題玩偶的位置正好佔據了震動馬達的空間,所以真要用該系列手柄玩遊戲的話,體驗可能會打些折扣。
PDP 不是第一家也不是最有名採用透明設計的廠商,根據資料顯示,透明設計的歷史可以追溯到 Y2K 時期甚至更早的時代。 1939 年的紐約世界博覽會上,電子公司 RAC 就展示了第一台透明外殼的電視,該公司本意是提供「內部工作原理展示」以增加趣味性。
在此之後不斷有透明產品面世,最火的莫過於初代 iMac G3 ,該產品一經面世便引起所有消費者的關注,它通過美觀的設計將計算機產品從小眾轉向大眾,甚至對蘋果公司的復興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iMac G3 是少數真正大批量銷售的透明產品,此後的透明設計大多出現在限定產品中。
索尼曾為了慶祝 PlayStation 主機銷售量達 5 億台,在 2018 年推出名為「5 億限定」的透明 PS4 Pro 。玩家可以透過透明藍色外殼,隱隱窺見機器內部的硬盤和風扇構造。同時這款限定主機也是在向 PS1 的藍色原型機致敬。
手機作為電子產品的龍頭,也有過自己的「透明限定機」,小米在發佈小米 8 、小米 9 和小米 10 三代旗艦機型時,都推出過相應機型的透明探索版。
在今年 5 月份, Beats 給新款的 Beats Studio Buds+ 套上了半透明外殼,和全透明的設計不同, Beats 通過粗磨砂質感的外殼,讓產品處於半透明狀態。用户不會過於清楚的看到其內部元件,一種朦朧的美感油然而生。
和 Beats Studio Buds+ 作為對比的,是 nothing 公司推出的 nothing ear 系列。該系列採用全透明設計,用户可以清晰的看到其內部的黑色線路板和銀色的收音元件。相比於 Beats 的朦朧美,nothing ear 的全透明設計讓它更像是一款未上市的原型機。
這也是很多廠商會做的事——給原型機套上透明外殼,以便設計師觀察機器內部的運作情況,作為原型機,這些產品並不會真正面世,所以普通消費者只能在圖像裏一窺全貌。
索尼在介紹 PS VR2 設計過程的文章中,放出了一張其原型機的照片,這款原型機有着半透明的外殼,感覺上和 Beats Studio Buds+ 很像,都展現出了朦朧美。但也正因為是原型機,所以其內部設計並不會像 Beats Studio Buds+ 那樣具有觀賞性。
這解釋了為什麼透明設計大多隻會放在限定機型上。對產品設計的高要求是原因之一,和普通產品不同,透明產品對內部設計的要求更高,因為展示內部元件才是透明的意義所在。但電子元件的顏色通常會因參數、容差不同而改變,也就是説同一產品內部必然有不同顏色的元件,濫用透明外殼就會導致視覺上的雜亂無章。
小米對此的做法就是在真正的電子元器件上加一層隔板,在這層隔板上利用貼紙和紋路做出偽透視的效果。雖然美觀但厚度也因此增加,在追求輕薄的時代,這必然不會成為主流的設計思路。
材料同樣限制了透明設計的流行,塑料廣泛應用在透明設計中,這種材料的優缺點都很明顯,小重量和可調的透明度是優點,廉價感、易沾染指紋則是其無法忽視的缺點。如今消費者對產品的要求更加全面,塑料顯然無法獲得消費者的認可。
這些因素讓透明設計產品只能是一些很酷的小眾產品。觀賞性強實用性弱是它的缺點,但兩者兼顧正是消費者更在乎的重點。
資料來源:愛範兒(ifanr)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