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的設計一直秉承功能主義與理性主義,在汽車行業裏也是如此。
以「形式服從功能」為原則的平治(Benz),向來都強調簡潔的線條和高端的品質感,寶馬()的設計立意則在於如何通過外形來體現並提升車輛的運動性能。
這種功能至上的設計思想,也塑造了兩大品牌獨特的設計語言,讓二者長期在豪華車和性能車領域處於領先地位。
但隨着新能源汽車的興起,平治和寶馬在電動汽車設計上的保守作風開始遭受質疑,人們不再如往日那樣欣賞它們傳統的設計理念。兩個幾乎成為豪車代名詞的傳統品牌突然發現,它們需要與時俱進,調整設計理念,才能在新能源汽車市場中站穩腳跟。
意識到這一點平治和寶馬,最近在慕尼黑車展(IAA MOBILITY)前夕,分別發佈了代表各自未來設計方向的概念車,Vision Neue Klasse 以及 CLA 級概念車。
更重要的是,我們可以在接下來的 2 年內看到它們的量產版本。
▲BMW Vision Neue Klasse
▲平治 CLA 級概念車
好了,先彆着急吐槽,仔細看完這篇文章再罵,也不遲。
01 寶馬
還記得寶馬今年年初在 CES 推出的 i Vision Dee 嗎?沒錯,就是會變色的那輛。
這輛概念車從裏到外講的都是一個詞:數字情感。
寶馬標誌性的雙腎格柵被拉長至整個車頭,與大燈相融合,通過形象的動畫成為了車廂內外進行「情感交互」的媒介。
▲BMW i Vision Dee
而在最新發布的 Vision Neue Klasse 上,為了成功量產,寶馬捨棄了這個暫時還無法實現的想法,取而代之的是傳統的 LED 模組。
沒那麼「傳統」的是,Vision Neue Klasse 讓這個被戲稱為「鼻孔」的格柵結構引入了 Heartbeat 心跳模式,在燈光亮起時能夠呈現類似「呼吸」的視覺效果。
Vision Neue Klasse 採用了與頭燈相呼應的尾燈造型,同時也能夠與外界進行動態交互。當有人接近車輛時,便會觸發燈光效果。
刨去與在售車型毫無聯繫的燈組造型,Vision Neue Klasse 的造型還是能看出幾分寶馬的影子。當然了,是新世代的寶馬,比如説下面這輛 i5。
明快的立面和簡單的折線讓一切都回歸本質,門把手被去除,霍氏拐角也被抽象化。車側簡單的三條豎直的線條,明確了車身的各個區域,用寶馬的話來講,這是一種「突破維度的顛覆性設計」。
同樣具有「顛覆性」的是它的開門方式。
在 Vision Neue Klasse 細窄的 B 柱上,隱藏着一個具備人眼監測功能的攝像頭,車主只需要看向車門,車門便會自動打開。
聽起來很科幻是吧,畢竟是概念車,裏面還有更科幻的。如果要用一個詞來形容 Vision Neue Klasse 的座艙,那便是「通透」。
這輛概念車的 A 柱、頂梁、邊梁等車身件做得比某些車企的屏幕黑邊還要細,主打的就是一個 360°無死角烘烤,把一盒刺身虎蝦壽司放進去,再擠點蛋黃醬,要不了多久就成炙烤虎蝦壽司了。
當然了,考慮到車身強度和實用性,這樣的設計大概率不會出現在量產車上,真正值得參考的是 Vision Neue Klasse 革命性的 UI 和 UX 設計。
如你所見,這輛概念車採用了中控屏+全景視域橋的組合,也就是前風擋底部的長條形顯示區域。寶馬認為,全景視域橋代表了抬頭顯示技術的一次「重大飛躍」。
沒錯,那並不是一塊屏幕,而是一個能覆蓋整個前風擋的抬頭顯示。行車信息被投影到擋風玻璃下沿的深色塗層區域,因此獲得了出色的清晰度和色彩表現。駕駛員可以通過方向盤上的觸摸區域來控制信息的呈現。
同時,在駕駛員正前方的 3D 視域前景顯示能夠幫助駕駛員更加專注於駕駛相關的信息,例如輔助駕駛、導航信息等,類似於現在量產車上的 AR 導航。
無論是何種產品,觸覺反饋對於用户來説都是微妙的,在董車會看來,具體到汽車上的觸覺反饋,大致分為三類。
一類是最基本材料反饋,比如通過優質的皮質來傳遞豪華感,又或者是像 Vision Neue Klasse 那樣利用可回收材料來實現「循環永續」的理念。
其次是駕駛層面的觸覺反饋,路面信息通過方向盤傳至手掌、通過座椅傳至身體。
第三種則是功能交互上的觸覺反饋,Vision Neue Klasse 上的全新 iDrive,革的就是交互觸覺的「命」。
據寶馬介紹,全新的新多功能方向盤首次應用「主動觸覺反饋」和「分層顯示」兩項創新硬件技術,前者能夠通過觸覺和聲音,在不需要駕駛員轉移視覺注意力的情況下提醒駕駛員注意前方危險;後者則會根據駕駛場景為用户推薦,從而讓用户可以憑直覺完成對車輛功能的操作。
其中奧秘,便是全景視域橋和方向盤這對組合。
不要覺得這樣的功能離我們很遙遠,寶馬錶示,這項全景視域橋技術很快就會投入量產車型。從 2025 年起,我們就能體驗到 BMW 帶來的新一代人機交互科技。
02 平治
寶馬玩交互玩得不亦樂乎,隔壁平治則開始在新平台上鑽研續航這件事兒。
續航本就是平治的強項,專門用來創造極致續航紀錄的 VISION EQXX 就不提了,像 EQS 和 EQE 這樣的量產車型,也有着極為紮實的續航,儀表盤也不會顯示 CLTC 續航充當快樂表。
今天凌晨新鮮發佈的平治 CLA 級概念車,更是將平治的續航優勢發揮到了極致,WLTP 續航達到了 750 公里。
CLA 級概念車的新一代電驅單元 MB.EDU 衍生自 VISION EQXX 的高效電動系統,採用新一代碳化硅技術,可以實現高達 93% 的能量轉化效率。
與此同時,業內領先的熱泵系統不僅能從傳動系統中提取熱量,還能從車外環境空氣中提取熱量,即便在 0°C 以下的環境中也能為車廂加熱,最大限度減少額外加熱帶來的電能消耗。
不過,為了更高的續航達成率,CLA 級概念車只有一台最大功率為 175kW 的後軸電機,百公里綜合能耗只有 12kWh,電池容量為 89.6kWh。
充電方面, CLA 則一反常態,支持 800V 超充,15 分鐘即可增加 400 公里的續航。仔細想想,平治能上 800V,時代確實變了。
看回 CLA 級的外觀,我更加肯定了這一想法。
梅賽德斯-平治董事會主席康林松表示:「CLA 級概念車是全新梅賽德斯-平治新生代電動車的先驅。」
第一個長這樣,可不就是先驅嘛。
狹長的貫穿式燈帶、融入了三叉星的大燈、佈滿星狀 LED 光源的前臉,簡直就是一副把「我是平治」貼在臉上的樣子。
説起來,我一直都蠻好奇平治為什麼要在前臉放兩個 logo。
車側,作為運動型產品的 CLA,和寶馬的 Vision Neue Klasse 完全是兩種不同的風格,當然更多是為了續航而考慮。最後來到尾部,依舊是左中右 3 個三叉星。
在內飾方面,平治 GLA 級概念車就沒有這麼激進了,儘管也有不少「概念」的痕跡,但整體調性與現售車型頗為一致。
區別較為明顯的是 GLA 級採用的三聯屏設計,以及全新的 MB.OS 操作系統。平治表示,儀表台內配備了英偉達高性能水冷芯片,能夠讓車機化身「超級計算機」。不過,這個超算落地的可能性,也許還不及車頂的激光雷達。
説到落地,平治聲稱這輛 GLA 級概念車的量產版本將作為 MMA 平台的第一輛車,在 2024 年發佈,並率先在拉施塔特(德國)、凱奇凱梅特(匈牙利)和北京平治工廠投產。
也就是説,和寶馬的 Vision Neue Klasse 一樣,我們很有可能會在 2025 年開上它的量產版本。
概念車亮相 2 年後就能量產,看來平治和寶馬確實是坐不住了。也許真的會像李想説的那樣:
資料來源:愛範兒(ifanr)
以「形式服從功能」為原則的平治(Benz),向來都強調簡潔的線條和高端的品質感,寶馬()的設計立意則在於如何通過外形來體現並提升車輛的運動性能。
這種功能至上的設計思想,也塑造了兩大品牌獨特的設計語言,讓二者長期在豪華車和性能車領域處於領先地位。
但隨着新能源汽車的興起,平治和寶馬在電動汽車設計上的保守作風開始遭受質疑,人們不再如往日那樣欣賞它們傳統的設計理念。兩個幾乎成為豪車代名詞的傳統品牌突然發現,它們需要與時俱進,調整設計理念,才能在新能源汽車市場中站穩腳跟。
意識到這一點平治和寶馬,最近在慕尼黑車展(IAA MOBILITY)前夕,分別發佈了代表各自未來設計方向的概念車,Vision Neue Klasse 以及 CLA 級概念車。
更重要的是,我們可以在接下來的 2 年內看到它們的量產版本。
▲BMW Vision Neue Klasse
▲平治 CLA 級概念車
好了,先彆着急吐槽,仔細看完這篇文章再罵,也不遲。
01 寶馬
還記得寶馬今年年初在 CES 推出的 i Vision Dee 嗎?沒錯,就是會變色的那輛。
這輛概念車從裏到外講的都是一個詞:數字情感。
寶馬標誌性的雙腎格柵被拉長至整個車頭,與大燈相融合,通過形象的動畫成為了車廂內外進行「情感交互」的媒介。
▲BMW i Vision Dee
而在最新發布的 Vision Neue Klasse 上,為了成功量產,寶馬捨棄了這個暫時還無法實現的想法,取而代之的是傳統的 LED 模組。
沒那麼「傳統」的是,Vision Neue Klasse 讓這個被戲稱為「鼻孔」的格柵結構引入了 Heartbeat 心跳模式,在燈光亮起時能夠呈現類似「呼吸」的視覺效果。
Vision Neue Klasse 採用了與頭燈相呼應的尾燈造型,同時也能夠與外界進行動態交互。當有人接近車輛時,便會觸發燈光效果。
刨去與在售車型毫無聯繫的燈組造型,Vision Neue Klasse 的造型還是能看出幾分寶馬的影子。當然了,是新世代的寶馬,比如説下面這輛 i5。
明快的立面和簡單的折線讓一切都回歸本質,門把手被去除,霍氏拐角也被抽象化。車側簡單的三條豎直的線條,明確了車身的各個區域,用寶馬的話來講,這是一種「突破維度的顛覆性設計」。
同樣具有「顛覆性」的是它的開門方式。
在 Vision Neue Klasse 細窄的 B 柱上,隱藏着一個具備人眼監測功能的攝像頭,車主只需要看向車門,車門便會自動打開。
聽起來很科幻是吧,畢竟是概念車,裏面還有更科幻的。如果要用一個詞來形容 Vision Neue Klasse 的座艙,那便是「通透」。
這輛概念車的 A 柱、頂梁、邊梁等車身件做得比某些車企的屏幕黑邊還要細,主打的就是一個 360°無死角烘烤,把一盒刺身虎蝦壽司放進去,再擠點蛋黃醬,要不了多久就成炙烤虎蝦壽司了。
當然了,考慮到車身強度和實用性,這樣的設計大概率不會出現在量產車上,真正值得參考的是 Vision Neue Klasse 革命性的 UI 和 UX 設計。
如你所見,這輛概念車採用了中控屏+全景視域橋的組合,也就是前風擋底部的長條形顯示區域。寶馬認為,全景視域橋代表了抬頭顯示技術的一次「重大飛躍」。
沒錯,那並不是一塊屏幕,而是一個能覆蓋整個前風擋的抬頭顯示。行車信息被投影到擋風玻璃下沿的深色塗層區域,因此獲得了出色的清晰度和色彩表現。駕駛員可以通過方向盤上的觸摸區域來控制信息的呈現。
同時,在駕駛員正前方的 3D 視域前景顯示能夠幫助駕駛員更加專注於駕駛相關的信息,例如輔助駕駛、導航信息等,類似於現在量產車上的 AR 導航。
無論是何種產品,觸覺反饋對於用户來説都是微妙的,在董車會看來,具體到汽車上的觸覺反饋,大致分為三類。
一類是最基本材料反饋,比如通過優質的皮質來傳遞豪華感,又或者是像 Vision Neue Klasse 那樣利用可回收材料來實現「循環永續」的理念。
其次是駕駛層面的觸覺反饋,路面信息通過方向盤傳至手掌、通過座椅傳至身體。
第三種則是功能交互上的觸覺反饋,Vision Neue Klasse 上的全新 iDrive,革的就是交互觸覺的「命」。
據寶馬介紹,全新的新多功能方向盤首次應用「主動觸覺反饋」和「分層顯示」兩項創新硬件技術,前者能夠通過觸覺和聲音,在不需要駕駛員轉移視覺注意力的情況下提醒駕駛員注意前方危險;後者則會根據駕駛場景為用户推薦,從而讓用户可以憑直覺完成對車輛功能的操作。
其中奧秘,便是全景視域橋和方向盤這對組合。
不要覺得這樣的功能離我們很遙遠,寶馬錶示,這項全景視域橋技術很快就會投入量產車型。從 2025 年起,我們就能體驗到 BMW 帶來的新一代人機交互科技。
02 平治
寶馬玩交互玩得不亦樂乎,隔壁平治則開始在新平台上鑽研續航這件事兒。
續航本就是平治的強項,專門用來創造極致續航紀錄的 VISION EQXX 就不提了,像 EQS 和 EQE 這樣的量產車型,也有着極為紮實的續航,儀表盤也不會顯示 CLTC 續航充當快樂表。
今天凌晨新鮮發佈的平治 CLA 級概念車,更是將平治的續航優勢發揮到了極致,WLTP 續航達到了 750 公里。
CLA 級概念車的新一代電驅單元 MB.EDU 衍生自 VISION EQXX 的高效電動系統,採用新一代碳化硅技術,可以實現高達 93% 的能量轉化效率。
與此同時,業內領先的熱泵系統不僅能從傳動系統中提取熱量,還能從車外環境空氣中提取熱量,即便在 0°C 以下的環境中也能為車廂加熱,最大限度減少額外加熱帶來的電能消耗。
不過,為了更高的續航達成率,CLA 級概念車只有一台最大功率為 175kW 的後軸電機,百公里綜合能耗只有 12kWh,電池容量為 89.6kWh。
充電方面, CLA 則一反常態,支持 800V 超充,15 分鐘即可增加 400 公里的續航。仔細想想,平治能上 800V,時代確實變了。
看回 CLA 級的外觀,我更加肯定了這一想法。
梅賽德斯-平治董事會主席康林松表示:「CLA 級概念車是全新梅賽德斯-平治新生代電動車的先驅。」
第一個長這樣,可不就是先驅嘛。
狹長的貫穿式燈帶、融入了三叉星的大燈、佈滿星狀 LED 光源的前臉,簡直就是一副把「我是平治」貼在臉上的樣子。
説起來,我一直都蠻好奇平治為什麼要在前臉放兩個 logo。
車側,作為運動型產品的 CLA,和寶馬的 Vision Neue Klasse 完全是兩種不同的風格,當然更多是為了續航而考慮。最後來到尾部,依舊是左中右 3 個三叉星。
在內飾方面,平治 GLA 級概念車就沒有這麼激進了,儘管也有不少「概念」的痕跡,但整體調性與現售車型頗為一致。
區別較為明顯的是 GLA 級採用的三聯屏設計,以及全新的 MB.OS 操作系統。平治表示,儀表台內配備了英偉達高性能水冷芯片,能夠讓車機化身「超級計算機」。不過,這個超算落地的可能性,也許還不及車頂的激光雷達。
説到落地,平治聲稱這輛 GLA 級概念車的量產版本將作為 MMA 平台的第一輛車,在 2024 年發佈,並率先在拉施塔特(德國)、凱奇凱梅特(匈牙利)和北京平治工廠投產。
也就是説,和寶馬的 Vision Neue Klasse 一樣,我們很有可能會在 2025 年開上它的量產版本。
概念車亮相 2 年後就能量產,看來平治和寶馬確實是坐不住了。也許真的會像李想説的那樣:
引用中國智能電動車市場,將在 2025 年出現拐點。所謂拐點,就是贏家通吃,敗者退場的時間點。
資料來源:愛範兒(ifanr)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