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 15 首發體驗:剛需改善型手機,務實的浪漫主義

愛範兒 於 20/09/2023 發表 收藏文章
截止至發稿前,我仍有機會在蘋果官網訂購首發日到貨的 iPhone 15 和 iPhone 15 Plus——在鈦合金機身的 iPhone 15 Pro 反襯下,這一代常規升級的 iPhone 15 系列顯得不太起眼,連官方宣傳片也只有短短 48 秒,而 iPhone 15 Pro 的片子足足有 4 分鐘。

iPhone 15 值得換嗎,適合什麼樣的用户?

在深度體驗了一段時間後,我想這個問題的答案顯而易見:

引用這是一台剛需改善型手機,是不那麼 Pro 但更好的 iPhone 14 Pro。


外觀與性能

每一次蘋果推出粉色 iPhone,都會是全場的目光焦點,iPhone 15 也不例外。

這一代 iPhone 數字系列延續了之前清新的配色風格,提供了黑色、藍色、綠色、黃色、粉色五種顏色。雖然機身尺寸沒有大的變化,但首次採用了融色玻璃工藝——這是一種新改良的玻璃着色工藝,背板玻璃先經過雙離子交換工藝強化,再進行納米結晶粒子拋光、蝕刻,讓玻璃顏色更加清爽水靈,粉色尤其好看。


背板玻璃手感也貼近前幾代 Pro 系列的啞光玻璃質感,摸起來還要更細膩一些,不容易沾染指紋,耐髒又耐看。另外,iPhone 的鋁合金中框變得圓潤貼手了,屏幕玻璃也做了弧邊處理,迴歸到了 iPhone X 時期的設計,握持感更舒適,從正面到後蓋,整機手感協調一致。

屏幕部分,最直觀的升級就是 iPhone 15 全系配備靈動島,經過一年的適配,大部分應用廠商已經摸清楚了這塊區域的適用場景,聽歌、外賣、打車、導航都是很實用的高頻場景,比彈窗信息的觸達更方便,也更有效。


10 年前,蘋果收購了以色列 3D 體感技術公司 PrimeSense,在被收購前,這家公司最有名的產品是 Kinect,是微軟 XBOX 360 遊戲機專用的體感攝像頭,比現在很多智能電視上的攝像頭還要大好幾倍。

6 年前,蘋果發佈了 iPhone X,傾盡當時最先進的供應鏈技術,把 Kinect 縮小几十倍,成為了屏幕上的「劉海」——原深感攝像頭,實現了從 Touch ID 到 Face ID 的變遷。

去年,iPhone 14 Pro 系列採用了新的原深感攝像頭模組,只有兩個小拇指的指甲蓋大小,並首次引入了靈動島的交互設計。

經過六年的迭代,iPhone 終於將 Face ID 融入到 iOS 的交互之中,讓 iPhone 實現了某種意義上的全面屏——屏幕交互趨於完整,每一個部分都能各司其職。

除了靈動島之外,iPhone 15 的屏幕在亮度上相較 iPhone 14 提升明顯,日常最大亮度從 800 尼特提升到了 1000 尼特,看 HDR 內容時峯值亮度可以到 1600 尼特,户外時峯值亮度最高可以到 2000 尼特,在絕大多數場景都能保持高可看性,户外大太陽下使用體驗提升很明顯,是一塊除了缺少高刷新率之外已經無可指摘的好屏。

性能方面,由於芯片、內存都沒有太大變化,iPhone 15 在性能上基本上和 iPhone 14 Pro 持平,還是 A16 仿生+6GB RAM 的配置,整體性能放在一眾智能手機裏仍處於領先水平,跑主流應用、遊戲也都完全夠用,但殺後台的情況仍時有發生。


續航能力基本上與上一代持平,iPhone 15 不太能夠撐起一整天的續航,手機重度用户選擇 Plus 版本可以有效緩解充電焦慮。

值得一提的是,這次 iPhone 15 終於換上了 USB-C 接口,充電確實方便多了,用 20W 以上的充電器即可激活快充,愛範兒實測充電功率最高可以到 25.7W。


雖然傳輸速率是 USB 2 的水平,最高只有 480Mb/s,但支持 DIsplayPort 協議,可以配合 USB-C 接口的 DP 線外接顯示器使用,看個電影追個劇還是挺方便的。


除此之外,USB-C 接口還支持反向充電,可以用 iPhone 15 給 AirPods 或 Apple Watch 充電,4.5W 的充電功率不高,沒電的時候倒是可以應應急。


總的來説,iPhone 15 的外觀設計、屏幕表現、整機性能都比較出色,你可以發現過去幾代 iPhone Pro 系列上的新技術、新功能都下放到了 iPhone 15 上,帶來的好處感知非常明顯,一上手就能有很好的體驗。

影像系統
2 倍長焦鏡頭,曾經是許多人糾結 iPhone 買不買 Pro 型號的分水嶺。隨着 iPhone 主攝越來越廣、長焦越來越長,更適合拍人像的 52mm 焦段越來越成為剛需。

蘋果顯然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給 iPhone 15 全系列配上了主攝 2 倍焦段的變焦能力——希望用計算攝影實現「光學品質」。

實測下來,這個 2×焦段確實能堪重用。


首次是 iPhone 15 主攝規格的升級,採用了 4800 萬像素的傳感器和新的相機算法,在不變焦、不觸發人像模式、夜間模式或閃光燈的情況下,可以對照片的分辨率進行控制,拍攝 1200 萬像素、2400 萬像素或 4800 萬像素的照片。

iPhone 默認隱藏了這個選項,需要在「設置-相機-格式-分辨率控制」中手動開啓,之後在取景上方畫面中點擊 HEIF MAX 選項即可開啓 4800 萬像素的最大分辨率,成像解析力提升非常明顯,很適合風光攝影。


得益於 4800 萬像素的傳感器和 A16 仿生芯片的強大算力,即使是在主攝 2 倍變焦的情況下,也能保證有接近光學長焦鏡頭解析力。

▲樣張:48MP 樣張對比 24MP 樣張(圖片有壓縮)

▲ 樣張:iPhone 15 白天室外樣張(圖片有壓縮)

▲樣張:iPhone 15 弱光室內樣張(圖片有壓縮)

▲樣張:iPhone 15 夜景模式樣張(圖片有壓縮)

而全新的人像模式則大大降低了拍攝所需要的決策成本。

在 iOS 17 的加持下,相機會自動識別出畫面主體並獲取場景的空間信息,這時候取景畫面角落會出現光圈符號 f 的標誌,表示 iPhone 已經啓動了人像模式,此時點擊 f 即可預覽人像模式的虛化效果,點擊畫面可以選取焦點。


當然,也可以直接進行拍攝,之後再對焦點、光圈進行調節,使用起來非常方便,過往用人像模式拍半天激活不出來的情況大大減少,對焦距離也能比光學長焦鏡頭更近一些,拍人像、靜物都很合適。

▲iPhone 15 焦點調節功能演示

▲樣張:iPhone 15 人物樣張(人像模式開啓)

▲樣張:iPhone 15 靜物樣張(人像模式開啓)

值得一提的是,iPhone 15 極其依賴計算攝影,能夠同時在實況、人像、夜景等模式間切換,還會為照片添加各種優化算法,也就意味着拍照會是芯片計算量最大的場景之一,拍照時間一長手機會明顯發熱,這也是 iPhone 的老大難問題,只能寄希望於後續的系統更新能夠改進了。

自 iPhone 7 Plus 發佈以來,蘋果就一直在探索計算攝影的潛能,我想 iPhone 15 上這個 2 倍長焦焦段、iPhone 15 Pro 上的 35mm 人文焦段,都是蘋果計算攝影的最新成果。兩個鏡頭的 iPhone 15,卻有了超廣角、廣角、長焦三個焦段,而三個鏡頭的 iPhone 15 Pro,更是配備了七個焦段,從微距到超長焦一應俱全。

計算攝影的意義在於,用户做更少的決策,就能得到更多的選擇。而支撐這一切的核心,是封裝在 4nm 芯片中的一百多億個晶體管,每按下一次快門,都意味着數以億計的計算將在毫秒之間完成——這張照片應該激活實況照片還是人像模式,是白天還是夜景,是長焦還是微距——在看不見的地方,iPhone 已經完成了無數次選擇,而最後呈現到用户面前的,則是一個個經典鏡頭焦段。

這是最有趣的部分,iPhone 更多用焦段而非場景來區分手機拍照模式,究其背後的原因,我想還是要回歸到攝影的本源。計算攝影用算法解決了許多問題,但最終決定影像好壞的,永遠不是算法,而是鏡頭背後的你。


結語:剛需改善型手機,務實的浪漫主義

自 iPhone 11 起,蘋果就將手機產品線調整為數字系列和 Pro 系列。數字系列保障優秀的基礎體驗,這是一條名為 iPhone 的金線,通常是務實主義者的選擇。而 Pro 系列則集行業之所長,新技術、新制程、新材質統統安排上,這是一種名為 iPhone 的憧憬,無論失望還是驚喜,都屬於消費電子的浪漫主義。

浪漫主義的宏大敍事總是引人入勝,但務實主義總是讓人安心的選擇。在深度體驗了 iPhone 15 之後,我越來越喜歡這代 iPhone 帶來的踏實。這種踏實源於蘋果不斷夯實的技術壁壘——清爽水靈的機身設計、渾然一體的全面屏交互、4nm 製程芯片的強勁性能以及能堪重用的計算攝影系統,儘管新東西不多,但體驗好不少。


做個不嚴謹的比對,iPhone 15 就是一台少了高刷屏幕和長焦鏡頭的 iPhone 14 Pro,起售價 5999 元,而目前 iPhone 14 Pro 目前已經從蘋果官網下架,三方渠道的主流價格在 7500 左右。二者 1500 元價差,就是 iPhone Pro 系列這幾年技術迭代帶來的紅利,當 iPhone 14 Pro 鉛華推進,搖身一變成了 iPhone 15。

如果你手持 iPhone 13 或之前的手機,那 iPhone 15 我認為是一個相當實惠的選擇,前幾代數字系列 iPhone 遭人詬病的長焦鏡頭、屏幕表現等短板都一次補齊,考慮到以舊換新(我手頭 256GB 的 iPhone 12 Pro Max 可以折扣 3500 元,價格還算不錯)以及 24 期免息分期付款的折扣力度,iPhone 15 的換機門檻確實也來到新低。

這也是我認為 iPhone 15 是剛需改善型手機的原因,這不是一部適合追新的 iPhone,確實也沒有太多創新點可言。可這也是幾番迭代後,體驗最好的 iPhone 基礎款,無論體驗還是價格,都是實實在在的。

我想,這也是一種務實的浪漫主義。

本文作者:肖欽鵬


資料來源:愛範兒(ifanr)
標籤: iPhone 15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