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 15 Pro 系列全面測評:蘋果沒告訴你的細節,竟然這麼多?

愛範兒 於 20/09/2023 發表 收藏文章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7m4y157VR/?share_source=copy_web

👆🏻強烈建議你觀看視頻版,因為有許多操作演示、樣張對比,視頻比圖文更直觀。

以下為視頻文稿,為方便你閲讀有所調整。

緊趕慢趕,終於在 iPhone 15 Pro 系列正式開售前,把測評肝出來了。

雖然時間有限,但我們還是把你可能關心的影像、C 口、性能、內存等方面,都進行了測試,這可能是你目前能看到的最完整的測評。


設計

我們拿到的 iPhone 15 Pro 和 Pro Max 分別是原色與藍色。實際上手來看,原色是很低調、百搭的水泥灰色。藍色要比官網圖片精緻、高級許多,暗光下和前代的紫色相似。


我比較推薦淺色的版本,因為淺色中框會讓屏幕邊框看起來更窄。

説回手機本體,iPhone 15 Pro 系列的外觀變化,都是基於實用主義的更新。這也是 Jony Ive 離開蘋果設計團隊後,產品設計的思路轉變:不再設計至上,而是實用為先。


事先張揚的鈦合金圓弧中框,以及史上最窄邊框,帶來了這麼幾個新體驗:

首先是輕。

相比不鏽鋼,鈦合金的密度直接腰斬。這讓 Pro 系列比前代輕了 19g,相當於三枚一元硬幣。握在手裏,能明顯感知到這份驚喜。

有人説才 19g,不至於吹捧吧。但像我一樣,小拇指壓彎星人,應該能明白這 19g 的分量。


作為大屏愛好者,過去幾年每天使用手機 8 小時以上,我的手指已經被異化。為手指減負,是蘋果更換材質的出發點,也是你我亟待解決的痛點。

實際上,手感的提升,減重只貢獻了一半的功勞。再次證明潮流是個圈的圓弧設計,也是一大功臣。手感夢迴 iPhone 11 時代,好了一截。

微曲的屏幕邊緣,會反射一層高光,看起來更精緻,你在滑動返回時,觸感也更好。


正面縮窄至 1.5mm 的邊框,並非全是為了提升顏值。而是為了在保持屏幕尺寸不變的前提下,縮窄機身尺寸。這使得機身高度、寬度各減少了約 1mm。

細節上,還有一些變化值得你留意。相比前代,機身厚度增加了 0.4mm。鏡頭模組的厚度,15 Pro 與 14 Pro Max 相同,均為 12.05mm,15 Pro Max 則厚了 0.3mm。

除此之外,我們還注意到了鈦合金一個隱藏的屬性。


蘋果強調 Pro 系列使用了 5 級鈦合金。它包含約 6% 的鋁和 4% 的釩,硬度高、耐腐蝕。和前代的手術級不鏽鐵,也就是 316 不鏽鋼相比,硬度更高。並且蘋果使用了新的工藝,讓內部結構與中框結為一體,防止摔碰帶來形變。

這也是為什麼,視頻開頭我們敢用它砸各種東西,而且手機完好無損,連劃痕都看不到。


相比不鏽鋼,鈦合金不那麼顯指紋油污,配合 PVD 塗層,一擦即淨。另外我們使用卡針在兩者的表面用力刮擦,鈦金屬的傷痕比不鏽鋼要輕,且沒那麼顯眼。


精巧堅固且耐用的鈦金屬,已經讓我期待,蘋果什麼時候再次把它用於 MacBook 上了。為什麼説又?因為在 22 年前的 PowerBook G4 上,鈦合金曾曇花一現。希望蘋果對鈦的執念,時隔多年未變。

C 口

不僅設計潮流是個圈,科技也是個圈。

2023 年了,數碼世界的兩個頭條,居然一個是 C 口,一個是 5G。還敢説三體智子不存在?

iPhone 15 Pro 的 C 口,按照 10Gbps 的傳輸速度,嚴謹來説是 USB 3.2 Gen 2,但 USB 接口的命名過於混亂,蘋果也懶得解釋,就粗稱 USB 3。


包裝裏附贈的 C to C 線都是白色編織材質,與 iPad Pro 同款,長度 1 米。

但你要注意,這根線只支持 USB 2.0 的傳輸速度,我們將它與 USB 3 的線做對比,傳輸 2.89GB 的視頻,原裝線用了 82 秒,後者只用了 4 秒,差了 20 倍。有數據傳輸需求的朋友,還是得再買根線。

接口先進了,但充電速度沒有,與上代一樣。不過 iPhone 15 系列加入了反向充電,通過 C 口連接耳機、手錶,最高 4.5W,可以應急補個電。


C 口的價值,絕不僅僅是傳輸數據省時間,或者出門少帶一根線。它也為工作流帶來了新的可能,外接讀卡器、硬盤調取資料;或者連接顯示器,投屏快人一步;又或者外錄 4K60 幀 ProRes Log 視頻進硬盤,節省機內空間。


還有一點,是你不必再有購買過時產品的心理負擔。

去年我糾結很久但還是買了的 Lightning 音頻線,如今已成過眼雲煙。除非買個轉換器,再花 243 元。如今有了 C 口,意味着相關配件至少可以用… 十年?


Action 鍵

與 Lightning 一起退場的,還有靜音撥片。蘋果把它叫做 Action 鍵,我們就簡稱 A 鍵。

上手前,我會擔心怎麼確認手機處在靜音狀態。這一點蘋果考慮到了,直接把靜音圖標放在左上角常駐。

但是,當你開啓勿擾、工作、睡眠等模式時,這個圖標就被擠掉了,你需要下滑控制中心確認。沒錯,蘋果把原本鏡像功能的位置,換成了靜音功能,方便你快速切換。


在設置裏,可以自定義它的觸發功能,動畫很炫酷。一鍵打開相機、手電筒、錄音等都很方便。其中,觸發快捷指令最有意思。

設置好指令,就能一鍵聽歌識曲、一鍵上下班打卡,甚至一鍵:原神,啓動!

性能

既然啓動原神了,那咱們接下來説説性能。

3nm 製程工藝的 A17 芯片,後綴從此前的 bionic 仿生,改成了 PRO,聽起來更專業、強悍。從 GeekBench 6 的跑分來看,CPU 單多核比前代提升約 11% 和 9%,GPU 則提升約 20%。


使用 3D Mark Wild Life 跑分測試,iPhone 15 Pro Max 比前代分數高了約 31%。重新設計的 GPU,在實測分數上確實提升明顯。

A17 PRO 採用硬件加速光追技術,相比 A16 仿生基於軟件的光追,速度提升了四倍。你的下一台遊戲主機,何必是遊戲主機。

不過,發佈會上展示的光追版手遊,如原神、生化 4、刺客信條等,目前還沒上線,得再等等。我們基於原神 4.0 版,先窺探下這顆芯片的實際表現。


可惜的是,截至發視頻前,性能狗還未適配 iOS 17,幀率暫時無法測得。並且這個版本還未針對 A17 PRO 適配光追效果。

但我們可以先看看清晰度、温度的表現。在室温 25℃ 的條件下,咱們來楓丹跑半小時,包含陸地和水底。

畫質選項統一調到最高,屏幕亮度手動控制在 80%,可以觀察到 15 Pro Max 的温度起伏,比前代來得大,最高去到了 48℃,足夠激進。20 分鐘時,兩者都降到了 40℃ 左右,30 分鐘時略有回升,在 43℃ 左右徘徊。


在對應的時間點,我們也在相同的位置截了圖,觀察畫質的變化。但放大查看細節,兩者都沒有肉眼可見的差別,畫面一樣絢麗細膩。

具體的幀率表現,等性能狗適配後再給大家測試,補充數據到評論區,記得收藏留意。

內存

雖然發佈會和官網都沒提,但 iPhone 15 Pro 系列的內存,升級到了 8GB。和普通版以及前代的 6GB,用起來有什麼不同呢?

我們依次打開 20 個相同的 app,進入相同的二級頁面,觀察應用留存率和流暢度。結果是,14 Pro Max 殺掉了五個應用,15 Pro Max 全部存活,切換流暢絲滑。

日常使用,不用苦惱殺後台這件事了。


影像

説了這麼多,終於來到 iPhone 15 Pro 重中之重的升級——影像了。三顆攝像頭,一一來看。

首先是超廣角,硬件參數與前代相同,同樣為 1200 萬像素,ƒ/2.2 光圈。更先進的算法,能否能讓老樹發新芽呢?對比樣張可以發現,15 Pro Max 鋭化低了,畫面更乾淨,色彩也更自然真實。觀察白雲,HDR 的效果也有改善。


接着來看主攝廣角。CMOS 尺寸、參數也與前代一致,但 A17 PRO 與新算法,帶來了更多可玩性。

拍攝格式上,有了更多選擇。默認情況下,是以 2400W 像素的 HEIF 格式輸出照片,靜態或實況圖均是如此。
相比前代默認的 1200W 像素照片,細節提升十分明顯。放大之後,你可以清楚的觀察到令人反感的過度鋭化消失了,皮膚、草地、天空的立體感更強。


在頂部工具欄,可隨時切換 4800W 像素的滿血 HEIF 格式,或者 1200W、4800W 像素的 ProRAW 格式。
四種格式的照片體積分別如屏幕所示。如果你不會用解析 RAW 格式的軟件修圖,那我建議你首選 4800W 像素的 HEIF 格式。記錄的細節更豐富,鋭化程度更低,佔用的空間也合理。


可玩性不僅體現在豐富的照片格式上,還有可自定義的主攝焦距。
傳感器面積增大帶來的一個問題,就是焦距越來越廣,否則鏡組的厚度控制不住。我們兩年前出過一期視頻,剖析了主攝越來越廣的弊端。簡單來説就是難構圖、拍人不好看。

iPhone 15 Pro 的解法是,通過數碼裁切,給幾個預設的焦距。在設置裏點擊保留設置,然後選擇你喜歡的焦距,這樣每次進入相機,主攝就會默認是這個焦距了。


同樣的場景和拍攝距離,你可以看出原生的 24mm、28mm 與 35mm 的畫面差異。後者更聚焦主體,減少雜亂的信息入鏡。


有朋友會好奇,將 14 Pro 系列的主攝手動拉至相同的焦距,不是一樣嗎?實測發現,兩者在畫質上確實挺接近,15 Pro 系列勝在了切換方便。

可玩性還沒説完,全新的人像模式也算一個。2400W 像素以內的格式,iPhone 能自動識別、人、寵物、各類物品,然後自動捕捉環境的深度信息。

你可以在拍攝界面,直接點擊光圈圖標將背景虛化,也可以拍完再到相冊裏調整對焦點和虛化程度。簡單來説就是先拍後對焦,虛化程度任意調。


最後,我們來看看長焦鏡頭。

由於機身空間的限制,15 Pro 沒能像 Pro Max 那樣塞下四重反射稜鏡,從而實現 5 倍光學變焦。同樣的拍攝距離下,你可以看到 Pro 的 3 倍變焦,與 Pro Max 的 5 倍變焦差了多遠。

另外在最遠變焦距離上,兩者也有差距。Pro 最遠是 15 倍,Pro Max 是 25 倍。但我覺得這個倍率沒啥意義,拍出來的照片是這樣的,毫無美感。

就我個人喜好而言,Pro Max 的 5 倍變焦是更合我意的。更強的空間壓縮感,可以拍特寫或是極簡風的畫面。

另外這顆 5 倍長焦鏡頭,暗光下也能正常開啓拍照,也支持夜間模式。憑藉強大的算法,在噪點滿滿的預覽框按下快門,你能得到一張色彩真實、清晰乾淨的照片,變魔術了屬於是。

值得一提的是,Pro 版三顆鏡頭都用上了納米塗層。同樣的角度,你可以看到 15 Pro 系列的眩光變弱了,尤其主攝比較明顯。


以上説的是普通用户可感可知的一些變化,還有一些面向專業影像工作者,或者暫時體驗不到的功能,我們這裏快速過一下。

一是可以接入 Capture One,實現聯機拍攝照片,利好電商攝影師。

二是視頻支持 Log 格式,簡單來説沒有經過調色處理的底片,擁有更大的寬容度。對比調整後的 log 視頻與直出的視頻,你就能察覺出兩者動態範圍的差距了。


三是可以外接硬盤,拍攝高達 4K60 幀的 ProRes log 視頻,妥妥的卡片攝影機。就是空間佔用驚人,一分鐘大約 12GB。

至於重磅且新奇的空間視頻拍攝,目前還無法體驗。等這個功能上線後,再來給大家詳解。

總結

在 iPhone 15 系列發佈後,唱衰蘋果的聲音不絕於耳。比如失去創新、無聊、乏味。

實際真的如此嗎?

體驗過、審視過 iPhone 15 Pro 系列後,我反而認為,它是 iPhone X 之後最具創新力的一代。只是,隱形升級大於顯性更新。只是,僅限於 Pro 系列。

心理學上有個詞,叫做「延遲滿足」,意思是不立即滿足自己的慾望,而是選擇等待,以便在將來獲得更大的回報。

在我看來,iPhone 15 Pro 系列創造了另一種形式的「延遲滿足」。乍一看,或剛上手,你可能覺得:就這?但蘋果埋藏的多條長線,會讓 iPhone 15 Pro 系列,在未來三五年裏,持續給用户提供滿足感與可能性。


A17 PRO,第一次將 3A 大作搬到了手機平台上。

空間視頻拍攝功能,第一次將復刻世界的能力,交到了你的手上。我希望過年回家時,能用它把家人、把住過的老房子,保存在手機裏。若干年後,我相信這是一筆無可替代的財富。

蘋果發佈會上沒説的,還有一個隱性升級。iPhone 15 Pro 系列,是世界上第一部支持 Thread 協議的手機。

它是新一代低功耗、低帶寬智能家居傳輸協議,由於這個協議太新了,目前應用場景還不明確,蘋果此舉更像是未雨綢繆,想把手機打造成未來智能家庭的中樞。


所以,拋開智能手機市場增長乏力的困境,不論頭顯產品是否會扯開新的敍事序章,iPhone 15 Pro 都值得視作富有創新性的產品。

等手機與主機不分彼此時,等手機成為頭顯世界的創作、連接工具時,等手機成為你的家居賈維斯時,iPhone 15 Pro 系列,會被追溯為這一切的開端。


資料來源:愛範兒(ifanr)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